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工程doc文档格式.docx
《新世界工程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世界工程doc文档格式.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此工程安装部分包括:
室内给排水、电力照明、通风及防排烟系统。
给水系统分区供水,竖向分为两个区,地下2~6层为低区,7~21层为高区。
低区生活给水采用直接供水方式,由室外给水管网供给,高区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7~12层供水由设在十三层的比例式减压阀减压后供给。
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
排水采用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合流,一、二层单独排出,雨水采用内排水系统,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地下排水排至地下二层集水坑由污水泵排出。
压力排水管道采用镀锌钢管,丝扣及法兰连接,非压力排水管采用机制排水铸铁管,法兰连接。
地下一层、二层设机械通风、排烟系统,通风工程送回风管采用不燃玻璃钢风管,排烟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
电气系统由动力、照明和防雷接地系统组成,动力干线配线采用电缆,照明采用阻燃型铜芯塑料线穿钢管敷设。
采用TN-S系统,接地电阻≤1Ω。
弱电和消防只进行预埋工作。
1.3施工总平面布置
1.3.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总平面布置,将直接关系到施工总计划的实施及安全文明管理水平的高低。
为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行,将按以下原则进行平面布置:
(1)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减少临建设施的数量。
(2)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原材料和半成品堆放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二次倒运。
(3)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土建、安装及其他生产生活人员的干扰。
(4)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现场卫生、环保及安全技术要求,并满足消防要求。
(5)具体布置分区明确,便于文明施工和现场管理。
1.3.2施工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布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四层以下结构施工平面布置,现场主要设办公室、库房、门卫、配电室、淋浴间、厕所,宿舍、食堂、钢筋加工场地在附近临时租用。
第二阶段为四层以上施工平面布置,现场主要设办公、会议室、宿舍(地下室设置)、食堂、淋浴间、厕所、库房、门卫室等,并安排钢筋棚、木工棚(三层顶面设置)及混凝土搅拌区、砂浆拌合区(一层楼内设置)。
施工平面布置的总体要求:
进场后立即展开临时设施的搭设、临时用水、电、电话架设,现场照明安排,设置场区标志、标牌,根据不同阶段的平面布置有计划、有安排地组织实施。
施工现场及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并进行排水设施的布置。
基坑四周修建临时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排入基坑。
1.3.3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1.3.4临时用电设计
1.3.4.1用电说明:
施工现场用电将从现场东北角引至工地配电室,容量为315kVA。
施工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重复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保护零线(PE线)应与工作零线分开单独铺设不能混用,PE线必须采用黄绿双色线。
电缆铺设采用架空设置。
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原则。
开关箱,距离机具不超过3m,箱内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
漏电保护器应选用电流动作型,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应不大于0.1s。
楼梯间照明不大于36V,潮湿及易触及带电场所照明电压不大于24V。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框架、部件、管道、围栏、门等均应保护接零。
配电箱均采用铁制配电箱、薄钢板厚度1.5mm,露天配电箱应有防雨淋罩,每个配电箱必须有专用的零线、PE线端子,在箱门上注明其编号、名称,所有箱门均应配锁。
动力和照明分开计量。
1.3.4.2用电计算
施工用电机械、机具详见后边施工机械、机具计划。
按施工用电高峰期计算。
电动机额定功率:
∑p1=288kW
电焊机额定容量:
∑p2=127.5kVA
照明用电量:
照明用电按施工机械、机具的10%考虑。
∑p3=(k1×
∑p1/cosα+k2×
∑p2)×
10%
