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50位民族英雄故事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9976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50位民族英雄故事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50位民族英雄故事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50位民族英雄故事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50位民族英雄故事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50位民族英雄故事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50位民族英雄故事校本教材.docx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50位民族英雄故事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50位民族英雄故事校本教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50位民族英雄故事校本教材.docx

小学生一定要知道的50位民族英雄故事校本教材

 

古代篇:

第1位张骞:

出使西域

张骞(今陕西省城固县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和旅行家。

他两次出使西域的卓越功勋,被载入史册。

西汉时期,居住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常常南下掠夺。

为了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一百多随从踏上了通往西域的征途。

当经过匈奴的控制区时,不幸被捕,扣留了十年之久。

在匈奴的威胁和利诱面前,张骞毫不动摇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公元前129年张骞冒着生命危险逃出匈奴,继续奔向寻找大月氏的征途。

张骞一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大月氏,可大月氏不愿联合抗击匈奴。

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不幸在返回的途中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来终于趁匈奴内乱逃了出来,回到了阔别十三年之久的汉朝。

过了几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去联合乌孙抗击匈奴,从此使汉朝与乌孙国建立起了友好关系。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开辟了誉满中外的“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这样一来,大大丰富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对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2位李广:

李广射虎

李广(?

-前119),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

汉初名将李广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北方度过的。

当时我国北部了匈奴人不断南下骚扰,李广奉命抗击。

他擅长骑射,身经七十余战,有效地保卫了北部边境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匈奴人很怕他,称之为“飞将军”。

有一次李广外出打猎,远远望见草丛里似乎有一只老虎,便迅速射去一箭。

由于弓拉得非常有力,箭头全钻进去。

走过去一看,才知道是块硬石头。

他自己也觉得奇怪,又接连射了几箭,却再也射不进去了。

李广每住一处,只要听说有老虎出现,总要亲自去射猎。

在镇守右北平(今河北辽宁两省交界一带)时,一天去射虎,那只虎突然纵身扑将过来,抓伤了他,但结果李广还是把它射死了。

第3位班超:

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汉族,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3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皇帝召到京城做掌管校勘书籍的郎官。

班超和母亲跟随哥哥到洛阳居住。

由于家里贫穷,他便替官府和私人抄写文件书籍,赚钱贴补家用。

他看到国势日弱,有一次,竟把笔往地上一扔,长叹道:

“大丈夫应当学习傅介子和张骞,立功异域!

周围的人听了班超的话,都笑他不知天高地厚。

班超说:

“目光短浅的人怎么知道六十壮士的志向啊!

”决心一定,就辞掉抄写的工作,去当了一名军官。

公元73年,奉车都尉(官名,掌管皇帝乘坐的车马)窦固领兵攻打匈奴,他让班超暂时代理司马的职务,率领一支部队去攻打匈奴。

班超与匈奴军队在蒲类打了一仗,斩了匈奴很多首级,大胜而归。

窦固认为班围剿很有才能,就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的鄯善国。

班超初到鄯善国的时候,国王对班超和他的官属们非常尊敬,礼节也很周到;后来忽然对他们冷淡起来。

班超对他官属们说:

“难道你们没有觉察鄯善国国王现在对我们很怠慢吗?

我想,这一定是匈奴派的使者到这里进行威胁利诱,因此他们观望怀疑,不知何去何从。

”当夜幕降临地时候,班超就率领官属和士兵,奔向匈奴的军营。

这时,恰逢天刮大风,班超命令十个士兵带着鼓,隐藏在匈奴使者住房后面,并约定一见火起就击鼓大呼;其余的人拿着弓箭埋伏在大门两边。

班超顺着风势点燃了火。

一时间,前后的鼓声震天。

匈奴使者个个惊慌失措,一片混乱。

有三十多人被斩了首级,其余的百来人被烧死。

第二天,班超请来鄯善国国王,要他看看匈奴使者的下场。

鄯善国上下都大为震惊。

鄯善王终于答应把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真心诚意归附汉朝。

第4位马援:

马革裹尸

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族,扶风茂陵人。

马援平定交趾叛乱将要回到京城时,他的许多老朋友都到京城外去迎接和慰劳,纷纷说些恭维的话。

在欢迎的人群中,有个叫孟冀的是陕西咸阳人,善于出谋划策。

他在欢迎的酒宴上也说了些恭维的话。

马援听了,感到很不对劲,便拉着孟冀的手,真诚地说:

“我本来希望你对我说些有教益的话,你为什么反而同众人一样,尽说些夸奖我的话呢?

