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逻辑精华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2359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硕士逻辑精华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工程硕士逻辑精华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工程硕士逻辑精华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工程硕士逻辑精华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工程硕士逻辑精华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硕士逻辑精华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工程硕士逻辑精华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硕士逻辑精华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硕士逻辑精华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这些选项的特点是:

和正确答案很相近,但范围宽了或者窄了,或者干

脆就和正确选项正好相反。

一是,范围陷阱。

当你必须界定文章的范围时,你就有必要先知道一下我们所指的“范

围”。

其实,你在总结文章主题的同时也在界定范围。

一旦你知道了文章的主题,你也已经

界定了文章的主题。

做题时,可以寻找那些极端的选项,然后排除它。

二是相反陷阱。

比如:

“所有下面各项都可以从短文推出,除了,”然后给你几个选项和

一个绝对能从上文推出的选项。

有些考生很自然就选择后者作为正确答案,而忘了“除了”

这个词。

一、做逻辑题的心理状态和试题比较

做逻辑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从容不迫,文质彬

彬,而是需要抓住本质,掌握“破”字诀窍,直接、快速、轻松破解所有MBA、MPA、MPAcc、

GMAT、GCT、GRE、逻辑考试试题。

你所做的就是:

1、掌握理解我们教给你的对逻辑实质的理解。

2、掌握教给你的阅读方法(绝对不是阅读能力)。

3、掌握我们教给你的逻辑解题方法(绝对不是逻辑能力)

二、MBA、MPA、MPAcc、GMAT、GCT、GRE、LSAT逻辑试题分析(考生必读)

1、所有的考试大纲都要求只考逻辑思维,不考逻辑。

MBA、MPA、MPAcc、GMAT、GCT-ME、GRE、LSAT逻辑考试大纲要求基本一致,题型也基

本相容,都是单选题。

实质上这几类考试逻辑题目所涉及的命题依据、范围难度和要求是一

致的,其中,MBA和GMAT逻辑的考试大纲完全一样(二者有效性分析写作的大纲也完全一

致),MBA来源于GMAT,GCT逻辑考试直接来自GRE。

GCT04年大纲说:

“熟悉一些逻辑学基

础知识,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本方法,有助于考生迅速准确地解题”,而从2005年的大纲将

这句话删除。

这个细节说明,GCT逻辑考试的出发点也适应了其他所有逻辑考试的大方向:

不考核逻辑专业基础知识。

而我们目前的培训和市面上的教材依然还在用传统的逻辑推理方

法,想去完成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简直是一种“徒劳”。

根据GCT和MBA等其他逻

辑试题的要求,能不能用0.9分钟-1.5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准确完成题目?

问题的关键就

是需要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MBA、MPA、MPAcc、GMAT、GCT试题之间互相借用,经常出现彼此的历年真题,同时会

出现之间借用GRE、GMAT、LAST原题的现象,逻辑试题在这些考试中是兼容的。

LSAT考试是去美国学法律的入门考试,主要是考逻辑,都是单选。

但实际上,

逻辑考试不要求你的法律背景,而是要用纯粹的逻辑方法去解题,绝对不要套用你的法律背

景知识。

如下LSAT考题:

一所国立学校大楼有水泥楼梯,楼梯上面的地毯十分破旧并严重磨损。

尽管职业与健康

机构数次提醒该学校,学校并未更换楼梯间已烧坏的灯泡。

最近,一个叫FRED的学生在楼

梯地毯上绊了一跤,摔下楼梯,造成因严重脑震荡及其他伤并住院。

在他出院后,仍需要后

续的医疗措施并要继续吃药,并导致他休学一学期。

他提起了对学校的诉讼。

在诉讼中,下列哪个选项是FRED的提起该人身伤害赔偿案原因?

A、因为水泥楼梯太硬导致学生受伤

B、学校应当对地毯状况负责

C、灯泡烧坏构成学校的疏忽

D、学生坠落的高度加剧了学生的伤势

E、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机构无权管理学校

答案是B。

此题目的表面看来是与法律有关,但实际上只是个逻辑题。

需要专业背景吗?

