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9046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阅读鉴赏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第一,预设什么。

教师所预设的应该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小火星,预设的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平台,而不是等着学生回答的不可变更的答案甚至思维的陷阱。

预设的目的是以一定的预设来唤起学生广泛的生成,不是以预设来达到预设。

第二,怎样预设?

最好的预设是在教学活动中相机而行的,不应是硬抛给学生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十分熟悉教学内容和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

如《故都的秋》第3自然段有一组写景的整句,“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教学中在学生诵读感受后,可指导学生就武汉的景点景物作一仿写。

这种相机而行的预设,就是在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生成。

一堂语文课上得好与否,关键在两个字:

“实”“活”。

教学不是演戏,不能搞花架子。

预设问题生成问题,都要有明确的指向,要有一定的思维度,做到深者浅出之,浅者深探之,使学生不论在知识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有所得,教学有实效。

“活”,就是学生或围绕老师预设的问题而生成问题,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生成问题,真正实现有意义的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互动中由“学会”到“会学”。

只讲“活”不求“实”,易成花架子;

只求“实”不讲“活”,易成机械传授,“实”也实不了。

 

三、高中语文必修

(1)第3单元阅读鉴赏教学设计

1、单元课文的总体把握

本单元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1)教学目标的把握

这是三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教学的目标可以大致确定为:

a、体会探究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崇高的人生境界。

b、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技巧。

c、欣赏品味艺术化的散文语言。

(2)三篇课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a、都是回忆纪念性文章。

b、都是缘事抒情,把思想情感、人生哲理寓于一定的形象之中。

c、都是以生活片段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的。

不同点:

a、在思想内容上《记念刘和珍君》是悲愤纪念文,《小狗包弟》是2、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梳理选择

内容、方式《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作者简介鲁迅:

文化巨人。

多从民族的视角看社会,具有批判性思想。

呐喊者。

《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等

(方法):

讲授笔记巴金:

文化老人。

多从人生的视角看社会,具有仁爱的思想。

自省者。

《家》《春》《秋》《随想录》等

讲授笔记梁实秋:

文化传人。

多从传统的视角看社会,具有保守性思想。

守护者。

《雅舍小品》《秋室杂文》

讲授笔记

字词积累

(1)喋血(碗碟、间谍、书牒、蝴蝶、城堞)

(2)殒身不恤(陨落)(3)菲薄(绯红、蜚语、扉页、咖啡、诽谤、悱恻、斐然(4)浸渍(债务、啧啧称赞)

课件或习题呈现

(1)作揖(缉毒、编辑、修葺)

(2)舔舔(舐犊情深)(3)珊瑚(删除、姗姗来迟、蹒跚)

课件或习题呈现

(1)戊戌(戍守)

(2)激亢(火炕、火坑、引吭高歌)(3)叱咤(惊诧)

课件或习题呈现

整体把握1、介绍写作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情感兴趣。

2、讨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刘和珍等死难烈士的悲悼赞扬,对段祺瑞执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愤怒控诉)3、给各节加上小标题(示例:

一、悼念死者。

六、血的代价)。

(方法)1、通读2、提问3、讨论4、点拨5、归纳1、介绍作者在文革中所受的迫害。

2、讨论包弟是一条怎样的狗(外貌:

干净。

本领:

作揖。

性情:

忠诚,通人气)3、分析概括包弟在我家的经历和“我”的感情变化(初到我家(高兴)----七年相处(快乐)-----成为包袱(忧虑)----送去解剖(歉疚))。

(方法)1、通读2、提问3、讨论4、点拨5、归纳1、介绍梁启超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影响。

2、讨论文章的思路(简述演讲的背景(第1段)------描述这次演讲的情况(第2至9段)-----点明梁启超作为学者的特点(第10段))3、学生交流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方法)1、通读2、提问3、讨论4、归纳

文句赏析1、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它们”指什么人?

“快意于我的苦痛”怎么理解?

)。

2、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的猛士”指什么?

“惨淡的人生”是什么意思?

“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什么人?

)3、我没有亲见;

听说,她,刘和珍,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一句三逗,气断声吞,声声泣血,字字含悲。

“欣然前往”,说明她并非“被人利用”。

)4、当三个女子------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用中外杀人者的凶残卑劣来反衬三个女子的临危不惧,从容沉勇)

1、品读2、批注3、提问4、讨论5、点拨6、归纳1、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我”心灵上的剖析透视)2、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瞧不起自己”“不能原谅自己”,口语化,不作任何修饰润色,表现出情感的真实质朴。

)3、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对自我人格的批判,也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4、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由人变成了狗,没有了人的尊严,任人摆布)

1、品读2、批注3、提问4、讨论5、点拨6、归纳1、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由身材、肖像、衣着写到精神气质,实写中带夸饰)2、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紧张处”即高潮关键处。

“表演”是说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3、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1、品读2、批注3、提问4、讨论5、点拨6、归纳

问题探究1、作者为什么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怀念警醒与愤激痛恨)

2、能不能把第一、二节移到第五节后,文章从第三节开始,按时间顺序来写?

