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xaxx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xaxx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xaxxWord文件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课时
2、20~2、24
(上接一课时)
第3周
对称、平移
与旋转
2、27~3、3
第4周
3、6~3、10
第5周
乘法
7课时
3、13~3、17
(下移两课时)
第6周
整理复习
(一)与社会实践
3课时
3、20~3、24
(上接两课时)
第7周
单元复习及测验
2课时
3、27~3、31
(接下3课时)
第8周
面积
4、3~4、7
(接下1课时)
第9周
第4单元复习及测验、认识分数
4、10~4、14
第10周
认识分数
5课时
4、17~4、21
第11周
整理复习
(二)单元测验
4、24~4、28
第12周
五一放假
5、1~5、5
第13周
统计图与可能性
5、8~5、12
第14周
5、15~5、19
(接下2课时)
第15周
总复习学习
5、22~5、26
第16周
5、29~6、2
第17周
复习1~2单元
6、5~6、9
第18周
复习3~4单元
6、12~6、16
第19周
复习5~6单元
6、19~6、23
第20周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6、26~6、30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1、紧密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
单元教学目标:
认、读、写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贵贱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
4、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围绕以下几点:
1、会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反之会把几元几角几分用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购物情境提出可以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正确列出加法或减法算式。
单元教学课时:
单元教学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紧密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结合具体购物情境提出可以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正确列出加法或减法算式。
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小数表示元、角、分,感受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实际练习。
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的运用性。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中接触小数,需要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教材中的价格是学生生活中接触较多的情境,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和特征。
但是这是小数概念建构的第一节课,需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师准备:
挂图
课时划分: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运用生活经验说一说文具的单价
二、学习认识小数
1、认识小数点
2、学习正确读数
三、在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指导完成教材第2页“试一试”
四、课堂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第3页1—3题
1.今天我们要和淘气笑笑一块去逛文具店(出示挂图)请你们看看这些文具的单价是多少?
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指导学生用生活经验说一说。
2.请同学们把所需要钱的数填在书上
指导个别学生
刚才大家在文具店看到的这些文具单价0.50,3.50…..这些数,都是小数
小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这个点就是小数点,板书16.85,3.50,1.06该怎么读呢?
指导学生正确读数
提问:
在生活中你在哪见到过小数?
笑笑和淘气他们到文具店买了很多文具,付钱的时候他们付了多少钱?
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指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2元4分,用小数表示成了20.40元,对吗?
1.观察文具店的挂图
例如:
铅笔每枝0.50元,就是5角;
笔记本每本3.50元,就是3元5角
2.独立完成书上每种商品的单价
集体订正所填内容
学生倾听、观察文具上的数字
学生认真比较,得出结论:
小数中间有个点
理解小数点试着读一读
3.50读作:
三点五零
学生练习读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想法
学生讨论,发现问题
不对,小数点位置不对
学生独立完成3道练习题,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16.85读作:
十六点八五
小数点
第一单元第二课
货比三家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和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培养小组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三家文具店橱窗一角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后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上的价格,复习小数的读法和意义。
再通过“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这个问题,激发学生比较4.9和5.1两者的大小。
通过学生不同的想法,提出比较的方法,开拓思维。
教学情境挂图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通过对三家文具店的比较,发现买东西要货比三家后再买
二、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1、比较4.9元和5.1元的大小
学生可以讨论出三种方法
2.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3.总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4.完成第4页“试一试”1、2题
三、课堂练习巩固
1.新学期开学了,同学们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三家文具店(出示挂图),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2.由这些发现你们想到了什么?
3.我们要货比三家,进行选择,板书课题
1.提问:
我要买铅笔盒到哪家文具店便宜呢?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怎样比较4.9元和5.1元的大小呢?
3.你们根据情境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挑选出两个问题集体解决
5.比较时根据实际情况,只要合理就可以
6.巡视检查,纠正个别错误
1.指导完成“练一练”1—4题
2.指导说明“实践活动”
1.学生观察发现,可能会发现:
三家卖的文具价钱不一样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发现:
买东西时要进行比较后再买
3.认真思考,进入新课
仔细看图上的标价,两家文具店的价钱分别是4.9元和5.1元,进行比较,选择价钱便宜的
2.小组合作完成,得出方法,全班交流,相互评价
(1)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5元1角>
4元9角
(2)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5.1元>
4.9元
(3)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哪个数大就大
3.学生根据情境图同桌互相提出问题
4.集体交流解决问题
5.学生思考总结比较的方法
独立完成“试一试”1、2题,同桌互相检查
1.独立完成,集体更正
2.课后完成“实践活动”
4.9元○5.1元
第一单元第三课
买书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小数加减法的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小数的加减法的算理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让学生深刻理解,对于具体的算式,学生会想到多种算法,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最适当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买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观察算式的特点
3、指明课题
二、小数加法的学习
1、学生独立探索思考
2、汇报与评价
3、比较不同方法的异同
4、指导完成第6页“试一试”第1题
5、小结:
在计算小数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三、互动练习,巩固加强
指导完成第6页2、3题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指导完成第7页1、2、3、4题
1.出示情境图
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买《数学世界》。
花了11.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请你们列出算式
2.观察这两个算式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3.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小数加法,板书课题
这道题该怎么计算呢?
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引导小组汇报并请学生评价
我们看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给学生强调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
你们是怎么做的?