不需要。

法律的字眼只是这道逻辑题的一个文字载体而已,仅此而已,完全可以拿到任何逻

辑考试中,作为一个试题。

(在逻辑误区里此题有讲解)本书所有的解析例题均来自与最新

MBA、MPA、GMAT、GCT、GRE、LSAT等考试真题和相关题库,符合最新的考试大纲,贴近实

战。

2、MBA、GCT、MPA等的逻辑测试目标是检验考生的三种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逻辑

论证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实际上通过考试是达不到这个测试目标的)。

测试内容不涉及任

何专业知识,其测试特征不以难度为主,而以速度为主。

在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实力型测试中,

需要运用有效的应试方法和策略,本书关键是解决速度和正确率的问题。

3、从同等时间的逻辑解题数量和时间的要求上看,GCT考试要求考生有更好的熟练程

度和解题速度。

1)同语反复

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一样违反了定义的一条规则,即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

定义项。

具体地说,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例如:

■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2)循环定义

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

例如:

■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在这个定义中,定义“丈夫”必须用“妻子”这个概念,而定义“妻子”则必须用“丈

夫”这个概念,因此,这个定义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明。

3)概念不当并列

对概念分类的标准不一致会导致概念不当并列的逻辑错误。

■音乐分为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流行歌曲和民乐等。

■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

上述陈述在逻辑上犯了哪项错误?

A.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的按国别的,后者的按时代的。

B.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等。

C.没有说最喜好什么。

D.没有说是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

A。

A指出了题干对外国文学作品分类中犯的逻辑错误是标准不一致。

B指出的是如何分类

好,不是题干的逻辑错误;

C和D明显不合适。

4)偷换概念

在同一思维中如果没有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司马光夫人说:

“我要去看花灯”

司马光说:

“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

司马光夫人说:

“我要去看游人”

“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

一天能读完的。

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

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倒置因果。

题干中的推理两次提到“著作”,前一个指鲁迅著作的总体,第二个指一部具体的著作

《狂人日记》,前后概念不一致,为偷换概念。

B、D显然不合适。

选C也不妥,因为“以偏

概全”类的错误是从个体或部分的特性出发,推广到全体时所犯的推理错误。

也许是因为中

文表达上有这种特点,很容易出偷换概念的题目。

5)转移论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的错误。

■有人向执法人员质疑乱罚款的问题,执法人员说:

“罚款本身不是目的,严格执法是

为了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6)自相矛盾

矛盾律要求对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都肯定,必须否定其中的一个。

否则,

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

■“这件事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

现再举两道逻辑考题:

■一个月了,这个问题时时刻刻缠绕着我,而在工作非常繁忙或心情非常好的时候,又

暂时抛开了这个问题,顾不上去想它了。

以上的陈述犯了下列哪项逻辑错误?

A.论据不足。

B.循环论证。

C.偷换概念。

D.自相矛盾。

D。

题干中一方面说“时时刻刻缠绕着”,又说“暂时抛开”,是比较明显的自相矛盾。

■甲乙两人就“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否都是有目的”这一论题展开辩论。

甲认为,人有

意识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乙持相反的观点。

为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乙说:

“我现在就

可以有意识地但却无目的地举起我的手。

乙的证明犯了下述哪项错误?

A.模棱两可。

B.两不可。

C.自相矛盾。

D.以偏概全。

C。

答案想告诉我们的是:

“有意识地”与“有目的地”是一回事,所以“有意识地”同时

“无目的地”是自相矛盾的说法。

乙声称其举手是“无目的”的,但是事实上“要证明自己

观点的正确性”正是他举手的“目的”——因而与其声称的“无目的”恰好矛盾。

7)两不可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

对于是非问题必须作出明确而肯定的回答。

否定了其中的一个,

就必须肯定另一个。

否则要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8)以偏概全

这是不正确构造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出现的逻辑错误。

现举一道逻辑考题: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

根据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及部分高

等院校最近做的一次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喜欢和比较喜欢京剧艺术的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

14%。

下列陈述中的哪一个最能削弱上述观点?

