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 教案 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4102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 教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区工作 教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区工作 教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区工作 教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区工作 教案 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 教案 2文档格式.docx

《社区工作 教案 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工作 教案 2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工作 教案 2文档格式.docx

这是我国在社区建设中提到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关于社区的概念。

综合多种解释,我们将社区定义为:

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本书为:

具有一定地域界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社区的要素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社会共同体,通常包括四个要素:

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

在这四个要素中,地域是社区的自然地理位置与人文地理的空间载体,人口(居民)是社区运作与变迁的主体,组织结构是社区活动得以展开的社会组织形式,而文化则是社区范围内具有特质的精神纽带。

(四)、社区的分类

社区具有明显的地域空间特征,按此标准来划分,社区可分为法定性社区、自然性社区和专能的社区三种。

1、法定性社区。

即通常所说的地方行政区。

它们的界限可以明确地标示在地图上并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

如城市中各个区、街道所辖的地域范围形成的社区,以及农村乡、镇、村等行政单位所辖的地域范围所形成的社区。

法定性社区由一级政府或政府授权的行政派出机关来充当主导管理主体,对社区进行综合管理。

这样的社区,政府功能的发挥相对直接、有效,有相对完备的政府管理网络和相对完备的服务设施,社区功能齐备,服务全面,社区居民与社区关系密切。

2、自然性社区。

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定居区。

如农村的自然村落、集镇和城市等。

自然性社区与法定性社区有时是重合的。

例如,农村中的许多自然村落同时被划定为“行政村”,一个小城镇同时也是建制镇,等等。

与法定性社区相比,在自然性社区中,社区成员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更为密切。

3、专能的社区。

是指人们从事某些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

如大学城、军营区、矿区等都是一种专能的社区。

(五)社区的功能

1政治功能

社区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主要场所。

社区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

第一,社区居民享有选举权、监督权,通过其选举、监督行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第二,社区自治组织是代表群众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组织机构,是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的载体。

第三,社区管理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依法自治管理,社区自治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政府改革目标的主要标志。

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地位的提高,社区的政治功能将不断被强化。

2经济功能

经济功能亦即生活、分配、交换、消费的功能,表现为社区通过生产或进口为其成员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和服务,并为社区成员提供就业与谋生的机会。

担负这一功能的主要是社区的各个经济组织,社区的工厂、商店、旅店、餐馆以及第三产业等,能为居民提供生产、流通、消费、娱乐、文化等服务。

一个大的社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仅在本社区内,同时还可以流通到邻近社区,辐射到其他社区。

3社会控制功能

社区的社会控制功能是指社区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控制各种不稳定因素等方面,具有自身特色的结构、地位和作用。

社区的社会控制功能主要体现在:

第一,社区拥有一套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组织相结合的社会控制体系及运作机制;

第二,社区拥有一套社会帮困、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体系与运作机制;

第三,此功能还蕴含在社区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参与和民主管理、社区服务、人的社会化、社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社区发展任务之中。

社区的社会控制功能有助于促进和维护全社会的秩序与稳定。

4服务功能

社区的服务功能是指社区通过基础性保障和福利性照顾,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社区已普遍建立起社区服务中心,如卫生保健、职业介绍、图书阅览、家政服务、救助中心等各类服务机构,对社区居民提供优抚、家政、治安、就业、文化等各方面的服务活动。

同时,社区的各种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其技术专长,为社区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也是社区服务功能的一大重要表现。

随着社区的发展,社区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将不断丰富和完善。

5参与功能

社区为居民提供经济、政治、教育、康乐和福利等方面活动的参与机会,促进社区内居民的相互交往与互助,使居民对社区有更多的认同感和更强的归属感。

社区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文体娱乐活动,提高社区居民们的参与意识。

让他们在参与社区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可以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促进社区的繁荣与发展。

二、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社会工作

1、社区发展

1955年,联合国发表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专题报告,使“社区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概念,并指出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经过50多年的社会发展,“社区发展”的外延已不再局限于发展中国家,已经覆盖了到了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其内涵已不再仅仅是落后国家的扶病助弱工作,而已拓展到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一般认为,所谓社区发展,概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与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确立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

包含两个要素:

一是人民本身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参与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准;

二是鼓励自助、互助精神并使这种精神更能发挥效力。

2、社区组织

特定含义是指在社区内开展工作或活动,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的社会组织。

广义的社区组织,可以指在来自于社区外的,以从事社区公共事务或社区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参与社区活动为目标的各种社会组织及机构。

