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10109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汇总Word格式.docx

《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汇总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室黄瓜亩产30吨技术总结汇总Word格式.docx

150

34818.5

34023.39

+2.28

杨国民

0.64

4166.9

3959

7.36

51

30286.35

30573.75

-0.94

王秀忠

0.94

4444.7

4222.5

9.5

50.6

32048.8

31452.69

+1.86

徐顺昌

0.66

4273.7

4060

8.75

44

26796

27626.68

-3.1

徐国胜

0.83

9.16

58.4

36989.1

35620.5

+3.7

专家签字

姓名

单位

职务

职称

签字

张炎光

山东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副所长

研究员

董燕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

博士

果佳

北京市供销社科学技术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李春德

辽宁省卡左县农技中心

站长

高级农艺师

王学海

廊坊市植保站

王绍云

永清县科技局

王永涛

永清县蔬菜管理局

农艺师

时间:

2009年7月21日

该试验研究产量比国内最高产量,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沈阳农业大学的联栋温室黄瓜全年最高产量41千克/m2(折合亩产27306千克),增产9683.1公斤,增幅35.4%。

比试验前永清县最高亩产量14700千克增产17680.27千克,增幅120.27%。

不论单产、最高亩产量,还是大面积平均产量,均创国家和世界黄瓜产量之最。

并实现全生育期无病虫害或基本无病虫害发生,产品达到有机标准。

超越世界黄瓜栽培最高水准。

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一、改革育苗方法,培育壮苗

1、选择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的丰产品种:

津优36、38、博美16等。

以上品种适应性强,耐低温、弱光,生长势健壮,经济寿命长,菜农普遍反映明显优于其他品种。

2、露地提早播种,在温室外建中型拱棚,棚内嫁接育苗。

传统温室黄瓜嫁接育苗多在温室内播种和嫁接育苗,秋季室内温度高,特别是夜温高,不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和人工操作,嫁接成活率低、花芽分化差。

所以,只能推迟至国庆节前后气温下降后开始育苗。

试验于9月15日露地播种,不但延长黄瓜寿命15天,而且此时室外气温白天25~300C,夜温在15~180C,是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

嫁接在中拱棚内进行,利于人工操作、调节温度、遮阴、保湿,而且幼苗发育好,利于培育壮苗。

3、改嫁接后10~15天断根为8~10天断根。

传统断根时间多在嫁接后12~15天,有的退后至15天以上,黄瓜根茎长的粗,断根时伤口大,秧苗萎蔫严重,显著降低嫁接成活率。

断根时间提前至接后8—10天,早断根抑制了黄瓜根的增粗,可显著促进砧木根系发育,利于伤口愈活,且瓜苗成活率高,生长健壮。

4、改苗床喷灌、漫灌为畦底渗灌。

传统育苗,在苗床上部喷灌或漫灌,板结土壤,土壤缺氧,影响根系发育;

而且苗床空气湿度高,灌溉后植株残留水膜,为病菌侵染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病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打药多,用工多。

苗床底部整平后,铺设1.5米宽塑料薄膜,薄膜边缘搭在畦埂上(苗床尾部薄膜边缘高于畦底1厘米,以利排除多余水分),在薄膜上面排放营养钵(或在膜上铺设小石子,石子上铺设破旧草帘或碎草,上铺设营养土),在薄膜上灌水,利用营养钵底部排水孔和土壤毛细管吸水,满足幼苗对水分的需求。

如此处理,秧苗营养基质中的水、气比例处于最佳状态,根系发达、活性高,且植株地上部分不接触水分,保持无水膜状态,各种病菌难以侵染,病害少、甚至不感病。

5、幼苗根外补糖,促苗健壮,优化花芽分化,提高花芽质量。

黄瓜幼苗出苗后2片真叶时进行花芽分化,此时营养体小,叶面积少,有机营养生产的少,而此时是黄瓜植株生长最快时期,发根、长秧和分化花芽同步进行,营养竞争激烈。

由于有机营养不足,所以瓜苗生长慢、瓜苗弱,花芽分化质量差。

试验在嫁接的前1天和断根的前1天,用3000倍99%天达恶霉灵+1000倍天达壮苗灵+400倍尿素+150倍红糖混合液,细致喷洒秧苗,直接补充有机营养,既预防了病害发生,又促苗发育,瓜苗根系发达,叶片肥厚、茎蔓粗壮,花芽分化质量高,雌花多下垂开放,座瓜率和商品瓜产量显著提高,并缩短育苗时间,采瓜期提前5~7天。