A.大学生缺少对京剧艺术欣赏方面的指导,不懂得怎样去欣赏。

B.喜欢京剧艺术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回事,不要以偏概全。

C.14%的比例正说明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大有潜力可挖。

D.有一些大学生既喜欢京剧,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方面有兴趣。

B。

题干中的观点是“大学生普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根据关于是否喜欢京

剧的调查。

B指出了“京剧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别,说明不能以不喜欢京剧之“偏”

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之“全”。

A对题干中的观点不置可否,仅对不喜欢京剧做了点解

释。

C只是说“大有潜力可挖”,但承认绝大多数(86%)大学生缺乏中国文化的修养,实际是

赞成题干的观点。

D举出“有一些”大学生的例子,好像是与题干辩论。

但题干中的观点和

调查数据都是说的“大多数”,并没有说“全体”。

因此,D也不能削弱题干的观点。

9)循环论证

这种错误发生在一个论证中,论据的证明需要依赖前提的情况。

■鲁迅在《论辩的魂灵》一文中,这样揭露了顽固派的诡辩手法:

“你说谎,卖国贼是

说谎的,所以你是卖国贼。

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

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

我的话是不错的。

我的话既然不错,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

10)倒置因果

因果关系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一种方式。

因果关系一方面具有相对性,即一个现象

对于某现象来说是结果,但对于另一现象来说又是原因;

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又具有绝对性,

即因果链条的每个环节来说,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可倒“因”为“果”,也

不可倒“果”为“因”。

现举三例:

■19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

那些没有牛

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

因此,他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

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

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以下哪项论证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出现的类似?

A.天下雨,地上湿。

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

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

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

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D

题干中改革家的犯的逻辑错误是“因果倒置”,选项D也犯了同样错误。

■有一位改革人士说,凡是效益好的国有企业,都拥有充足的自有资金。

而那些效益不

好的国有企业,都是债务负担过重,根本没有自有资金。

他建议给每一个国有企业补足自有

资金,那么就不会再有亏损的国有企业了。

这位改革人士明显地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以下的选项中,哪个与该错误相类似?

A、如果患肺炎,那么就会发烧;

张某没有患肺炎,所以,他没有发烧。

B、一位律师为被告辩护说:

“你们看他有如此美丽温柔的妻子和活泼可爱的女儿,他会

铤而走险地去抢劫银行吗?

C、你的观点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还有什么资格发言!

D、你说谎,所以你的话不可信;

因为你的话不可信,所以你说谎。

这位改革人士犯的逻辑错误是因果倒置,D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一位研究者发现具有低水平免疫系统的人在心理健康测验中的得分比具有高免疫系

统的人分数低。

这位研究者的结论是:

免疫系统不仅能防御身体疾病,也能抵御精神疾病。

以下哪项如果真的,将最严重地削弱该研究者的结论?

A.该研究者的理论研究和所进行的实验之间有一年的耽搁。

B.人的免疫系统不受药疗法的影响。

C.一些具有高免疫系统的人在心理健康测试中,与具有普通免疫系统的人得分相同。

D.对普通人,强烈的压力首先引起精神疾病,然后降低免疫系统的活动

要削弱结论,就说明研究者的结论把因果倒置了;

即是精神疾病影响了免疫系统。

也就

是D项是最好的削弱。

我国GCT逻辑考试命题的参考依据

知识型考试的命题依据是相关专业知识及其运用。

作为一种能力型考试模式,GCT-ME

逻辑考试的目标不是测试考生的逻辑专业知识及其运用,那么,它的命题依据是什么呢?

