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农村版内容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2303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内容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日报农村版内容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日报农村版内容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日报农村版内容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日报农村版内容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日报农村版内容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日报农村版内容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日报农村版内容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日报农村版内容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时隔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

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公布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

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2010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下发。

2.传统对农媒体现状

(1)报纸

对农报纸是科技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类报纸、科技类报纸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即使在电视、网络、通讯极其发达的今天,报纸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这是由报纸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决定的。

报纸作为平面媒体,能够保留下来,便于携带和阅读,一张报纸可以多人、长时间、随时阅读,一时阅读不完,可以分次阅读,当时理解不了,过后还可以细细琢磨。

而且报纸白底黑字,清晰、直观,一目了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在媒体中,涉农报纸的权威性及可信度相对较高。

但是,作为文字平面媒体,报纸的时效性差,作为正式出版物,其文字较为严谨,因此对读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也较高。

农民中有一种观念:

报纸不是咱老百姓看的,是文化人看的。

这反映了在农民心目中与报纸的距离感,这影响了报纸的普及,从而也影响了其所承载的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

另外,由于农民居住的较为分散,报纸投递非常不易,尤其在偏远贫困地区和山区,报纸发行十分困难,即便农民愿意看报纸,但是因为投递成本太高,邮局不愿意投递,即便有人订阅,也往往不能及时收到报纸。

(2)广播

广播以声音形式为传播媒介,语言简单快捷,亲和力好,感染力强,能给听众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而且传播范围广、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信息量大,因其具有伴随性,广大农民在田间地头就能收听信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收听成本较低,在我国农村地区有着良好、广泛的群众基础,覆盖率一度达到90%以上,是农民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

但是,通过广播的形式发布的信息保存性差,稍瞬即逝,听众难以重复收听,仅凭短暂时间内的听觉记忆,其消化吸收的效果很差。

而且多数情况下,受众在接触广播时往往会同时做工作、家务、学习、开车等,注意力较低。

而农村中几乎家家有电视,电视节目图片与文字并存,声情并茂,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因此农村广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听众大量流失。

另外,对农节目往往经济效益较低,部分广播电台急功近利,不重视农业类节目,将农业节目从黄金时段撤出,甚至找出种种理由取消农业节目,对农广播弱化,离农民越来越远,对农广播的发展陷入瓶颈,覆盖率和收听率呈下降趋势。

(3)电视

电视以其传播快、覆盖面广、最易于被用户所接受,在媒体中发展势头最好。

与报纸、广播等媒体相比,电视媒体视听合一的传播方式,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更为直观、生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受众产生真实、可信的直观感受,很容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这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拟的。

是电视节目的制作程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制作和播出成本高。

而且传播的信息不能保存,播出后即意味着消失。

加上节目的针对性弱,观众一般为被动接受,其传播效果受观众情绪的影响很大,观众不喜欢时可以随时按遥控器转台。

而且不能实现随时随地收看,必须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另外,观众收看电视,不仅需要购买电视还需要支付收视费用,制约了经济实力差的观众收看然电视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然而各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中,以农业科技为内容的比例非常低,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的报道也很少。

除了中央电视台第7套为农业及军事频道,河北、山东、吉林等少数电视台开通了农民频道。

在现在农业电视节目中,多数只是简单讲述科技知识,传递科技动态,或解答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受节目时长的限制,以及节目制作水平的限制,大部分节目内容同农民的需求脱节,制作的质量不高,而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大,要制作能详细介绍农业科技知识的节目难度较大,成本很高,加上农民的消费能力较低,使得电视台的广告效果不高,广告收入较少,导致很多电视台不愿意制作农业科技传播节目,农业科技类节目在电视上越来越少,没有能吸引农民坚持收看的品牌节目。

农民看电视更多的是用来消遣和娱乐。

二.研究对象选择和依据

1.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选取《安徽日报••农村版》2014年1月1日至11月30日的82份报纸,总计7897篇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容,归纳其特点和问题,以此对以《安徽日报•农村报》为代表的农媒体提出改进建议。

2.选择依据

《安徽日报••农村版》面向安徽农村地区,服务“三农”,是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综合性报纸。

每周两期,被称为“周二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研究方法选择和实施

1.研究方法选择

此次对农节目研究采取内容分析法进行。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

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

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选择内容分析法是基于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a.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

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

b.结构化研究。

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理相关数据。

c.非接触研究。

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

d.定量与定性结合。

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

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

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

e.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

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

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

其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

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对农媒体的内容和特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媒体对农业的态度,并反映出相关问题,我们将具体从的新闻来源、新闻体裁、新闻报道内容分类等方面对《安徽日报农村版》进行相关研究,提出对对农媒体的改进建议。

