薯类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020农业产业技术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81050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薯类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020农业产业技术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薯类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020农业产业技术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薯类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020农业产业技术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薯类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020农业产业技术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薯类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020农业产业技术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薯类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020农业产业技术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薯类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020农业产业技术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薯类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020农业产业技术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薯类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020农业产业技术体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

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呈缓慢下降趋势。

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2016),我国甘薯种植面积,2010年为354.47万公顷,2015年为332.06万公顷,中国甘薯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比例已由本世纪初的60%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41%;

甘薯块根总产量,2010年为7417.25万吨,2015年为7144.50万吨,中国甘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已由本世纪初的80%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68%。

甘薯块根单产水平,2010年为20.93吨/公顷,2015年为21.52吨/公顷,甘薯单产水平逐年提高。

甘薯生产一直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独特的高产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曾为解决中国人口激增带来的温饱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前中国甘薯种植面积曾超过1.5亿亩,许多人曾有“一年甘薯半年粮”的记忆,更有“甘薯救活了一代人”的说法,甘薯产业对应急救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不容低估。

近年来,甘薯面积下降主要是淀粉型品种种植面积减少,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因环境污染,各级政府关停了大量的小型甘薯淀粉加工企业;

另一方面,虽然甘薯淀粉加工的粉条、粉皮等质量好,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甘薯淀粉的生产成本高于以木薯、玉米等原料生产的淀粉,木薯、玉米等淀粉对甘薯淀粉形成冲击;

甘薯加工产品如甘薯全粉、薯片、以及深加工产品等开发步伐缓慢,规模化生产企业更少。

与淀粉型品种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相反,随着人们对甘薯营养保健价值的认识,近年来食用型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开始出现集约化种植模式,随着农户甘薯种植规模的扩大,效益明显增加。

2、我国甘薯消费趋势

甘薯用途广泛,为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保健功能也是其它作物所不能比拟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CSPI)等对数十种常见蔬菜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薯含有丰富的食用纤维、糖、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尊其为最佳食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开始崇尚健康食品,甘薯正可满足这种要求;

随着世界石油消费的日益增加,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甘薯因其具有生物产量高,种植区域广,淀粉产量高,耐旱,耐盐,适应性强等特点,2007年9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已将甘薯列为近期重点发展的燃料乙醇原料作物。

甘薯消费结构继续向饲料比例减少、鲜食和加工比例增加的趋势发展;

种植品种专用型、多元化,鲜食、加工、特用品种的推广面积有所增加。

甘薯加工企业数量增长较快,根据2010-2011年的调查资料分析,淀粉加工所占比例北方薯区为58.7%,长江中下游薯区和南方薯区分别为44.4%和31.3%;

鲜食用甘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紫薯和食味品质好的优良品种需求量上升较快。

鲜食用甘薯所占比例南方薯区为40.4%,长江中下游薯区和北方薯区分别为28.8%和23.0%。

许多省市将甘薯规划为近期重点发展的燃料乙醇原料作物,但由于鲜薯供应周期和运输、贮藏以及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实际进展缓慢。

3、我国甘薯产业发展趋势

(1)专业合作社在甘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集约化种植比例提高。

在政府引导下,专业合作社通过经纪人把甘薯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初步形成种薯(苗)、种植技术、市场流通等信息的全程服务体系,有效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

(2)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企业为满足合格原料的供应,必将加大对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如山东利丰集团、四川光友集团已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达成促进产业发展协议,较以往更加重视基地建设。

(3)鲜食、特用(紫肉、叶菜用)甘薯种植面积显著增加。

鲜食、特用(紫肉)甘薯种植效益突出,通过区域划分、种植期调节、栽培管理以及品种的选择,部分地区将实现产品的周年均衡供应。

(4)甘薯生产机械化水平将显著提高。

随着甘薯生产的区域化集中、专业种植大户的增多以及甘薯专业合作社的大量出现和农村劳动力日趋紧张、生产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甘薯机械的应用比例将明显提高。