=26.7kW
此工程总用电量:
p=1.05×
(k1×
∑p2+∑p3)
=1.05×
(0.5×
288/0.75+0.6×
127.5+26.7)
=309.96kVA
根据以上计算,建设单位供电容量为315kVA,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1.3.5临时用水设计
1.3.5.1用水说明
施工现场用水将从现场北大门处接入,该供水管径为DN100,现场布设的主管管径采用DN75,支管采用DN50。
1.3.5.2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量q1(L/s),以用水量最大的混凝土浇灌用水量计算。
则q1=1.497L/S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q3:
式中P1=620人N3=25L/人·
日K4=1.3t=1.5
则q3=0.467L/S
消防用水量q4:
因施工现场在25h以内,所以选q4=10L/S
总用水量Q
因q1+q3<
q4所以Q=10L/S
管径D的计算得:
D=0.089(m)
因此,选择Ф100的钢管作为施工供水的主管,可以满足需要。
1.3.6施工现场总平面管理
1.3.6.1总平面管理原则
根据施工总平面设计及各分阶段布置,以充分保障阶段施工为重点,保证进场计划的顺利实施为目标,在工程实施前,制定详细的大型机具使用、进退场计划,主材及周转料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以及各种施工队伍进退场调整计划,对施工平面实行科学、文明管理。
1.3.6.2平面管理体系
由项目副经理负责总平面的使用管理,并派专人对现场平面进行分区管理。
现场实施总平面使用调度制度,根据工程进度及施工需要对总平面的使用进行协调与调整。
1.3.6.3平面管理计划的制定
施工平面科学管理的关键是科学的规划和周密详细的具体计划。
在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的基础上形成主材、机械、劳动力的进退场、垂直运输、布设网络计划,以确保工程进度,充分均衡利用平面为目标,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同时将该计划输入电脑,进行动态调控管理。
1.3.6.4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
根据工程计划的实施调整情况,分阶段发布平面管理实施计划,包含采用周期计划表、责任人、执行标准、奖罚措施等。
在执行中,根据各分项工程作业计划,利用工地例会和工程调度会,充分协调、协商,及时发布计划调整书,并定期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
第2章施工方案
此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优良,争创长安杯”。
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施工缝的设置整齐美观,不允许出现一般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蜂窝、麻面等),为达到上述质量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在测量放线、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等细部做法上精益求精。
2.1施工测量放线
2.1.1测量仪器
该工程计划配备电子全站仪1台,激光铅直仪1台,经纬仪2台,自动精平32倍水准仪1台,精密水准仪1台,50m钢卷尺四把等。
2.1.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2.1.2.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中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距离及现场实际情况,用极坐标法根据所计算的方位角,用电子全站仪将K1、K2、K3、K4点分别投射到基坑底,这些控制点距离○2轴、○31轴、○B轴、○W轴均为3m,经复核无误后,作为基础部分施工的重要控制依据,其余轴线用50m钢卷尺按照其与轴线的关系逐一定出,并定好其延长线的护桩(见图2.1-1)。
2.1.2.2此工程的竖向测量采用内控法,仪器采用激光铅直仪,用来做各层轴线控制的测量传递。
为能满足施工和控制质量的要求,将K1~K4控制点精确测试到±
0.000平面板预埋的钢板上,钢板采用150mm×
150mm大小,用钢针刻出(+)字线作为室内控制网基准点,作为竖向引测的依据,首层以上三层以下(含三层)在基准点正上方相应位置设计预留洞200mm×
200mm(激光束及垂球的通孔),每次投点时将激光铅直仪分别置于4个点上,严格对中调平,为了消降仪器带来的系统误差,每一个基准点投点时向上投四个点,亦即仪器分别转0°
,90°
,180°
,270°
投点,取1和3,2和4相交点O,即为所要投测的铅直点,该投点法完成后,用铅直仪校正铅直点的精度,校正后使用该点,每层点校到施工层后用仪器、钢尺进行检验,闭合后方可放线。
图2.1-2基准点垂直投测示意图
三层以上部分以K1、K2、K3、K4投测点为基准,在三层顶平面重新引测K5、K6……K16(见图2.1-3),具体同±
0.000平面板引测基准点的方法。
2.1.2.3为了保证控制线竖向投测的精度,要求做到层间竖向测量不得超过±
3mm,建筑全高竖向测量偏差不得超过3H/10000,且不应超过±
30mm。
为了保证精度,要做到每投两层用仪器对各轴关系进行校验,测量时要精密整平水平度盘水准度,以减少系统误差。
2.1.3标高的控制
