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零陵中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海市零陵中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零陵中学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旧教材最大的区别是:
新教材对学生认知,操作语言文字这门交际工具不是建立在被动的训练上,而是建立在学生主动获取,灵活运用上。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不会自学就不可能具有自我发展和创新的潜力。
基于这点认识,新教材不是着眼于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成才的能力。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为日后继续进修和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面对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是课改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但是,我认为表面看上去进度是慢了,教学进度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达到了另一种效果,那就是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生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将是教学产生的最大的收获。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确实不像由老师“满堂灌”那么好控制,因为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动态多变的。
但毕竟课堂教学是应该有一个时间观念和安排的。
从周课时安排来说,总量上可以有一个控制。
至于每一节的内容允许有一个伸缩的弹性安排。
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尽可能地考虑细致全面些,这样在时间安排和控制上就能掌握得更合理。
老师并不是不能“讲”,关键是要讲得精彩,讲得恰到好处。
对于小组讨论,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这种方法。
虽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直奔教材的重难点而去,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节省了时间。
我认为老是采取这种方法有些不妥。
能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要重要。
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情性和依赖性,主动探究的精神就得不到培养。
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
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
老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把学生没有提及而教师认为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再向学生提出。
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现在我们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在需要老师发表自己见解的关键时刻,我们老师不要因为现在提倡的“新教法”而放任不管。
必要时老师主动多讲一点也未尝不可。
只是总体上不要又回到以前只管讲授、不顾学生理解的那条老路上去就行了。
另外,我认为,课堂上的大多数时间应该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的成员之一。
而且,在进行讨论时,老师还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和。
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
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
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
同时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的习惯。
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如何高明和正确.“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
新课标提到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当学生的见解未必正确的时候,我们还是首先要保护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积极性,同时,平等地说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
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
我们还应该相信,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特体验肯定会越来越日趋合理的。
尽管老师注意到了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课堂上仍总有一些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够积极,在扮演着“看客”的角色。
说起来,这也是正常现象。
差别是永远存在的。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
有时,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并非不活跃,只是他们不擅长口头表达而已。
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勇于发言。
现在,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的普及应用,充分利用这些设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置身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看客”出现还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可以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都写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抽调部分学生的作业,放在实物投影或投影仪上打出来,再进行评讲。
这样口头发言和书面表达相结合,就可以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避免“看客”的出现,我想,只要多琢磨,解决这个问题总还是有办法的。
经过这一次的培训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应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即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认真备课,只有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才有兴趣去学习,才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师生互动,才能让教师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
所有这些都促使各位语文教师能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教学思路,让我们为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而努力吧!
简评:
本文从换位思考切入课改话题,多考虑学生“怎么学”,再考虑老师“怎么教”。
文章指出走出以前认为不可能的第一步,只要是尊重认识上存在的“差异”,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语文课上“听客”、“看客”就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人有思想、人人会创造的学习团队,值得我们思考。
数学篇
扎实推进二期课改
上海市零陵中学应志强
二期课改提出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完成课程设置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的教学,虽然也注意了个性发展心理素质的教育,但已经远不能适应我国目前四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所以改革也必在情理之中。
二期课改自从1998年正式启动以来历时七年才初成,说明决策层对这次改革抱着非常谨慎与慎重的态度。
我在1998年得知教材要进行重新编写的消息后,于1999年2月在《徐汇教育》上发表了自己对中学数学新教材的看法:
新教材要有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亲自获取新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新教材要多考虑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创设积极思维的意境。
新教材要关注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识,尤其要发现与培养具有独到见解的学生,以培养学生初级阶段的数学创造力。
新教材要有时代的气息。
近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用生物、地理、环保、历史、物理等学科中通俗易懂又有趣味的问题结合教学,让计算器进入课堂等大都成为了现实。
二期课改的定位是: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
教学上要多维度、有层次;
要在课堂上做到教学互动,即要师生互动、共同发展、遵循规律、关注过程、严格训练、引导反思等。
我们要突出数学的育人价值,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促进和发展。
理念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导向性,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空间。
建立具有三个维度和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要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正确处理数学学科基础与理论的关系,强调数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与实践性。
中国的教教育历来是重视基础,基础打不好,高楼大厦迟早要倒塌的。
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是持久性的行为,受心理支撑,我们一定要把握好。
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要做好这点,首先在新知识的学习引入教学之初,就设法用常见又趣味的生活实例。
例如:
在进行分数的意义教学时,是否可以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
能否将一个“1”字一分为“二”?
