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9838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蔡和

工程师

黄卫剑

傅文钢

堂福

主任

副主任

附表

附表1工业园区农场原有企业情况表

附表2临江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基本情况表

附图

附图1区域位置图

附图2区域交通位置图

附图3土地开发现状图

附图4空间结构布局图

附图5功能分区图

萧山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

萧山临江工业园区是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批准的省省级工业园区,是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新城区,是萧山“一港四区”五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湾产业带的核心区。

临江工业园区地处萧山区东北部,东临钱塘江入,南侧与滨海工业园区接壤,西北与江东工业园区相接,西南靠近萧山区的益农镇,地域涉及农一场、农二场、新湾镇、党湾镇、宁围镇、新街镇、北干街道、益农镇、滨江区,规划总面积约74.31平方公里,其中首期启动区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8.33平方公里。

目前临江工业园区已引进工业企业36家,总投资规模超119亿元,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2.27平方公里;

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5亿元,道路、桥梁、电力、污水站、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已有一定的基础。

临江工业园区成立于2003年2月15日,成立的初衷是对时存的纺织印染园区与化学园区进行整合发展,并相继编制了《市萧山临江工业区规划(2003--2020)》、《市萧山临江工业区首期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规划产业定位为印染、化工及相关产业。

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市“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战略过程中,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土地等资源日益缺失,周边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日渐凸现、产业同构化现象日趋严重,以及区位优势不断提升的发展环境,临江工业园区原来的产业定位已经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

重新审慎、规划临江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把握新机遇,发挥新优势,建设新临江不仅是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兴市”战略,实现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新跨越的重要举措,还有利于优化城市区域资源配置,改善乃至省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水平。

本规划研究的主要的依据:

市、萧山区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报批稿)》、《市萧山区义蓬组团发展规划(2003.10)》、《市萧山临江工业区规划(2003—2020)》、《市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分区规划(2006.12送审)》、《临江工业园区启动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12)》、《省环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和《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及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有关意见和市、萧山区各专项规划。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研究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和优势,提出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总体发展思路,指导园区今后产业的发展;

确立产业发展主导方向与布局导向,促进临江工业园区资源、环境优化配置及其支撑体系的构建;

努力实现产业、城市、生态环境统筹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强,发展潜力相得益彰,产业、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社会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本规划期限至2015年,展望2020年以后。

一、背景与条件

(一)面临的发展机遇

1、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加快,为临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难得机遇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全球产业结构进入前所未有的调整变革时期,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全球迅速展开。

在顺应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经济特点进行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正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而中国的沿海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获得了先发优势,正日益成为承接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临江工业园区位于长三角的金南翼,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将赢得承接世界产业转移、优化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的先机,并与长三角经济实现市场对接和经济错位发展,为更快融入世界经济,更大围地分享国际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2、环湾产业带迅速崛起,促进临江实现区域产业对接与差异化竞争

构筑环湾产业带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环湾产业带经济不断走向融合,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湾产业带的同城效应、同区效应越来越明显,经济互动发展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环湾产业带正在迅速崛起。

作为环湾产业带的核心区块之一,临江工业园区将最直接、最迅速地接受环湾产业带崛起带来的部带动效益和产业辐射效应,加速融入环湾产业带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形成与环湾产业带的部对接和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成为环湾产业带经济崛起的新亮点。

3、市着力推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加快临江开发的步伐

面对市主城区工业发展空间受到制约这个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市“工业兴市”的战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发展战略,将城市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把临江和江东、钱江、临平四个工业园区列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新城区,并明确“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功能区集中,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东、临江、临平、钱江四大工业园区,建设市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环湾产业带核心区。

临江工业园区作为义蓬组团的有机组成部分,“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重要载体,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这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4、萧山区打造“一港四区”五平台,赋予了临江承担萧山产业发展的重任

“十一五”时期,萧山区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新阶段。

今后五年,不仅是萧山经济总量的增长期,更是经济质量的提升期,调整经济结构和提升发展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

对于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紧的萧山来说,开发区正日益成为全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平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招商引资的主力军。

萧山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指出,萧山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打造“一港四区”五平台(江东工业园区、萧山临江工业园区、钱江世纪城和湘湖旅游度假区)。

临江工业园区作为萧山“一港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未来萧山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任,是今后萧山工业企业集聚、产业集聚资源集聚的平台。