狭义的社区组织,则是指由社区建立的以满足社区需要和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的,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

社区组织的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限于本社区内,它的各项活动主要是针对本社区的。

因此,社区组织有这样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社区组织是一种地域性组织,或者是在社区平台上开展工作的组织。

社区组织的特定地域就是社区的地理界限。

二是社区组织以兴办或管理一定社区的社会服务、政治活动、文化事业及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

三是社区组织的功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社区社会工作

(二)社区工作的界定

社会工作视野下,西方学者对社区工作的不同定义都提到社区工作的一些方面。

如,社区工作,是一种介入方法;

一项有计划的行动;

一个过程;

集体行动的方法;

解决社区问题,培养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满足社区的需要;

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发展,等等。

社区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因此,任何人或组织,包括政府、政党、各种社团以及企业等,只要在社区内从事的助人活动和服务,都可视为社区工作。

狭义的社区工作则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调动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书上的定义:

社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社区及社区居民为基础的社会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本着助人的价值观念和专业技艺发起,与其所服务的社区居民一起工作,旨在防御和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区意识,推动和实施与居民福利有关的社会行动及社区发展方案的方法。

(三)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社区的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要鼓励社区成员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并且让居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2、调整或改善关系,改善权力分配,减少社会冲突。

3、发挥人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

社区工作是通过居民的集体行动,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从而发挥居民的潜能。

同时,又可以加强居民的自决及自立的能力。

4、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

在社区工作中,可以促进形成真正互相关怀的氛围,以达到社区照顾的目的。

居民之间的彼此交往可以减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人们的疏离感,加强社区的归属感。

5、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6、促进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

(四)社区工作的特征

以社区为对象。

社区工作的对象不是个人,也不是家庭或小组,而是整个社区。

社区工作的重点是解决社区内群体所面对的集体问题,或者居民共同关心的社区事务。

宏观的分析角度,社区工作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宏观的,认为问题的产生不在于个人本身,而是与社区周围的环境、社会制度及整个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广泛的介入。

虽然社区工作的对象是社区,但是,社区问题有时会涉及整个社会的政策和制度。

因此,社区工作的介入不局限于一个社区,而是牵涉到政策的分析和制度的改变。

相对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较多涉及社会层面,与整个社会的变迁有密切关系。

社区工作能够拉近个人、群体和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发展,重视提升社会意识和社会资源与权力的分配。

强调居民参与。

社区工作十分重视居民的参与,它的目标并不是为居民提供全盘服务,而是鼓励居民一起参与,合力解决社区问题,为社区做出贡献。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

在社区工作中,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同样重要,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同样重要。

如果只是改善了环境、改变了制度,但是居民自身的素质、能力等没有得到发展,社区工作就不算是成功。

运用社会资源。

社区工作重视运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更相信居民有不少潜能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发掘和运用。

政治性的特点。

广义上讲,凡涉及资源和权力的分配都可以被看作为政治。

从社区工作的定义来看,社会工作的范围也是与政治有关系的。

比较社会工作的其他范畴,社区工作可以说是较为政治化的。

(五)社区工作的功能

1社会福利功能社区工作的社会福利功能,是指立足社区居民的福利需求,开发和利用社区的社会福利资源,以解决社区的问题,改善社区的生活,促进社区的进步。

2社会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是社区工作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3社会行动功能社会行动是社区工作的一种介入方法或工作模式,也称为“社区行动”、“抗议行动”或“冲突模式”。

社区工作的社会行动功能,在于达到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维权与增权,争取所需资源,改善社区环境及生活素质等目标。

4社会稳定功能社区工作的稳定功能,是指社区工作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控制各种非稳定因素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社区工作的社会稳定功能,表现为社区管理与组织具有的社会控制作用及运作机制。

其次,社区社会工作的社会稳定功能实现的好坏,有赖于社区是否拥有一套社区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服务的体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运作机制。

最后,社区工作的社会稳定功能,还蕴涵在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服务、环境卫生等各项社区事业计划和社区生活中。

三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社区工作源自西方,它在西方只发展了一百多年时间,在中国,香港和台湾的社区工作也初步成熟,而中国大陆的社区工作才初露头角。

♦社区工作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纪末期,当时英国和美国都成立一些慈善组织或会社;

