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9814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解读Word文件下载.docx

2.1.1布线cabling

能够支持电子信息设备相连的各种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的系统。

2.1.2建筑群子系统campussubsystem

建筑群子系统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缆线、设备缆线、跳线等组成。

2.1.3电信间telecommunicationsroom

放置电信设备、缆线终接的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一个空间。

2.1.4工作区workarea

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2.1.5信道channel

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

2.1.6链路link

一个CP链路或是一个永久链路。

2.1.7永久链路permanentlink

信息点与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的传输线路。

它不包括工作区缆线和连接楼层配线设备的设备缆线、跳线,但可以包括一个CP链路。

2.1.8集合点consolidationpoint(CP)

楼层配线设备与工作区信息点之间水平缆线路由中的连接点。

2.1.9CP链路CPlink

楼层配线设备与集合点(CP)之间,包括两端的连接器件在内的永久性的链路。

2.1.10建筑群配线设备campusdistributor

终接建筑群主干缆线的配线设备。

2.1.11建筑物配线设备buildingdistributor

为建筑物主干缆线或建筑群主干缆线终接的配线设备。

2.1.12楼层配线设备floordistributor

终接水平缆线和其他布线子系统缆线的配线设备。

2.1.13入口设施buildingentrancefacility

提供符合相关规范的机械与电气特性的连接器件,使得外部网络缆线引入建筑物内。

2.1.14连接器件connectinghardware

用于连接电缆线对和光缆光纤的一个器件或一组器件。

2.1.15光纤适配器opticalfibreadapter

将光纤连接器实现光学连接的器件。

2.1.16建筑群主干缆线campusbackbonecable

用于在建筑群内连接建筑群配线设备与建筑物配线设备的缆线。

2.1.17建筑物主干缆线buildingbackbonecable

入口设施至建筑物配线设备、建筑物配线设备至楼层配线设备、建筑物内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相连接的缆线。

2.1.18水平缆线horizontalcable

楼层配线设备至信息点之间的连接缆线。

2.1.19CP缆线CPcable

连接集合点(CP)至工作区信息点的缆线。

2.1.20信息点(TO)telecommunicationsoutlet

缆线终接的信息插座模块。

2.1.21设备缆线equipmentcable

通信设备连接到配线设备的缆线。

2.1.22跳线patchcord/jumper

不带连接器件或带连接器件的电缆线对和带连接器件的光纤,用于配线设备之间进行连接。

2.1.23缆线cable

电缆和光缆的统称。

2.1.24光缆opticalcable

由单芯或多芯光纤构成的缆线。

2.1.25线对pair

由两个相互绝缘的导体对绞组成,通常是一个对绞线对。

2.1.26对绞电缆balancedcable

由一个或多个金属导体线对组成的对称电缆。

2.1.27屏蔽对绞电缆screenedbalancedcable

含有总屏蔽层和/或每线对屏蔽层的对绞电缆。

2.1.28非屏蔽对绞电缆unscreenedbalancedcable

不带有任何屏蔽物的对绞电缆。

2.1.29接插软线patchcord

一端或两端带有连接器件的软电缆。

2.1.30多用户信息插座multi-usertelecom-municationoutlet

工作区内若干信息插座模块的组合装置。

2.1.31配线区thewiringzone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规模、用户单元的密度,以单栋或若干栋建筑物的用户单元组成的配线区域。

2.1.32配线管网thewiringpipelinenetwork

由建筑物外线引入管、建筑物内的竖井、管、桥架等组成的管网。

2.1.33用户接入点thesubscriberaccesspoint

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信业务共同接入的部位,是电信业务经营者与建筑建设方的工程界面。

2.1.34用户单元subscriberunit

建筑物内占有一定空间、使用者或使用业务会发生变化的、需要直接与公用电信网互联互通的用户区域。

2.1.35光纤到用户单元通信设施fibertothesubscriberunitcommunicationfacilities

光纤到用户单元工程中,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地下通信管道、建筑内管槽及通信光缆、光配线设备、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及预留的设备间等设备安装空间。

