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409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县广惠园保障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县广惠新村管理委员会

建设单位地址:

**县广惠新村

邮政编码:

项目建设地址:

**县岚漪镇北道坡村西侧(**县广惠园小区内)

法人代表:

建设性质:

新建

可研编制单位:

山西****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1.2编制依据

《**县总体规划》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编制指南》

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1.3编制原则

1、根据总体规划和**县的发展情况,优先满足小区建设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小区内道路建设需求和地下管线实施原则,注重发挥与周边交通、市政设施以及通信网络系统的综合优势,切合实际地做出该工程建设的规划。

2、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注重近期、长远发展并结合实际,在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为远期发展储备潜力。

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的建设原则。

围绕提升对外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按照“标准化、生态化、配套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道路设施布局及等级结构,坚持以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为原则。

4、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小区设施的建设步伐,做到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1.4编制范围

根据协议及**县县城总体规划和广惠园小区详细规划要求,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为:

1、广惠园小区内道路工程

2、广惠园小区内供水工程

3、广惠园小区内排水工程

4、广惠园小区内供热工程

5、广惠园小区内燃气工程

6、广惠园小区内电气工程

1.5县城概况

**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因境内有“**山”、“岚漪河”而得名。

东邻宁武、静乐,西与保德相连,南靠兴县、岚县,北依五寨、河曲。

总面积198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总人口8万人,县政府驻岚漪镇。

**矿产资源贫乏,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白云岩矿,铝土矿、铁矿、石英砂岩、石灰岩、花岗岩等,除白云岩矿以外,其它储量都比较小,品位也低,开采价值不大。

植物资源以原始次森林、牧草、药材为主,**有茂密的华北落叶松和云杉林区,党参,黄芪,蕨菜、蘑菇、黄花菜、刺玫瑰等都是食用价值很高的野生植物。

全县有中药材400多种,其中以黄芪最为名贵。

动物资源有金钱豹、黑鹳,野猪、金雕,狍、狐等160余种,其中世界珍禽褐马鸡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1.6广惠园小区概况

广惠园小区由由**县政府出资建设,低租金租给住房困难户。

廉租房有特定的供给对象,符合廉租房供给条件的由本人(家庭)向政府提出申请,并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核实批准后,方能租赁。

项目建成后共有占地780亩,建筑面积13万㎡。

共建有36栋6层住宅和1栋5层住宅。

建成后共计1326户,每户按照3.5人计,共有4641人。

1.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总投资1500万元

其中:

建筑工程费1245万元

其他费用144万元

预备费111万元

本项目筹措资金1500万元。

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拨款9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00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始终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旨在解决“三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减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县近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整体实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经过积极探索,创建了建设新型小城镇的新路子,其基本构想是:

在国家现行政策的框架内,充分尊重自愿,高水平规划、设计和建设一批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的新型小城镇。

农民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无偿换取小城镇中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

农民原有宅基地统一组织整理复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规划建设的新型小城镇除规划农民安置区外,还要规划适当的可供市场出让的土地,并通过土地出让获得的收益,平衡小城镇的建设资金。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加快**县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将大大加快,未来10年,城市化进程将处于较快发展时期,城市的数量将不断增多,规模将不断扩大。

人口和经济越来越向城市集中,经济社会活动日趋集约化和社会化,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县人口增长和发展空间的矛盾和压力相当大,这要求**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大城市面积,解决城市增容,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有效扩大城区面积,加快城市化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2.2.2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

随着住房改革的逐步深化、细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从城市房地产市场上购买适合自己的住宅。

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的增长以及人均居住面积的扩大,都对商品房的供应提出了持续不断的需求,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城市,**县的房地产市场前景光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愈来愈讲求生活质量,对住房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有房住,发展到住面积大,环境好,配套服务完善、功能完备的住房。

据有关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我国住宅发展将呈现“绿化趋势,规划趋势,郊区化趋势,智能化趋势,全能化趋势,附层分离趋势,多元化趋势”等七大趋势。

现代城市人关注健康,希望拥有一份花香鸟语、云淡风清的恬静与悠然,蓝天、白云、碧水、绿树、鸟语、花香,美好家园,人人向往。

本项目的建设必将使这一地区的土地迅速实现开发,土地价值将有较大上升空间,其将会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竞相争夺的风水宝地。

2.2.3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

目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速;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

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需求更趋多样;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2.2.4项目建设是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形象的需要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加快城区的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扩容扩质,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房地产开发的持续繁荣对促进**县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本项目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将大大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升人居水平,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3.1项目建设的目标

坚持以满足人民住房需求为导向,以小区建设为重点,配套小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2建设内容

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区内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及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工程:

包括6条主次干道路,总长度2337米,总面积为25446平方米。

2、管网工程:

铺设给水管线1822米,污水管线1761米,雨水管线2100米,燃气管线1700米,电力管线1880米,通讯广电管线1650米,供热管道2×1650米。

3、路面两侧工程:

绿化11920平方米,路灯安装120盏。

铺设花砖9400平方米,

 

第四章建设条件

4.1地理位置

本项目选址于**县岚漪镇北道坡村西侧。

北邻铁路,南倚干河景观带,东靠北道坡村,西对**中学。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城市基础设施齐全。

4.2气候条件

本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季严寒,秋高气爽,春干多风,境内西暖东凉,全年温差较大。

从近几年的气象统计资料来看,年平均气温6.9℃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45.85毫米,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约为34.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天数约为157天,年平均蒸发量约为2178.6厘米,年平均日照总数约为2685.8小时,年平均风速约为3.5米/秒。

4.3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1)岚漪河流域:

岚漪河是本县最大的河流,属黄河水系,发源于芦芽山区的荷叶坪,路经岭西之饮马池山,由东向西流经岚县河口乡,到本县黄道川汇马跑泉之水,经宋家沟、县城、阳坪、温泉,到兴县青草沟出境,境内干流全长64.5千米。

干流在38千米处,与北川河、南川河汇合。

较大支流有燕家村、王家岔、中寨、王现庄、西豹峪等7条。

河源海拔高程2158米,终点海拔高程1031米。

平均比降1/86,流域的形状系数0.388。

流域面积为全县总面积的81.5%,集雨面积约为1600平方公里,合160万公顷,正常年径流量5690万立方米,丰水年7410万立方米,中水年3970万立方米,枯水年2100万立方米。

悬移质多年输沙量47.5万吨。

正常年清水流量干流0.2—0.8立方米/秒。

有小水泉65处,流量为0.615立方米/秒,其中大于30公升的泉水有牛家庄、深山岩、水门、刘家岔4泉。

河床较平坦,宽窄不一,最宽处约为200米,最窄处约为20米。

(2)芦子河流域:

发源于芦子河的刘村,由东向西流去,至娘娘庙出境,经保德流入黄河,境内流长5千米。

流域面积56.7平方公里,合5666公顷,占总面积的2.9%。

(3)朱家川流域本流域集雨面积323.3平方千米,合32533公顷,占总面积的16.3%。

其主要河流为:

马家河:

发源于李家沟、大化两地交界处的黑林洼,由东向西,经保德曹湖入朱家川河,境内全长31千米。

石佛河:

源于黑林洼,经河曲泥采入朱家川河,境内全长18千米。

李家沟河:

源出土寨,经水草沟,流入河曲,入朱家川河,全长14.7千米。

2、工程地质条件

(1)地貌

境内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多山少川,地形比较复杂。

平均海拔1433米,最高海拔2784米。

东南片多为土石山区,西北片系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河谷由东、北、南向中汇合,再向西流出境外归于黄河。

整个河谷将全县分割为四片,俗称东川、南川、西川、北川,其中北川河谷较为宽阔。

全县由山地、丘陵、河谷三部分组成,其中山地806.95平方公里,占47.7%;丘陵1126.3平方公里,占56.9%;河谷46.25平方公里,占2.4%。

全县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可用于城镇建设或相对集中的城镇用地较为稀缺,平川谷地成为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集中区域,用地矛盾突出。

全县地貌类型主要有下述3种:

土石山区:

位于县境东南荷叶坪山至烧炭山一带,群峰林立,山势陡峻,海拔高度大,一般在1500米以上,主要山峰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山顶平坦,冲沟发育完善,沟谷呈“V”字型。

出露岩层下太古界的变质岩;太古界的花岗岩类;下元古界的角闪片岩;石英岩;上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岩状砂岩;古生界寒武系的鳞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灰岩等。

本区包括宋家沟乡、王家岔乡、大涧乡、阳坪乡、温泉乡全部和神堂坪乡、岚漪镇等乡镇部分地区。

该区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植被覆盖良好,适宜发展林牧业。

黄土丘陵沟壑区:

分布于县境西北的广阔丘陵地带,包括李家沟乡、西豹峪乡及岚漪镇部分地区。

海拔在1330米——1554米之间。

山顶多呈馒头状,沟壑纵横,平坦地面少而坡地占绝对优势,冲沟发育明显,沟谷多呈“V”形,不断深切。

由于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在广大范围内沉积了较厚的活土层,形成塬、梁、峁等黄土丘陵地貌形态。

出露岩层有奥陶系的灰岩、白云岩等。

本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气候温和,适宜发展经济林木。

黄土丘陵缓坡区:

位于北中部,包括三井镇、高家会乡等乡镇全部,岚漪镇、神堂坪乡部分地区。

海拔1338~1470米。

地形平坦,坡高平缓,并具有阶地和滩地组成的河谷地貌。

中部水源丰富,岚漪河两岸一级阶地多辟为水田,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