(否。

因为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仅是怀念烈士,而且是警醒人们要不忘血债。

从惨案发生后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写起给文章提供了巨大的抒情议论空间。

1、提问2、浏览3、讨论4、归纳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这场灾难?

(以小见大,一条小狗都难逃劫难,足见“文革”时代生命受侵害的现实。

2、作者认为自己对包弟犯了错误,他到底错在哪里?

3、我们如何评价作者的歉疚自责。

(敢于自我反省,解剖灵魂,这是高贵人格的体现。

呼唤良知、正义,警醒世人,表现出对社会的责任感。

1、提问2、浏览3、讨论4、归纳1、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敬仰赞美之情是如何表达的?

(a、直接表达b、半直接半含蓄表达c、含蓄表达)

2、梁启超为什么对《箜篌引》情有独钟?

为什么讲解得那么生动传神、富有情感?

(为达彼岸,敢于冒死不顾。

屈原、谭嗣同)

1、提问2、浏览3、讨论4、归纳

板书设计交代写作缘由(1---2节)

追忆烈士事迹(3---5节)

指出教训意义(6---7节)包弟-------(我)快乐

包弟-------(我)忧虑

包弟-------(我)歉疚演讲的背景

演讲的过程

概括性评价

课后练习1、第一、二、三题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2、第四题课外练习。

可提供几个题目便于学生搜集材料,如“勿忘三一八”,“向爱国青年致敬”3、补充阅读迁移题。

1、第一题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2、第二题要指导学生把题目材料和课文结合起来思考,可补充“说真话可贵”、“灵魂的扭曲与救赎”。

3、补充阅读迁移题1、第一题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2、第二题可组织学生讨论,要结合课文认识梁实秋关于文章写法的见解。

3、第三题是要求学生归纳综述本单元三篇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可让学生按要求写成小作文。

四、高中语文必修

(1)第四单元阅读鉴赏教学设计

1、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四篇课文:

《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2、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梳理选择

内容、方式《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包身工》

背景介绍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的交接仪式。

多媒体呈现交接仪式的实况。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1xx多居民的小镇,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

从1940年到1944年,大约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

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奥斯维辛获得解。

多媒体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资料1、包身工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制度,被贩卖的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外国人开办的工厂做工,没有人身自由,工钱也归承包人所有。

2、夏衍及报告文学(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整体把握1、了解新闻(消息)及其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2、分析梳理出本文的结构内容。

(方法)讲授通读提问讨论归纳从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作者在写这些参观者的表情变化前写了一些什么?

(方法)通读勾划讨论点拨归纳1、通读全文,划分出层次。

2、梳理出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况,并作评价说明。

(四点一刻:

起床情形居住拥挤。

-----)

(方法)通读提问讨论点拨归纳

文句赏析1、但这一次不同:

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对比手法,表明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性的,象征英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2、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当年耀武扬威的来,而今灰溜溜去。

对比中有嘲讽有自豪)

品读批注提问讨论点拨归纳1、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既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毁灭不了的,当年的邪恶之地也能开出正义之花、胜利之花。

2、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集中营中数以千计的充满绝望的照片中,竟然还有着这样一张照片,它让人们看到,还在充满梦想的生命转瞬就化为了焚尸炉中的灰烬。

它胜过千言万语的控诉,给人以巨大震撼。

品读批注提问讨论点拨归纳1、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者的淡云里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表明她们没有人的生活,没有人的尊严。

2、打哈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细节描写,表现包身工们的非人生活,她们已被摧残成没有知觉的“生物”了。

品读批注提问讨论点拨归纳

问题探究1、《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一方面是说末任港督的离去,一方面是象征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

标题寓虚于实,意味深长)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自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统治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如今香港回归,脱离英国的统治,它的太阳也就落了。

1、提问2、浏览3、讨论4、点拨5、归纳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里的“没有新闻”是什么意思?