2.1.36配线光缆wiringopticalcable

用户接入点至园区或建筑群光缆的汇聚配线设备之间,或用户接入点至建筑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与公用通信管道互通的人(手)孔之间的互通光缆。

2.1.37用户光缆subscriberopticalcable

用户接入点配线设备至建筑物内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之间相连接的光缆。

2.1.38户内缆线indoorcable

用户单元信息配线箱至用户区域内信息插座模块之间相连接的缆线。

2.1.39信息配线箱informationdistributionbox

安装于用户单元区域内的完成信息互通与通信业务接入的配线箱体。

2.1.40桥架cabletray

梯架、托盘及槽盒的统称。

2.2缩略语

ACR-F(AttenuationtoCrosstalkRatioattheFar-end)衰减远端串音比

ACR-N(AttenuationtoCrosstalkRatioattheNear-end)衰减近端串音比

BD(BuildingDistributor)建筑物配线设备

CD(CampusDistributor)建筑群配线设备

CP(ConsolidationPoint)集合点

d.c.(DirectCurrentloopresistance)直流环路电阻

ELTCTL(EqualLevelTCTL)两端等效横向转换损耗

FD(FloorDistributor)楼层配线设备

FEXT[FarEndCrosstalkAttenuation(loss)]远端串音

ID(IntermediateDistributor)中间配线设备

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

IEEE(th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

IL(InsertionLoss)插入损耗

IP(InternetProtocol)因特网协议

ISDN(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

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MUTO(Multi-UserTelecom-municationsOutlet)多用户信息插座

MPO(Multi-fiberPushOn)多芯推进锁闭光纤连接器件

NI(NetworkInterface)网络接口

NEXT[NearEndCrosstalkAttenuation(loss)]近端串音

OF(OpticalFibre)光纤

POE(PowerOverEthernet)以太网供电

PSNEXT[PowerSumNearEndCrosstalkAttenuation(loss)]近端串音功率和

PSAACR-F(PowerSumAttenuationtoAlienCrosstalkRa-tioattheFar-end)外部远端串音比功率和

PSAACR-Favg(AveragePowerSumAttenuationtoAlienCrosstalkRatioattheFar-end)外部远端串音比功率和平均值

PSACR-F(PowerSumAttenuationtoCrosstalkRatioattheFar-end)衰减远端串音比功率和

PSACR-N(PowerSumAttenuationtoCrosstalkRatioattheNear-end)衰减近端串音比功率和

PSANEXT[PowerSumAlienNear-EndCrosstalk(loss)]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

PSANEXTavg[AveragePowerSumAlienNear-EndCrosstalk(loss)]外部近端串音功率和平均值

PSFEXT[PowerSumFarendCrosstalk(loss)]远端串音功率和

RL(ReturnLoss)回波损耗

SC[SubscriberConnector(opticalfibreconnector)]用户连接器件(光纤活动连接器件)

SW(Switch)交换机

SFF(SmallFormFactorconnector)小型光纤连接器件

TCL(TransverseConversionLoss)横向转换损耗

TCTL(TransverseConversionTransferLoss)横向转换转移损耗

TE(TerminalEquipment)终端设备

TO(TelecommunicationsOutlet)信息点

TIA(TelecommunicationsIndustryAssociation)美国电信工业协会

UL(UnderwritersLaboratories)美国保险商实验所安全标准

Vr.m.s(Vroot.mean.square)电压有效值

3系统设计

3.1系统构成

3.1.1综合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业务信息传递的应用。

3.1.2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构成应包括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和配线子系统(图3.1.2-1)。

配线子系统中可以设置集合点(CP),也可不设置集合点。

图3.1.2-1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

2综合布线各子系统中,建筑物内楼层配线设备(FD)之间、不同建筑物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之间可建立直达路由[图3.1.2-2(a)]。

