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32 氧化和燃烧习题2 新版浙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32 氧化和燃烧习题2 新版浙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32 氧化和燃烧习题2 新版浙教版doc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
10.(2010年浙江湖州)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
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
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
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
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
点燃镁条,更换橡皮
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11.新兴的氧气消费已形成一股新潮流。
早在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保尔·
伯特首先发现,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会有同样现象。
所以,潜水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可携带装有的装备即可。
为什么?
12.下表列出了五种行星上的“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称
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
木星
氨气、氦气、氢气、甲烷
水星
没有气体
冥王星
甲烷
金星
二氧化碳、硫酸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表内五种行星的“大气”中,所含的稀有气体是__________.
(2)试推测金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_________(填“高”或“低”),金星表面__________液态水(填“有”或“没有”)。
(3)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___.
(4)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仔细观察右图,写出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1)
(2)
(3)
三、实验、分析题
14.请你用化学方法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目的:
利用氧气的性质,通过对照实验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实验器材:
①已集满氧气度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2个;
②木条1根;
③火柴;
④酒精灯。
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解释
结
论
经上述对照实验得出:
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5.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一)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
(1)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
他们应该选择()
A.蜡烛B.硫粉C.红磷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_。
水
(2)小明小组设计了如上图的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应保证该装置______性良好。
(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他们设计了实验。
(三)实验结束后,大家整理的实验数据如下:
组
1
2
3
4
5
6
7
8
集气瓶容积
进入水的体积
20/4
20/3.5
20/4.5
-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
只有第8组同学没能得到数据,原因是由于他们和硫粉进行实验导致的。
经研究,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_______溶液来吸收_____气体,实验也能取得成功。
16.面粉加工厂的车间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
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件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B卷
1.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
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
下列物质不能与“火空气”发生反应的是()
A.木炭B.石蜡C.烧碱D.乙醇
2.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很多种有害物质,除尼古丁、焦油、
一氧化碳外,还含有一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
检验的气体,该气体是()
A.N2B.O2C.CO2D.CO
3.实验桌上放置了一个带胶塞的,体积为1L的烧瓶。
①第一位同学说烧瓶内没有东西;
②第二位同学说瓶内有东西,只能凭想象,不能用实验证明;
③第三位同学说把它放在天平上称量出来的质量正好是1L空气的质量;
④第四位同学说将瓶倒置盛水的水槽中,水不能进去,略斜口露出一点,则水进入瓶内,并形成一串气泡,说明瓶内有东西。
你认为正确的叙述是()
A.②和③B.只有①C.③和④D.只有④
4.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右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够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
甲:
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乙:
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
丙:
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
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丙甲乙C.乙丙甲D.甲丙乙
5.若把江河湖海的水里溶解的氧气和氮气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
氧气所占的体积大于21%,氮气占的体积小于78%。
对此应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只有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能溶解在天然水中
B.溶解在天然水中的氧气和氮气与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质量分数相同
C.天然水中溶解的氧气极少,所以在湖泊中养鱼要采取增氧措施
D.氧气和氮气相比较,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6.下列说法:
①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
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④自燃是缓慢氧化所引起的;
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⑥D.②③⑤
7.如右图所示,用玻璃制成的两个容器(A、B)上,连结着带有活塞的管,A容器内有新鲜的水藻,先将适量的CO2气体通入A中,旋塞2关闭,用抽气机将B中的空气抽掉后,关闭旋塞3,此时小空心铁球恰好在水中漂浮,将此装置于阳光下2小时后,打开旋塞2,过一会儿,B容器内的液面将会()
A.下降B.上升
C.不变D.无法判断(不考虑水蒸气)
8.(2010浙江台州)18世纪中期,为了解释燃烧现象,有人提出了“燃素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燃素是一种构成火的元素,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能透过一切物体。
②一般条件下燃素被禁锢在可燃物中,是物体的一个成分。
③燃烧是可燃物中物体同燃素分解的过程。
(1)将汞装入密封容器中,置于火炉上加热,容器内形成丁质量增加的红色物质。
请以上述燃素说的主要观点来解释质量增加的原因。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也做了加热汞的实验(装置如图),他在实验前后称量了容器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
结果发现:
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且汞变成红色物质(后知是氧化汞)增加的质量等于容器中空气减少的质量。
之后,拉瓦锡还将反应形成的氧化汞加强热,使之重新释放出气体,并将该气体与原来容器中剩余的气体混合,发现混合气体的性质与最初的空气相同。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①拉瓦锡实验是否支持燃素说,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受强热释放出的气体是。
③拉瓦锡在实验中,均对反应前后的容器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体现了他对规律的重要认识。
9.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如右图所示,当打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时,请问木条是燃烧得更旺还是熄灭,理由是。
10.人类为探索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请阅
读下列信息:
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变化。
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的成分
N2、O2、CO2、水蒸气及惰性气体等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CH4、NH3、CO、CO2等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
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
。
原因是。
(2)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
同时O2逐渐增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原始大气中O2缓慢地增加,CH4、NH3、CO等气体逐渐被氧气氧化而缓慢地减少,使大气的成分逐渐演化成现代大气。
原始大气中NH3可转化为现代大气中的。
11.在食品超市中常常能见到充气包装的食品,它使用的是什么气体呢?
