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5316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Word格式.docx

《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永新新教育经典语句摘录Word格式.docx

相反,失败者却主动出让命运的决定权,不相信人的可变性,从而也丧失了变化、进步与发展的可能性。

22、外语教育:

不强调语法结构,重在语言表达、沟通。

交际的功能是第一位。

23、改变中国教育的形态,推进学习社区教育功能两件事:

大力培养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

与能力,让每一个孩子知识信息时代的特征。

学会在这样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24、历史不会记住苦劳,但记住功劳。

历史不会记住共性,但会记住个性。

25、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

26、如果你想拥有健康的心灵,请参加体育活动吧!

如果你想拥有强壮的体魄,请参加体育活动吧!

如果你想拥有成功的人生,请参加体育活动吧!

如果你想拥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请从学生生涯开始吧!

27、但现在我们的学生离大自然何其远矣!

当我们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所谓“美育”是,学生早已不懂什么叫“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懂什么叫“炊烟四五家”,不懂什么叫“惊涛拍岸”,也不懂什么叫“春风亲吻草地的和煦”和“秋雨敲打树叶的凄婉”------大自然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美育教材”,是美育的源头活水。

28、生命的美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不管今后遇到怎样的人生挫折,他都不会轻易放弃生命;

不管他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阶段,他都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生命的乐趣。

29、生活的美不等于生活的完美,生活的阴影、曲折和困境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生活应有的色彩,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动也在创造着生活的美。

30、德国是一个崇尚文化艺术、重视美育的国度,在人群中很难找到不了解音乐、不懂乐器的人。

这或许是德国人为什么富有创造力的谜底之一。

31、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师都优秀,但要求每个老师都能冲击优秀、追求优秀。

32、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应尽一切可能请进名师专家,让教师和学生有较多的机会聆听大师的声音、与大师对话。

这多少会激起他们向往大师、成为大师的冲动,多少会使他们觉得大师就在身边,大师并不遥远。

33、其实,教师不是万能的。

谁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让他去试一试?

当然,从道理上说也许没有错。

但是在实践中要受到教师本人的经验、智慧、灵感、激情以及教育对象的许多方面的制约,因此完美的教育是困难的。

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去追求完美,教师不能轻易放弃。

34、生活中的一些人,为什么没激情?

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和伟大之处。

35、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拥抱的是一个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

36、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37、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38、教师应该有三历:

学历、经历和阅历。

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价值是一样的。

39、我希望我们的教师认真关注窗外的世界。

40、只会教好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只会教好学生的学校,也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学校。

41、只有爱,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只有爱,才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只有爱,才能享受到人生的真谛;

只有爱,才能感受到人类的伟大;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

42、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自己,还能指望谁相信他呢?

43、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只有具备坚强意志的人,才能活出多彩的人生。

44、以一颗快乐的心对待别人的人通常也会得到同样的快乐。

45、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对于教育的理解水平。

我们在批评教育的时候,不要忘记反思教育赖以生长的环境。

因此,改变教育,我们必须改变社会的教育认知水平。

46、教育的神圣是寓与教育的平凡之中的。

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

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

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

47、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

我们扪心追问,在学校的每一天,我自己快乐吗?

孩子们快乐吗?

答案可能是不乐观的。

幸福是一种体验,同样的日子,有人觉得幸福,有人却感觉不到幸福。

但是,可以肯定,没有教师的幸福,就不会有孩子们的幸福。

48、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49、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就象滴水在不经意之间慢慢穿过石头一样。

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臭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

50、童心是一种境界。

老子的著作、李贽的文章都对童心倍加推崇。

难得的是人过童年,仍具有童心,用天真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

童心可能不成熟,也可能不理性,但是童心可能会有天才的洞察力,惊人的创造力。

51、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这个命题不知多少次被教育家们说提出,但现实的教育生活总是在舍本求末。

没有灵魂的教育其实与训兽差不了多少。

52、每个人都有两个重要的世界----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

一个人是否幸福,是否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世界的满足的情况。

教师也是如此。

而且,这两个世界又是互相影响的。

在情感世界,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真正地把爱心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他一定会感受教育的乐趣、体验教育的幸福。

同时,在智慧的世界,他也一定会找到“把发现留给学生”的办法,让学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

53、“如果说少年期成长的关键是有良好的早期教育背景,那么青年期以后成才的关键则完全取决于主体因素了,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否选择一个富有意义而又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

