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20437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Word格式.docx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验方案Word格式.docx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2)学校的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

(3)学生的需要评估。

由于校本课程的重要价值之一是课程的开设能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因此,校本课程的设置必须考察学生的需要,使课程成为对学生是“真正有意义”的课程。

(4)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

如学校现有高素质教师队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原有的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艺体教育资源,学校外围的教育环境优良等等。

3、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

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

(2)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对原有的学校课程应予分析、总结,根据现行办学的新要求,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修改或研制具有时代特点,又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方案和教材。

(3)整体构建,分步实施的原则。

学校课程是国家的课程计划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方面,必须遵循课程计划的总体要求,在研究整体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学校课程改写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成熟的经验面上推广,将必须解决但又尚未论证的内容局部试验。

(4)普遍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课程的研究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研究本校教育的个性色彩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努力创建学校的名牌特色课程。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学校课程的实验,把握世界课程理论发展方向,大胆实践,重视实践的理论升华,使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不断丰富。

4、研究目标

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能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的特长和积极性,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深化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

具体地说:

(1)、通过课程开发,能让教师、学生和社会与课程决策,体现教育民主,从而提高课程的质量和社会的满意度。

(2)、通过课程开发,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

(3)、通过课程开发,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才华和特长,也有利于教师间的团结与协作。

(4)、社会的参与能使课程更适应当地环境,并形成学校课程的多样化,同时也能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

三、研究内容

(一)校本课程的设置。

为了使校本课程的设置科学、规范,具有学校鲜明特色,避免经验性和随意性,在保证开发过程中,就学校层面而言应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确定校本课程目标

校本课程基于本地、本校的实际而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目标和意图应更明确一些。

根据开设校本课程,由所涉及到的内容由学科主任和专任教师制定。

2、建构本校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本省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对本校课程作出具体安排。

由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环境类课程三大块构成。

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定必修、任意选修3种方式。

必修学科是每个小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限定选修学科是学生在学习必修学科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志向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选择修习。

任意选修学科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拓宽加深知识,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能力而设置的,旨在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多样性、灵活性、使必修课程与选课程、核心课程与乡土课程,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并增强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使之能满足学生因才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

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班会、社会实践、经常性体育锻炼、简单科技体系活动。

校会、班会、社会实践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共同活动课程,科技艺体等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兴趣活动课程。

旨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健康个性,以创造性为主要宗旨,逐步形成丰富多彩而又科学化、规范化体系。

环境课程:

包括三个层面:

即物质文化层面、制度风气层面、心理层面。

旨在开发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为重点,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的社区教育网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强化常规管理、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发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效果。

具体框架如下:

必修课程:

学科类:

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劳动、健康教育体育社会

活动类:

升旗仪式、班队活动、体育锻炼、卫生保健、体育节、艺术节、社会调查、劳科技制作、参观访问、社区活动等。

选修课程(限定性选修课):

英语口语、言语交际、阅读、计算机、汉字书写。

“六个一”基本技能训练

选修课程(任意性选修课):

(1)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珠心算竞赛辅导、自然实验操作、环保教育

(2)美文赏析、名家名作选读、写作指导、心理教育、社会调查与实践

(3)艺术体操、武术、围棋、声乐合唱、鼓乐演奏、器乐独奏、实用美术、摄影摄像

(4)无线电技术、网页课件制作、科技音像

(1)文学社、小记者站、、星星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

(2)星星书法学会、星星摄影学会、星星乒乓学会、星星音舞学会、星星篮球学会

(3)学法指导、心理讲座、法律常识辅导

3、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

校本课程实施是指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阶段。

针对这一过程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更新观念,统一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界定告诉我们,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等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它作为一种开放的决策过程和变革过程,意味着课程开发已由专家中心向学校教师中心转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执行者、实施者、开发者。

但是,因长期计划体制下的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具备多少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致使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方式变得过于依赖和被动服从,学校与教师对课程的独立判断和开发积极性、创造性逐渐萎缩。

加上受原苏联教育学的影响,我国教师教育中长期存在着“重教育轻课程”的现象,导致教师缺少应有的课程知识和培训。

而学校和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要使校本课程开发顺利进行,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自觉进行课程方面的“补课”,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

②课时整合:

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在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课时作如下调整:

语文课实行“三三制”教材学习、阅读欣赏、写作实践各占三分之一,其中“阅读赏析”、“写作实践”采用“长课时”形式(1小时),并在每周增加1节言语交际课。

数学课实行“三二制”即教材学习三课时,“数学活动课”二课时(一年级除外)。

英语课采用“二三制”(五、六年级)教材学习二课时,“会话”、“听力训练”三课时。

条件成熟,适当考虑起点下移。

中高级体育、美术、自然课每周上一次“长课时”(每次1小时),“长课时”能使体育课减少10分钟准备时间,有效增加教学和练习时间,解决了以往学生自主活动和练习时间不充分问题,学生技术学习和技能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技能学习的连续性、反复性促进技能的形成。

)“长课时”能使学生在美术课上有充裕的练习时间并能保证学生作业当堂完成,减少学生课后负担,也能保证质量。

“长课时”使自然课上有充足的实验操作时间,便于学生能进一步观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③教材整合

各学科教材既要与国家教学大纲保持一致,又要适合我校的特点,还须照顾到各类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异。

因此,在教材整合过程要把好“度”。

提高教材整合效益。

小学语文除用好统编教材外,增加课外阅读书目。

语文学科分阶段制订出阅读目标,列出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

小学数学除用好统编教材外,低年级增设《趣味数学》(自行编写教材),中高级增设奥赛训练课。

(选用或编写教材)

小学英语除用好现用英语教材外,英语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分年级增设口语训练课,并自行编写或选用教材。

音乐教材选用简谱版,(部分班级选用五线谱版)淡化识谱,及繁琐的乐理讲解,着重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欣赏能力。

音乐学科应编制出各年级的欣赏曲目和演唱曲目;

美术学科将对现行美术教材进行有机增删,删去专业性过强的内容,增添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技能水平的内容,并分年级列出增补内容。

体育学科应摒弃一些竞技体育成份多的内容,增添部分对学生终身受益的技能,并予以强化训练,内化为学生基本素质。

可增加球类、游泳、棋类、形体训练等项目。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体制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学校应在开发的过程中切实加强课程的管理。

首先,要处理好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涉到的一些环节,如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其次,要落实好师资,可以要求在职教师兼修一、二门非本专业课程知识,以确保校本课程师位。

再者,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指南》等文件,严格规范校本课程的实施。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中学习结果的评价应该不是单纯的测验和考试,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重视过程评价。

学校应该根据开发的课程类型,着眼于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将课程目标归纳整合,从而制订出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艺术素质和技能特长等方面的评价细则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核成绩(即学分)采用等级制,分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等,合格者由学校颁发“学生素质发展合格证书”,对单项优秀的学生可另发证书。

这样,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

主要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课程开设的需要,调查教师的专业情况。

文献研究法:

主要研究国内外关于课程改革和学科改革的理论和经验。

行动研究法:

主要是进行课时整合,采用长短课时制,教材整合,增删有关内容等。

五、保障措施

1、组建课题研究组织

(1)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

王定华

成员:

江素蓉蒋鸿荣唐丽英廖颖红

(1)课题实验组

蒋鸿荣

副组长:

唐丽英廖颖红

各学科教研组长各年级教研组长

2、明确职责

(1)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和主要决定者和责任人,业务副校长、教导处、教科室成员承担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

(2)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

(3)学生有权自主选修学校课程、有权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和建议;

学生家长及有关社区人员对学校课程的知情权、评价和建议权。

2、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审定委员会,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士等构成,同时聘请市、区教研室课程专家参与,负责审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

(2)课题实验组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机构,负责制定学校学年、学期课程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

(3)教导处、教科室是校本课程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执行、督导、评估学校课程执行情况;

(4)学科教研组、年级教研组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业务工作。

3、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课程审议制度、校内课程评价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及相关激励制度等,制订教学管理条例,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学校负责人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

4、设备与经费

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学校要加强图书馆、专用教室、多功能艺术厅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器具,要设立课程管理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培训、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六、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课、观摩课。

2、实验资料及有关研究材料。

3、研究报告。

4、《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验》论文集、案例集。

5、校本教材

七、研究的简要计划

1、启动阶段:

2003年12月—2004年2月

启动、筹备、学习理论、设计方案、组织讨论、论证、确定方案

2、实施阶段:

2004年3月—2006年2月

①第一阶段:

2004年3月—2004年8月

按照研究目标,初步实施方案,由点到面,分段实施,展开研究

②第二阶段:

2004年9月—2005年8月

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研究。

③第三阶段:

2005年9月—2006年2月

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认真梳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3、总结阶段:

2006年3月—2006年7月

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撰写结题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