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完美版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6808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80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完美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完美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完美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完美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完美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完美版1Word文件下载.docx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完美版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完美版1Word文件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完美版1Word文件下载.docx

4.)动物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时的采食量及其调控机制与措施了解不足。

5)效迅速地检测饲料中养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以及评定养分的生物利用率的技术尚不完善。

6).饲料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各类副产物合成动物的必需养分或其前体物的研究十分有限。

7).缺乏准确、客观评定动物福利要求的理论和技术。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要求:

1.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2.了解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

3.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1.名词解释:

CP(粗蛋白质):

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CP%=N%×

6.25

粗灰分(CA):

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

EE(粗脂肪):

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CF(粗纤维):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ADF(酸性洗涤纤维)

NDF(中性洗涤纤维)

★2.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3.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概况性强.简单使用。

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使用.

★4.简述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

(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动力(3)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控制系统

★5.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答1:

元素组成的比较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

(植物体化学成分含量受生长期、地区、气候影响较大,动物体则相对稳定。

)2)元素含量规律

有机元素:

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它少无机元素:

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化

2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1).水分一般情况下,动物体与饲料植物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但植物变异大,动物变异小。

(1)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很大,可多到95%,少到5%;

植物整体水分含量随植物从幼龄至成熟,逐渐减少。

(2)动物体水分含量比较恒定,约占体重的60~70%,一般幼龄动物体内含水多,如初生犊牛含水75%~80%,成年动物含水较少,相对稳定,如成年牛体内含水仅40%~60%。

越肥的动物,体内含水量越少,动物体内水分和脂肪的消长关系十分明显。

3)动植物体组织、部位不同含水量不同。

(4)植物的栽培条件、气候、收获期等影响含水量,动物的年龄、营养水平、饲料组成、健康状况也影响体内含水量。

2).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干物质中的主要组成成分,既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又是植物的贮备物质。

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糖元和葡萄糖,且含量极少,通常在1%以下。

(1)植物干物质中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占其干物质重量的3/4以上。

(2)动物体内完全不含有淀粉和粗纤维等这一类物质。

(3)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也有其他特殊作用。

3.蛋白质动物体的干物质中主要为蛋白质,它是动物体内的结构物质。

植物体内除真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含氮物(氨化物),而动物体内主要是真蛋白质及游离AA、激素,无其它氨化物,动物体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的品质优于植物蛋白。

4.脂类动物体的贮备物质是脂肪。

植物性饲料粗脂肪中,除中性脂肪和脂肪酸外,还包括叶绿素、蜡质、磷脂、脂溶性维生素、挥发油等,在常温下呈液态。

而动物体内只含有中性脂肪、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常温下呈固态。

脂肪是动物体的主要储备物质,其含量高于除油料植物外的植物。

5.维生素和矿物质植物性饲料不含维生素A,而含胡萝卜素,动物体内则相反。

植物性饲料中钾、镁、磷较多,钙、钠较少,动物体内则相反。

★6.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9.6%、EE3.6%、CF1.3%、粗灰分1.1%、Ca0.03%、P0.29%,问饲喂态时NFE含量?

绝干状态时CP、Ca?

例:

(将某一干物质基础下的养分含量换算成另一基础下的养分含量,须按养分占干物质的比例不变的原则来计算。

某饲料新鲜基础含CP5%,水分75%,求饲料风干基础(含水10%)下含蛋白质多少?

设为x,则x∶90%=5%∶25%

x=(5%×

90%)÷

25%=18%

解:

无氮浸出物(nitrogenfreeextract,NFE)

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NFE%=100%-(水分+粗灰分或矿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饲喂状态:

NFE%=100%-(8+1.1+9.6+3.6+1.3+0.03+0.29)%=76.38%

干物质养分:

100%-8%=92%

绝干时:

CP:

9.6:

92=X:

100

x=10.43%

Ca:

0.03:

92=x:

X=0.0326%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1.解释

消化:

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吸收:

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动物营养研究中,把消化吸收了的营养物质视为可消化营养物质。

消化率:

饲料可消化养分量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

是度量动物的消化力和饲料的可消化性的综合指标。

★2.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非反刍动物

分为单胃杂食类、草食类和肉食类,除单胃草食类外,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是以酶的消化为主,微生物消化较弱。

反刍动物

牛、羊的消化是以前胃(瘤胃、网胃、瓣胃)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

皱胃和小肠中进行化学性消化。

在盲肠和大肠进行的第二次微生物消化,可显著提高消化率,这也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营养学基础。

