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5126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及文档格式.docx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及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及文档格式.docx

在胃镜顺序退出的同时,观察并记录出血病变部位、静脉曲张的程度及范围。

(3)常用的硬化剂为聚桂醇注射液。

协助操作医生将准备好的硬化剂自活检孔道送入注射针,在食管、胃底静脉外选择穿刺点,先远端后近端,不应在同一平面上注射,以防止术后狭窄。

然后伸出针尖穿刺静脉,可采取静脉内外结合注入硬化剂。

注入剂量为静脉外每点1ml、静脉内每点3~6ml,总剂量不超过30ml,一般共选择4~5个注射点。

注射结束后拔出针头再观察数分钟,若穿刺点有出血者应立即喷洒肾上腺素或凝血酶,或者压迫注射点。

(4)注射点的压迫方法有套管压迫法、气囊压迫法和镜身压迫法。

注射点压迫的目的包括:

①注射前期压迫曲张静脉的近侧端,致使血管充盈,以易于穿刺;

②注射后压迫致使血流缓慢,利于硬化剂与血管壁有较长时间接触,避免快速消散于血流;

③对注射后针孔予以压迫,可以起到止血作用。

(二)内镜食管静脉套扎术

内镜食管静脉套扎术(EVL)是在内镜下,用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把安装在内镜头端的橡皮圈套扎到食管曲张静脉,经机械作用使血管闭塞,以形成息肉状,数天后自行脱落,从而达到止血和预防止血的目的。

适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

EVL不影响食管壁肌层,不会导致食管腔狭窄。

内镜食管静脉套扎的方法及配合如下:

(2)协助操作医生将安装好套扎器的胃镜送入食管确定套扎的部位。

(3)在直视下使内环全周与套扎部位接触后行负压吸引,将曲张静脉吸入内环所形成的腔内。

此时视野成红色,随即拉操作钢丝,“O”形橡胶圈则从内环脱落自然固定在病变的基底部,将病变套扎。

用多发连续结扎器(有5环、6环)一次插入胃镜可连续套扎多个点。

套扎顺序:

从食管下端自下而上,呈螺旋式逐一套扎,先粗后细。

每次套扎数目根据静脉曲张数量及严重程度而定。

【护理】

(一)术前护理

(1)评估或者全身情况和生命体征。

失血性休克、肝性脑病者需纠正后才能施行内镜下止血术。

(2)术前向患者解释止血的目的及必要性、方法、注意事项,解除其顾虑以取得配合。

(3)术前需常规禁食、禁饮6~8h。

(4)完善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肝功能、凝血时间、上腹+门静脉彩超及CT上腹三维血管重建增强扫描等相关检查,并合血备用。

(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监测、控制血压和血糖变化。

(6)建立静脉通道(宜选用静脉留置针)。

第一次做硬化剂注射或曲张静脉套扎术者可在术前、术中静脉滴注降低门脉压药物(如生长抑素等),以后酌情应用。

(7)术前半个小时遵医嘱酌情给予镇静剂及解痉剂,如地西泮、丁溴东莨菪碱等药物。

其余与胃镜检查的准备相同。

(8)签署内镜治疗同意书。

(二)术中护理

(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积极给予相应处理。

(2)术中注意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质、量,以防大出血。

(三)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严格遵医嘱及时、准确补充血容量;

观察有无呕血、黑便,准确记录次数、量、性状及颜色等;

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血容量过高引起门脉压力过高而致出血。

2.休息与活动严格卧床休息24h,24h后可床上活动;

72h后可下床活动,一周内注意限制活动量(套扎球脱落时期,局部形成溃疡可引起出血)。

术后需禁食、禁饮24h,24h后无活动性出血可给冷流质饮食、软食、普食。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乳果糖等缓泻剂,防止排便时过于用力,避免腹内压增加,造成出血或再次出血。

3.药物护理应用降门脉压药物如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24~72h;