开发中小型农业机械,实现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是未来甘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甘薯作为鲜食的比例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甘薯的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多维生素及高抗氧化活性等特点是改善以富营养化为特点的不良生活方式的最佳食品之一,甘薯的功能性用途将越来越被认同。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除了传统的食用方式如鲜食、菜用、制作薯脯薯片等对甘薯的消费继续增加外,加工甘薯全粉或生鲜半成品用于制作馒头、面条等的部分原料对甘薯的消费也会增加。

(6)甘薯淀粉加工污染仍将是限制甘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甘薯淀粉加工污染虽然是一种可降解、环境可修复的污染,但不应忽视,也不应盲目扩大。

由于污染问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解决,甘薯淀粉加工污染仍将成为淀粉加工产区的重要问题。

二、我省薯类产业发展现状及经济分析

(一)我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经济分析

1、我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

(1)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水平稳步提高

山东省地处我国北方薯区,是全国甘薯主要产区之一,甘薯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2011,2016),2010年甘薯种植面积24.73万公顷,块根总产946.53万吨,块根平均单产38.27吨/公顷。

2014年甘薯种植面积25.69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63%;

块根总产966.9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56%;

块根平均单产37.64吨/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

由于2014年甘薯价格较往年偏低,2015年种植面积明显下降,为22.70万公顷;

块根总产896.50万吨;

块根平均单产38.30吨/公顷。

2006年以来,我省甘薯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5万公顷左右,总产量也基本保持稳定,块根单产水平稳中有升。

目前,在甘薯高产攻关田中,食用型品种块根产量已经达到5000kg/亩左右,淀粉型品种薯干产量达到1200kg/亩左右;

但是,山东甘薯主要分布在旱薄地,一般鲜薯亩产在2000kg/亩左右,只要解决土层薄和易遭遇干旱的问题,增产空间在20%以上。

(2)产业形态基本稳定,品种结构和种植区域逐步调整

山东省甘薯主要种植在鲁中南山区和胶东丘陵区,种植面积在较大的地市有临沂、济南、济宁、烟台、泰安、潍坊、日照和枣庄;

其中,临沂市种植面积最大,为80万亩左右。

在传统甘薯种植地区中,大面积种植仍然以淀粉型品种为主,如徐薯18号,济薯25号,商薯19等,市场交易对象主要是传统的淀粉企业。

但是,食用型品种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例如北京553、苏薯8、烟薯25、龙薯9、红香蕉等,主要是供应市场上的烤薯专业户和薯片加工业户。

鲜食性较好的烟薯系列在德州、聊城、烟台等地得到了大力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平原地区,高附加值的烟薯系列等食用型品种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出山(区)入平(原)”的结构性调整初步形成。

但紫薯种植遇到发展瓶颈,色素提取的种植效益不明显,鲜食型紫薯则在薯型和口感上有待进一步优化。

(3)甘薯价格稳中有升,后市持续看好

由于山东省甘薯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土壤条件,甘薯块根品质明显好于长江流域薯区和南方薯区。

因此,近年来,除了传统的东北市场和京津市场对山东产的食用型甘薯需求旺盛以外,南方市场也扩大了在山东地区的采购量,其在山东的甘薯采购范围突破了原来临沂、日照等地的界限,进入胶东地区。

与此相对应,近年来淀粉型品种的价格基本稳定,而食用型品种的价格稳中有升,后市持续看好。

2、我省甘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甘薯的种植、收获、管理要容易,且长期看价格较稳定。

随着土地流转经营规模扩大进程的推进,出于土地轮作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考虑,甘薯种植面积会进一步扩大。

未来全省甘薯种植在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也需要解决好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甘薯一直以来实行粗放式管理,相应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抗灾减灾能力薄弱。

