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9392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Word下载.docx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Word下载.docx

我们必须处理好财政、税收、物价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企业生产、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复习过程第一部分构建知识体系

第二部分比较分析几对关系

1.关于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2.关于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它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区别在于宏观调控效果上的差别,而不是有无的问题。

(2)不能认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就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建立在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基础上的,是对市场缺陷的弥补。

(3)不能认为实施宏观调控就是靠行政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3.关于市场调节三个缺陷的比较

 

原因

后果

共同危害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从自身的眼前利益和不正当利益出发。

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表现为“一哄而上”或“一哄而退”。

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

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特别是在农林及大型项目建设上影响更明显。

4.关于宏观调控三种手段的比较

比较

手段

含义

措施

经济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①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②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①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②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使、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对经济进行调节和管理。

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

5.关于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比较

(1)区别:

①含义(略)。

②从目前的世界格局来看,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经济一体化只是局部区域、局部领域内的状态和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仍然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理想目标。

(2)联系:

①经济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经济融合。

②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同一问题的两个层次。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区域经济增长又是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6.关于“引进来”与“走出去”

“引进来”

“走出去”

通过优化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吸引海外各类专业人才。

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内容

或意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

新形势下,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联系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不是对立关系。

7.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

(1)不同点:

①二者基础不同。

前者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后者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②目的不同。

前者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后者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

③效果不同。

前者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后者宏观调控效果受私有制制约。

(2)相同点:

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都遵循价值规律,都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8.关于全面小康的目标与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不是一回事

(1)全面小康的目标包括多个方面: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只是指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的目标。

主干知识探究梳理及运用:

 探究点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

1.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市场调节

国家宏观调控

含义不同

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实现

方式

不同

通过市场上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人们的经济活动,调节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实现。

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国家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

①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

②单一的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与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在尊重市场、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行。

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与运用国家的宏观调控,都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知识发散】宏观调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生产:

国家一般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通过对商品价格的干预,引导企业生产。

同时通过行政命令和立法,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分配:

再分配中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强化税收调节,防止两极分化。

并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3)交换: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媒介,国家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调节社会供求供求的关系。

 (4)消费:

宏观调控对个人消费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整消费税,以及行政命令的形式实现。

如提高白酒的消费税,提高奢侈品的消费税,降低低排量汽车的购置税,通过影响价格,引导消费趋向。

 (5)经济发展方式:

科技进步,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都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

例1 [2011·

重庆卷] 材料 我国工业用水量从1980年的508亿m3增长到2010年的1397亿m3,其中60%以上的工业用水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石化、纺织和制造等行业。

2010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16m3,约为发达国家的3~7倍,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废水总量的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52%,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

工业水费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5%,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政府承诺在“十二五”期间将工业部门用水效率提高30%。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政府会采取哪些经济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宏观调控的知识,具有较强综合性,答案一方面要注意设问关键词政府、经济措施。

需展开宏观调控的具体知识,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等角度考虑并分别结合材料。

另外一方面要结合材料:

工业用水集中行业,用水量高、工业废水排放量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

工业水费占生产成本比重低。

针对问题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①加快工业部门的结构调整,鼓励节水工业企业的发展,限制或淘汰高耗低效用水工业的发展。

②对节水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分摊节水成本,促进企业加强节水管理。

③对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更新用水设备。

④对污水排放征重税,促使工业企业加强污水治理和循环利用,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⑤调高工业用水水价,增加用水成本,促使工业部门节约用水。

 【点评】宏观调控重点考查宏观调控手段,所以我们必须立足经济手段,认识财政、税收、货币政策和计划对经济的影响。

立足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认识行政命令和立法的作用。

从政治生活角度一般涉及政府职能。

哲学角度涉及按规律办事,联系观点、发展观。

 探究点二 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

内涵:

 1.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2)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3)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知识发散】科学发展观在不同模块中的体现

  

(1)经济生活: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2)政治生活:

科学发展观主要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具体行为中,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体现了党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民主执政的执政方式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文化生活:

科学发展观理念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发展、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上。

  (4)生活与哲学:

从唯物论看,涉及意识的作用,按客观规律办事。

从辩证法看,体现了联系观、发展观。

从唯物史观看,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社会意识,以及价值观。

例2[2011·

四川卷]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某市从2003年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