(二)发展的有利条件

区域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良好。

萧山区是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区域,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全省各县(市、区)领先。

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699.81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8.7%,可比价增长15.8%;

人均生产总值59257元(7400美元),现价增长17.8%;

完成财政总收入83.87亿元,增长30.5%;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07.27亿元,增长25.0%;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29.89亿元,增长20.4%(现价);

实现工业利润124.22亿元、税金78.98亿元,分别增长33.0%和19.2%。

全区已形成了纺织印染、机械汽配、化工、服装羽绒、新型建材、纸业包装、饮料食品、电子电器主导产业群。

临江工业园区作为萧山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截止2006年8月,区已入驻工业企业36家,总投资达到119.2亿元,用地面积6704.8亩,初步形成了以纺织、印染、化工、机械汽配为主的产业格局,招商引资势头良好。

先发优势突出,工业魅力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依靠率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较早实施企业转制,赢得了先发优势,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民资投入掀起高潮,使企业获得大发展。

萧山吸收了“模式”和“苏南模式”的长处,形成了一种在加快发展中的创新优势,包括积极创造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联动的机制,沿江开发的新机制等,都将为临江工业园区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萧山的先发优势,不仅表现为有发展的基础,具备了雄厚的实力,已经走在县域经济的前列,抢占了先机,更重要的表现为主动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上。

萧山人总是能勇立潮头、登高望远,总是能抢占先机、步步主动,总是能顺应潮流、把握时代的脉搏。

萧山工业凭着以前的“四千”、“四敢”等创业文化,激发了企业的发展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责任感,有效促进了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土地资源充裕,发展载体广阔。

临江工业园区规划面积74.31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34.65平方公里。

截止到2006年8月,工业园区已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2.27平方公里,仅占园区工业用地总面积的6.55%,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且临江工业园区土地性质基本均系围垦海涂,地广人稀,地势平坦,拆迁量小,发展空间优势明显。

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

临江工业园区处于长三角金南翼环湾产业带的核心区域,东与滨海工业园区相邻,西北与江东工业园区相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且交通便利,具备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园区距上海150公里,距120公里,距沪杭甬高速公路萧山道口15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12公里,且与机场高速公路互通,拥有明显的空中航运优势。

此外,规划中的海运码头、河航运码头、航围线将使临江具备水港码头的航运优势;

钱江九桥和钱江通道的沟通,将使临江成为地区联通沪、绍、甬的枢纽;

规划中的8号地铁线的开通将使园区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得到提升。

基础设施初具,建设进程加快。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已累计投入7.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拆迁安置。

截止2006年8月,已建成道路8.7公里,在建道路8公里,同时建成桥梁11座,构筑了较为完善的部交通网。

建成日收集能力为30万吨的污水泵站及日处理1.5万吨的应急处理设备各一座。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网系统,共建设各类管线125.4公里,包括φ1600排污总管10公里,10千伏电力线路19.5公里,给水管网30.7公里,雨水管网27公里,排污管网19.35公里,弱电管网8.85公里,热电管网10公里。

110KV长征变已建成使用,220V东梅变拟在2006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移动、电信、联通三家通信基站也已建成。

2006年5月8日,又全面启动了“1212”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拉开了基础设施大建设的序幕。

生态环境优越,环境自净能力较强。

临江工业园区位于钱塘江南岸,且紧靠湾入,岸线长度达20公里;

区域河流纵横,河网密集,地质土壤条件基本相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区水系以人工河道为主,有八工段、九工段、十工段直河等交错贯通的大小河道十余条,总长度约16公里。

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得临江工业园区具备较强的环境自净能力。

人力资源丰富,人才优势凸现。

拥有以大学为主的35所高校和15所中等教育学校,学科齐全,每年能培养出3万多名不同专业人才,人力资源丰富。

临江工业园区凭借良好的创业环境、居住环境、区位条件,可以直接吸收高校各种层次的人才。

随着钱江九桥的建成,临江工业将直接与集聚了众多高校的下沙高教园区连为一体,将吸引下沙高教园区的人才汇集。

同时,凭借萧山的整体区域优势,工业园区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的优秀人才,形成人才积聚的高地。