♦同时期,安置所(settlementhuoses)运动也在英美的一些城市内的贫民区发展起来。

♦踏入二十世纪,社会工作在三十年代开始专业化,当时以个案工作为主流,社区工作只是一种协调机构、发展服务和管理的间接服务方法,以支持主流的个案工作。

♦社区工作开始是为了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在城市社区所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而出现的,当时叫做“社区组织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倡导“社区发展”。

后来,“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逐渐合流,互相结合。

70年代以后,在西方社会工作界,逐渐接受“社区工作”一词来涵盖“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也有称“社区计划”的。

♦社区工作发展成为公认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始于1939年的“兰尼报告”。

从那时起,社区组织工作与社会个案工作、社会群体工作(也称社会团体工作或小组工作)并列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

♦50年代,社区工作开始在一些殖民地流行起来,重点是通过鼓励地方自助及政府的技术帮助,以鼓励居民间的互助合作精神。

♦60年代的美国是社区工作的黄金时期。

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再加上政府赞助的诸多计划,使社区工作的范围更加广泛,而社区工作得到普遍接受并成为为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思想上,社区工作也离开了早期的自助共识概念,开始接受一些权利和冲突理论,因而改变了工作和分析问题的观点。

♦60年代美国在“反贫困战争(WaronPoverty)”的浪潮下,政府实施社区行动计划(CommunityActionProgramme)希望改善对贫穷人士的社会服务,也同时希望这些居民有参与制定政策的机会。

但政府于数年后停止了对这些工作的资助。

♦为了配合社区工作在60年代的急剧发展,1962年,社区工作在美国被正式接纳为社会工作的第三种基本方法。

♦但在70年代,政府对基层居民组织及社会行动的热情大减,对这类计划的资助也相对缩减。

♦自80年代开始,美国已将社区的服务工作重点转向一些有特别需要的人士,也有一些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的“社区发展公司(CommunityDevelopmentCorporation)”相继出现。

♦在英国,60年代的几份政府报告都确认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

这些报告都提出鼓励居民参与地区事务,而社区工作也被视为一种可以补充国家福利制度不足的地方工作。

英国于1971年推行社区发展计划,以改善城市贫民区内的社会问题。

♦由于社区工作在英美都呈下降趋势,工作职位减少,就读社区工作的学生有所下降。

虽然组织居民工作十分活跃,但这类工作已渐渐迁离正规的社会工作范围,而社区工作也开始变成一种辅助方法。

♦整体来说,社区工作的历史反映出它不同的渊源。

社区工作的目标在西方虽然非常广泛,但集中起来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过程目标(processgoals),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及归属感,并增强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

二是任务目标(taskgoals),以解决社区问题、改革社会政策、改善社会服务效率及社会资源的再分配

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的发展

一、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汉堡制源自于西班牙哲学家比维斯的理论,他在16世纪时已注意到各国的贫困问题,并拟定过一套贫民救济方案,汉堡制是其设想的具体化和实际应用。

汉堡制是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因创立于德国的汉堡市而得名。

其具体措施是:

将全市划分为60个区,每区设1名监督员,负责对该区贫民进行调查和救济。

市政府设立一个中央办事机构,联络各社会救济机构协同工作,总理全市的济贫业务。

包括为失业者介绍工作,给贫困者提供救济,将贫苦儿童送往工艺学校学习就业技能及语文,把患病而自己无钱诊治者送往医院治疗。

同时,规定市民对沿门乞讨者不准任意施舍,以避免把一些乞讨者养成好逸恶劳的懒汉,这样也有助于城市的市容管理。

汉堡制实施了13年,收到了积极的成效。

爱尔伯福制是德国爱尔伯福市于1852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社区救助制度,该制度仿效汉堡制,但有不少改进。

该制度将爱尔伯福市按人口数量平均分为564段,每段约300人,其中每段贫民不得超过4人,段为基层组织,每段设一名赈济员,赈济员是志愿工作者,由政府委派地方热心人士担任。

赈济员主要负责对贫困家庭的调查,确认贫困后再予以救济,以后每两星期还要进行追踪调查。

为防止受助者产生依赖心理,发给的救济款是法律规定的最低限度。

每14段为一赈济区,区设一名监察员,领导由14个段联合组成的赈济委员会,定期开会,指导各段的赈济工作。

段为中层组织,上面还有负责全市济贫工作的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市的济贫所、医院等救济机构,是全市济贫工作的最高管理机构,也定期开会。