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充分的自信心,相信只有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高度的自控力,努力扼制自己的非目标行为,调节自己的整个身心活动向着目标迈进。

在这个意义上说,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心理的训练和不断完善。

54、只有做到“有所不为”,调节自己的全部身心向既定目标迈进,你才有可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

55、父母和老师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作为成人,更没有必要对自己的智力水平持怀疑态度,乃至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

应当知道,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会拼才会赢”,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

56、对我影响较深的教育信念是:

教给学生们惠及一生的东西:

用传统的精华为其奠基,用人文的环境为其培植,用现代的技术为其武装,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其发展。

57、“大凡有成就的教师,对教育都应当具有独特的思想建树;

而要形成独特的思想建树,又必须深深地扎根于教育实践,对教育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58、人与人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没有精神,正如死人与活人的差别在于有没有一口“气”。

因此,怎样振作精神,活得精彩,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59、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以不变应万变。

其实,教育的真理应该是有永恒的一面的,我们不能老是跟在检查与评估后面跑。

这样,我们的行走就会从容一些,心理就会坦荡一些。

60、教师本身就是课程。

其实,无论是新课程还是旧课程,只要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的课堂就一定精彩。

最好的教育理念不一定是最新的,往往是永恒的。

2014年4月8日星期二晴

过程:

朱永新老师写的《新教育对话录》看完了,书中的一些精彩句子摘录如下:

P7、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天生不安份会做梦的教师

P3、教育最关键的要培养合格公民,让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有向上的梦想,有一种学习能力。

P15、理想的课堂:

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P23、理想主义的本质是理性与本性的斗争。

P25、只留下书没有用,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熊比特

P34、文化其实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一种过日子的哲学,文化是一个社会或团体的灵魂。

P39、合作意味着忍让与宽容,最重要的是真诚。

P43、使一个教师甚至一个特级教师成为大师水准的基本途径是读书思考(写教育日记)

P67、用形式主义对付官僚主义是教育界比较明显的问题。

P77、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德鲁克

P104、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整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P105、一个好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全民阅读的社会。

P120、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P126、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P129、教育的实质:

生命点燃生命。

P154、一个孩子只有他自觉的拿起书本去阅读,才是真正接受教育的开始。

P157、没有共同意志的民族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P165、棍棒教育史所有教育手段中最不应该使用的,因为他会让孩子失去尊严,产生恐惧,让孩子模仿暴力,产生对立。

P182、知识分子是社会良心,是构成社会的一种平衡力量,当一种声浪过强的时候,另一种声音会出来讲话。

P294、教育重新校正方向,需要教育启蒙,提高全社会的教育素养,重建教育哲学,树立教育的精神价值。

P344、好的教育是帮助人成为他自己,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他的潜能,实现他人生的一种抱负。

P349、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P350、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P350、教师成长:

专业性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P359、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朗读手册》。

P362、阅读时一种情感陶冶和精神享受,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精神震撼力。

P362、热爱读书会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生活的榜样,在书籍中净化自己的心灵。

P363、理想的阅读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享受的一部分。

P365、经典是文化的密码,一个社会要有共同价值,就要有共同的阅读和共同的语言。

P368、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P369、读书让你学会感恩、学会爱、学会信任、学会合作。

P393、竞争力取决于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取决于阅读力量。

P394、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温家宝。

P397、新教育:

教师与学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改变教师精神状态,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距离,使之产生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P405、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

P406、一个不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是病态的社会。

新教育:

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文/成尚荣

2000年11月,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出版了。

千禧之年,这本专著的出版,成为新教育实验诞生的标志。

18年来,朱永新和他的团队,将问题导向与使命导向结合在一起,以勇气、意志和智慧,以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把教育理想扎根在中国大地,扎根在校园,扎根在教师的发展,新教育实验不断开掘、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深入探索立德树人的实现方式,逐步完善了新教育的育人范式。

与此同时,朱永新以他的实践哲学与美学方式,影响着学校,影响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彰显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理想抱负:

为中国未来教育探路,坚定素质教育信念

有不少人说,朱永新是个理想主义者。

朱永新并不追究这种评述的意图,是褒是贬,他不在意,因为他是一个心胸十分坦荡、开阔的人,有自己的价值理想和行动准则,更为重要的是,他胸中有一团火,始终燃烧着,这团火就是他的理想。