(三)面临困难与挑战

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优化。

目前临江工业园区的纺织印染、化工产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它产业所占比例较小,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而目前临江工业园区正面临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融入环湾产业带一体化发展进程等众多的大好时机,结合临江工业园区发展条件来看,其对产业升级优化有着在的要求,而工业园区的现状产业和接纳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还不符合,临江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战略抉择。

面临周边工业园区的巨大挑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各个区域、各个城市间的市场壁垒逐渐消除,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面对工业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大有动作,如工业园区、高新园区、高新园区等已在全国处于较领先的地位。

省环湾地区各大中城市也已纷纷提出各自的产业区,布局诸多的大型工业园区,如的湾工业新城区等。

这些区域的依托条件和经济基础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势必将与临江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竞争态势。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临江“区位、资源、机制”三大优势,采取“高新技术引领、装备制造主导、优势产业提升”的发展模式,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产品链条长、环境友好”产业,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新型产业体系,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同时,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建园”和“造城”相统一,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型、科技型、创新型、生产生活相和谐的现代工业新城。

(二)战略定位

从临江工业园区长远发展着眼,临江工业园区应成为:

市及萧山区工业发展的主平台,大都市东部现代化的新城区,环湾产业带生态化产业区,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市及萧山区工业发展的主平台

抓住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契机以及萧山“一港四区”建设机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优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发展装备制造、汽车产业,成为市发展重化工业的重要平台,萧山区新一轮工业发展的主要引擎。

尤其要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萧山)基地”挂牌为基础,争取成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大都市东部现代化的新城区

坚持“建区”和“造城”并进,以工业为主体,强调环保、金融、物流、会展、文化、居住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做强实力,做大规模,做优服务,做美环境,全面打造“品质”临江,成为大都市东部集现代工业、科研、生活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环湾产业带生态化产业区

以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为指导,坚持“园区建设生态化,入园项目科技化,主导产业环保化”,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真正实现园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成为环湾产业带实现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最佳载体,生态特色明显的产业区。

——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积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的辐射转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发展机械装备、汽车产业和新材料业,努力成为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工业发展创新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市场国际化”为特征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三)发展原则

根据上述发展思路,临江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坚持集约发展原则。

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土地集约化利用开发,科学选择和合理布局产业,有效节约和利用土地;

实施“生态、先进、系列、集约”的技术发展战略,着力于区域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综合集成,实现开发区的技术集约和知识集约。

——坚持创新发展原则。

坚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努力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多渠道打造自主创新平台,最大限度地聚集创新要素,利用创新资源,建立完善各类创新要素积极互动的自主创新生态体系,实现开发区创造发展。

——坚持生态发展原则。

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业选择上既要满足现实的、区域性的发展需要,更要兼顾长远的、全局性的发展需要;

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坚持联动发展原则。

要用全球的眼光打造自身的竞争优势。

既要和特殊的产业形态相结合,与、萧山经济的总体发展思路相对接,同时还要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国际经济的发展相融合,实现园区与国际产业发展态势的联动发展。

——坚持超前发展原则。

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领先发展。

超前做好各项发展规划,超前搞好基础设施配套,超前布局产业与各项配套功能,培植领先竞争优势,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四)发展目标

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到“十一五”末“经济总量再翻一番。

”的总体要求,将以“领先、全省一流”的高标准统揽园区建设全局,力争“五年翻一番”,实现“十年冲千亿”的奋斗目标。

(1)2010年目标

形成开发初具规模、产业特色鲜明、部分产业生态链形成,循环经济凸现、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强综合竞争优势的开发区,并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发初具规模。

按沿路轴线开发原则,将完成启动区块开发,并依托启动区块,沿世纪大道南北有机延伸。

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

——产业特色鲜明。

通过积极培育和大力引导,形成以机械装备业、汽车及其零部件、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以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辅助的产业集群初步构成,纺织、印染生态产业链初成雏形。

届时技工贸总产值达250亿元。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交通、供水、排污、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配套网络初步成雏形,构建起工业园区开发的良好基础平台。

同时,结合园区城市化要求,提供居住、管理、文化、服务等相关产业。

——生态环境良好。

通过园区整合并适当引入环境服务的环保产业,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各园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生态环境。

(2)2015年目标

形成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高度集聚、循环经济模式基本形成,布局分工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上佳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产业优势突出。

主导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向高科技含量产业链延伸,形成以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未来前景看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基地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区,同时,引入具有一定关联度、具技术前景的环境友好产品和环境服务产业。

