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4702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docx

中西翻译简史要点

中西翻译简史

第1章当代翻译研究视角下的中西翻译史

第15章翻译现状与展望

1.“翻译”一词的由来:

中国最早关于翻译活动的记载见于《周礼》和《礼纪》。

2.我国最早的作品是公元前528年,西汉刘向在《说苑·善说》中记载越语原

文楚语译文的《楚人歌》。

3.西方最早的翻译作品是约公元前250年罗马人李维乌斯用拉丁语翻译的荷马

(Homer)史诗《奥德赛》(Odyssey)。

4.简答题:

三大宗教典籍翻译的异同点

相同点:

①字对字直译---意译---直译意译兼顾

②忠实观,原文至上观

不同点:

①《圣经》是世界上印数最多、发行最广、翻译语种最多的书籍。

《圣

经》除了是一本宗教典籍之外,它本身还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它的译本几乎是欧洲大多数民族语言的第一范本。

圣经翻译经久不

衰,每14天出一本译本。

②印度佛经原无写本,初期翻译主要靠外来僧人凭记忆口授。

译者受

中国传统宗教尤其是道家观念的影响,往往是以道家的哲学名词,

概念来比附佛学。

其典籍全世界汉译本保存最多。

③与《圣经》、佛经典籍不同,《古兰经》则要求翻译者要对经文有

深刻理解,要具有多方面的良好修养,如语言学,句法,词法,语

义学。

宗教学者认为《古兰经》翻译不合法。

其翻译长达1300年

最早主要是口头译讲。

最早的笔译为波斯文,因为波斯人是接受伊

斯兰教较早的民族。

除土耳其文译本被官方认可,其他均为个人作

品,只能称为“对《古兰经》阐释的翻译”。

5.为什么文学翻译称之为“带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文学翻译首先是一种艺术创造性活动,再现原作之美,这种创造又是有限度的,

必须以忠实原著为前提。

6.归化:

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transparent,fluentstyle)的风格,最

大限度淡化原文陌生感(strangeness)的翻译策略。

异化:

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7.傅雷曾说过:

“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8.钱钟书的“化境”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是翻译时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如果译文显得生

硬牵强,那就得“化”它一化了。

②是化的时候不能任意地化,也就是说,虽然“躯壳换了一个”,还得“完

全保存原有的风味”“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9.文学翻译准则

西方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

中国严复的“信、达、雅”

信—忠实于原文(立诚)---faithfulness

达—意思准确(辞达)----expressiveness

雅—富有文采(尔雅)----elegance

10.翻译职业化

①原因:

职业翻译开始于二战后,主要得益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

技革命。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末,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经

济、科技、商业等实用性文献成为翻译的主要对象,而在传统翻译史上长

期居于翻译中心地位的文学翻译则逐步退出翻译的中心,市场对具有专业翻

译技能译员的需求日益增加,翻译逐渐成为一种职业。

②新的翻译模式,翻译理念,翻译策略产生

③翻译学(translationstudies)产生

④翻译学院相继建立

⑤非文学翻译和职业化翻译成为当代主流。

11.口译的职业化

1919年巴黎和会现代口译开始的里程碑(英语法语同时进行使用)

 

第2章中西翻译史的分期

1.谭载喜的《西方翻译简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翻译史的著作。

全书按照历史分期排列,分别介绍了每个发展时期西方翻译实践与翻译思想发展史。

2.奈达根据翻译思想发展分为4个时期:

语文学翻译、语言学翻译、交际学翻译

和社会符号学翻译.

3.泰特勒“三原则”

4.圣经翻译比较著名的译本:

①《七十子希腊文本》,被奉为“第二原本”。

②哲罗姆(St.Jerome)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钦定本。

标志着《圣

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同样重要的地位。

③马丁•路德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

④1611年《钦定本圣经》的翻译出版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

之所以称它为“钦定”,是因为这个译本得到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指令。

5.文学翻译阶段:

①主要围绕直译和意译的讨论。

②代表人物法国雅克·阿米欧(JacquesAmyot)翻译的《名人传》(LifesofNobleGreciansandRomans)。

6.启蒙时期的文学翻译(17世纪到18世纪):

①文学作品的中产阶级读者群形成,促进文学翻译繁荣发展。

②此时期英国最伟大的翻译家约翰·德莱顿(JohnDryden)翻译原则和观点:

翻译是艺术

翻译必须掌握原作特征

翻译必须考虑读者

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

翻译可以借用外来词

翻译分为三类:

词译(逐词译metaphrase),释译(paraphrase),拟译

(imitation)。

7.①莎士比亚作品的译介为18世纪法国文学翻译主要的内容。

②勒图尔诺(LeTourneur)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为莎士比亚作品翻译树

立榜样

8.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翻译(18世纪末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

英国泰特勒(Tytler)的翻译三原则。

德国的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1813年的《论翻译的方法》为主要翻译

理论文献。

翻译分笔译和口译。

翻译分真正的翻译(文学作品的笔译)和机械翻译(实用性口译)。

翻译必须正确理解语言和思维的辩证关系。

翻译分两种途径:

一不打扰作者,二不打扰读者。

9.现代主义时期的文学翻译(19世纪末到二战结束):