个问题自然是应试辅导首先应当研究的,同时也是考生应当关注的。

GCT-ME逻辑试题的内容从总体上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专业知识的各种领域,但并不测试相关的专业知识及其运用。

一般地说,GCT-ME逻辑试题只预设考生具备常识,只测试考生基于常识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GCT-ME逻辑考试的命题,并没有一种简明规范的依据。

可以略带夸张地说,每一道初始制作的优秀的能力型逻辑试题,都是一项独立的小科研工程。

有理由认为,以下诸点是我国的GCT-ME逻辑考试命题的参考依据:

第一,“批判性思维”的理念。

第二,已经形成的主要来自美国的能力型考试的逻辑题库,其中主要是美国能力型考试

(GMAT、GRE、LSAT等)的逻辑部分(CriticalReasoning)的已考试题,也包括用以辅导

的模拟试题。

这是我国的能力型考试逻辑命题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国考生所应对的能力型逻

辑试题,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英语初始制作题的二次或多次制作,有些是初次制作题的直接译

制。

第三,已经初步形成的我国能力型考试的逻辑题库,其中主要是MBA(已有9年的历史)

逻辑部分的已考试题,以及近年来MPA等的逻辑部分的已考试题,也包括各种形式的辅导教

材中的模拟试题。

第四,逻辑学的相关知识。

正如已经关注到的,知识-能力型试题的近乎半数的高比例,

是目前GCT-ME逻辑考试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此,逻辑学的相关知识,自然是GCT-ME逻辑命

题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逻辑学的知识体系中,如何确定,哪些知识可能和GCT-ME相关,哪

些不大可能和GCT-ME相关;

那些相关的知识如何在应试中正确运用,这对考生,特别对应

试辅导来说,是个复杂的同时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判断和处理失当,可能

使辅导成为误导。

以上诸点,是考生特别是考前辅导应当关注和研究的。

GCT考试逻辑推理能力部分——常见谬误

谬误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所产生的一切逻辑错误。

谬误可以分为两大类:

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

由于形式谬误是指那种由于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产生的逻辑形式不正确的各种谬误,这在前面已介绍过,下面我们仅着重介绍一些常见的非形式谬误。

1.词语歧义。

这是指在确定的语言环境下对同一语词在不同意义下使用(即表达了不同概念)而引起的逻辑错误。

“所有的鸟是有羽毛的,拔光了羽毛的鸟是鸟,所以,拔光了羽毛的鸟是有羽毛的。

”为什么会得出这一自相矛盾的,错误的结论呢?

原因就在于两个前提中所共同使用的语词(“鸟”)是有歧义的。

在第一个前提中,语词“鸟”是就鸟之所以为鸟应当是有羽毛的这个意义而言的,而在第二个前提中,则是就鸟的一种特殊状态、即被拔光了羽毛这个意义而言的。

2.语句歧义。

这是指在确定的语言环境下,对同一语句作不同意义的解释(即用以表达了不同的判断或命题)而导致的逻辑谬误。

例如有这样一个推理:

“我们班上有10个足球爱好者与手球爱好者,所以,我们班上至少有10个手球爱好者。

表达这一推理的前提“我们班上有10个足球爱好者与手球爱好者”的语句是有歧义的:

可以理解为这10人既是足球爱好者又是手球爱好者,也可以理解为这10人中仅有一部分是

足球爱好者,而另一部分是手球爱好者。

但只有在前一种意义上才能推出上述结论,在后一

种意义上是推不出上述结论的。

3.诉诸无知。

这是一种以无知为论据而引起的谬误。

某些法盲犯罪后,常常在预审中或庭审中用自己不懂得法律,“不了解这样做是犯罪”等来为自己罪行辩护、甚至论证自己无罪,就属此种谬误。

其实,无知决不是论据,不知某事实存在,并不等于该事实不存在。

某人不懂法律,但并非意味着法律对其无效。

4.诉诸武断。

这是指既未提出充分的论据,也未进行必要的论证,就主观作出判断的一种谬误。

昆剧《十五贯》中,无锡知县过于执,仅凭尤胡芦(被害人)养女苏戌娟年轻貌美这一点,便判定她是与熊友兰勾搭成奸,谋财杀死养父的凶手。

过于执的论断是:

“看你艳如桃李,岂能无人勾引?

年正青春,岂能冷若冰霜?