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保肝药物。

行EVL当天停用心得安(降门脉压),如无出血,24h后加用,出血患者禁用心得安。

4.并发症处理

(1)迟发性出血:

套扎治疗7天左右,因形成局部溃疡可发生大出血。

(2)溃疡:

EVS、EVL都可发生溃疡,一般无症状、可自愈。

EVS发生的溃疡与硬化剂的刺激、注射硬化剂的次数、硬化剂黏膜下泄露程度有关,行EVL治疗者可在套扎部位发生浅表溃疡,治疗后应遵医嘱常规予以制酸剂及黏膜保护剂。

(3)疼痛、吞咽困难、低热:

一般不需要处理,2~3天后可自行缓解。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疼痛发热时可对症处理,必要时使用止痛及退热药物。

术后严格遵循饮食原则,可抬高床头,避免胃酸反流引起或加重患者的不适感。

(4)穿孔:

穿孔的发生与内镜突破或穿刺针穿透食管、硬化剂反应性组织坏死有关。

经保守治疗或行带膜支架植入术,穿孔可愈合,如内科治疗无效,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5)狭窄:

狭窄发生率约为3%,可能与硬化剂剂型、浓度及注射方法有关。

(6)其他并发症:

肺部并发症有胸腔积液;

偶见食管旁脓肿、菌血症、纵膈炎等;

亦可偶见异位栓塞,如脑栓塞、肺栓塞等。

(四)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与活动,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不可过于兴奋激动。

1个月后可做轻体力劳动,仍需注意避免腹部用力、提重物、用力弯腰及上下楼活动;

勿用力咳嗽,咳嗽忍不住时可舌尖抵住上颚轻咳。

(2)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特别注意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以低脂肪为主,保持大便通畅。

如果有肝性脑病前驱症状应禁食蛋白质摄入量,并且及时就诊。

(3)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出血症状的观察,如有出血征象、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及黑便,应及时就诊。

(4)按医嘱给药,详细向患者介绍药物的名称、剂量、用药时间及方法,教会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定期复查、定期门诊随访。

九、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及护理

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指将隧道内镜外科手术应用于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食管或胃黏膜下的肿瘤。

其优势在于应用隧道内镜技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黏膜下肿瘤的切除,不必对穿孔部位进行修补,可直接夹闭黏膜切口。

这样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恢复消化道的完整性。

STER手术操作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疗效肯定,无体表瘢痕,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操作流程】

操作步骤包括:

①定位;

②建立黏膜下隧道,显露肿瘤;

③直视下完整剥离肿瘤并取出肿瘤;

④缝合黏膜切口。

(1)对于上消化道病变者,术前准备同胃镜检查,需禁食、禁饮6~8h,以减少胃液的分泌。

对于肠道病变者,术前准备同结肠镜检查。

(2)药物准备。

①黏膜染色剂:

复方碘溶液、0.2%~0.4%靛胭脂。

②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生理盐水、高渗氯化钠等。

③祛泡剂。

(3)签署手术同意书,询问病史,近期有无使用阿司匹林(NASIDs类)和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有服用应停用7~10天。

向患者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性,并确认签署知情同意书。

(4)心理护理,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方法、目的、效果、术中如何配合医生的操作、并发症、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的必要性,了解STER是一种较外科手术痛苦小、创伤小、疗效好的技术,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5)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出凝常规、血小板计数及心电图检查等。

(6)术前15min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山莨菪碱或地西泮10mg,有镇静及减少术中胃肠蠕动及痉挛的作用。

(7)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补液。

(1)耐心解释,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性的语言,消除患者精神紧张以取得配合,如有不适时及时告诉医务人员。

(2)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3)术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为气胸和气腹。

1)气胸:

对于术中出现气胸的患者,于气胸侧锁骨中线第3、4肋间处穿刺排气,术后接胸腔闭式引流瓶持续引流,促进压缩的肺组织扩张。

2)气腹:

以腹腔穿刺针排气,确认无气体自排气针中排出时再拔除。

(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胸闷、气急、发绀,有无腹痛、腹胀和腹膜炎体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术后严格禁食24h,24h后患者如无胸闷、气紧、腹痛,经B超检查无胸腔或盆腹腔积液可进流质饮食。

忌烫、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3)术后给予静脉输液,常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和止血药物,做好药物使用时的观察。

(4)对于术中出现气胸的患者,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四)健康指导

(1)术后嘱患者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选择以清淡、少油腻、少刺激性、易消化为主的食物。

(2)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按时休息、劳逸结合、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轻体力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但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和调整好情绪。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干结和增加腹压的因素;

便秘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如口服乳果糖、番泻叶。

(5)定期门诊随访,内镜下食管、胃、肠黏膜剥离切除术后通常在术后1、3、6、12个月复查内镜1次,以后5年每年随访行内镜检查。

(6)教会患者及家属早期识别异常情况及应急措施,如出现腹痛、恶心、呕血或便血,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身体活动,立即到就近医院就诊。

五、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及护理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内镜下能一次性地大块完整切除消化道病变,可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手术技术要求高的特点。

适用于治疗消化道的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对整块组织学切除率显著高于EMR,病变局部复发率也较低。

【适应症】

ESD在内镜下可以一次完整地切除病变,目前认为其适应症为只要无淋巴及血行浸润、转移,不论病灶位置及大小,ESD均能切除。

1.早期癌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

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cm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

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

4.EMR术后残留或复发病变。

(1)抬举症阴性,即在病灶基底部的黏膜下层注射盐水后局部不能形成隆起,提示病灶基底部的粘膜下层与基层之间已有粘连,即肿瘤可能已浸润至肌层。

(2)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

(3)心脏、大血管手术术后服用抗凝剂。

(4)凝血功能障碍者。

【操作流程】

ESD的操作步骤包括:

①标记;

②粘膜下注射;

③切开;

④剥离病灶。

⑤创面处理。

【护理】

(一)术前护理

(二)术后护理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腹部症状、体征。

(2)禁食、禁水,常规补液,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

(3)观察排便和腹痛情况,颈部有无皮下气肿等穿孔的症状。

(4)术后复查胸片和腹部平片,了解有无纵膈气肿和隔下游离气体。

如无异常,术后第2日可以进食流食。

(三)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出血和穿孔是ESD的主要并发症。

1.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6.8%~22%,包括术中出血及术后出血,出血并发症与切除的病变大小有一定关系。

(1)预防出血:

术前应完善各种检查,指标正常者方可进行内镜下治疗。

术前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补充血容量。

(2)出血的处理:

可采用注射硬化剂、喷洒止血药物或使用金属钛夹等措施止血。

(3)出血护理:

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听取患者主诉,禁食,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可输血,观察有无继续出血或出血停止的指标。

若非手术疗法不能达到止血效果或出血量大时,应紧急外科手术止血。

2.穿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6%~5%,可发生在术中或术后数天。

(1)预防穿孔:

检查前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对于下消化道病变者,检查前必须做好肠道准备,使手术顺利进行。

操作前应预先准备止血钛夹及释放器、胃肠减压管、吸引器等,以防止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穿孔。

手术医生掌握好进针的部位、切割时机,使病变完整顺利切除。

(2)穿孔处理:

①内镜下如见明确穿孔者可用止血钛夹闭合穿孔处,必要时放置多个止血钛夹。

对于较小病变发生的穿孔,可行保守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禁食、静脉输液,应用抗生素等处理。

协助医生进行X线透视,以确定穿孔的位置。

②对于病变较大、经保守治疗无效、内镜下处理不理想者,应立即请相关科室会诊处理。

(3)穿孔护理:

①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等变化及有无发热,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患者有无剧烈的腹痛、胸痛、全身发冷等继发穿孔的症状。