①注重翻译的创造性,关注翻译中的语言问题,为翻译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奠定了基础。

②英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波斯盖特(Postgate)提出前瞻式翻译(译者考虑读者)和后顾式翻译(译者着眼于原作者)。

③德国著名思想家本雅明(Benjamin)提出“译者的任务”用自己的语言去释

放被另一种语言的咒符困住的纯语言,对原文的再创造中解放那种被囚禁的

语言。

被誉为翻译理论的圣经,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经典。

10.西方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①西塞罗:

a.译者应该像演说家一样,使用符合古罗马语言习惯的语言来表达外来作

品的内容。

b.直译是缺乏技巧的表现。

翻译应保留词语最内层的东西,即意思。

c.翻译也是文学创作。

d.各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彼此相通,因此翻译可以做到风格对等。

e.提出“解释员”式翻译和“演说家”式翻译,即直译与意译。

②哲罗姆:

a.据希伯来版本,用拉丁文重新翻译圣经,即《通俗拉丁文译本》,由于

此译本对中世纪神学有很大影响,16世纪中叶被定为天主教法定版本。

b.翻译观:

翻译时并不采取逐字对译的方法,而是采用意译的方法。

c.文本类型决定翻译方法。

③马丁·路德:

翻译必须采用人民的语言。

翻译必须遵循意译七原则。

④德莱顿:

翻译分三类:

逐字译、意译、拟作

⑤泰特勒:

在其所著的《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标志

着西方译学研究从此走上了从理论推证理论的道路。

故而,将《论翻译的

原则》誉为西方现代译学研究的开山之作并不为过。

a.译者应精通原作语言和题材,完全再现原作思想。

b.译者应准确判断和鉴赏原作的风格,是译作的风格与手法与原作相同。

c.译作应与原作同样通顺。

11.西方当代译论:

埃德温·根茨勒(EdwardGentzler)在其专著《当代翻译理论》(1993)中,

根据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状态,依据各流派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依据的

理论来源将当代译论划分为:

美国翻译培训派(TheAmericanTranslationWorkshop)

翻译科学派(TheScienceofTranslation)

早期翻译研究派(EarlyTranslationStudies)

多元体系派(PolysystemTheory)

解构主义翻译派(Deconstruction)

12.美国翻译培训派:

里查兹、庞德和威尔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

13.翻译科学派:

①卡特福德、奈达、威尔斯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

②1959年雅可布逊(RomanJacobson)发表著名论文《翻译的语言观》,开始

了现代翻译学阶段。

③霍姆斯(J.S.Holmes)是翻译研究派的创始人,其著作《翻译研究的名与

实》(1972)是该派的成立宣言,也标志着当代的翻译学阶段开始。

14.多元体系派:

①佐哈尔为其代表人物。

②翻译研究派与多元体系派的区别在于,前者注重翻译的一对一的等值关系,

而后者则认为接受文化的社会和文学标准决定了译者的美学假设,因而影

响着翻译的全过程。

15.解构主义翻译派;

①福科、海德格尔和德里达是该学派的代表人物。

②解构主义的翻译观深化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扩大了原文的意义域。

但是,

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带有纯理论的研究倾向,缺少相应的翻译过程和翻译

方法的研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16.“描写”或“常规”学派:

代表人物是以色列的图里。

图里发展了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并形

成了自己的观点。

17.文化学派:

代表人物是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

这一学派出于对翻译哲学的思考,特别强

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以及翻译对于文化的意义。

18.综合学派:

代表人物是斯奈尔-杭贝,她强调翻译是个综合性的跨文化学科,除了语言学

和文学之外,作为面向文化的学科,它还必须吸收进心理学、人种学和哲学

的内容,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19.“解构”学派或译者中心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文努蒂和罗宾逊。

他们特别强调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

20.西方当代翻译理论家:

①雅可布逊:

a.对翻译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之中。

文章从语

言学的角度,对翻译的重要性、语言和翻译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

精辟论述。

自1959年发表后,此文一直被西方理论界奉为翻译研究的经

典之一。

b.翻译分为三类:

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②纽马克:

他编写的《翻译教程》(ATextbookofTranslation,1988)成了西方乃至西方

以外不少学校必选的翻译教科书。

③奈达:

《翻译科学探索》、《翻译理论与实践》、《译义》

语义分为三种:

语法意义、所指意义、内涵意义

21.我国的文学翻译始于19世纪70年代。

我国的非文学翻译出现得比西方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逐渐真正成为翻译的主流。

22.佛经翻译时期:

隋唐佛经翻译的全盛时期,有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及不空“四大译师”。

23.我国的文学翻译时期:

①1898年的三大事件宣告中国文学翻译史的帷幕正式拉开。

梁启超发表提倡翻译政治小说的序文《译印政治小说序》,通过政治小说

来改良群治,开启民智。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提出。

林纾和他的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

②“五四”以后,我国翻译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介绍马列主

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24.中国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①支谦:

开启了中国传统译论的源流,他的《法句经序》被视作中国最早讨论翻译

的文字。

“因循本旨,不加文饰”可视为最初的直译说。

②道安:

主张质,即直译。

提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