以前,伏波将军为国家开辟了六七个郡邑的疆土,仅仅得到了几百户的封赏;现在我的功劳比他小得多,可是我却享受三千户的封赏。

我的功劳微薄,而国家给我的赏赐却非常厚重,请问先生有什么办法来帮我保持长久呢?

孟冀说:

“我很愚蠢,想不出什么办法。

马援说:

“现在,匈奴和乌桓还在骚扰边疆,我想请求皇上让我带兵去征讨。

男子汉应当在战场上战死,用马皮裹着身体拉回来埋葬;怎么可以睡在床上,老死在儿女和妻子身边呢?

孟冀听了非常感动,便赞叹道:

“作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就应当像你这样呀!

第5位替父从军:

花木兰

花木兰(412年-502年),北魏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巾帼英雄,中国有许多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南北朝时的花木兰就是其中一个。

花木兰生在一个平民家庭。

她的父亲年轻时曾参军打仗。

木兰从小就很勤快,不仅跟母亲学织布,而且还跟父亲学习武艺。

一天,木兰一边织布一边轻轻地叹息。

她的母亲听到后关心地问是怎么回事,木兰告诉母亲,原来是北方胡人又扰我边境,为了打击敌人,皇上大量征兵,花木兰的父亲也被列在了征兵的名单。

可是花木兰的父亲年迈体衰,难以出战。

家中小弟年弱,更不可能出兵打仗,木兰正为这事发愁呢!

于是花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就这样花木兰开始了十年的军旅生涯。

十年中她身经百战,杀敌无数,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这十年中,木兰由一个天真的少女逐渐变成了一名的指挥官。

由于边境日益安宁,来犯的敌人已被驱逐出境,木兰和她的战友一起解甲归田,返回日日思念的家乡。

当木兰又回到了父母身边,又踏上故土,心中非常高兴,更令她兴奋的是,她又可以回到自己的闺房,换上自己喜爱的女装,还自己的女儿身了。

当战友们看着身着女装的花木兰时,一个个都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和他们朝夕相处的英勇战士花木兰竟然是个漂亮的女孩子!

第6位岳飞:

痛饮黄龙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

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军大举南侵,宋高宗命大将岳飞到河南去作战。

岳飞率领军队进驻郾城(今属河南),把金将兀术的十万大军打得大败而逃,一下子消灭了好几万敌人,取得了有名的郾城大捷。

岳飞又派人到太行山等地,联络这一带的义军,要他们一起抗金。

各路义军纷纷响应。

北方的百姓早就恨透了金军,日夜盼望岳飞的军队早日到来。

义军打起“岳”字旗号以后,百姓都抢着拉车牵牛,载着粮食送给义军。

还有一些百姓头上顶着盆,盆中点燃着香,诚心诚意地等侯在路上,准备迎接官军。

路上真是热闹极了。

当时,从燕山以北,金国发布的命令已经没有人理睬了。

兀术想征发军队抵抗岳飞,哪知命令签发下去,黄河以北竟没有一人前来。

兀术只好叹口气,说:

“自从我起兵北方以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惨败过!

这时,金国将领惶惶不安,不断有人前来投降。

有个叫韩常的将军,准备带领五万人马归降岳飞。

还有个名叫乌陵思谋的,是金国的猛将,也已不能管束部下,只是对部下说:

“你们不要轻举妄动,等岳家军一来就投降。

岳飞看到形势非常顺利,高兴极了,对部下说:

“我们很快就要直捣金人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到那时候,我一定同大家痛饮一番!