某中学的科学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
(1)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烂变质,且从经济性、
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
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的依据。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我对气体的猜想是
我猜想的依据是
(2)请设计实验,检验上述一种猜想的正确性,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3)从获得气体的难易和经济性考虑,若只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最好使用的气体是
12.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你想过没有:
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下面请你根据提供的物质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
实验用品:
酒精灯、蜡烛、玻璃杯、镊子、水、酒精、小木条、煤块、棉花球等。
实验假设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1、可能与物质有关;
[实验1]:
(实验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_;
)
(填序号,下同)
燃烧;
没有燃烧。
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
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性;
2、可能与__________;
[实验2]:
(实验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
很快熄灭;
持续燃烧
要与_________接触;
3、可能与__________。
[实验3]:
(实验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
点燃时间短;
点燃时间长;
_______________
13.将等容积等质量(包括瓶塞、导管、燃烧匙)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分别放人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右图,关闭a、b,使二者充分燃烧后,冷至室温,此时打开弹簧夹a、b。
(1)打开弹簧夹a、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甲中进水B.乙中进水
C.甲、乙二者都进水D.甲、乙二者都不进水
(2)此时的天平()。
A.处于平衡状态B.偏向左C.偏向右D.无法确定
(3)若将甲、乙两瓶直接用一导管连接(撤掉水槽,其他条件不变),当白磷和木炭充分燃烧,并使两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此时的天平()。
A.仍处于平衡状态B.偏向右
C.偏向左D.无法确定
答案及解析
A卷
1.B解析:
空气里主要成分及含量(体积分数)应该牢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2.B解析:
宇宙飞船里有模拟的空气,所以不存在氧气不够的问题,也可以排除温度低的原因。
在太空中由于失重,空气无法形成对流,所以火柴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布满在火焰周围,从而隔离了氧气,使火焰熄灭。
3.C解析:
燃烧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二是要有充足的氧气,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显然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
4.D解析:
镁燃烧消耗氧气和氮气,气压减小
5.B解析: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当时实验条件及人们的科学认识水平限制,只在实验中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组成。
而且对氮气的认识也非常肤浅,只是把空气中去掉氧气之后,剩下的气体“不能维持生命”,拉丁文取名为“氮气”。
6.D解析:
火势会随风向蔓延,如果向顺风方向奔跑,则不能脱离火海。
7.B解析:
氧气的作用是燃助,即能支持燃烧,而氧气本身不能燃烧,即不具有可燃性。
另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8.D解析:
现象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能感受到的一些表面情况。
如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时一般无须说出生成物的名称,因为生成物是什么物质一般是无法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出来的。
9.
(1)减少建筑工地粉尘;
(2)限制使用含铅汽油;
(3)尽量用燃气代替燃煤;
(4)废气经处理后才能排放;
(5)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6)节日控制或禁止放烟花爆竹;
(7)鼓励公交,控制城市小汽车数量;
(8)开发新能源,控制或取代矿物燃料等。
从中优选4个即可。
解析:
这是一道思维空间极为广泛的开放题,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设想,从生物、环境、化学、生产、生活诸方面考虑。
10.