他说:

“一个国家总要有一些人做梦,总要有一些人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

教育要有理想,做教育的人要有理想,否则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就永远没有理想,没有出息。

”他又说:

“政治是有理想的,科学是有人性的,财富是有汗水的,享乐是有道德的。

如果我们在未来的孩子身上能够看到这些,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就是有力量的。

”这就是朱永新的理想,是他的理想主义。

显然,他的理想折射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核心价值追求。

这不是他个人的理想,而是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理想照亮下的教育理想,将个人的、教育的理想编织进国家的理想框架与愿景中。

当下,我们需要朱永新和他的团队的理想,希望出现更多的扎根大地的教育理想主义者。

朱永新将教育的理想提升为抱负与使命:

为未来的中国教育探路。

他说得通透而实在:

“中国这么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需要一些不同的探索,纯粹让教育行政部门去做,那也是不太现实的。

”他正是在进行“不同的探索”。

“不同的探索”既表现了他的使命感,又是他的改革、创新观,即探索者可以有不同的身份,可以走不同的路线,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力量。

朱永新以学者的身份,激发、调动、组织学校校长、教师队伍走另外一条线路:

民间线路,即自下而上的路线,把自上而下的推动转化为自下而上的自主生长,用民间的力量、大众的力量,为中国教育探路。

事实证明,新教育实验让中小学的校长、教师激动起来,兴奋起来,沸腾起来。

他们是草根,但绝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改革的生力军。

新教育实验告诉我们,只有当大众被唤醒以后,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以后,教育改革才会真正发生,才会深入推进。

这也是朱永新他们的理想。

对于这样的理想与抱负,朱永新还有另一种表达:

为中国而教。

为中国而教,大气,豪迈,自信,但不只是此,而首先是个方向问题、目的问题。

新教育之新,就新在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培养人才,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新教育自觉地把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

新教育行走在新时代,有了更深厚的时代内涵、更高远的价值立意、更坚定更鲜明的志向,“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正是新教育最美的姿态。

这是理想主义的姿态,并非玄,而是实;

并非浅,而是深;

并非只是技术、途径、方法,而是实实在在的专业。

为未来的中国教育探路,为中国而教,应有个理想的主张和形态,那就是素质教育。

朱永新、新教育信奉的、坚守的正是素质教育。

他坚定地认为,基础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功能,也揭示了教育的基本问题和具体规律。

新教育为中国教育探路,探的是素质教育之道,走的是素质教育之路,中国教育,未来的中国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形态。

在这一前提下,朱永新、新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举措。

第一,他认为,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即“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两条标准。

朱永新说,现在有人说素质教育过时了,要提核心素养了,“我觉得,关键并不在于讲素质或者素养,而在于我们究竟要办怎样的教育,培养怎样的人。

一个好的教育,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他的理念深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是立德树人,这是方向问题;

而核心素养是关于人的,是离不开人的,要服从于服务人的发展,也可以认定,核心素养推动素质教育进入新阶段。

第二,他认为,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生命教育。

他说,新教育有不同的角度,但有一个角度不能忽略,那就是生命的角度,“要从生命本身的完整性”来认识与把握,“从人自身最终发展的完整性来说,就是‘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新教育提出了“拓展生命的长、宽、高”的主张,“自然生命”强调“长度”,“社会生命”强调“宽度”,“精神生命”强调“高度”。

从学理上看,素质是人的先天禀赋,原本就属生命的范畴,即使是素养,也是植根于生命之中的生命状态的凝练与表现。

素质教育的着眼点置于生命教育是有高视角的。

第三,素质教育应有重要的基础,即由阅读开始的精神成长。

朱永新认为,素质教育应当有重要的基础,是站在基石上起飞的。

他这么说:

“人最基本的素质是人的精神成长,而一个人的精神教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所以,素质教育应当从阅读开始,阅读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

”这是一个相当深刻而精彩的观点,显现了朱永新和他的团队思想的敏锐。

第四,素质教育应当有丰富而又实在、扎实、有效的载体。

朱永新认为,素质教育缺的不是理论,而是扎扎实实的行动。

新教育所设计与实施的十大行动不仅搭建了素质教育的框架,而且落实了实施的举措。

这些都是为了达到新教育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标准:

“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理想、抱负、理念、行动不负有心人,长期的实践锻炼并洗练了新教育,让新教育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二、价值大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素质教育触及生活的主语与主体