第7位文天祥:

碧血丹心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青原区)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这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县五岭兵败被俘后,于押赴大都(今北京市)途中过零丁洋时留下的不朽诗句。

诗中表明了他宾至如归,决不投降敌人的高风亮节。

千百年来,它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反对侵略、捍卫祖国的神圣主权,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

那时,北方的蒙古汗国刚刚灭掉金朝,开始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南宋。

西子湖畔的南宋皇帝,终日沉湎于腐朽糜烂的生活,全然不想报仇雪恨、恢复国土。

南宋灭亡后,文表祥被俘。

文天祥在大都羁押期间,元朝统治者费尽心机,使出了种种手段,要他投降。

忽必烈开始将他安置在豪华的“会同馆”里,每天好酒好肉。

接着又派降元的南宋宰相留梦炎劝降,他还没有开口,文天祥就大声斥责:

“堂堂大宋宰相,怎么穿着元人的官服?

你这个卖国求荣的叛臣,还有什么脸来见我,真不知世间还有羞耻!

”留梦炎被骂得灰溜溜地走了。

文天祥被带上枷锁,送往一间阴冷潮湿的土牢关押。

文天祥在大都监狱里将近4年的时间里,写了大量诗文,叙述他的斗争经历,抒发了他的爱国情思。

后来,文天祥终于被杀害了。

但他的高风高节、英勇不屈的精神和浩然正气与世长存,激励人们前进。

第8位戚继光:

驱逐倭寇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

他们和中国的土豪、

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

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平倭。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山东蓬莱人。

他到了浙江,先检阅那儿的军队,

发现那些军队纪律松散,根本不能够打仗,就决心另外招募新军。

他一发出招兵命令,马上有一批吃够倭寇苦的农民、矿工自愿参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装也参加了进来。

戚继光组织的新军很快发展到四千人。

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懂得兵士不经过严格训练是不能上阵的。

他根据南方沼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兵士使用各种长短武器。

经过他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战斗力特别强。

“戚家军”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倭寇在哪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

那些乱七八糟的海盗队伍,哪儿是戚家军的对手,交锋了九次,戚家军一次次都取得胜利。

最后,倭寇在陆地上呆不住,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轰击。

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

就这样横行几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肃清了。

第9位郑和:

七下西洋

郑和,原来姓马,小名叫三保,出生在云南一个回族家庭里。

后来,他进燕王宫里当了太监,因为他聪明能干,得到明成祖的信任。

明成祖想要通过文治武功来树立威信、安定民心,登位才三个月就开始派使者出国去,要扬威于海内外。

公元1405年六月,正式派郑和为使者,带一支船队出使“西洋”。

郑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着又到爪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苏门答腊、满剌加、古里、锡兰等国家。

他带着大批金银财物,每到一个国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国王,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

许多国家都热情地接待他。

这次出航,直到第三年的夏天郑和才率队胜利返航,许多国家纷纷派使者或亲王,随航到中国访问,送上大批珍贵的礼物。

明成祖见郑和把出使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高兴得眉开眼笑。

所以打那以后,一次又一次派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

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将近三十年里,郑和出海七次,前前后后一共到过印度洋沿海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木骨都束国(在今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

郑和的七次航行,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说明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已经有很高的水平。

通过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第10位郑成功:

收复台湾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

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人趁明王朝腐败无能,霸占了台湾的海岸,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勒索苛捐杂税。

台湾人民不断反抗,遭到了荷兰侵略军的镇压。

公元1661年3月,郑成功亲率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

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在今台湾东平地区)和赤嵌(在今台南地区)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想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叫何延斌领航,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登上台湾岛。

集中在赤嵌的敌军负隅顽抗,一时攻不下来。

由于赤嵌城的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郑成功派人切断水源,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果然乖乖地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救兵。

郑成功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他们投降。

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

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近代篇

第11位林则徐:

虎门销烟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晚清时期,鸦片走私日益猖獗,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