(1)除去广口瓶内空气中的氧气(2分)
(2)小于(2分)
11.答案及分析:
空气;
因为纯氧对健康的人体会产生副作用。
(据中国名校在线网报道:
人如果在大于0.05Mpa的纯氧环境中,可能发生“氧中毒”)
12.
(1)氦气
(2)高、没有(3)冥王星上没有氧气(4)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
13.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2)空气里含量最多是氮气和氧气(3)空气里氮气体积占78%氧气占21%。
14.答案见下表:
取一集气瓶正放,移去玻璃盖片,过一会,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一会儿,瓶内的氧气的浓度仍然较大,故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另取一集气瓶倒置,移去玻璃盖片,隔相同的时间,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集气瓶倒置,氧气大量逃逸,故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15.
(一)
(1)C、足量(或过量)
(2)A、气密
(三)1/5(或4/20)碱(或NaOH、Ca(OH)2等)SO2(或二氧化硫)
16.
(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并与氧气充分接触
(2)①②(3)严禁烟火解析:
爆炸是指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内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而引起。
为了了解可燃物的爆炸危险性,我们设计安全的爆炸实验。
根据燃烧的条件知,要引起爆炸必须在空气中充满可燃物和与氧气充分接触。
1.C
2.C
3.D解析:
气体从液体中出来以气泡的形式出现
4.B解析:
本题从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该题将物理中的摩擦做功生热与化学中燃烧的条件巧妙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包含在成语“钻木取火”之中。
钻木头是克服摩擦做功,使得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当逐渐升高的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且木头与氧气接触,木头便燃烧起来。
5.D解析:
在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为21%,氮气占的体积为78%。
而把江河湖海的水里溶解的氧气和氮气收集起来,氧气所占的体积大于21%,氮气占的体积小于78%,说明了氧气和氮气相比较,氧气比氮气更易溶于水。
6.C解析:
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燃烧才会引起爆炸。
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在A容器中,水藻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当打开旋塞2时,O2进入B容器,使空心铁球置于充足的氧气和水中,此时铁球表面生锈,使铁球重力增大,排开水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大,液面上升。
8.
(1)火焰中的燃素在加热过程能透过容器与汞结合形成红色物质,导致质量增加了(答“燃素与汞结合造成质量增加”即可)
(2)①不支持,因为从实骏知汞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于燃素而是来自于空气②氧气(或O2)③质量守恒
9.木条熄灭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不支持燃烧的氮气首先汽化逸出而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物理学中的汽化现象和化学中的灭火原理。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故氮气先气化出来,气化时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且氮气不支持燃烧,故燃着的木条将熄灭。
10.
(1)不能在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反而有有毒的CO、NH3等物质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CO2,放出O2(3)氮气和水
11.
(1)①气体“猜想”只要是空气或空气里的成分之一,写名称或正确的符号均可。
②回答“依据”时,只要是“猜想”来源于题给的调查结果的正确说法均可。
答案举例:
猜想是
空气
二氧化碳(CO2)
氮气(N2)
依据是
防止挤压变形
防止挤压变形或食品腐烂
(2)举例:
(1)
用针筒将包装袋内的气体取出,将其注入澄清石灰水中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包装袋内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
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再将包装袋内的气体用针筒取出,用排水法收集于集气瓶中,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燃烧情况。
若木条正常燃烧,则包装袋内的气体是空气;
若木条熄灭,则包装袋内的气体是氮气。
(3)空气
④⑥
可燃性;
否有氧气有关;
③①
氧气;
着火点
⑤②)
着火点低先燃烧
12.
13.
(1)A(甲中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乙中的气体体积未变,压强未变)
(2)B(左盘进水,质量增加)(3)C(甲中的气压减小后由乙中的气体补充,最终使两瓶中的气压相等,但是甲中生成的P2O5仍在甲瓶,故此时甲重于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