贮藏技术落后,多数仍以传统地窖收储为主,缺乏现代工业化手段支撑。

第二、品种结构仍然比较单一,产业链条延伸不足。

目前,主要以鲜食性甘薯和淀粉加工甘薯为主,品种更新不足,退化严重,莱西地瓜大王引种红香蕉产量从十多年前的4000-4500kg/亩,下降到目前的2500-3000kg/亩。

长期以来忽视品牌的培育和维护,不但缺乏主栽品种品牌,也缺乏商品品牌。

甘薯种植多数拘泥于丘陵地区,甘薯鲜叶、迷你薯、甘薯类加工品、甘薯园艺产品等在我省都缺乏有力的从业者,薯蔓生物化应用等都缺乏有力措施。

第三、甘薯种植逐步进入“高成本”农业行列。

甘薯种植以管理成本低、经济效益稳定而著称,但这种现象正逐步改变。

目前甘薯种植中,种收两个环节人工费大约500元/亩,同时,土地流转费用有增高趋势,连作带来的防治病虫害费用升高,水利设施的使用等因素推高了甘薯种植成本,亩均成本在2000元/亩左右,劳动力、土地、农资等要素投入的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

甘薯种植受到生产成本抬升和市场竞争的双向挤压,收益逐步下降,影响到农民的积极性,必须加快适度规模化种植水平。

(二)我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及经济分析

1、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播种面积有所降低,总产量稳步提高

山东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在鲁西南和胶东平原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市有枣庄、青岛、泰安、潍坊、临沂和济宁;

其中,枣庄市种植面积最大,为40万亩左右。

山东省作为中原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2005年后马铃薯产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播种面积有所降低、总产量稳步提高(表1)。

至2014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1.04万公顷,约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1.98%;

块茎总产为468.28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90%;

块茎平均单产42.57吨/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0倍。

但是,2014年马铃薯市场的低迷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造成2015年山东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略减。

表12005-2014年山东省马铃薯播种面积、总产量及单产情况统计表

年份

播种面积(万公顷)

总产量(万吨)

单产(顿/公顷)

2005

12.29

450.42

36.65

2006

12.11

438.36

36.20

2007

12.19

447.36

36.70

2008

11.51

437.79

38.04

2009

11.46

439.82

38.38

2010

11.43

440.18

38.51

2011

11.41

442.93

38.82

2012

11.14

449.40

40.34

2013

11.02

465.07

42.20

2014

11.04

468.28

42.41

数据来源:

根据2006-2015年山东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所得。

(2)马铃薯单产水平逐步提高,但主产区单产水平较低

2005-2014年山东马铃薯平均单产水平整体呈明显增长趋势,平均单产水平从2005年的36.65吨/公顷增加到2014年的42.41吨/公顷,增幅达15.72%(表1)。

从表2可以看出,2014年播种面积超过5000公顷的马铃薯主产区集中在枣庄市、青岛市、泰安市、潍坊市、临沂市、济宁市等6个市,就各地单产水平来看,山东省马铃薯6大产区中,除青岛市和泰安市外,单位产量均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提高主产区马铃薯单位面积土地生产水平,是今后推进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另外,我省马铃薯高产攻关田已经超过6000kg/亩,根据全省平均产量可以发现,马铃薯增产空间巨大。

表22014年山东省各地马铃薯播种面积、总产及单产情况统计表

地区

播种面积(公顷)

总产量(吨)