工作区信息插座(TO)可不经过楼层配线设备(FD)直接连接至建筑物配线设备(BD),楼层配线设备(FD)也可不经过建筑物配线设备(BD)直接与建筑群配线设备(CD)互连[图3.1.2-2(b)]。

3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连接外部网络和其他建筑物的引入缆线,应通过缆线和BD或CD进行互连(图3.1.2-3)。

对设置了设备间的建筑物,设备间所在楼层配线设备(FD)可以和设备间中的建筑物配线设备或建筑群配线设备(BD/CD)及入口设施安装在同一场地。

图3.1.2-2综合布线子系统构成

图3.1.2-3综合布线系统引入部分构成

4综合布线系统典型应用中,配线子系统信道应由4对对绞电缆和电缆连接器件构成,干线子系统信道和建筑群子系统信道应由光缆和光连接器件组成。

其中建筑物配线设备(FD)和建筑群配线设备(CD)处的配线模块和网络设备之间可采用互连或交叉的连接方式,建筑物配线设备(BD)处的光纤配线模块可仪对光纤进行互连(图3.1.2-4)。

图3.1.2-4综合布线系统应用典型连接与组成

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

只要改变节点连接就可使网络在星型、总线、环形等各种类型的网络拓扑间进行转换。

综合布线配线设备的典型设置与功能组合如图1所示。

当由多个建筑物构成的配线系统时,为了使布线系统安全与正常工作,需要对布线路由有冗余的设计。

不同建筑物内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与建筑物配线设备(BD)之间、本建筑物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与另一建筑物楼层配线设备(FD)之间、同一建筑物内的楼层配线设备(FD)与楼层配线设备(FD)之间可设置直通的路由。

图1综合布线配线设备典型设置

3.1.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应包括信息插座模块(TO)、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

2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内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水平缆线、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

3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主干缆线、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

4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缆线、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

5设备间应为在每栋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配线管理、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

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间宜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建筑群配线设备、以太网交换机、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

入口设施也可安装在设备间。

6进线间应为建筑物外部信息通信网络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的安装场地。

7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布线路径环境中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记录和管理。

进线间主要作为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和建筑物布线系统安装入口设施共同使用,并满足室外电、光缆引入楼内成端与分支及光缆的盘长空间的需要。

由于光缆至大楼(FTTB)、至用户(FTTH)、至桌面(FTTO)的应用会使得光纤的容量日益增多,进线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进线间的环境条件应符合入口设施的安装工艺要求。

在建筑物不具备设置单独进线间或引入建筑内的电、光缆数量容量较小时,也可以在缆线引入建筑物内的部位采用挖地沟或使用较小的空间完成缆线的成端与盘长,入口设施(配线设备)则可安装在设备间,但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入口设施(配线设备)宜设置单独的场地,以便功能分区。

建筑物内如果包括数据中心,需要分别设置独立使用的进线间。

3.1.4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配线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要求。

3.2系统分级与组成

3.2.1综合布线电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划分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表3.2.1电缆布线系统的分级与类别

注:

5、6、6A、7、7A类布线系统应能支持向下兼容的应用。

3.2.2布线系统信道应由长度不大于90m的水平缆线、10m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永久链路则应由长度不大于90m水平缆线及最多3个连接器件组成(图3.2.2)。

图3.2.2布线系统信道、永久链路、CP链路构成

综合布线系统规定的各子系统缆线长度要求与缆线在不同的信息通信网络中的实际应用长度不同。

例如,在工程设计中考虑布线路由及缆线长度等因素,规定配线子系统中水平缆线的长度不能大于90m。

而在不同带宽的以太网应用中,对绞电缆的传输距离一般为30m~90m,光纤的最远传输距离却能够达到十几公里。

因此,光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一般不会受到90m长度的限制。

结合不同应用场景,综合布线系统相关标准规范关于缆线长度的内容很多,在工程设计中可以参考本规范附录C中的规定。

3.2.3光纤信道应分为OF-300、OF-500和OF-2000三个等级,各等级光纤信道应支持的应用长度不应小于300m、500m及2000m。

3.2.4光纤信道构成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可在楼层电信间的光配线设备(FD)处经光纤跳线连接构成信道(图3.2.4-1)。

