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整理1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整理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中考知识点整理1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
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
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地球是绕地轴自转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自转的结果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公转的结果是地球表面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39.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固定倾角。
这是一年内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也使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变化。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又叫0度经线)(东、西经180度)
“一轴两点”:
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度W、160度E)
赤道(又叫0度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作用:
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2经纬线比较
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形状:
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
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
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指示东西方向。
跨纬度广,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度。
0度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度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度。
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
以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注:
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
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
(2)南北半球:
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注:
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
低纬度0度—30度中纬度30度—60度高纬度60度—90度
重要规律:
(1)同一经线上的点只存在正南正北的关系
(2)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它的四周都是南;
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它的四周都是北。
(3)同一纬线上的点只存在正东正西的位置关系
(4)若两地同位于东经,经度值大的在东面;
若两地同位于西经,经度值小的在东面
(5)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且经度之和小于180度,则东经的仍在东面,西经的在西边;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且经度之和大于180度,则东经的在西面,西经的在东边。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
定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表示形式):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直线式)
注意:
大小比例尺大比例尺:
大于或等于1:
100000(10万分之一)
小比例尺:
小于或等于1:
1000000(100万分之一)中间的称为中比例尺
大比例尺:
范围小(缺点)内容详细(优点)小比例尺:
范围大(优点)内容粗略(缺点)
(2)方向
定义:
表示地图上的方向
判断方法:
a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b指向标定向法
c没有上面两种,就为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自然界其他定向法:
根据太阳和钟表的方向、树冠和树轮定向等(在北半球,向南的一侧,树木茂盛或树的年轮较稀疏。
)。
(3)图例和注记图例:
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符号。
注记: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文字说明经及说明山高、水深等的数字。
(4)地图的类型:
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按内容分,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如地形图、行政区划图等)和专题地图(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等)。
海洋与陆地:
地球表面海洋占70.8%,陆地占29.2%。
也就是人们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洋与陆地基本概念:
大陆:
大块的陆地。
全世界共6块大陆,其中亚欧大陆面积最大,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小。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全球共七大洲。
海:
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洲的珊瑚海是世界最大的海。
洋:
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在2000米以上。
海峡:
两端连接两个海域的狭窄水道,一般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
无论怎么划分半球,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最小
东半球的大洲:
亚、欧、非、大洋洲;
西半球的大洲:
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海拔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
海拔最低的大洲:
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各大洲的分界线
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紧密相连,成为地球上一块最大的陆地,叫亚欧大陆。
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亚两洲大陆的分界线。
2、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3、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是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的一条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使巴拿马运河成为世界重要的海洋航运的枢纽。
根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相似性,美洲也可分为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它们两者之间的分界线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即美国以北的美洲(含美国)称为北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称为拉丁美洲。
4、北美洲和亚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白令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狭窄水道
5、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狭窄水道
6、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
丹麦海峡位于冰岛与格陵兰岛之间,沟通了北冰洋和大西洋。
7、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沿岸各国通往大西洋的必经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里的表层海水,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下沉,再沿海峡底部流向大西洋。
二、七大洲地形特色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征
亚洲
⑴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⑶大陆东缘有岛弧带,外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非洲
⑴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欧洲
⑴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⑵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⑶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⑴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⑵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⑶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⑴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⑵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⑴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和缓;
⑵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⑴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⑵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四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地面高度的计算: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陆地地形:
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指起伏)较大,地表崎岖不平。
由山顶、山谷、鞍部、山脊、陡崖五个部分构成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相对高度很小。
地表平坦而广阔。
大多在江边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
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盆地:
四面都是高山,中间低陷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大。
在平地有突起的、比较疏的山峦
等高线概念: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线的特点: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处处相等,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相等。
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自下而上,等高线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较陡,山上部坡渐缓,是凸形坡;
自下而上,等高线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较缓,山上部坡较陡,是凹形坡。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1)山地:
等高线呈封闭形状。
等高线海拔是内高外低,山顶是山地的最高处。
(2)山脊:
等高线的形状是从海拔高的地方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
山脊易形成分水岭。
(3)山谷:
等高线的形状是从海拔低的地方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
山谷易发育成河流。
(4)盆地:
等高线海拔是内低外高,则中部为盆地
(5)鞍部:
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山峰之间相对海拔较低地方。
地势一般相对较低。
在山区修公路等一般选择鞍部通过。
(6)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几条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是几种地形形态中坡度最大的。
(7)陡坡与缓坡:
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
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为了更明显地表示地面起伏,在等高线地图的基础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
一般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陆地上绿色表示的海拔比黄色的低,蓝色表示海洋。
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
两极地区(寒带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
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特点:
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四、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南北所跨纬度和东西所跨经度,各大洲中最广,因此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各地差异很大)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范围的广大;
另一方面,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
①干燥(a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
b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港湾,减少了海洋的影响;
c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②暖热(a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多;
b干燥地区广,空气透明度高;
c相当大地区处于背风位置,加强了高温的程度)③气候南北对应
①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②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a纬度位置决定36°
N-71°
N;
b大陆轮廓,以南欧为底边略呈三角形,缩小了寒冷北冰洋影响的范围)③海洋性显著(a西风带;
b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
c山脉东西走向;
d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陆轮廓,使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广,西北欧沿海地区成为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大陆形状北宽南窄,其中50°
N-70°
N最宽,所以温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缩减)②气候类型多样(北美大陆南北延伸很广,地面受热状况有很大差异,几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热带以外的所有气候带)
①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由于多雨面积广,干旱沙漠区面积相应狭小,它在南美大陆所占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②热带气候为主(大陆北宽南窄,略呈三角形,5°
S附近最宽广,使得热带气候占优势。
同时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52°
S已近尾闾,使亚热带、温带气候大大局限,且缺乏水平地带的亚寒带、寒带气候)③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截然相反)
①干旱区面积大(山地偏居大陆东岸,阻碍太平洋暖湿气流西进,广大内陆地区因此干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环状(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③普遍暖热(大陆轮廓东西宽、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
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
四、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
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
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1、世界的人口
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
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北部
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
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交通、城市发达
人口稀少区
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带、高原和山区
纬度高,气温低,赤道附近湿热,沙漠地区干旱,山区地势高
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低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汉语:
主要分布地区:
中国、东南亚等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主要分布地区:
中国、东南亚等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广
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分布在亚洲西部、东南部;
非洲北部、东部
基督教——教堂;
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五、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地球上有哪五带?
答: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
五带中,地面得到太阳光热最少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我国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里海。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有“冰雪高原”之称的大洲是南极洲。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世界水量最大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是亚马孙河流域。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如果该数值小(大、小),则对人体健康有利。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
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南美洲。
1999年10月12日
,世界人口总数达到60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人口密度=居民数量/单位面积。
三、海底地形
大陆架:
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
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
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
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
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
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
(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
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
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
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主要河流有:
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
分析其它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季风气候的特点:
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
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
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
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