请几位同学上黑板板书
引导学生比较思考:
在计算小数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小数点对齐后再相减
1.指导完成第6页第2题,巡视指导,看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
2.指导完成第6页第3题,组织学生游戏完成
第1、2题要求学生直接写出答案
第3题,引导学生看看算式错到哪了?
第4题第(3)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
1.读题、审题,列出算式
3.2+11.5或11.5+3.2
2.以前上是整数加法,这是小数加法
3.齐读课题:
小数加法
学生独立演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发现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学生独立审题列式解答完成
学生经历计算体验之后反思,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2.学生分组完成,尽量口算
独立完成,集体更正
学生独立找寻错误改正
学生仔细读题,看懂图意
3.2+11.5=14.7(元)
答:
淘气买两本书一共花了14.7元。
第一单元第四课
寄书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会计算简单的进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能力,但是估算的实际运用还比较弱,因此,早教学中要加强估算的引导,使估算成为学生有意识的行为,体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必须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只需要估算。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从图上观察获取信息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3、估算计算的结果
4、集体交流估算过程与结果
5、总结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二、迁移旧知,探索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小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说一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指导完成第9页“练一练”第1—5题
1.出示挂图
你们从图上观察到了哪些信息?
2.怎么列出算式呢?
3.估算一下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
4.有选择性的板书
强调小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5.比一比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是否接近?
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1.看主题图,2包书的邮费相差多少元?
你们是怎么想的?
2.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3.说一说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1.指导完成第9页“练一练”第1—4题
2.指导完成第9页“练一练”第5题
1.仔细观察发现信息
小朋友去寄书,邮费分别1.6元和12.4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独立列出算式
1.6+12.4=
3.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在小组内讨论
4.小组派代表集体交流
学生用竖式计算
5.学生各自发表意见,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1.完成“试一试”第
(1)题,独立列式,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2.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用竖式计算
从最低位算起,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作十”再相减,独立完成“试一试”第
(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4题,集体核对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开放性练习
1.6+12.4=14(元)
一共需要14元。
12.4-1.6=10.8(元)
2包邮费相差10.8元
第一单元第五课
森林旅游
1、通过一些调查活动,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借助情境创设,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能广泛运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材借助“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后,敢于质疑、善于评价。
一、情境导入,进入新课
二、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1、解决“森林食品店”的问题
2、解决“纪念品商店”的问题
今天,我们要到森林里去旅游,你们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1.出示挂图“森林食品店”提出要求
到小组内和学生一起完成活动
2.进入“纪念品商店”的情境
3.我们在森林旅游中学到了什么?
1.指导完成第11页实践活动1、2
2.课后在生活中找一找小数,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在情境中进入学习状态
1.学生4人一组,由组长分好角色,解决实际问题
展示小组成果
2.学生在小组内交换角色,解决不同的问题
3.很有趣,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1.学生课后完成
2.学生课后独立进行调查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
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要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并形成技能,必须加强在“做中学”。
3、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从运动变化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
培养学生对图案的审美情趣。
第二单元第一课
对称图形
1、结合各种图案和图形,感知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画图等活动,充分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画图等活动,充分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对于“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还是比较多,但是没有上升到数学概念的层面上,因此,学生已有的认知成为新知识的着力点。
在素材的选择上,要选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
剪刀、纸、挂图
学生准备:
剪刀、纸
第1课时
一、欣赏剪纸图案,引入新课
认识对称图形:
图案左右两边是相同的,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对称图形
二、实际操作,体会图形特征
1、思考剪出对称图形
2、认识对称轴
3、完成课本12页猜一猜,剪一剪
4、完成课本12页
看一看,说一说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副剪纸图案,出示第12页剪纸挂图
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这样的图形我们称为对称图形
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对称图形?
我们一起来剪一个对称图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选取几种方法试一试
刚才同学们折的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出示教材12页“猜一猜,剪一剪”
出示13页“看一看,说一说”
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
欣赏观察5副剪纸图案
自由发表意见:
图案左右两边是相同的
懂得:
自由发言:
衣服、裤子……
学生思考,汇报方法,相互评价
学生动手操作,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同桌相互指一指对称轴
自己猜一猜这些图形是什么。
利用附页1中的图2剪出图形后给同学交流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后得出结论
第2课时
一、通过练习,认识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二、课堂练习巩固
完成第15、16页“练一练”第1—5题
1.出示第14页“试一试”第1题
请把是对称图形的画上对称轴
2.出示第14页“试一试”第3题
3.指导完成“试一试”第2、4题
1.指导完成第15页“练一练”第1题
找一找这些字的对称轴,你们有什么发现?
2.指导完成第15页“练一练”第2、3题
指导完成第16页“练一练”第4、5题
1.学生独立判断后说明原因,同桌互相检查
2.学生按要求画上对称图形
3.可以课后完成再交流
1.自己找找哪些字是对称的,发现有些图形有2条对称轴
2.独立完成画对称图形,摆对称图形,同桌互相检查
学生独立画在书上,第5题可以相互讨论后在完成
第二单元第二课
镜子中的数学
1、结合事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结合事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镜子中的数学”的兴趣。
学生要充分动手去操作、试验、感知,经历探究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镜子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话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问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时间是5时,现在是5时吗?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
老师书里夹了几张同学的照片,谁想来看一看,但看完的同学不能说出来
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谁?
板书课题
把镜子放在“王”字中间的对称轴上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
出示17页“试一试”
先带领学生做两个游戏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从镜子中看到的时间应该是几点?
出示图2
1.指导完成第18页“练一练”第1题
你们是怎么判断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