2.研究实施

样本选择:

要研究《安徽日报•农村版》的所有报道内容任务艰巨,所以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部分报道内容进行分析。

《安徽日报••农村版》是周报,除节假日外如没有特殊情况基本每周都会出两期报纸。

所以我们从决定抽取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的报道内容(包括周二刊和非周二刊),总共涵盖11个月的报道内容。

按照这种方法,我们总共选出82份报纸,总计7897篇文章。

编码设计:

此次内容分析以“篇”为单位,主要涉及了6个变量,具体包括新闻来源、新闻体裁、报道主题、报道目的:

1、新闻来源,包括5个方面:

(1)本报讯

(2)新华社(3)评论员及专家(4)读者及网民(5)其他

2、新闻体裁,包括5个方面:

(1)消息

(2)通讯(3)评论(4)图片新闻(5)其他

3、报道主题,包含5个方面:

(1)新闻版块(综合新闻、热点新闻、头版、要闻、江淮传真等)

(2)民生版块(民情热线、维权版块等)(3)农业版块(农业周刊、安徽农金、美好乡村、农资、技术等)(4)社会生活(天下阅览、百态、旧闻等)(5)其他(副刊(健康生活、芳草地等)、广告等)

4、报道原创性

(1)原创

(2)非原创

四.内容分析

1.《安徽日报•农村版》新闻来源分析

根据我们对样本新闻来源的统计,《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的新闻来源主要分为五类:

(1)本报(指《安徽日报•农村版》自采新闻,包括地方通讯员所采新闻)、

(2)新华社、(3)评论员及专家(包括来自评论员的评论和来自专家的言论)、(4)读者及网民(5)其他。

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数量(篇)

约占百分比(%)

本报

3862

48.91

新华社

772

9.78

评论员及专家

1803

22.83

读者及网民

602

7.61

其他

858

10.87

2014年1月-11月《安徽日报•农村版》新闻来源分布比例

由图表中的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的新闻来源中本报约占半数,占样本总数的48.91%;

而排在第二位的是来自评论员和专家的看法,这一部分的报道占样本总数的22.83%,这是由于《安徽日报•农村版》的报道不少都是关于农业科学、农业技术方面的,而这些文章主要是由相关专家撰稿,而评论员文章多是评论最新农业政策、农业生态等,导致了这一部分也有一定的比重;

其次是其他方面的新闻来源,占样本总量的10.87%,主要包括除本报和新华社外其他来源和一些未知来源的报道;

再其次是由新华社供稿的报道条数,占报道总量的9.78%,最后是来自读者及网民的声音,占7.61%,可以看出于《安徽日报•农村版》注重与读者的联系互动,读者及网民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办报,对于上传民情民意方面也很重视,但仍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2.《安徽日报•农村版》新闻体裁分析

通过对《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的抽样调查发现,《安徽日报•农村版》的报道通常采用的新闻体裁包括

(1)消息、

(2)通讯(包括调查报道、深度报道、典型报道、人物访谈等)、(3)评论(包括社论、小评论、网民声音、代表声音等)、(4)图片新闻(指以图片报道为主,辅以少许文字说明的报道)和(5)其他体裁(主要指广告、农业技术说明等)。

各新闻体裁的数量及分布比例如下:

消息

987

12.5

通讯

3373

42.71

评论

1398

17.71

图片新闻

658

8.33

1481

18.75

2014年1月-11月《安徽日报•农村版》新闻体裁分布比例

由统计分析数据可知,在《安徽日报•农村版》2014年1月-11月里的报道所采用的新闻体裁种类较为丰富,通讯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42.71%;

其他评论次之,其他部分包括广告和农业小指南等,而评论则既包括专家和记者评论,还包括读者和网民的声音,两者所占比率分别为为18.75%和17.71%;

再其次的消息达到12.5%;

图片新闻相对较少,为8.33%。

作为新闻报道的基本体裁,通讯比消息更为详尽、更为灵活和形象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问题或各种有意义的客观事实。

《安徽日报•农村版》的多数报道体裁都是通讯,增强了其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反映了其报道的内容比较详实,选材也较为严格。

而其他类型的新闻体裁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通讯体裁的不足,比如消息就弥补了通讯时间上的不即时的不足。

3.《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主题分析

根据《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实际情况,本次研究将《安徽日报•农村版》的报道主题划分为五大版块。