新教育始终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并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定位,让其鲜明、坚定。

新教育把价值定位于生活,定位于生活意义的追索。

为此,他们将已割断了的、省去了的生活与形而上的关系修复起来,联结起来,进而将理想、信念植根在国家、民族文化哲学的土壤之中,成为新教育的价值大原[1],从价值大原中寻求生活的崇高、神圣与大美。

从这一认识出发,新教育的价值大原显得十分“简单”、素朴,那就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朱永新反复强调,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新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也是未来教育的根本方向”,“是新教育永远不应该变的追求”,并且进一步强调,“教育不管怎么变,这两条是不会变的——幸福和完整”。

价值大原,会让我们的生活从小知走向大决,从小能走向大成,于小物而求大论。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一价值取向,具有根源性、基石性、方向性、生成性、发展性。

这一价值大原,内涵丰富,但不复杂。

其一,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首先是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主语。

生活是教育之源,也是教育之目的,教育在生活中展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

离开生活这一主语,教育就是无源之水,也失却了价值意义。

其二,学生是生活的主体。

学习是学生共同的使命,生活远离学生,便是空洞的、玄虚的、与人无关的。

其实,离开了人就没有生活,离开了学生,教育也就不存在了,就不是教育了。

主语与主体的相互呼唤、相互映照、积极互动,带来真正的生活和教育,这显然是价值大原。

其三,幸福是生活的核心。

犹如内尔·

诺丁斯所说,幸福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教育的核心价值。

缺失幸福的生活,丢失了教育的本义,教育发生了异化。

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实质上已成了生活的工具以至奴仆。

不言而喻,幸福是教育与生活的价值大原。

其四,完整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前提与关键。

这也不难理解,不完整的生活肯定是不幸福的,从不完整的生活中走出来的人也肯定是不完整的,而完整的儿童才是幸福的,同样,这样的教学也才是幸福的。

新教育将“幸福”置于“完整”之前,这一前提的倒置,恰恰是对前提的强调,以及对目的的凸显。

从价值大原的视角来看,“过幸福完整的生活”,是一种大知,如前所述,在大知中大决,在大决中大能,在大能中大成,这是大论。

这样的大论不是空谈,而是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新教育实验有四个方面的目标,第一个便是“改变中国学生的生存状态”。

朱永新检视了学生的生活状态:

“现在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享受不到成长的幸福。

”他举了个例子。

有个学生学习很差,常挨教师的批评、父母的打骂,教师找他谈话,他反过来对着教师把桌子一拍,“这学习是谁发明的!

”这个例子并非个别,也并非极端。

试想,这样的生存状态,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吗?

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吗?

无论是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哈姆雷特所说,生存不是问题,生活才是问题;

无论是作家刘震云所说,生活不是问题,怎样生活才是问题。

新教育认为,其实这些都是问题,怎样活得像个人、像自己,更是问题。

而新教育正是要改变这样的生存现状,解决这样的问题。

“幸福完整的生活”,真的是个重大的现实价值问题。

价值大原还深入问题的本质。

新教育实验旨在“过幸福完整的生活”,是在澄清、明晰、端正一个问题:

人,即人是一种意义的存在。

人既可以创造意义,也可以破坏意义。

人的意义存在,体现在生活中。

所以,人是意义的创造者,是指教育有价值立意,在价值立意的追求中,创造生活的幸福和完整;

而人是意义的破坏者,则是因为教育生活的变形与异化,让人失去了理想,失去了创造力。

新教育实验,将“过幸福完整的生活”直抵教育的核心与本质。

其实,这是教育的回归。

朱永新早就非常明确地指出,新教育之新,就是在于回归。

但是,新教育实验又告诉我们,在回归的路上,总有新的想象,亦即引起新的创造,改革需要回归,回归中的想象与创造是种改革。

“过幸福完整的生活”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罗素在1926年出过一本书:

《教育与美好生活》,论及了雅典人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状态。

他说,雅典人和中国人一样,都希望享受人生,“然而,在两种文明之间,也存在极大的差异,泛泛说来,产生差异或归于希腊人精力充沛,而中国人则懒懒散散……中国文明则只能为外力所亡……中国的传统教育已与现代世界极不相称……”[2]不能说罗素的比较没有道理,但是有失偏激和公允的,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