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后来都因为城市人口增加,济贫事务增多且日趋复杂而渐渐不再适用。

德国政府不得不将建立新的安全机制与保障机制提到重要位置来思考,从而使提供能够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各种社会保险制度成为新的政策选择。

19世纪80年代,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从此,德国的社区工作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892年“新汉堡制”问世,“新汉堡制”的特点是废除分段制度,由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制度统一救助贫困者,社区负责社会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同时发挥民间社会福利组织的作用。

二、英、美的慈善组织协会

三、英、美的社区睦邻运动

第二节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

一、古代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实践

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属于一种官民结合的社会福利体制。

这种以政府为依托的社会救助制度始自周代,之后不断完善,机构也不断膨胀,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相对齐全的政府职能没置。

特别是发生大范围的贫穷、饥荒、灾害时,政府的社会救助机构能够很好地发挥救助功能,用于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社会统治。

(一)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

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具有强烈的自发性特征,它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是家族。

在传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农耕社会,家庭是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为了提高生产力,获取充分的食物,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家族很自然地联系起来,共同从事农业生产,并进行合理的社会分工。

同时也是为了能互助互济.共同抵御因为自然灾害或疾病带来的困窘。

二是同乡。

在血缘关系无法顾及的情况下,人们因为同处一地,朝夕相处形成了浓厚的乡土观念,同乡、同村之间的帮助结成的地域关系成为提供生活安全保障的另一道安全网。

三是行会。

行会是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一种民间组织,指有共同利益的人以行业为纽带结合起来,“在维护同行的经济利益、调节商业纠纷、订立行规训练学徒、介绍熟人寻求职业等方面,提供了经济照顾和服务,很大程度上免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

四是宗教。

宗教是另一种不可忽视的民间社会救助力量。

在中国民间,佛教和道教都有很强的影响力。

佛教的济世渡人、乐善好施,道教的积功累德、安己利人等宗教道义在调节人与人和谐相处、教导教徒帮助他人、救济贫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唐朝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设置的“悲田院”、“养病坊”等,主要收容孤儿、老人、穷人和生病的人,经费由官府出,而管理则由寺院的僧尼来负责。

二、我国近现代社区工作的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乡村建设运动。

乡村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初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时代背景下,以乡村教育为起点,以复兴乡村社会为宗旨,由知识精英推进的一场乡村社会改造运动。

在这一运动中,由不同的理论流派组织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活动,对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00多个团体参加。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试验区、陶行知的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和江苏宝山师范学校、梁漱溟等人创立的河南村治学院和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等。

这些由社会学者推动的运动都是力图通过改造乡村社区促进社会变迁,“可以看作是我国现代社区发展和社区服务事业的一个开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许多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

为了建设一个新社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救助、救济以及社会改造运动。

针对社会贫穷问题,提出了“生产自救、群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之以必要的救济”的总方针,开展了广泛的社会救济。

一方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预防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采取得力措施,组织开展了粮食征调、公粮减免、社会募捐、组织移民、整顿义仓等活动,特别是以民政部、劳动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在安置灾民、救灾救济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针对游民、娼妓、土匪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造活动,力图将他们改造成自食其力的新人。

中国政府采取了说服动员和强制收容相结合、定期收容与经常收容相结合的方法,取缔各地的妓院、赌场、烟馆、流氓窝点等非法活动场所,设立生产教养院、妇女教养院、新人习艺所等劳动培训、改造机构,将妓女、游民和乞丐组织起来,为其提供安定的住所和纯净的生活环境,在体力改造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述社会问题的解决大都是依赖政府的行政力量推动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居委会、居民小组为单元的社区组织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加速了社会改造的完成。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经济上国家实行了全方位的计划经济,社会管理上推行单位体制。

在城市社会,随着功能的日益完善和扩张,单位成为社会整合的主要手段。

通过单位体制,国家“广泛控制着家庭以外的主要日常活动——工厂、办公室、学校等地方的活动”。

国家最大限度地集中了社会资源,控制了单位中所有就业者,将国家政权深入到居民个体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了对城市社会的全面控制。

单位功能的泛化使得单位以外提供服务的组织或中介机构丧失了发展空间。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管理对象只是极少数没有单位的城市居民,专业的社区工作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些高校曾经创立了社会学系,介绍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在1952年院系调整的时候,社会学系被错误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