基本保证了对《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主题的全面涵盖。

这五大板块包括:

(1)新闻版块(综合新闻、热点新闻、头版、要闻、江淮传真等)

(2)民生版块(民情热线、维权版块等)(3)农业版块(农业周刊、安徽农金、美好乡村、农资、技术等)(4)社会生活(天下阅览、百态、旧闻等)(5)其他(副刊(健康生活、芳草地等)、广告等)。

各类报道数量统计见下表:

百分比(%)

新闻版块

3969

50.26

民生版块

573

7.26

农业版块

1708

21.63

社会生活

732

9.27

915

11.59

2014年1月-11月《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主题分布比例

由以上两个图表的统计结果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第一,《安徽日报•农村版》的新闻报道关注主题范围较广泛,报道角度多样,既有作为纸媒本该报道的时事新闻版块,也有其作为农村报所特有的农村版块,而且在这两个版块之下又有很明确的划分,例如时事新闻板块下包括综合新闻、热点新闻、要闻、江淮传真等多种分类,农村版块下也有农业周刊、安徽农金、美好乡村、农资、技术等多种划分,此外《安徽日报•农村版》还有关于社会生活和民生版块等报道内容,几乎没有不予报道的部分;

第二,《安徽日报•农村版》在全面报道的同时,关于时事新闻的报道主题在抽取的7897篇新闻稿件中比重最大,占全部的50.26%;

同时要注意的是,《安徽日报••农村版》作为面向安徽农村地区,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报纸,对于农业板块的关注和报道占样本总数的21.63%;

第三,民生版块是《安徽日报•农村版》一大亮点,这一板块主要包括民情热线和维权版块两部分,虽然这一版块只占了整体报道的7.26%,但还是体现了对于“三农”问题中农民问题的关注,也体现了《安徽日报•农村版》注重与读者的联系互动。

由以上可以看到,当下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主要作用较多集中在开启明智和反映民生上,而《安徽日报••农村版》作为面向安徽农村地区,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省级报纸,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同时具有政策指导作用与信息服务功能,所以农业版块与民生版块是报纸的侧重点。

4.《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原创性分析

按报道原创性,可以将《安徽日报•农村版》的报道内容分为原创性和非原创。

关于原创和非原创的数量及分布比例如下:

所占百分比(%)

原创

2861

36.23

非原创

5036

63.77

2014年1月-11月《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原创性统计

2014年1月-11月《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原创性分布比例

通过样本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纸2014年前11个月的《安徽日报﹒农村版》报原创新闻占的比重不到一半,非原创内容占到36.23%,而从新华社、新华网等其他媒体摘取的新闻、农业指导和评论员、专家评论等这些非原创性报道总共达到了63.77%,占较大比重,所以《安徽日报﹒农村版》原创性有待提高。

五.特点总结

1.信息来源广泛,报道内容丰富

经过对2014年1月1日至11月30日共7897份《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纸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报纸信息来源广泛,报道内容丰富。

由第四部分“内容分析”中的表格得出,本报新闻的信息来源除了通过报社记者走访、电话举报、读者供稿外,本报编辑还会从各大有影响力的报纸和网站上搜集与农业、农民相关的新闻报道,如《新京报》、《大众日报》、新华网等。

纵观这7897份报纸来看,《安徽日报﹒农村版》对各方面内容的报道做到了统筹兼顾。

其内容包括时政新闻、种养技术、市场信息、农村财经、民情、消费维权、医疗健康、教育、文艺等多方面的信息。

不仅能及时为广大读者提供中央对农政策,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外,还用散文、诗歌和随笔来丰富读者的精神生活。

丰富的报道内容让报纸更具实用性、服务性、可读性,发行以来获得包括各涉农部门、县乡干部、农村工商户、种植养殖大户、乡村农民在内的各阶层读者的一致好评。

2.为农民维权是亮点,多监督性报道

作为《安徽日报》在农村的延伸,《安徽日报﹒农村版》是安徽农村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创刊以来办报质量和经济效益逐年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报纸始终坚持的办报宗旨——“帮农民说话,为农民办事”密不可分,而其中的“为农民维权”是该报的一大亮点。

在我们研究的这7897篇新闻中,有573篇属于维权和监督性质的报道,占样本的7.26%。

如2014年1月7日的报纸,03版《维权周刊》中的一篇名为《规划一处新村就收一笔钱财》的报道,报道中“肥西县规划局村镇科科长”宋某趁实施了新农村规划项目和美好乡村规划项目之机,大肆敛财,受贿43.9万余元;