禽类

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

但禽类没有牙齿,靠喙采食、撕碎大块饲料。

口腔内没有乳糖酶。

食物通过口腔进入食管膨大部—嗉囊中贮存并将饲料湿润和软化,再进入腺胃。

腺胃消化作用不强。

禽类肌胃壁肌肉坚厚,可对饲料进行机械性磨碎,肌胃内的砂粒更有助于饲料的磨碎和消化。

禽类的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所以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和尿液,通过泄殖腔排出

★3.简述瘤胃消化饲料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消化的优缺点。

瘤胃发酵的优缺点

优点

a.分解CF,产生VFA,吸收后可作为脂肪、糖的合成原材料,满足牛、羊能量需要的50%~70%。

b.细菌利用NPN合成MCP,可满足动物需要的50%~100%。

c.微生物可合成VB、VK、EFA、NEAA,所以对牛羊一般不补充VB、VK、EFA。

d.可变UFA→SFA,从而延长了牛羊脂肪的保存期,但降低了营养价值。

缺点

a.快速分解淀粉为VFA、CH4、H2O、CO2、O2等,造成部分能量的损失,且低的pH值不利于粗饲料的消化(pH值<

6.5,不利于粗饲料消化)。

b.降解真蛋白质为NH3,再合成MCP,造成部分氮素的损失。

意义:

保护优质蛋白质

★4.蛋鸡每天采食120g饲粮,饲粮含CP18%,Ca3.5%,每天随粪排出CP4.32g、Ca1.95g,随粪排出内源CP1.5g,内源Ca0.90g,问该饲粮的CP、Ca表观与真消化率是多少?

(TD)真消化率=[食入养分-(粪中养分-粪中内源养分)]------------------------------------------------×

100%

食入养分

 [食入养分-(粪中外源养分+内源养分)]

(AD)表观消化率=-------------------------×

120*18%--4.32     120*18%--(4.32—1.5)     

Cp:

表观=--------------------,真=--------------------

120*18%,120*18%-4.32

120*3.5%--1.95      120*3.5%--(1.95-0.90)

表观=--------------------------,真=----------------------------

120*3.5%     120*3.5%--1.95

★5.简述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一)动物因素

1动物种类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消化道的结构,功能,长度和容积不同,因而消化力也不一样。

2年龄及个体差异动物从幼年到成年,消化器官和机体发育的完善程度不同,则消化力强弱不同,对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也不一样。

【2.品种:

高度培育品种对粗饲料消化率极低,耐粗饲性差。

3.年龄:

幼小、老龄动物消化率低;

随着年龄增长,消化器官不断发育、完善,动物对CF、EE、CP的消化率提高,但NFE和有机物消化率变化不大。

随着衰老,消化机能衰退,消化力降低。

4.体质:

健康动物的消化力强,病态动物消化率低,因此,保持动物健康是保证高产的基本条件。

(二)饲料因素

1.种类:

青绿饲料消化率>干草,籽实>秸秆

2.化学成分:

饲料中CP提高,消化率提高,对反刍动物尤其明显;

CF与消化率呈负相关,对单胃动物尤为明显;

淀粉含量过多,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率降低;

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有利于消化,但过多不利,尤其对Ca、CF的消化不利;

增加Vit、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可促进消化

(1)蛋白质含量

(2)粗纤维

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降低消化率

三)饲养管理技术

1.饲料的加工调制

2饲养水平随饲喂量的增加,饲料消化率降低。

【2.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

延长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可提高消化率;

饲料颗粒化可预防动物挑食,提高适口性,过度粉碎饲料不利于消化。

3.饲养水平

随饲养水平提高,饲料流通速度加快,消化率下降。

(饲养水平:

指实际饲喂量相当于维持饲喂量的倍数。

4.饲料搭配技术与养分平衡状况也影响饲料消化率:

平衡设计日粮可提高消化率,添加酶制剂可提高消化率。

5.饲喂技术:

少量多餐、潮拌料饲喂、奶牛TMR技术、投喂时间(特别是高温季节)。

6.畜舍环境:

适温和良好通风、饲养密度等。

第三章水的营养

★1.水分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1.构成体组织

2.参与养分代谢。

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媒介作用)

3.调节体温

4.其他功能:

(1)润滑作用

(2)稀释毒物(3)产品的组成部分

【5.缺水的影响

(1)失水1-2%干渴,食欲减退,生产下降;

(2)失水8%严重干渴,食欲丧失,抗病力下降;

(3)失水10%生理失常,代谢紊乱;

(4)失水20%死亡;

(5)动物可以失去全部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的一半,体重的一半,动物都能生存;

(6)只饮水,可存活三个月;

(7)不饮水,摄取其它养分,可存活七天。

★2.为什么动物缺水的危害比缺乏饲料的危害大?