湖广总督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

他向道光皇帝上了秦章,指出鸦片的危害性。

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专门办理禁烟事宜。

林则徐通过各种巧妙的办法,查明了广东鸦片走私的基本情况,他发出通告,命令外国的商人报告所存的鸦片数量,限三天之内向禁烟当局交出,还要他们写出“永不挟带鸦片入境,如有违犯,一经查出,货即没收,人即处死”的书面保证。

在查获了大量的鸦片后,林则徐命令士兵在海滩高处挖了两个大水池,池底铺石,四周钉板,前设涵洞,后通水沟。

销烟前在池塘中灌水,撒盐成卤,将鸦片浸泡半天,再把生石灰投进去,生石灰遇水,产生很高的热量,由民夫手执铁锄木耙往来翻戳,直到颗粒无存。

等涨潮时,启开涵洞,随浪流入大洋,涓滴不留。

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四月二十二日,虎门附近沿海居民欢欣鼓舞,纷纷赶来观看销烟壮举;端午节前后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海滩上挤得水泄不通。

这项工作进行了20多天,这一天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的重大胜利。

第12位陈化成

陈化成,陈化成(1776——1842)是鸦片战争时期,守卫吴淞,英勇抗英著名将领。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在吴淞设防,英国侵略军得知他守吴淞,互相传布:

“不畏江南百万兵,只怕吴淞陈化成。

”英人畏之如虎,称之为“陈老虎”,可他又爱兵如子,被人称为“陈老佛”。

1842年5月,英军声言要进攻吴淞,他慷慨激昂地对部下说:

“化成经历海洋凡50年,身在炮火中,入死出生,难以数计。

人莫不有一死,为国而死,死又何防。

我不畏死,则贼无不灭!

”官兵深为所动。

6月13日,大批英国侵略军军舰驶入吴淞口外海面。

14日,英军用水牌发出逼降书,被他断然拒绝。

16日,英军向西炮台发动猛烈攻击。

他亲临前线,指挥官兵顽强反击。

经几小时炮战,击沉英船2艘,击折2艘兵船桅杆,英军淹死200余人。

侵略者自己承认,“我方军队自与中国军队作战以来,中国人的炮火以这次为最厉害。

”吴淞炮台也被敌炮击毁,他仍督兵奋战。

后敌军登陆,情况万分危机,一个士兵欲救他,将自己的马让给他,但遭拒绝。

坚决表示“欲以死报国”,打了败仗无脸见世人,无颜对朝廷,不肯偷生!

这时,一颗炮弹落在身旁,他被炸得遍体鳞伤,血染战袍,仍手擎红旗,站在炮台上,指挥战斗。

不幸,又被敌弹击中,英勇战死。

敌兵退后,他的部下找到他的尸体殓于嘉定城。

当地人民在城隍庙立起他的塑像,沉痛哀悼。

第13位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谥忠节、封振威将军,汉族,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人,晚清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禁烟运动开始后,配合两广总督邓廷桢严缉鸦片走私。

1839年坚决支持并积极协助林则徐禁烟,被林倚为左膀右臂。

出动水师巡查海面,共收缴鸦片237万余斤,并与林则徐一起将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与此同时,加紧筹划海防,警惕英国侵略者来犯。