2.1.3.1中标后进场前,要与建设单位联系提供水准基点并加以保护,基础垫层施工前,要将标高精度引测至基坑底,以控制地下室结构设计高度。
2.1.3.2施工至±
0.00时应在○B、○2、○31、○W轴方向四端以及电梯井内首层室内外墙上,测出+500mm线做为结构模板的控制和向上传递的依据,以后每层用钢尺从基准点通光孔向上传递,并间隔四层加设标高基准点,以此向上传递。
2.1.3.3标高基准点的测试必须正确,同一层不少于3点,以便互相校核,其3点误差不得超过±
3mm,取其平均值作为平面施工标高基准点。
2.1.4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是确保结构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此工程观测点共6个,设置位置同设计文件,其构造做法如图2.1-4,观测点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1.4.1水准点不少于3个,同标高基准点,应设在能互相通视、振动少、安全稳定的地方,使其形成水准闭合网。
2.1.4.2为了满足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采用一台蔡司004精密水准仪来进行观测,以满足设计要求。
2.1.4.3为了保证观测精度的正确性,应做到“四定”即:
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资料,固定测量仪器,固定基准点,固定测法和路线。
2.1.4.4沉降观测结果要闭合,误差不得超过要求。
观测时间:
在两层施工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观测,以后每施工完一层进行一次观测,主体封顶后,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交工时,应将观测资料及观测点观测方法一并交于建设单位继续观测。
图2.1-4沉降观测点构造图
2.2地下室防水工程
此工程设计地下防水主要采用S8钢筋混凝土自防水、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外防水。
2.2.1卷材防水层的施工要求
该防水铺设采用有生产资质的专业厂家生产的卷材,每批材料进场附生产厂家的检测报告及合格证,同时还需抽样送检。
附加层为一层,贴于易渗漏的部位如平、立角,卷材与卷材的长边搭接宽度均为100mm,上下层接通部位应相互错开1/3~1/2。
2.2.2地下室卷材防水
2.2.2.1防水层铺贴程序
基层清理→附加层设置→定位放线→底板防水层施工→自检及隐蔽工程质量检验→地下墙体施工完后找平→墙体防水施工→自检→隐蔽工程质量检验→移交下道工序施工。
2.2.2.2具体施工
墙体在无粉刷层的情况下,由土建方打磨模板拉杆、钢筋头等凸起异物,嵌平平面缺陷,并调整脚手架。
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在转角、阴阳角及特殊部位设置附加层,宽度为600mm。
粘贴高度水平放线表示防水设计高度,由土建方负责不同部位的放线确定,垂直放线主要用于防水卷幅宽的搭接,注意合理放线,减少接口。
卷材搭接宽度及上下层错位要求,搭接封口按规范。
2.3抗渗混凝土筏基底板及承台施工方法
2.3.1概述
此工程基底厚0.6m,承台厚1000~1600m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设计S8。
2.3.2浇筑方案
根据此工程底板混凝土量大,要求一次浇筑,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分层,即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一台混凝土地泵和一台混凝土泵车同时浇筑,用振动棒插入方式机械振捣,人工二次原浆收光的方法施工。
2.3.2.1混凝土浇筑顺序
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从(31)轴开始,从南往北整体推进,根据斜面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浇筑斜面厚度为0.5m,两台泵负责范围各为一半,直至浇筑至E轴,底板混凝土全部浇筑完。
底板混凝土浇筑顺序见图2.3-1。
图2.3-1底板混凝土浇筑顺序
图2.3-2底板斜面分层浇筑示意图
2.3.2.2商品混凝土的供应
按两台混凝土泵50m3/h的浇筑量,由选定的商品混凝土根据施工需要配置足够的混凝土罐车,假设选定的搅拌站距施工现场10km,单程运送时间白天为25min,夜间为20min,现场停留10min,每台罐车容积5M3,有10辆罐车即可满足要求。
另外,考虑停电等突发情况,现场配备200kVA的发电机一台,在紧急停电时带动地泵正常工作,达到连续整体浇筑的目的。
2.3.3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计算
如我公司中标,将根据混凝土的实际施工配合比比及底板混凝土具体施工时间计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用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2.3.4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可能产生的原因
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
此工程底板为C35混凝土,由于水泥用量大,所产生的水化热较大。
并发生在前1~3d内,由于内外温差超过25℃的限制,因而会产生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由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混凝土收缩内部限制条件有差异,会形成不规则的深裂缝。