又如,同一日刊登的另一篇报道《刁难老百姓吃请又受贿》,报道称肥西县一国土干部拖延村民正常办理宅基地变更,并以索要请吃饭和钱财为条件。

通过媒体的曝光,合肥市纪委及肥东县当即展开调查,最终对包括该名官员在内的多名干部实施了惩罚处理。

同样性质的报道在我们研究的样本中大量地存在着,《安徽日报﹒农村版》的《维权周刊》是该报刊登舆论稿件和维权报道的主阵地,切实做好维权和监督报道,为农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与该报记者熟悉农村情况,深知农民之苦、农民之难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所以能体会农民遇到不公正待遇后的痛苦与无奈,并运用媒介的力量为他们排忧解难。

3.注重与读者的联系与互动

在分析一张张报纸的过程中,我们不时地会发现一些与消息、通讯、评论风格和排版明显不同的报道。

这类的报道主要存在于报纸中《民情热线》这一专栏。

以2014年1月7日04版《民情热线》中的报道为例,报道中先是表明“来自xx地的一读者反映”,在列出读者反映的问题后,报纸上登出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的反馈与答复。

《安徽日报﹒农村版》通过开设《民情热线》的专栏,鼓励读者将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电话或信件反映。

我们了解到,在《安徽日报﹒农村版》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编辑记者对反映问题的农民须做到首问负责、态度亲切,能给予帮助的一定要尽力帮助,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而不是以追求刊发稿件为目的。

此外,在我们对《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编辑部主任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办报过程中有这样一项改进措施——利用读者问卷调查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

即以问卷的方式将读者来信中对报纸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筛选,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办报内容,坚持内容为王,力求改进和提高。

附:

2013年度《安徽日报﹒农村版》有奖问卷调查(电子版)

4.讲求实用、朴实的平民化风格

当前,面向农村、服务“三农”的综合性报纸很少,目前仅有《安徽日报﹒农村版》一家。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从社会效益出发,创办了这份报纸,面向安徽农村地区发行,在报道时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及时全面地宣传涉农政策法规,报道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新经验、新成就、新风貌,探讨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新途径、新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在推动安徽省的新农村建设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我们在对2013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安徽日报﹒农村版》报道的统计时发现,该报纸在报道中凸显了农民的主体地位,采用平民化的视角报道了诸多与农民生产、生活的新资讯。

其中存在一些农村先进人物的专访报道,以故事化的方式对该先进人物展开描绘,发挥身边的榜样的作用,以此带动地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日报﹒农村版》还开设了文艺副刊——“芳草地”专栏,选择一些散文、随笔和诗歌刊登到报纸上,供读者在茶余饭后等时间查阅,丰富精神生活;

此外,还开设《百态》专版,读者可以从这一版看到从其他报纸和网站上摘取的文章,如来自《楚天都市报》对“8年抓获120余名毒贩”的缉毒女警的人物特写,以及《钱江晚报》的一篇标题夺目的报道《当“小三”8年,男人却娶了“小四”》。

诸如此类供读者赋闲的报道在每期报纸上都有存在。

可以说,《安徽日报﹒农村版》的报道真正做到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报道,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村各方面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群体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素质,达到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

六.存在问题

1.地方通讯员少,消息来源受限

《安徽日报﹒农村版》作为三农报刊,其发行面向安徽农村地区。

这样一来,就决定了本报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以下三个困境:

①读者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城市的居民文化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居民。

尤其是在安徽的一些农村地区,文盲和半文盲还不少,即使是有一些文化的农民,许多还没有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

②读者中年轻人数量很少

安徽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地区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农村地区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个三农报刊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③报纸投递难

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加上一些邮局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邮局投递的终端只能是行政村而不是到户,多数投到村委会、村干部家或代销店、理发室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地方,往往会发生投递不到位的情况。

综上三点所述,《安徽日报﹒农村版》发行的地方通讯员数量少,大大限制了报道的消息来源。

2.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安徽日报﹒农村版》作为三农报刊,它与党报、读书报类报刊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办报宗旨不同:

党报的办报宗旨是宣传党的办报方针、政策,虽有适用于农村的,但侧重于政策宣传服务“三农”的意识和分量都不足;

都市报类反映的是都市生活,追求的是可读性

②服务对象不同:

党报党刊主要面向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尤其是党员干部;

都市类报刊面向城市社区和市民;

三农报刊则直接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

③功能不同:

三农报刊既不像党委机关报那样“时尚”,而是以服务“三农”的专业特色见长,其报道内容对农民更具贴近性。

我们在对2014年1月1日至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