你与奸夫情投意合,自然要生比翼双飞之意。

父亲拦阻,因之杀其父而盗其财,此乃人之常情。

”这种无根据的主观臆断的错误便是一种诉诸武断的谬误。

5.诉诸怜悯。

这是一种仅以认定某人某事值得怜悯、同情而作为论据进行论证的谬误。

有的盗窃分子,在案发后的预审或庭审中,常常以自己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十分可怜(如说自己老母年老体弱、妻子多病、儿子伤残、医药费如何昂贵,如何为此而倾家荡产……等),以此来博得别人的怜悯和同情,来为自己的盗窃行为辩护(似乎其盗窃是出于无奈,因而无罪或少罪)。

这就是一种诉诸怜悯的谬误。

6.诉诸感情,亦称投其所好。

这是一种在论证中不依靠有充分根据的论证,而仅利用激动的感情、煽动性的言词,去

拉拢听众,去迎合一些人的不正当要求,以使别人支持自己论点而出现的谬误。

就此而言,

可以认为诉诸怜悯是这种谬误的一种特例。

7.人身攻击。

分析推理

分析推理能力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即考生运用所掌握的一般逻辑推理方

法,处理和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某些疑难问题的能力。

逻辑推理和论证推理是分析推理的

基础,分析推理是逻辑推理和论证推理的综合运用。

在解答分析推理试题时,需要充分运用前面所学过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推理的知识。

不同

的是,分析推理试题特别强调考查考生整体分析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推理题型分析

分析推理题目一般比较综合,虽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征和一般解题思路进行分类,但是

有的题目是可以从多角度分析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作不同的题型。

因此,这里的题型分

类只具有相对意义。

一、分析推理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

分析推理问题主要包括组合问题、排列问题和对应问题。

真题分类:

每年两个题组,2003年7道;

2004年-2006年各10道。

共8个题组37道

小题

题型出题方式真题题量

排位题根据已知对相关元素的位置进行对应、排列位置或次序2003GCT44-48医

生对应病人;

2003GCT49-50旅客对应旅游点;

2004GCT41-45演讲时间表;

2006GCT31-35岛

屿排列次序4题组17小题

分组题根据限制条件对元素分组、搭配、组合2005GCT41-45印厂分组;

2006GCT46-50海尔分工2题组15小题

选择题从n个元素按一定的规则选出m个元素2004GCT46-50围棋队分组;

2005GCT46-50魔术师选择排位2题组5小题

一般解题思路如下:

第一步:

提取条件

第二步:

根据已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关键步骤)

第三步:

根据每个题目的前提,进行推理

二、排位问题

■2006GCT31~35.单行排列

2006GCT31~35基于以下共同题干:

某国东部沿海有5个火山岛E、F、G、H、I,它们由北至南排成一条直线,同时发现:

(1)F与H相邻并且在H的北边。

(2)I和E相邻。

(3)G在F的北边某个位置。

■31.五个岛由北至南的顺序可以是:

A.E,G,I,F,HB.F,H,I,E,G

C.G,E,I,F,HD.G,H,F,E,I

■32.假如G与I相邻并且在I的北边,下面哪一个陈述一定真?

A.H在岛屿的最南边B.F在岛屿的最北边

C.E在岛屿的最南边D.I在岛屿的最北边

■33.假如I在G北边的某个位置,下面哪一个陈述一定位真?

A.E与G相邻并且在G的北边B.G与F相邻并且在F的北边

C.I与G相邻并且在G的北边D.E与F相邻并且在F的北边

■34.假如发现G是最北边的岛屿,该组岛屿有多少种可能的排列顺序?

A.2B.3C.4D.5

■35.假如G和E相邻,下面哪一个陈述一定为真?

A.E位于G的北边的某处B.F位于I的北边的某处

C.G位于E的北边的某处D.I位于F的北边的某处

[解题分析]:

分析:

G--FH;

IE/EI。

此题没有隐含条件,且可能性不多。

所有的可能性只有六种:

IEGFHEIGFHGIEFHGEIFHGFHEIGFHIE

宜用直接分析,枚举法和排除法。

■31.[解题分析]正确答案:

排除法:

A违背

(2);

B违背(3);

C符合题

设;

D违背

(1)

■32.[解题分析]正确答案:

IE/EI;

据小题设可以确定:

EIG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