此工程的底板钢筋较密,采用泵送混凝土,水灰比大,收缩性大,易产生内部裂缝。
干燥收缩:
混凝土中80%水分会蒸发,约20%是水泥的硬化所必需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表面干缩快,中心干缩慢,将在表面出现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则可能产生贯穿裂缝,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防水性以及正常使用。
2.3.5控制混凝土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技术措施
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率、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有害裂缝。
2.3.5.1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比,并掺加粉煤灰及AEA-H防水添加剂,水泥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以达到改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补偿收缩的目的。
2.3.5.2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混凝土在浇筑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工作。
缓减降温,降低温度应力,及时蓄水养护并覆盖草袋,避免曝晒,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采取长时间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驰作用”。
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度和底面温度差均控制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2.3.5.3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毛石,这样可以减少水量用量,同时毛石还可以吸收混凝土中一定的水化热。
2.3.5.4控制石子、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和3%。
2.3.6测温孔的布置
在此工程不同部位及深度埋设测温孔,分为1、2、3、4、……32共32组。
承台部位每组设浅、中、深三孔间隔2.5m~5m布置。
浅孔深150mm,中孔深850mm、深孔深1500mm,孔用φ1mm钢管,底用钢板堵焊,上部高出300mm,孔上口用木塞堵严。
在浇筑过程中以及浇筑后进行温度测定,另外在混凝土表面与草袋之间设一个测温点。
测温孔布置如图2.3-3:
图2.3-3测温孔布置
测温在混凝土浇筑24h后立即开始,每间隔2~3h测温一次,采用PRT-10多点数字测温仪进行温度的监测。
测温时,将温度传感器放入孔内,连接测温仪,停留5min,让其传感稳定,然后从测温仪上读出温度值,绘出温度变化曲线图,作为技术部门与监理部门进行实例分析的依据,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后的裂缝控制计算。
混凝土温度测量工作要持续到混凝土温度与大气平均温度差15℃以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并经技术部门会同监理同意后方可停止。
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过25℃时,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2.3.7施工技术要求
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C35,S8配合比比及原材料水泥、砂石、粉煤灰,外加剂用量及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均由我公司通过xx省认证的一级试验室经过试验来确定。
浇筑时配备8台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宜,并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过振,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振捣时插入下层混凝土表面10cm以上,间距控制在30-40cm,确保两斜面层间紧密结合。
每工作班组由试验员在浇筑地点测试混凝土坍落度至少两次,并根据规范要求留置试块,抗渗试块实现现场同条件养护及试验室标养。
及时浇水养护并覆盖。
泌水和浮浆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因采取分层浇筑,上下层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因此各层易产生泌水层。
可使人工将多余的水份及浮浆排除。
混凝土表面处理用铁制滚筒在混凝土初凝前反复碾压表面,用木抹子进行表面提浆找平处理,以闭合水裂缝,初步标高用长刮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收压两遍,这样既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又能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在混凝土二次收面时立即覆盖一层草袋,并浇水养护。