实施“三个集中”: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统筹经营集中;

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

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2009年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7%,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的2.66∶1缩小到2.62∶1,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

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在该市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得到贯彻落实的。

【解析】此题属于体现类材料题,解答此类试题关键要明确设问指向:

科学发展观。

所以我们可以依据知识指向,明确答题方向。

即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主要通过发展方式和发展思路体现出来;

核心主要通过发展的目的,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体现出来;

该市在发展中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城乡市场体制改革、收入差距的缩小、环境的改善,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

该市在建设中实现了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体现了统筹兼顾。

【答案】①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该市通过“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等措施,以实现城乡又好又快发展来贯彻这一要义。

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该市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使城乡群众能够共创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凸显以人为本这一核心。

③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该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统筹城市和农村、统筹人与自然、统筹经济和社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发展,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点评】科学发展观的考查一般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单独考查试题近两年呈现较多,所以必须把握其内容。

政治生活涉及政府工作原则、党的宗旨和我国的国家性质。

文化生活涉及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

生活与哲学涉及按规律办事、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社会意识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探究点三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转变

 1.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根本途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3.调结构、促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坚持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4)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促协调

  

(1)统筹城乡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

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内外协调: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4)经济与社会协调: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5.提质量: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知识发散】从经济生活三个主体认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消费者: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2)企业:

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转变。

(3)政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例3[2011·

福建卷]材料一 福建是海洋大省,大陆海岸线长达3051千米,约占全国的1/6,居全国第二。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31∶16.7∶52.3转变为2010年的9.53∶41.15∶49.32,但与2010年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7∶48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偏大。

材料二

  

  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应如何促进福建省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请分析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结合材料归纳概括材料反映的信息,纵向对比看到福建海洋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横向对比指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材料反映的不足:

福建省海洋经济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产值比重下降等。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加大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等。

【答案】①福建是海洋大省,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好;

海洋生产总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

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在2005年和2006年急剧下滑,2007年明显回升、平稳发展,但比重依然偏低;

海洋经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明显,但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仍可进一步提升。

②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海洋二、三产业;

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统筹海陆发展,深化区域合作。

【点评】又好又快发展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高考试题一般立足两个角度,一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特别注意企业生产、居民消费、国家宏观调控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例4某班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老师给出了下列表格,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甲组同学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尽管具有发展前景,但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

同学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图表和甲组同学意见,运用经济知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谋划策。

乙组同学找到这样一则材料,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技术是电池。

国外专家把电动汽车的发展寄希望于燃料电池。

而中国比亚迪汽车企业则打破常规,将原来自己的手机磷酸铁锂电池专利技术运用于电动汽车领域,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反复实验,开发出比锂电池性能更优异的高铁电池。

(3)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中关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比亚迪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研发之路。

(1)①中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增加,但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总销量中所占比重低。

②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所增加,是因为与传统汽车相比耗能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小;

在汽车总销量中所占比重低,是因为在价格上,续航里程方面不占优势。

(2)政府:

通过宏观调控,推动电动汽车的消费需求,促进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电动汽车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企业: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等手段,降低成本;

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

个人:

进一步转变消费观念,倡导求实消费和绿色消费。

(3)创新需要立足于实践,使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比亚迪经过反复实验,在实践基础上,更新认识,研制出性能更高的电池。

创新要求解放思想,勇于打破思想束缚。

比亚迪敢于打破常规,寻找新思路。

创新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比亚迪在电池研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创新。

本题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是较为热点的问题。

(1)问说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与传统汽车相比它的优势、劣势。

(2)问从经济生活的角度采取措施,从三个主体入手,政府、企业、个人。

第(3)问是哲学中的“创新”内容,围绕怎样创新展开,注意和材料相结合。

探究点四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外开放

1.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

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载体

 跨国公司

实质

 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影响

 消极:

使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

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积极:

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态度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实施对外开放的原因

  我国不断提高自身对外开放水平,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3.新时期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

(2)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积极进行对外投资。

(3)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维护我国出口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4)加强国际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促进国内与国外的协调发展。

【知识发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消费者(劳动者):

丰富消费市场,提高消费水平;

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商品消费市场,促进就业。

 

(2)企业:

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树立竞争优势;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

学会运用世贸规则维护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