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练习题十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89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练习题十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练习题十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练习题十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练习题十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练习题十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练习题十三.docx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练习题十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练习题十三.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练习题十三.docx

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模拟练习题十三

时间:

2012-09-1814:

10   来自:

会计网   编辑:

朱丽雨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以下关于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种商品若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

B.一种商品如果是生活基本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就大

C.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多,它的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就缺乏弹性

D.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缺乏

[答案]B

[解析]商品替代品越多,其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因为即使价格出现微小的上涨,消费者也往往会放弃这种商品而去选购其他的替代品,从而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商品,即使价格上涨,人们还得照样购买,故其需求价格弹性很小,故B选项错误。

一种商品用途越多,其需求弹性越大。

时间越短,商品的需求弹性越缺乏,因为消费者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品。

2.政府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对部分农产品规定了保护价格。

为了实施这种价格政策,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取消农业税

B.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配给制

C.当市场上出现农产品过剩时进行收购

D.扩大农民家电消费

[答案]C

[解析]在实施保护价格的政策背景下,保护价格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这会刺激生产、抑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如果在出现过剩现象时,没有政府的收购,那么就会出现变相降价或黑市交易,并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下降。

因此,要保证保护价格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当市场出现过剩时,政府要及时人市收购并予以储备,否则保护价格必然流于形式。

3.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是()。

A.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B.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C.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D.追求成本最小化的组织

[答案]B

[解析]科斯在1937年发表论文《企业的本质》,对企业的本质属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讨,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4.()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

A.需求价格弹性

B.供给价格弹性

C.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D.供给交叉价格弹性

[答案]D

[解析]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供给量相对变化之间的比率,称为供给交叉价格弹性。

5.对于正常品而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B.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C.需求曲线更为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大

D.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答案]D

[解析]D选项是低档品的表征。

6.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

A生产者数量的多少

B.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

C.消费者数量的多少

D.进入障碍的大小

[答案]B

[解析]产品具有差别性是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最主要的区别。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虽然属于同一大类,但却具有一定的差别性。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垄断竞争市场中,生产者可以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而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

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

A与个别企业需求曲线一致

B.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C.与横轴平行

D不影响市场价格

[答案]B

[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需求曲线的纵轴为价格户,横轴为需求数量Q)。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由于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且每个生产者的规模都比较小,任何一个买者和卖者都不能影响和控制价格。

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对整个行业产品的需求增加。

但对个别企业来说,价格是由整个行业的供求曲线决定的,所以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只能按照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其产品。

故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

8.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资源重新配置被称为()。

A一般均衡状态

B.帕累托改进

C.瓦尔拉斯均衡

D.帕累托最优

[答案]B

[解析]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9.关于外部性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需要的最优水平

B.外部不经济的存在,会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损失

C.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

D.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

[答案]A

[解析]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来说,由于其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而缺乏生产积极性,其产出水平就会低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而对于那些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来说,由于其边际私人成本低于边际社会成本,于是倾向于扩大生产,其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

外部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10.市场经济国家,公路、铁路、无线电视大都是由国家而不是由私人来投资的,其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是,上述部门()。

A.属于垄断性行业

B.具有负外部性的特点

C.属于公共物品的生产部门

D.关系着国计民生

[答案]C

[解析]公共物品由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存在,导致其无须购买就能消费,因此存在搭便车的问题。

假如这些物品是由私人投资的,那么对消费者购买的激励缺乏,将会使这些私人投资者们无法盈利。

11.在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种现象称为()。

A.道德风险

B.正向选择

C.逆向选择

D.外部不经济

[答案]C

[解析]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质量差的商品往往将质量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逆向选择的问题是凶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而产生的。

12.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之所以存在并且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在多数情况下是因为()。

A.交易成本过大

B.市场垄断者的存在

C.信息不对称

D.产权界定不明晰

[答案]D

[解析]科斯认为,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13.边际消费倾向为0.5时,投资乘数为()。

A.2

B.1.5

C.2.5

D.1

[答案]A

[解析]投资乘数的公式是:

k=1/(1—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故本题投资乘数k=1/(1—0.5)=2。

14.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

[答案]B

[解析]由于GDP的计算中包含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因素,所以在计算GDP时,就可以分为: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15.在政府对进出口贸易的干预措施中,出口退税属于()。

A.直接出口补贴

B.间接出口补贴

C.直接进口限制

D.间接进口限制

[答案]B

[解析]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

直接补贴是政府直接以现金形式弥补出口企业国际市场价格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差价;间接补贴是对出口企业在出口商品时给予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

16.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这指的是纯公共物品的()特征。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答案]A

[解析]“纯公共物品”具有两大特征,即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前者指的是,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

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后者指的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

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17.按照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

A.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B.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折旧+统计误差

C.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利息+租金+统计误差

D.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答案]D

[解析]按照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18.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解释中,提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的是()。

A.皮考克和魏斯曼

B.瓦格纳

C.马斯格雷夫

D.鲍莫尔

[答案]A

[解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在对英国1890—1955年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19.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是()。

A.所得税

B.流转税

C.资源税

D.财产税

[答案]B

[解析]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0.企业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抵消税负。

这种税负转嫁方式是()。

A.税收资本化

B.混转

C.劳转

D.消转

[答案]D

[解析]消转是指纳税人用降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

这种转嫁方式既不是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的形式前转,也不是通过压低进价的方式后转,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

消转在实质上是用生产者应得到的超额利润抵补税负,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了。

因此,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收转嫁形式。

21.债券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债券的同时,与卖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价格购回同笔债券,这是国债交易中的()方式。

A.现货交易

B.回购交易

C.期货交易

D.期权交易

[答案]B

[解析]国债交易中的回购交易方式是指:

债券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债券的同时,与卖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价格购回同笔债券的交易方式。

22.()是指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A.单式预算

B.复式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答案]B

[解析]按预算编制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复式预算是指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

23.在国债发行制度中,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

A.发行数额

B.票面金额

C.流动性

D.发行方式

[答案]D

[解析]在国债发行制度中,决定国债发行条件的关键是国债的发行方式。

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