技工贸总产值超600亿元。

——循环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园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开始形成;

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污染排放显著减少,资源生产率提高,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园区生态化初步显现。

——产业分布格局合理。

在近期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上,继续向北、向南、向东延伸产业。

“一主两副、三片六轴”的产业分布格局初步显现,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功能协调合理的用地结构。

——形成完善的交通、能源、供水、排污、信息等配套基础设施。

——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管理体制先进的优越发展环境。

(3)展望2020以后

各功能区块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显著,绿色产业链形成,产业分布格局清晰,综合竞争力突出,成为环湾产业带生态化产业区,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市及萧山区工业发展的主平台。

——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高科技、高环保、高生态、高效益、低成本的环保产业集群形成,物流仓储、现代服务等配套产业发达。

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新型产业体系下的优势产业、关联行业、上下游协作配套、业主和谐共生的产业区构成。

技工贸总产值超2000亿元。

——产业分布格局清晰。

开发区产业分布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

工业园区基本开发完毕,进入成熟期。

——综合竞争力突出。

交通、能源、供水、排污、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

服务、管理及信誉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在长三角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居前列。

三、产业发展方向

(一)产业选择基本要素

1、与以及周边产业集群发展的关联性

临江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主要是为萧山区、市工业发展提供平台,其产业选择必须与、萧山产业发展相统一。

同时,又必须强调与周边产业集群发展的关联性。

在未来,临江工业园区作为新型重化工业的主平台之一,而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即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适度发展特色精细化工业,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这将直接影响到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随着湾产业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进程的加快,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如—地区的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等产业,的精细化工、纺织,温台地区的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工电器、通用机械装备、服装、鞋革等,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也将对园区的产业选择产生影响。

此外,园区的产业选择与上海等其他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

2、外商直接投资趋势的影响

当今世界工业发展总体态势,呈现出制造业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转移梯度化、跨国并购持续化、科技创新高速化、技术转移国际化、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组织合理化、市场竞争全球化的趋势。

特别近年来,全球产业转移出现了一系列新特征和新动向,如产业转移重点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电子、化学、运输工具以及机械等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转化。

因此,外资投资的直接趋势,全球产业转移的周期及特征将会影响到临江工业园区产业的合理选择,从而直接影响到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

3、资源匹配程度

产业的资源匹配程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

临江工业园区产业选择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产业发展宏观经济因素,更要对市场动态、成本优势、劳动力资源条件、产业配套能力、自然资源条件、政府服务环境、空港经济、交通基础设施等资源与目标产业发展的匹配性进行分析,结合产业发展对资源要素的具体要求,分析资源与产业匹配程度及可改善程度,最大程度上优化资源配置。

如印染、化工等产业对工业园区的环境容量及热电、污水处理能力配套提出较高的要求;

机械汽配产业具有对产业基础要求比较强,需要大批熟练产业工人及良好的服务配套支持等。

4、园区发展战略定位

园区发展战略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园区产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高新技术园区、生态示工业园区的建设将直接成为产业选择的载体依据。

根据前述战略定位,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既需要立足提升传统带动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发展,扶持主导产业领先发展。

同时,更要强调生态发展特色,要求主导产业不仅要考虑有较强的技术进步能力,较大的关联和带动效应和持续的高增长率,更要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工业园区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5、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

市自2002年提出“工业兴市”战略,就出台了13个推进工业兴市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支持鼓励政策。

同时,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市制定了《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纲要》及年度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在2005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鼓励发展机械、信息产业、化工、轻工、食品、化纤、纺织、丝绸、医药、建筑材料等产业。

与此同时,省已经出台了《省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修订)对各产业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容积率有新的要求,这些产业政策制定与颁布都将直接影响临江产业的选择。

(二)产业选择原则

1、强化生态、力推循环

临江工业园区产业要选择生态型、环保型产业,要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同时要围绕工业园区行业部小循环、行业之间中循环及工业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利于打造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链的产业,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使工业园区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最佳综合效益。

2、发展优势、体现特色

要结合市、萧山区的现有工业基础,充分考虑行业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市、萧山区在工业发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些产业(品)的加工制造能力和水平在国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继续发展这些产业具有良好基础。

工业园区要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区域特色经济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进行集群化发展,突出特色区域经济。

3、突出科技、注重成长

临江工业园区是今后省国际性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