一分为四?
并且叫学生具体操作,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更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对分数意义的教学我们又可以叫出6个学生为单位“1”进入“1/2”、“2/3”、“1/6”等圈内游戏以提高学生的趣味性。
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除了重视数学的化归,类比,消元等数学思维的培养外,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能力与分析、归纳能力。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实际,尤其要培养的是他们的观察与猜想能力。
譬如:
对分数的1/2+1/3教学时就应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去寻找他们的解题途径,从中分析正误,以培养学生的大胆的探究能力。
要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首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创造性地整合。
如何做好它?
首先要在探求知识的道路上应具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路,再有创设创造力的氛围与方法,这在教学中也都是要注意的问题。
在现代教育的观念下,重视数学基础的教学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要做好这一点就要把如何提高课堂效益放在首位,要重视培养对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渴望,在引入新课、解决数学问题时,如何使它精彩、趣味与吸引人都是十分要紧的问题。
培养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是重要的问题。
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为了打实基础,尤其要做好补缺补差工作,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又必不可少的工作。
总之,要树立二期课改的先进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认真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使自己的课改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理念的树立可以搬用前人许多理论文章,但课改是在走没有人或很少人走的新路,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本文的几个案例,我们的课改成功与否取决于这样的案例多否。
英语篇
感悟新课程
上海市零陵中学蒋静
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徐汇教育学院组织的英语新课程培训。
培训结束后,我用假期时间认真研读了《英语课程标准》,对二期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转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养成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标准》所体现的不是学生被动地从书本或教师那里接受知识的语言学习观,而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语言学习观。
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的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传统的截然不同:
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
而不是要求学生为了知识而学习知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来完成各种交际任务或信息传递任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
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由单一的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再次,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是《标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语言观。
就语言学习的意义而言,《标准》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是,学习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既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个人参与社会活动。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过于强调外语的工具性,而忽视外语的人文性。
外语是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且外语学习也是促进人的发展和提高人文素养,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重要方法。
人们学习语言的结果,并不仅仅是掌握一种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与学习其它学科具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促进人的发展。
语言课程(包括学习母语和学习外语)与其它学科课程(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人的心智的发展。
学习外语或能够讲外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敏捷性要超过只讲一种语言的人。
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不仅能拓宽交流渠道,而且有利于心智的发展,特别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习外语有助于学生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按照二期课改的目标要求,高中毕业生英语基本过关,即其综合运用能力能满足三大需求(学习、工作、生活);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四要素均衡发展,能够综合运用英语;
就语言知识而言,掌握一定语法、词汇量、视听量、阅读量、目标语国家文化背景等知识;
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技能;
并在英语学习中使用一定学习策略和情感策略。
因此,英语教学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以及中外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及任务,在实际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并处理好预设内容预生成内容、知识与能力、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等之间的关系;
教师还应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体现语言交际性原则、习得与学得并重原则、机能训练阶段侧重原则、语言文化性原则;
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外语教育情景化、功能化、生活化、交际化,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还应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网络教育资源,鼓励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自我学习;
并且学会利用学校的文化、科学等有效空间,创设并优化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密切学校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材是实施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我们采用的是牛津教材,其语言规范,内容生动健康,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优秀教材,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
我认为在教材处理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不拘泥于教材内容。
以免造成忽视知识传递的深度和广度,缺乏有关文化背景及语言知识体系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二)不拘泥于教学顺序。
以免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特点,使学生失去英语学习兴趣,影响英语学习。
(三)不拘泥于教师用书。
以免忽视教师本人的个性思考和教学创意,从而导致对自己的教学组织和过程缺乏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学方法缺乏变数。
以上是我学习新课标的一些粗浅认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本文“三个不拘泥”,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给了我们更多的空间思考我们怎样来教学。
课堂是舞台,这个舞台不在仅属于教师一人。
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共同创造出精美的舞台艺术。
理化篇
以学法指导引领物理教学
——二期课改培训心得