②发生穿孔后患者需禁食、禁水,遵医嘱给予补液,并应用抗生素等,经3~5天后穿孔可闭合。

待病情平稳以及各种检查指标正常后方可进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和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

③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恢复下床活动。

四、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护理

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是指在病灶的黏膜下层内注射药物形成液体垫,使病变与其固有层分离,造成一假蒂,然后圈套电切的技术。

它是目前癌前病变及早期癌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于病变面积较大者可行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

其优点是能增加切除的面积和深度,达到根治的目的,主要适用于部分无蒂息肉、平坦或凹陷型息肉、平滑肌瘤、早期癌(包括食管、胃、结肠早期癌)的切除,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使早期胃肠癌症患者非手术治愈成为可能。

目前已在国际上作为常规方法广泛使用。

(1)扁平隆起病变:

早期胃肠癌及平坦型病变和广基无蒂息肉。

(2)黏膜下肿瘤。

(1)有胃肠镜检查禁忌症。

(2)凝血功能障碍,有出息倾向。

(3)肿物表面有明显溃疡或瘢痕。

(4)超声内镜提示癌已浸润达黏膜下层2/3以上。

EMR操作步骤一般包括标记、黏膜下注射和切除。

EMR的切除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内镜下局部注射高渗钠肾上腺素切除术、透明帽置内镜先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结扎方法黏膜切除术等。

(1)耐心解释,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性的语言,消除患者精神紧张以取得配合,如有不适时应及时告诉医务人员。

(2)根据手术部位合理摆放舒适体位,配合操作医生完成手术。

(3)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特别是患者语言或身体的疼痛表现,随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手术全程在全麻下进行,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对止痛、镇静药物的反应。

1.病情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尿量及腹部症状、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脉搏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有无发生出血及出血程度。

观察呕血或黑便的次数、量、性质及伴随症状。

如出血黑便、剧烈腹痛、呕血等立即通知主管医生,采取必要的治疗。

2.休息与活动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手术过程中曾发生出血的患者,需要适当延长卧床天数。

避免用力过猛的动作。

可减少机体能量消耗,有利于体能的恢复,严防术后出血或穿孔,确保治疗护理效果。

3.饮食护理患者常规禁食2~3天,如无腹痛及便血等症状,可予以48h后进行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进食清淡、温凉半流质饮食,勿食用过热食物、粗糙食物或刺激性食物,72h后进行无渣饮食一周。

4.心理指导术后耐心向患者说明手术已顺利完成,使患者进一步消除顾虑。

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证足够休息,促进疾病恢复。

5.术后用药护理应用抑酸止血药,必要时应用抗生素3天。

严格遵医嘱及时给予静脉输液、准确地补充血容量。

6.加强基础护理患者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可用口灵含漱液预防口腔感染。

对于卧床期间强调翻身,预防皮肤感染。

(四)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6.8%~22%,包括术中出血及术后出血,出血并发症与切除的病变大小有一定关系。

(3)穿孔护理:

(五)健康指导

二、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及护理

内镜下消化道息肉切除术是开展较早,经验也较成熟的内镜治疗技术,随着内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其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与外科手术相比,内镜下治疗痛苦小、损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及死亡率低。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已替代外科手术成功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

(1)各种大小的有蒂腺瘤和息肉。

(2)直径小于2cm无蒂腺瘤和息肉。

(3)多发性息肉和腺瘤,分布分散,数目较少。

(一)绝对禁忌症

有内镜检查禁忌者,如高龄、凝血机制障碍、多脏器疾患者等。

(二)相对禁忌症

(1)直径大于2cm的无蒂腺瘤和息肉。

(2)多发性息肉和腺瘤,局限于某部位,分布密集,数目较多者。

(3)内镜下形态已有明显恶变者。

(4)家族性腺瘤病。

(1)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及家属多有不同程度的疑虑和恐惧,应详细介绍手术目的、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配合治疗及护理,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2)了解患者病情:

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史、麻醉史及过敏史。

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如出凝血时间、生化、血常规、心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