图3.2.4-1光纤信道构成1

2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可在楼层电信间处经接续(熔接或机械连接)互通构成光纤信道(图3.2.4-2)。

图3.2.4-2光纤信道构成2

3电信间可只作为主干光缆或水平光缆的路径场所(图3.2.4-3)。

3.2.5当工作区用户终端设备或某区域网络设备需直接与公用通信网进行互通时,宜将光缆从工作区直接布放至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入口设施处的光配线设备。

图3.2.4-3光纤信道构成3

3.3缆线长度划分

3.3.1主干缆线组成的信道出现4个连接器件时,缆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5m。

3.3.2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于100m(图3.3.2),长度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图3.3.2配线子系统缆线划分

表3.3.2配线子系统缆线长度

①此处没有设置跳线时,设备缆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m。

②此处不采用交叉连接时,设备缆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m。

3.3.3缆线长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线子系统(水平)信道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线子系统信道应由永久链路的水平缆线和设备缆线组成,可包括跳线和CP缆线(图3.3.3-1)。

图3.3.3-1配线子系统信道连接方式

2)配线子系统信道长度计算方法应符合表3.3.3-1规定。

表3.3.3-1配线子系统信道长度计算

1计算公式中:

H为水平缆线的最大长度(m),F为楼层配线设备(FD)缆线和跳线及工作区设备缆线总长度(m),C为集合点(CP)缆线的长度(m),X为设备缆线和跳线的插入损耗(dB/m)与水平缆线的插入损耗(dB/m)之比,Y为集合点(CP)缆线的插入损耗(dB/m)与水平缆线的插入损耗(dB/m)之比,2和3为余量,以适应插入损耗值的偏离。

2水平电缆的应用长度会受到工作环境温度的影响。

当上作环境温度超过20℃时,屏蔽电缆长度按每摄氏度减少0.2%计算,对非屏蔽电缆长度则按每摄氏度减少0.4%(20℃~40℃)和每摄氏度减少0.6%(>40℃~60℃)计算。

2干线子系统信道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线子系统信道应包括主干缆线、跳线和设备缆线(图3.3.3-2)。

图3.3.3-2干线子系统信道连接方式

2)干线子系统信道长度计算方法应符合表3.3.3-2的规定。

3.4系统应用

3.4.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产品类别及链路、信道等级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应用网络和业务对传输带宽及缆线长度的要求、业务终端的类型、业务的需求及发展、性能价格、现场安装条件等因素,并应符合表3.4.1的规定。

表3.4.1布线系统等级与类别的选用

①为建筑物其他弱电子系统采用网络端口传送数字信息时的应用。

表3.3.3-2干线子系统信道长度计算

B为主干缆线的长度(m),F为设备缆线与跳线总长度(m),X为设备缆线的插入损耗(dB/m)与主干缆线的插入损耗(dB/m)之比,3为余量,以适应插入损耗值的偏离。

2当信道包含的连接点数与图3.3.3-2所示不同,当连接点大于或小于6个时,线缆敷设长度应减少或增加。

减少与增加缆线长度的原则为:

5类电缆,按每个连接点对应2m计;

6类、6A类和7类电缆,按每个连接点对应1m计。

而且宜对NEXT、RL和ACR-F予以验证。

3主干电缆(连接FD~BD、BD~BD、FD~CD、BD~CD)的应用长度会受到工作环境温度的影响。

当工作环境的温度超过20℃时,屏蔽电缆长度按每摄氏度减少0.2%计算,对非屏蔽电缆长度则按每摄氏度减少0.4%(20℃~40℃)和每摄氏度减少0.6%(>40℃~60℃)计算。

3.4.2同一布线信道及链路的缆线、跳线和连接器件应保持系统等级与阻抗的一致性。

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电缆和连接器件之间的连接应考虑阻抗匹配和平衡与非平衡的转换适配。

在系统设计时,应保证布线信道和链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