上海市零陵中学程众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展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可使学生从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地去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思考如何以物理教学为载体,将学法指导渗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物理学家认识物理世界的本来面目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获得认识世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一、新教材体现新理念
1、新教材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因而课程教材的定位从传统的比较狭隘的精英教育和升学取向转变为关注学生“全人”发展的取向。
新教材既体现整体性,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又具有选择性,使不同学生可以学习不同层次的内容,使学生有特长、有个性。
2、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体现应用性和先进性。
传统的物理教材过分注意了知识性和学科性,且学习内容相对陈旧。
新教材的内容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现代社会实际,减少了一些陈旧内容,增加了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
3、新教材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探究性学习过程,有助于自主性学习。
原有教材常常只重视知识的叙述和传授,容易导致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
新教材内容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的经验和做法,通过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合作研究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图体现并达成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要求。
二、新教材赋予新特点
1、新教材要求
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基本科学素养。
教材改变以往“繁、难、偏、旧”脱离生活的情况,在选择和组织内容时,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对课程进行了不同教学层次的安排。
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
基础型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广而浅,强调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引进很多反映物理学发展过程、物理学研究方法、最新科学前沿、我国科技成果等重大题材和内容。
如:
分子动理论、逻辑电路、模块式电路、重核的裂变、宇宙的基本结构和天体的演化。
匀变速直线运动只讲初速为零的情况,力的平衡一章回避了摩擦力,电路计算中只有串并联电路计算,仍然保持初中水平,磁场电磁感应中不再有计算了等等。
2、新教材增加了学习的选择性。
拓展型课程供部分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选学,与基础型课程的内容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由于新教材将学生需求作为考虑的核心对象,因此在基础性课程中将较深、较难的内容都抽离出来,放到拓展性课程中,供有能力有需求的同学学习。
也就是说,两种课程如果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分开来又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不同需求。
同时这也提示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在贯彻课改精神的前提下,灵活机动地安排自己学校的教学内容。
3、新教材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科学探究过程。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问题便是所教的知识对不少学生来说,由于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渐渐地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思路,越是听不懂,越是失去学的兴趣,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
新教材为解决这问题,首先转变观念,教材以学生为阅读主要对象,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如新教材常常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入所要学习的课题,不仅让学生能迅速进入所要研究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
4、新教材重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
新教材中实验大大增加,且多数改用DIS实验(数字化实验系统)老教材中学生实验是9个。
新教材中基础型课程中有17个(其中9个是DIS实验),拓展型教材中有23个(其中14个是DIS实验),演示实验中也有大量的DIS实验。
实验手段的改变,改变了以往实验仪器和实验手段的落后,并将实验重点从以往的实验操作及数据的得出逐渐转向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5、新教材改进学习训练,重视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训练系统:
解题、观察、实验、思考、探究等。
训练功能:
巩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知识价值、培养思维能力、启迪开发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等。
根据这样训练功能的转变,新教材的训练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与其他学科相联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
三、运用各种形式自主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1、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物理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比如加速度,电势,电动势,电势能,磁感强度,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
针对这种情况,在概念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自主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主地去探索新知识,发现新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2、规律形成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高中物理中多数定律是前人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总结出来的。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通过实验,再现物理景象,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灵活应用知识。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解题思路思考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
“要让学生有时间去深刻理解和思考清楚,并理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过程中,掌握知识。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不少同学虽会做题,但往往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说不出一、二来,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解题思路的思考方法暴露。
4、教学方法探索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布鲁纳指出: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探索得到的知识最深刻、最难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系列自学活动——独立进行阅读思考和实验研究、相互讨论、启发、主动发现并获得知识。
这样自主地经历探究过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而言之,二期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师,决非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即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
本文阐述的物理教材的新理念、新特点,要求教师更注重学法指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学习、体验、探究、合作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