二、改革栽培方式

1、改平畦栽培为“M”型形高垄栽培,减轻土壤板结,提高土温。

温室传统栽培黄瓜多为平畦栽培,这种方式灌溉时水量大,肥水流失严重、土壤板结、缺氧,制约了黄瓜根系发育,黄瓜根系不发达,发根量少,根细、根浅,根深仅20厘米左右(照片1)。

照片1平畦栽培根系发育状1月16号拍照

实验实行高垄栽培,方法如下:

焖棚结束时,把发酵腐熟的肥料均匀撒入温室土壤中,用旋耕犁细致耕翻2遍。

后整“M”型小高垄,垄高20~25厘米,垄顶部宽80厘米,土垄中部整成深10厘米、宽25~30厘米的灌溉沟,每两个“M”型高垄之间有宽40厘米、深20~25厘米操作行。

黄瓜植株铵40厘米行距定植于“M”型高垄顶部。

实行“M”型高垄栽培,显著增大土壤表面积,一般比平畦栽培土壤表面积增大25%左右,土壤接受热量多,土温高,中午5厘米深处土壤温度可比平畦栽培的土壤温度高2—30C,清晨高3--50C(表2)。

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可预防低土温对根系的危害,促进黄瓜植株根系发育,根系发达(照片2)。

照片2高垄畦根系发育状1月16日拍照

表2不同整畦方式5厘米处土壤温度变化

农户

整畦方式

7点温度

13点温度

17点温度

时间

室外温度

土温

张东晖

M型高垄畦

-180C

110C

-50C

250C

50C

180C

12月

26日

于万仁

传统平畦

80C

230C

-100C

140C

60C

300C

70C

200C

1月25日

90C

270C

高垄栽培,灌溉沟小,灌水量少、节约用水、减少肥水流失,且土壤透气性明显优于平畦,根系活性强。

根系发达,从而为黄瓜丰产优质打好基础。

2、改定植时随即封土为下午或翌日土温提高后封土。

传统栽植方式是随栽植,随封土,并用力按压根际土壤。

这种方法根际土壤板结,土壤温度提升慢,伤根严重,新根发生慢,缓苗慢。

秧苗放入栽植穴内,灌水后先不覆土封穴,只用少了细土覆盖露根,不让根系裸露,待下午1—3点或第2天中午前后,穴内土壤温度提高后再覆土封穴。

这样做根际土温提升快,土温高,新根发生快。

封埋土坨时不按压根际处土壤,秧苗土坨不散块、不伤根,土壤透气性能好,根系活性强。

三、改革施肥技术

1、增施生物菌肥,减少基肥与氮肥施用量。

温室传统施肥,为大量施用鸡粪和速效化肥。

不施用或极少施用生物菌或生物菌有机肥,很少施用牛马粪。

结果数年之后,室内土壤土体破坏、耕性恶化,盐碱化或酸化严重,土体结构、理化性状遭受严重破坏,产量迅速下滑,菜农只好花大力气换掉室内土壤。

这是一种投资大,效益低的错误施肥技术。

试验由过去的每亩施用基肥10--15方鸡粪,改为2—3方鸡粪加10--15方牛马粪,并停止速效氮素化肥的施用。

鸡粪含氮量高(1.63%)牛马粪含氮量低(0.3%),用牛马粪替代鸡粪,如此处理,土壤有机质没有减少,而氮素施用量显著下降,降低了土壤溶液浓度,彻底解决了烧根现象发生,黄瓜植株健壮、苗相整齐(照片3),结瓜期提前11天以上(表3),经济寿命延长30余天。

本实验在保障有机肥足量施用的基础上,每亩增施生物菌500—1000克(或生物菌有机肥100—200千克),土壤有益的生物菌大量增加。

有益生物菌施入土壤或掺入肥料中后,快速繁育增殖,增殖过程中它从土壤和肥料中吸取大量的游离态和已经被土壤固定的肥料元素,并把这些元素转化成为活的菌体(有机质)。

表3不同施肥方案与黄瓜生产情况

户主

温室面积

基肥加追肥总量

生育期

采收期

生物菌1千克+牛粪15方+鸡粪2方

硫酸钾5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

+硫酸镁10千克+硫酸亚铁5千克

+腐殖酸冲施肥250千克

10月1日

至翌年7月

20日

12月1日

鸡粪15方+硫酸钾50千克+复合肥

10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腐殖酸

冲施肥350千克

至翌年6月

15日

12月12日

照片311月10号拍照

菌体大量增值的同时能分泌抗生素,抑制并消灭土壤当中的有害菌类,减少病害发生;