济南市

4173

195931

46.95

青岛市

20021

912140

45.56

淄博市

934

40674

43.55

枣庄市

28635

1182936

41.31

东营市

18

889

49.39

烟台市

2426

101516

41.85

潍坊市

11744

478115

40.71

济宁市

7920

303700

38.35

泰安市

16520

781744

47.32

威海市

2282

84662

37.10

日照市

1133

53774

47.46

莱芜市

2582

100042

38.75

临沂市

8819

297642

33.75

德州市

951

49925

52.50

聊城市

462

19536

42.29

滨州市

641

29123

45.43

菏泽市

1166

50490

43.30

全省总计

110427

4682839

2、我省马铃薯产销面临多重挑战

(1)市场挤压严重。

南方秋冬作区马铃薯增长势头强劲,错季上市优势弱化,通过冬季储藏反季节销售越来越困难。

(2)生态退化,连作重茬较为严重。

山东省马铃薯种植中黑痣病、枯萎病、干腐病、疮痂病、粉痂病等土传病害普遍发生,并进一步蔓延,产品品质和产量优势将进一步弱化,市场竞争力下降。

(3)品种结构单一。

多年来,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我省马铃薯品种结构较为单一,受种植惯性的影响,很难在短期内推广优质高产的替代品种,市场竞争力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4)生产成本逐年加大。

2010-2014年马铃薯生产要素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2014年农户马铃薯每亩生产成本1408.04元,公斤成本达到0.79元,生产成本增加300元,其中每亩人工成本492元,比2010年增加200元,化肥184.8元,比2010年增加25元,亩净收益减少800元。

因此,生产成本的逐年增加,效益空间被挤压缩小。

(5)马铃薯生产合作社仍不能形成有效的生产经营主体。

整体来看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代表最广大薯农的利益;

产业链不健全、产业链条短小,多在种植、销售环节;

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人才缺乏;

家庭农场、大户等未得到有力扶持。

 

三、我省薯类产业发展的瓶颈、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需求

(一)我省薯类产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省薯类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由于薯类作物的产品在地下形成,产量高、含水量大,种植和收获都需要大量的人工,生产成本上升;

第二,薯类作物一般不耐连作,部分地区由于连作导致病虫害加重,给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第三,薯类产品器官含水量高、贮藏困难,同时存在产后利用率低和效益差等问题。

(二)我省薯类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需求

1、缺乏综合性状优良的专用型品种

目前我省种植的淀粉型甘薯品种主要有:

商薯19、徐薯22、徐薯27、济徐23、济薯25、烟薯23、烟薯24等,食用型品种主要有:

龙薯9号、烟薯25、渝紫7号、北京553、泰中6号、心香、红香蕉等。

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有许多是来自省外,如商薯19、徐薯22、龙薯9号、心香等。

而且目前一些主栽食用型品种如龙薯9号、烟薯25等病害较重、不耐贮藏,有的主栽淀粉型品种如商薯19等抗旱、耐瘠薄能力差。

目前我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是费乌瑞它系列品种,如鲁引1号、荷兰15等,为黄皮黄肉长椭圆形鲜食类型;

还有少量的加工型品种,如大西洋等。

我省科技人员自己育成品种比较少,近年通过审定的品种有垦育5号、春秋8号、春秋9号、科薯6号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以上自己育成的品种推广面积不大。

因此,我省薯类作物生产急需高产、抗病、广适应的专用型品种。

其中,淀粉型甘薯品种需要抗旱、耐瘠薄,淀粉产量高,抗根腐病、茎线虫和病毒病等3种以上病害的品种;

鲜食型品种需要薯型美观、食用品质好,耐贮藏,抗根腐病、茎线虫病、黑斑病和病毒病4种以上病害的品种。

马铃薯生产急需早熟高淀粉加工品种,早熟鲜食型马铃薯品种也存在品种单一的问题、急需丰富品种类型。

2、种薯和种苗的质量急需要提高

甘薯和马铃薯都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已经育成的品种种植一定时间后病毒积累严重,特别是育成时间较长的品种更为严重。

薯类作物生产中应用脱毒种苗是解决以上问题有效途径,应用脱毒种苗不但克服病毒病等的危害,而且提高了品质、增产效果显著。

但是,目前生产上的甘薯和马铃薯脱毒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因种苗质量不好导致的减产时有发生。

另外,近年来规模化育苗大户越来越多,但少数甘薯规模化育苗企业提供的薯苗,存在秧苗不健壮、栽后成活率低、生长势弱等问题。

因此,创新团队应该围绕种苗脱毒技术、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脱毒良种的快速繁殖技术开展技术攻关。

