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254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学院发展概况………………………………………………1

二、建设项目的必要性…………………………………………2

(一)半岛城市群的崛起需要优质的高职教育……………2

(二)半岛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示范院校的引领…………3

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4

(一)建设环境………………………………………………4

1.省市政府的强大支持……………………………………4

2.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5

3.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5

(二)领导能力………………………………………………6

1.确立理念引领学院发展…………………………………6

2.开拓创业铸就学院精神…………………………………8

3.修能致用凸显学院文化…………………………………9

(三)综合水平………………………………………………10

1.定位准确的高职青岛品牌………………………………10

2.结构优化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11

3.优良的实训条件…………………………………………12

4.有效的全面二级管理……………………………………13

5.列为学院办学第一指标的从业率………………………13

6.独具特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4

7.高度的社会认可…………………………………………15

(四)教学改革………………………………………………17

1.创立“教学外置,社区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7

2.改革传统的公共课教学…………………………………18

3.全面实行等级制考核……………………………………18

4.以示范项目引领教学改革………………………………18

5.教学质量管理逐步系统化………………………………19

(五)专业建设………………………………………………20

1.适应市场需要,校企共建专业…………………………20

2.紧抓专业改革,重构课程体系…………………………21

3.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22

4.整合社会资源,创建教学基地…………………………22

5.实行“双证书”制度,增强就业能力…………………24

6.重视心理教育,提升综合素养…………………………24

(六)社会服务………………………………………………26

1.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培训……………………………26

2.注重技术研究与咨询服务………………………………27

3.学报引领高职院校学术期刊发展………………………27

4.初显国内示范性…………………………………………28

四、建设项目内容………………………………………………29

五、建设项目经费预算…………………………………………29

六、建设项目保障措施…………………………………………31

(一)统筹规划,保障投入…………………………………31

(二)创新机制,优化环境…………………………………31

(三)开展研究,提供咨询…………………………………32

七、预期效益评价………………………………………………32

(一)学院内涵显著提升……………………………………32

(二)服务辐射能力强大……………………………………32

(三)示范引领高职教育……………………………………33

XX学院国家示范性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学院发展概况

XX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

于2000年在青岛市职工大学(成立于1977年,1994年获举办高职教育资格)基础上成立,2002年与青岛教育学院(成立于1951年)合并。

现有西(青岛市黄岛区)、南(青岛市市南区)、中(青岛市市北区)三个校区。

学院主要从事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兼顾成人本、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及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培训、新教师培训和职工培训等。

学院在高职教育实践中确立了“教&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教学外置,社区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能、致用”的院训,“卓越、唯是、协同、学习”的学院精神,“平民学院,布衣教师”的服务思想。

学院的发展、改革和管理均取得显著业绩,在国内高职教育中产生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学院规模迅速扩大。

从1999年筹建至今,在校生数量从375人发展到8033人;校舍面积从2.8万平方米扩展至21.8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在建面积57852平方米;建成校内实训基地80个,教学设备资产值从133.8万元发展为4371.4万元。

校外实训基地从无到有,发展至110个,可用于实训设备仪器值4.5亿元。

教职工从2000年的139人发展至目前的745人,专任教师从47人发展至483人。

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从无到有,目前与美国、法国、加拿大、荷兰、日本、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2所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学院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受到海外合作伙伴的充分肯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院拥有国家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山东省高等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基地、青岛市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青岛市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等现代化的实训与培训基地。

学院与海尔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等知名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初步形成了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基本实现了对高技能人才的联合培养。

学院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山东省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首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获得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二、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一)半岛城市群的崛起需要优质的高职教育

以青岛为核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日照、淄博、东营等八市)地处环黄海经济区的要塞位置,是黄河流域城市带在滨海地区的延伸,是京沪中段兴起的独立城市群。

山东省努力把该地区打造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目前该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区域之一。

山东半岛拥有发达的制造业生产体系,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建材、机械、化工、家用电器、电子通讯业以及一批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发挥山东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对外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对内打通与我国中西部的联系,将使半岛城市群成为我国又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成为带动山东、辐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

培养大批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半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高职教育的高水平和大规模发展成为地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半岛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示范院校的引领

近年来半岛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青岛市的职业教育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目前,山东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69所,青岛高职院校11所,在校生9万余人,开设专业74个,年培训能力达5万人。

但是,山东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还不平衡,基础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山东省规划到2010年通过各种培训,高技能人才达到100万,而目前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的问题尤为突出。

为此,形成适应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专业布局,建成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实力相对较强,能在本地区起到带头作用并能引领、辐射山东周边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是青岛市和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一)建设环境

1.省市政府的强大支持

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来抓,先后制定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建设方案》。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力争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重点建设10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00所高水平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院校、1000个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示范专业(点)。

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

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定期对职业教育工作巡视检查。

青岛市把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列入了《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支持XX学院办成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青岛市财政部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2002年,XX学院被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审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连续两年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610万元。

2005年,学院获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立项并获中央财政奖励支持资金240万元。

2006年,学院获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立项并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70万元;获青岛市高职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立项并获市财政支持资金1000万元。

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有利条件。

2.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青岛是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和沿黄流域经济带的最大出海口,是中国北方、环黄海经济圈和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和制造业基地。

拥有国家级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是国家区域性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国家对青岛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山东省位于亚太经济圈西环带部分,是环渤海湾经济圈和沿黄经济协作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青岛为核心的半岛经济群是山东发展最快的区域。

山东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使之成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青岛要建设成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这些都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院经过了几年建设,形成了初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并在半岛地区、沿黄河省份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

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学院发展的要求,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3.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要建设制造业强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及家电、机械设备、化工、食品、纺织服装、材料等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建设产业群,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形成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新型支柱产业格局,结合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力争到2010年培育160个以上中国名牌,进入全国500强的企业达到50家,进入全国工业1000强的企业达到150家,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

青岛市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进入全国十强,位居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百强,2006年成为世行公布的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

产业化龙头企业云集,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7家企业和150个项目落户青岛,上规模企业达3550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45家。

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啤、双星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十大骨干品牌和大企业造就了青岛品牌城市形象。

青岛辐射区产业水平较高,为高职教育发展形成了强大的企业支撑集群。

“十一五”期间,青岛市确定了港口、海洋、旅游为特色经济,家电、电子信息、石化、汽车、造船、港口等为产业集群。

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急需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这是对学院创办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领导能力

1.确立理念引领学院发展

学院领导班子在学习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和潜心研究,创造性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集中体现在:

彰显学院办学价值取向的“教&学以致用”办学理念;改革以传统学校和课堂教学为中心模式的“教学外置,社区耦合”人才培养模式;解读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灵魂与旗帜的“修能、致用”院训;展现“青职人”思想境界的“卓越、唯是、协同、学习”学院精神。

“我们学院是面向青岛经济发展的,培养优质的专业对口、学以致用的人才是我们学院的优势。

我们学院的立院根本是求是、求用、重教。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