1839年11月,英国侵略者于穿鼻洋面挑起战火,他率水师奋勇抗击,击伤英舰窝拉疑号,迫使英舰败逃。

1840年9月,清政府改任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与英军“议抚”。

琦善至广东后,对英极力妥协,大肆裁撤江防,水师兵船仅余三分之一,水勇全部遣散,致使广州门户洞开。

他对此十分愤慨,多次密请添兵守卫虎门,均为琦善峻拒。

1841年1月,沙角、大角两炮台陷入敌手,虎门失去屏障。

他再次派人赴广州求援,琦善只派200人敷衍。

在此危急之时,他决心以死报国,将旧衣数件及几枚坠齿装八木匣寄回家中,以示诀别。

然后赴靖远炮台坐镇指挥。

2月25日,18艘英舰进攻虎门,他率领400弱兵坚守,拼死抵抗。

以爱国大义激励士兵,并以私蓄奖赏杀敌英勇者。

25日下午,英军攻势更猛,琦善拒发援兵,他率孤军奋战,身被创数十处,犹亲自燃放大炮轰敌,与敌激战十小时之久。

当侵略者冲入炮台时,“徒手犹搏战”,终因伤重力竭,以身殉国。

400名守兵也全部战死。

第14位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原名永昌,字正卿。

1894年8月,中日甲午海战爆发。

当时,邓世昌是北洋海军舰队的一名年轻的军官。

9月13日,北洋海军舰队在海上执行任务时,发现有十二艘挂着美国国旗的军舰远远驶来。

当这些军舰靠近时,它们竟全换上了日本国旗,并突然向北洋舰队发动进攻。

原来,这是日本人的诡计。

北洋舰队奋起反抗。

邓世昌指挥“致远”号频频对准敌舰开炮。

一时间,大炮轰鸣,烟雾弥漫。

敌人非常狡猾,他们集中火力围攻北洋舰队的旗舰。

不一会儿,旗舰的帅旗被击落,信号绳被打断,眼看无法继续指挥战斗。

这时,邓世昌毅然让“致远”号冲到旗舰前头,掩护旗舰,与敌人正面交锋。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致远”号因寡不敌众受到重创,船身倾斜,甲板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眼看就要沉没了。

这时邓世日已经抱定了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

他看到还在海上耀武扬威的日本战舰“吉野”号,心想,不如撞沉它,与它同归于尽!

邓世昌下令“致远”号开足马力向“吉野”号冲去,就在它快要撞上敌舰时,不幸被鱼雷击中。

“致远”号沉没了,邓世昌和他的部下全部壮烈牺牲。

第15位林觉民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

在广州郊外的黄花岗,埋葬着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骸。

其中有一位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叫林觉民。

林觉民是个意志坚定、性格刚毅的青年,他非常痛恨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在日本留学时,林觉民一方面勤奋学习,一方面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常常对同学们说:

“中国不革命就没法自强。

1911年春天,同盟会在得香港筹划广州起义,林觉民立刻投身革命,加入了敢死队。

他对战友们说:

“我们奋起革命,振兴祖国,就是死了,也等于还活着。

”起义中,林觉民不幸受伤被捕。

被捕后,林觉民下了牺牲的决心。

在总督府的审问大堂上,他毫无惧色,侃侃而谈,从当前的世界大事到中国被列强欺凌,从中国的落后到清政府的腐败。

他还奉劝当官的洗心革面,去除暴政。

审问他的人听后瞠目结舌,都暗暗钦佩他过人的学识和临危不惧英雄气慨。

退堂后,总督也叹了口气说:

“这样好的人才留给革命党,那还了得!

就这样,林觉民为革命壮烈捐躯了。

第16位秋瑾:

鉴湖女侠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当时,在她生活的封建社会家庭里,女孩子是不允许上学的,可秋瑾聪明活泼,深得父亲种爱,7岁便破例和哥哥们在家塾一块儿学习。

从青年时代起,秋瑾就抱定了解放妇女的宏愿,认为女子应该读书,自重自立,争取自由。

公元1904年三月,27岁的秋瑾终于冲破了丈夫的阻拦,筹措费用,东渡日本求学。

这期间,她常以“鉴湖女侠”的署名在《白话报》上发表文章,揭露清廷腐败,鼓吹反清革命。

她还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即兴讲演。

演说时言词悲切,情感激昂,听者无不动容。

光绪三十一年,她参加了同盟会。

第二年冬,秋瑾、徐锡麟、王金发等同盟会领导人和会党首领,在上海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在浙江、安徽两省首先发动武装起义。

但由于被告密被敌人围捕。

在掩护战友撤退时,她坚定地说:

“革命必须流血才能成功。

这些年来,不少男同志抛头颅、撤热血,但还没有听说妇女死于革命的。

请从我开始吧!