及时调节运输车辆,防止压车,断车而造成坍落度损失,影响泵送和基础浇筑质量。
商品搅拌站的试验人员同我公司的试验人员一道共同遵守混凝土结
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规定,相互监督质量,共同制作试件、编号、拆模、标养,相互签字备查。
混凝土试块制作
浇筑100m3混凝土,需做强度试块1组,每浇筑500m3混凝土,需做抗渗试块2组。
2.4地下室结构工程施工
2.4.1基础底板及承台施工:
基础底板及承台钢筋主要是Φ20、Φ22、Φ25规格,Φ20、Φ22钢筋连接全部用闪光对焊技术,Φ25钢筋采用镦粗直螺纹连接,具体施工见后面“钢筋工程施工”。
底板及承台钢筋分上下网片,上网片采用钢筋铁登进行架设固定,由于钢筋量大,我们将采用钢筋焊接三角凳(见图2.4-1),用来保证钢筋绑扎牢固,底板用Φ14钢筋焊接三角凳,架设采用梅花型@1000。
,承台用Φ16钢筋焊接三角凳,架设采用梅花型@800。
H:
为网片筋的上下间距
图2.4-1钢筋三角凳焊接示意图
基础底板及承台侧模将采用组合中型钢模板进行拼装,钢管加固的方式。
基础底板及承台混凝土浇筑详见前面“大体积抗渗混凝土筏板基础施工方法”。
2.4.2地下室墙、柱、板施工:
(1)地下室墙、柱、板施工详见后面“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2)地下室墙体模板采用竹胶合板模板和木模相结合,混凝土由于是抗渗混凝土,所以用于加固钢模板的对拉螺杆,将采用一次性防水拉杆,即在螺杆中间焊接一个止水环。
(3)地下室外墙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在施工中须留置时必须按下列方式留置。
1)地下室外墙与地下室内部剪力墙相连的施工缝留置,若内部剪力墙距外墙为3m范围内有门洞,则施工缝留置门洞上梁端1/3L跨内,并在施工缝挂设绑扎密目钢丝网,且应绑牢;
若内部剪力墙距外墙3m范围内无门洞的情况,则留置的施工缝位置是:
距外墙2m位置处的内部剪力墙留设竖向施工缝,在施工缝处挂设绑扎密目钢丝网,并用方木直插加固,以防钢丝网因混凝土侧压力过大而导致该网张开。
见图2.4-2。
图2.4-2地下室内剪力墙施工缝留置位置示意图
2)地下室外墙与基础底板浇筑施工缝留置部位及该施工缝处理方式,详见下图:
2.5回填土
2.5.1施工条件
(B)地下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回填土。
(2)回填前,应对基础墙、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办好隐检手续。
(3)根据设计压实系数(素土0.93,灰土0.95)以及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黄土的最佳含水率约20%,铺土厚度约20
和打压遍数不少于三遍。
(4)对基坑内的混凝土渣、木材,以及其他有机杂质,必须清理干净。
(5)黄土不得含有有机杂质,使用前必须过筛,其粒径灰土回填不大于15mm,素土回填,粒径不大于50mm。
(6)灰土应用生石灰粉,使用前充分熟化,其粒径不得大于5mm。
2.5.2施工技术质量要求:
(B)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率,并按设计比例拌合均匀,拌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2)回填素土、灰土应分层铺摊和夯实,每层铺摊厚度为200mm,每层至少打夯三遍。
(3)严禁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4)回填时应避开雨天,如在施工时,遇到雨天,应用塑料布进行覆盖,并做好排水.当受到雨淋浸泡的回填土,应把上表皮松软土除去,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5)根据规范规定,做好素土、灰土的回填密度实验,如不合格,重新夯实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2.6地上主体施工方案
2.6.1钢筋工程施工
2.6.1.1钢筋采购
所有钢筋原材料的采购均应严格进行评优选定合格分供方,由技术部门编制备料计划,在编制计划中,要详细说明原材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等级、类别,供应时间、技术指标、质量要求、使用部位,然后由物资部门拟定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实行采购。
采购进场的钢筋,应由物资采购人员,向相应的合格分供方索取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并在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之中标注工程名称、使用部位、该批钢筋型号,采购数量及进场日期,以及供货方单位红章印,以便确保钢筋质量的可追溯性。
2.6.1.2钢筋进场检验和取样复试
进场后的钢筋,由物资部门根据采购合同进行核实并对钢筋外观质量、钢筋直径、长度的标尺,表面是否有锈蚀现象等方面检验,符合常规标准后,给予分类堆码安放。
做好防水浸和防雨淋措施。
并给予产品和试验待检状态挂牌标识。
技术部门邀请专业监理工程师旁站见证,严格按照试验取样标准要求,给予取样并送检委外复试。
当具有一级资质的试验单位出据合格结论的复试报告后,方可进行制作加工。
2.6.1.3钢筋半成品的制作
此工程的钢筋制作,均是利用现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