2、文章开头写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结尾又写到“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提问2、浏览3、讨论4、点拨5、归纳1、作者是怎样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

(点面结合)2、课文中的材料可分为二类:

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

这二类材料在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先叙述新闻事实,然后用过渡性语句引入背景材料)

1、提问2、浏览3、讨论4、点拨5、归纳

板书设计标题:

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

香港末任港督告别香港

主体:

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

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

0时左右,交接仪式

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背景:

港督府易主

结语:

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概括介绍-----当年的人间地狱

参观感受-----恐怖,惊惧万分

和平回归-----阳光明媚社会背景:

家穷卖身

工作情况:

劳累凄苦

工作条件:

三大威胁

工作待遇:

任人驱使

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第四题作课后练习,其中的第1小题关键是要搜集有关香港历史的资料,否则会说空话、套话。

第2小题想象要合理,要符合“二十多岁的姑娘”的生活经历和性格。

1、第一、二、三题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第四题作课后练习,可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农民工情况的报道,然后写成短文。

2、指导学生抄写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注意其音形义)

小结:

“阅读鉴赏”关键在“读”。

读是理解感悟的钥匙,读是组织教学的纽带,读是调适气氛的手段。

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议,读中写,读中记。

要善于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如朗读与默读,听读与仿读,品读与演读,齐读与点读等等。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阅读鉴赏术语一览表教案苏教版

表达方式

鉴赏术语

鉴赏用语

叙述人称

运用第一人称

特点:

“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

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不足:

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

运用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运用第三人称

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

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叙述方式

运用顺叙方式

故事的基本因素交待清楚,使叙述自然顺畅

巧用倒叙方式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运用插叙方式

使内容充实,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清晰

运用补叙方式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叙述角度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

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

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

详略得当

工笔细描(详、繁)

绘形绘声绘色,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形象性格或事物的完整面貌

粗笔白描(略、简)

廖廖数笔,勾勒出人物、事物的神韵

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神态、心理、细节、语言、动作,使人物或事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侧面描写

通过旁人或景物、环境来有力的烘托某一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细节描写

人物、事物某一细小的神态、动作

关注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

以小见大,更能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神韵。

写景技巧

移步换景,定点换景,定景换点;

形声色味触结合;

由远而近,由近而远;

由动而静,由静而动;

动静结合,以动衬反衬静,以有声反衬无声;

从高到低,从低到高;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由表及里,由外而内

场景描写的6大功能

①给全篇“定调”,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使小说进入叙事更舒缓、自然;

②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感染读者,感染小说中人物;

③推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

④导引(铺垫)人物出场

⑤烘托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

⑥作为某一现实生活的象征

其它描写笔法

主次结合,相得益彰;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先抑后扬,引发好奇;

对比衬托,有力突出

夹叙夹议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叙述的升华,使文章既有形象性又有哲理性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情感浓烈饱满,直接感染读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感抒发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旨。

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说明

※不作要求

表现手法的答题术语

特点、作用

托物言志(象征)

借此言彼,生动形象;

巧妙寄托,耐人寻味;

委婉含蓄,引人联想

借古讽(喻)今

借古人古事针砭今天人今事,委婉含蓄,发人深省

以……自比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善于联想想象

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虚实相济,增添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选材技巧的答题术语

以小见大;

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

由古而今,从中到外;

形散而神不散

结构或情节技巧——布局谋篇技巧的答题术语

位置

术语(特点或作用)

开头

①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②统摄全篇,总领(引起)下文;

③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④埋下伏笔,巧作铺垫;

⑤巧设文眼,统领全篇;

⑥托物起兴,委婉含蓄;

⑦直抒胸臆,奠定基调;

⑧先抑后扬(欲扬故抑),造成波澜;

⑨提纲挈领,引出下文

中段

①承上启下,巧妙过渡;

②呼应上文,照应下文;

③详略分明,主次结合;

④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⑤明暗双线,层层推进;

⑥多次延迟,反复摇摆;

⑦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末段

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②总结上文,卒章显志;

③水到渠成,揭示主旨;

④画龙点睛,深化(强调或突出)主题;

⑤言尽意未穷,发人深思;

⑥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⑦结局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⑧结构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语言技巧的答题术语

分类

遣词技巧

①善用叠词或拟声词,既有形象美,又富音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②十分注重炼字(或推敲字词),有力地表现了……

造句技巧

①句子长短相间,整散交错,既有整齐匀称之美,又有流动变化之美,使行文自然流畅,音韵和谐,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善于运用X(X=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句,……地表现了(突出了)……(句子的主要内容)

修辞技巧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拟人亲切感人,感情鲜明;

拟物新颖别致。

生动形象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形象代抽象,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比

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

内容集中,气势酣畅;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长于抒情

衬托

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设问

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双关

表意丰富,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常用答题的引领性的关键动词

渲染了、烘托了、刻画了、突出了、强调了、再现了、集中表现了、反映了、揭示了、塑造了、象征了、折射了、暗示了、铺垫了、设置了、写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