建立标准化的脱毒种苗快速繁殖技术体系,加强脱毒种薯质量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种薯标准,杜绝不达标、不合格的种薯种苗流入市场。

同时,探索以培育壮苗为核心的甘薯规模化育苗技术体系,促进育苗企业提高秧苗质量。

3、缺少针对不同生产目标、环境和生态特点的综合栽培技术

山东省甘薯主要种植在山区和丘陵区,土层薄、干旱和土壤贫瘠是限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部分品种特别是食用型品种有向平原地区中等肥力沙壤土地转移的趋势,地上部徒长、块根膨大缓慢是限制此类地块甘薯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因此,甘薯生产急需针对旱薄地生产条件的综合栽培技术、针对水浇地生产条件的综合栽培技术;

还需要淀粉型品种高产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和食用型甘薯提质增效的综合栽培技术。

我省马铃薯一般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中,栽培模式多种多样,有露地栽培、单膜覆盖、双膜覆盖、三膜覆盖还有四膜覆盖,而且有多种兼作套种模式,如薯粮套作、薯棉套作、薯菜套作等模式。

但是,马铃薯生产中,缺乏针对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套作模式的综合栽培技术。

4、薯类作物病虫害有加重趋势,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甘薯属于不耐连作作物,连作甘薯病害明显加重、品质变劣、产量下降。

由于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规模化生产甘薯的专业合作社或种田大户,甘薯生产连作面积增加,部分病虫害加重。

例如:

甘薯茎线虫病、黑斑病等。

由于种植马铃薯的效益远高于一般的大田作物,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高,使连作马铃薯的面积越来越大。

而马铃薯又是一种不耐连作的作物,连年种植马铃薯,加之普遍采用大肥、大水的管理方式,导致病虫害越来越重,农药使用量显著增加。

因此,马铃薯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因此,薯类作物生产急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和轮作技术体系。

同时,急需构建针对每一个薯类作物病虫害的、综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5、薯类作物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

目前,甘薯生产过程中,起垄和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或者半机械化;

但是,栽植和收秧等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

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已严重缺乏,再加上缺少甘薯生产上急需的轻便配套机械,以及农机农艺结合的高效轻简化实用技术,甘薯生产机械化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作物,这成为甘薯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目前,马铃薯在开沟、起垄、播种、杀秧等方面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型机械化作业,其它方面如施肥、收获等仍然依靠人工,我省马铃薯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马铃薯生产对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薯类作物的产品在地下形成,产量高、含水量大,种植和收获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薯类作物生产急需在甘薯栽植和收秧,马铃薯施肥和收获等方面找到适合本地区生产条件的作业机械,从而实现我省马铃薯和甘薯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6、产后贮藏和加工技术水平偏低,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我省淀粉型甘薯的种植面积约占甘薯种植面积的70%左右,其主要用途是加工淀粉。

由于淀粉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治理难度大,污染问题日益加重,限制了甘薯产业的发展;

另外,大型甘薯加工企业较少,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缺乏科技含量,加工产品品种少,档次较低,附加值低,难以进入大型超市和国际市场。

随着人们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强,市场对食用型甘薯的需求增加,此类甘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省食用型甘薯主要作为鲜食直接销售薯块。

但是,食用型甘薯属于集中收获、分批销售的产品,受规模化贮藏保鲜设施条件的限制,难以实现周年供应,生产与需求存在季节性矛盾;

同时,一些过大、过小或畸形的薯块不能作为商品薯销售。

另外,市场急需利用食用型甘薯开发的高附加值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

我省马铃薯也属于集中收获、分批销售的产品,大部分作为鲜食直接销售块茎。

山东省马铃薯采后贮藏质量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贮藏方式主要为机械冷藏。

近年来,全省马铃薯年均冷藏量为75-80万吨,占马铃薯总产量的10%-12%,保鲜马铃薯总产值在18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