秋瑾被捕后,任凭敌人怎么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她咬紧牙关,坚决不说一点实情。

卑鄙的敌人在编造的供状上让秋瑾签字画押。

她愤然挥笔,用鄙夷的目光扫视着催逼她画供的清廷官吏,随即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大字。

秋瑾被清政府杀害了。

然而,她的义侠风范,她的革命精神,她的伟大人格,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

第17位独立团勇夺两桥叶挺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新四军重要领导人之一,是闻名国内外的军事家,他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后,南方的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逐步统一,稳固了革命的基础。

1926年7月5日,国民革命军八个军约十万人从广东出师北伐。

叶挺独立团一路所向披靡,7月攻占长沙,8月间克复湖南境内的平江、岳阳,迅速向湖北挺进。

吴佩孚闻讯后,急忙调集精锐主力二万余人,扼守湖北咸宁境内的军事要地汀泗桥,企图阻止北伐军前进,等他在北方的大批援军驰来,再行全力反攻。

汀泗桥距武昌以南六十公里,地势非常险要。

第四军的独立团,是一支中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队伍。

团长叶挺是共产党员,团里的骨干也都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

汀泗桥战役打响的时候,独立团作为预备队,没有开上火线。

汗挺见前方打得不顺手,非常焦急,心想能否改变正面强攻的方法,改从侧翼打击敌人。

他询问了附近的农民,了解到通过东面山上的一条小路,可以绕到汀泗桥的后面。

于是他经过军部的同意,把独立团拉出来,在农民的引导下,抄小路直插敌人右翼,从高山上往下猛攻,出敌不意,突入敌人阵地,向汀泗桥猛扑过去。

守桥的敌军没有料到北伐军会从右翼高山上冲下来,顿时阵脚大乱。

独立团终于拿下汀泗桥,打开了通往武汉的第一道大门。

北伐军占领汀泗桥后,迅速攻克咸宁,向北乘胜追击。

敌军万余人逃向贺胜桥。

独立团后又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北伐军攻下贺胜桥。

至此,通往武昌的两桥——汀泗桥和贺胜桥都被打通了。

由于叶挺独立团及其所在的第四军,在战斗中英勇善战,屡破强敌,立下了赫赫战功,被人民誉为“铁军”。

第18位林详谦:

头可断,工不能复

1923年2月1日,京广铁路(今京广铁路北段)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受到北洋军阀的镇压。

当天晚上总工会召开秘密大公,决定2月4日中午起举行全路总同盟罢工。

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疯狂镇压,许多罢工领导和工人被捕。

敌人把被捕的人全部押到江岸车站,捆绑在站台的电线杆上。

军阀分子张厚生带着刽子手提着马灯来到车站。

他那摄凶恶的目光,看着一个个被绑着的工人,最后终于认出了江岸罢工的总负责人林祥-谦。

张厚生威逼林祥谦马上下令复工。

林祥谦对他怒目而视,一句话也不说。

张厚生暴怒的两次命令刽子手用大刀向林祥谦肩上砍去。

顿时,殷红的鲜血从林祥谦的肩上涌出。

“你究竟下不下复工的命令?

”张厚生按捺不住,疯狗似地狂吠着。

林祥谦忍住了剧痛,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坚定地昂起了头,然后说:

“复工要总工会的命令,我的头可断,工不能复!

张厚生气急败坏,下令将林祥谦活活砍死。

鲜血染红了大地,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儿子林祥谦壮烈的牺牲了。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发生后,军阀政府的统治更加残酷,为了保存力量,迎接更大的斗争,2月9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决定复工,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第19位顾正红

顾正红(1905-1925年5月30日),江苏阜宁(今属滨海)人。

中共党员。

1925年2月间,为了反抗日本纱厂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共产党员邓中夏和刘华边党组织的委派,在上海负责发动了一次全市性的日本纱厂工人的总罢工,罢工几经反复,斗争的焦点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