缺水的影响

★3.动物如何调控其体内的水分平衡?

一动物体所需水的来源

1饮水(主要)

2饲料水(因饲料不同而异)

饲喂青绿饲料,可保证其来源。

3代谢水(有机物代谢产生,占5%-10%)

二动物体水的去路

1呼吸(随气温体重变化而异)

2皮肤蒸发、出汗排水(与环境温度有关)

3 粪便排出(是主要去路)

1)因动物而异

2)饲料性质影响粪中排水量

3)人为调控对粪便含水量影响不大

4尿液排水(主要渠道)

受摄水量影响较大。

饮水增多,排尿量增加,一般尿中排水量占总排水50%左右。

肾脏对水的排泄有很大的调节能力,一般饮水越少,环境温度越高,动物活动量越大,由尿中排出的水越少。

  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过高,饲料中含有毒素(霉变、氧化、ANFs)、抗生素类药物等,饮水量和排尿量增加。

5 随产品排水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那些?

1.动物种类

大量排粪需水多反刍>

哺乳>

鸟类

2.生产性能

产奶阶段需水量最高,产蛋、产肉需水相对较低。

3.气温

气温高于30℃,需水量明显增加,低于10℃,相反。

4.饲料或日粮组成

含氮物质越高,需水量越高;

粗纤维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

盐,特别是Na+、Cl-、K+:

含量越高,需水量越高。

5.饲料的调制类型

粉料>

干颗粒>

膨化料

★5.如何减少夏季高温季节家禽发生软便?

(畜禽饮水时注意的问题)

1.饮水的温度幼小动物冬季饲喂温度过低的水,会导致严重的应激。

2.水的卫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进入消化道,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泻。

3.水的硬度水中总的不溶物的含量,含量越高,危害越大。

4.水的pH值一般在6.5-8.5。

5.硫酸盐过量的硫酸盐,会引起腹泻。

6.硝酸盐含量高,会引起很多问题。

7.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动物不同程度的中毒。

8.食盐盐分高,动物饮水增加,引起离子不平衡,而导致腹泻。

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

★1.名词:

EAA(必需氨基酸):

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NEAA(非必须氨基酸):

动物体自身能合成,无需由饲料提供的氨基酸。

LAA(限制性氨基酸):

与动物需要量相比,饲料(粮)中含量不足的EAA。

由于他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

满足需要程度最低的为第一LAA,依次为第二、三、四……等LAA。

RDP(瘤胃降解蛋白):

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

UDP(瘤胃未降解蛋白)

IP(理想蛋白):

指饲料或日粮蛋白质中各种AA平衡的一种理想模式,或者说饲料中蛋白质的AA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要蛋白质的AA组成和比例一致。

当饲料/日粮中EAA的含量和比例接近IP模式时,动物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接近100%。

★2.简述蛋白质的营养生理功能。

1.机体和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除水外,含量最多的养分,占干物质的50%,占无脂固形物的80%。

2.机体更新的必需养分

动物体蛋白质每天约0.25-0.3%更新,

约6-12月全部更新。

3.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

(1)血红蛋白、肌红蛋:

运输氧

(2)肌肉蛋白质:

肌肉收缩

(3)酶、激素:

代谢调节

(4)免疫球蛋白:

抵抗疾病

(5)运输蛋白(载体):

脂蛋白、钙结合蛋白等

4.提供能量、转化为糖和脂肪

Pr转化为糖、脂肪、能量的情况一般发生于:

Ø

饲料营养不足,能氮比过低;

CP含量或摄入过多;

饲料的AA组成不平衡

★3.解释氨基酸之间的拮抗、平衡、转化及中毒关系。

1.AA平衡理论

(1)AA平衡的概念

²

指饲料中各种AA的含量、比例与动物的实际需要相符合的情况。

有两种情况:

a.各种AA均满足需要且相互间平衡,生产中很难做到,是一种理想情况

b.主要氨基酸满足需要且平衡

c.主要氨基酸不满足需要但平衡

2.转化技巧

各种养分同比例降低,一般生产中不会出现问题,只是动物采食量大些

3.氨基酸过量与中毒

一般不会发生,除非失误,误加。

指日粮中过量添加AA所引起的负生物学效应,不能通过补加其他AA加以消除的现象。

轻度中毒动物食欲减退,重则为尿毒症。

在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最容易发生。

4.氨基酸拮抗作用

1)概念:

过多地添加一种AA会影响另一种AA的效价或利用率或提高动物对另一种AA的需要量,这种现象为氨基酸间的拮抗。

2)拮抗作用的实质:

干扰吸收------竞争相同的吸收载体,或影响代谢-----影响酶活性

3)常见类型:

赖氨酸与精氨酸

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缬氨酸

★4.列出猪和家禽常见的EAA名称,常见拮抗氨基酸对、转化氨基酸对。

生长猪:

10种----Lys,Met,Trp,Thr,Leu,Ile,Arg,Phe,His,Val。

成年猪:

8种---不包含Arg和His。

家禽:

13种---包含Gly,Cys,Tyr。

AA的主要拮抗对:

★5.阐述单胃动物、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及其特点。

一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

1.消化部位

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终止于小肠

蛋白质HCl高级结构分解,肽链暴露

胃、胰、糜蛋白酶内切酶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羧基肽酶、氨基肽酶外切酶使之分解为AA/小肽

主要在胃和小肠上部,20%在胃,60-70%在小肠,其余在大肠。

吸收

(1)部位:

小肠上部

(2)方式:

主动吸收

(3)载体:

碱性、酸性、中性系统

(4)顺序:

L-AA>

D-AA

Cys>

Met>

Try>

Leu>

Phe>

Lys≈Ala>

Ser>

Asp>

Glu

其特点是吸收快、不竞争有限的载体,分解、吸收时耗能少,可作为活性物质,合成时耗能少。

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

摄入蛋白质的70%(40-80%)被瘤胃微生物消化,其余部分(30%)进入真胃和小肠消化。

1.消化过程

(1)饲料蛋白质

瘤胃降解蛋白(RDP)

瘤胃未降解蛋白(过瘤胃蛋白,UDP)

(2)蛋白质降解率(%)=RDP/食入CP

2.利用

瘤胃NH3浓度达到5mM(9mg/100ml),微生物蛋白合成达到最大水平,超过此浓度的NH3被吸收入血。

通过合成尿素而解毒。

瘤胃的Pr消化吸收特点

1.饲料Pr在瘤胃内经过微生物改组合成饲料中不曾有的支链AA。

因此,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营养实质上是瘤胃微生物营养。

2.反刍动物本身所需AA(小肠AA)来源于MCP、UDP(RUP)和内源蛋白质。

MCP可以满足动物需要的50~100%,UDP是高产时的必要补充,内源蛋白质量少且较稳定。

3.瘤胃中80%的微生物可以NH3为唯一氮源,26%只能利用NH3,55%可同时利用NH3和AA,因此,少量Pr即可满足微生物的需要,这是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等NPN的生物学基础。

4.MCP品质与豆粕(饼)、苜蓿叶蛋白质相当,略次于优质的动物蛋白质,但优于大多数谷物蛋白。

BV70~80%

5大量RDP在瘤胃中分解,实际上存在能量和蛋白质的损失。

6.饲料蛋白的降解率差异很大,适当加工处理可降低降解率,并可能提高UDP的小肠利用率(如加热、甲醛包被、缓释等措施可提高UDP利用率)。

7.NPN在瘤胃中集中、急剧分解不仅有氮素损失,且可能造成中毒。

8.对反刍动物补充AA、Pr的效果一般不如单胃动物明显,其效果取决于过瘤胃的数量以及过瘤胃AA在小肠的消化、吸收。

3.影响消化利用的因素

(1)瘤胃内环境的稳定

(2)日粮CP水平:

13%NH3浓度5mM

(3)蛋白质种类:

NPN与真蛋白

CP<

13%,加NPN有效;

高于13%,效果差

(4)其他养分:

碳水化合物、P、S

4小肠消化

(1)方式与产物:

与单胃动物相同

(2)底物:

与单胃动物不同

MCP占50-90%

RDP占10-50%

5小肠中蛋白质的去向

(1)70%---消化、吸收---血液---30%----组织蛋白合成

(2)30%粪便排出(粪N)---血液)70%----未利用(尿N)

6大肠的消化

与单胃动物相同。

进入盲肠的N占摄入N的20%

★6.试述保护反刍动物饲粮蛋白质的前提、目的及常用保护方法。

微生物N中有10-20%是核酸N,对动物无营养价值

因此,保护优质饲料蛋白,防止瘤胃降解可提高蛋白的生物学价值。

尿素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产生NH3的速度是微生物利用NH3合成MCP的4倍;

由于尿素被分解的速度远远大于MCP合成的速度,易造成氮素损失,只有当NPN在瘤胃中分解释放NH3的速度与(CH2O)n发酵释放能量和碳架速度密切同步时,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最大。

方法:

通过调整饲料的饲喂顺序,或选择不同的能量饲料,或对NPN及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