能把肥料和土壤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如无机态氮素)较多的转化为无害化成分(有机态氮素),使产品成为有机食品。

菌体不断增殖也不断死亡,死亡的菌体(有机质)会迅速转化成土壤腐殖质。

这样就将土壤中的各种速效、无机态肥料的大部分转化成有机态缓释肥,土壤腐殖质含量迅速增加。

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虽少,但对土壤性状和黄瓜的生长状况影响是多方面的:

(1)腐殖质能不断地分解释放氮、磷、钾、钙、镁、硫等各种肥料元素,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矿质元素的需求。

同时腐殖质分解过程中能源源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特别是对温室内因通气较少造成的二氧化碳不足,有很大的缓解作用,进而提高黄瓜叶片的光合效率。

(2)腐殖质具有粘结作用,可以促进团粒结构的生成,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通气性,调节水气比例,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并使土性变暖,耕性逐渐优化,促进根系发达。

(3)腐殖质在土壤中呈有机胶体状态,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能吸附各种阳离子,如:

NHR+、K+、Ca++、Mg++等,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

(4)腐殖质具有缓冲性,能够调节土壤的酸碱度(PH值)。

因为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H+)可与土壤腐殖质胶体上所吸附的盐基离子进行交换,从而降低了土壤溶液的酸度;

当土壤溶液中氢氧根离子(OH-)多时,其胶体上吸附的氢离子(H+)又可与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H2O),降低土壤溶液的碱性(PH值)。

特别在盐碱性土壤中,增施生物菌有机肥料,是改良盐碱地的有效途径之一。

测产结果证明(表1):

温室黄瓜增施生物菌和有机肥料后黄瓜瓜秧生长势健壮,自九月份育苗,生育期可以延长至翌年7月份,仍然健壮如初,经济寿命比只施有机肥料的延长30~50天,每亩增产7000~8022公斤,增产26~29.9%。

2、增施镁肥、钙肥,解决黄瓜缺镁、缺钙问题。

配方施肥研究得知:

每生产1000公斤黄瓜,需吸收N2.9~3公斤、p2o50.9~1公斤、K2O3.3~4.4公斤、MgO0.7~0.9公斤、CaO3~3.3公斤。

但是多年来,温室施肥只强调氮磷钾和有机肥的施用,不使用镁肥,很少施用钙肥。

结果不但产量品质提不高,而且植株缺镁、缺钙等生理性病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

本试验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每亩增施硫酸钾50公斤、硫酸镁10公斤、过磷酸钙100公斤,不但解决了黄瓜对钾、钙、镁的需求,预防了生理性病害发生,而且黄瓜产量、品质也得到较大提升。

3、改追施速效化肥为腐熟动物粪肥、或腐熟饼肥、或生物菌有机肥,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效能。

传统追肥几乎都冲施速效化学肥料,且施用量大,结果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板结土壤,恶化土壤理化性状,加速了土壤盐基化,危害黄瓜植株,影响了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温室栽培黄瓜,由于施肥量多,土壤养分充足,除个别菜农因肥料元素配比不合理外,土壤中并不缺肥。

而温室是封闭性设施,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室内外空气交换量少,室内的二氧化碳得不到及时补充。

如不通过其他途径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保障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光合效能会大幅度下降。

动物粪便、作物秸秆、饼肥、生物菌有机肥等有机肥料,含有大量有机质,施入土壤中后,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不但能释放各种肥料元素,而且还能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为黄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充足原料。

因此温室追肥,应追施含有机质丰富的肥料,以便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保障室内作物光合原料二氧化碳的供应。

追肥分两种方式:

一是结合浇水在沟内冲施腐熟饼肥、或腐熟动物粪稀、或沼气液渣、或生物菌有机肥等富含有机质的肥料。

二是根瓜采收后在操作行(大沟)内分期追施有机肥,每次只追施1/5的面积(每5行追施1行),每间隔6—8天进行1次,30—40天轮施1遍,确保室内二氧化碳不断释放。

轮施2边后(冬至前后)立即在操作行中全面覆盖干玉米秸,每沟30—40千克,提高土壤温度,预防土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

测产对比证明:

停止追施速效化学肥料,改追施动物粪便等有机肥料,显著提高了温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但产量大幅度增加,而且改善了商品瓜品质,降低了栽培成本,每亩节约投资600元,增产13900公斤(表4)。

表4室内空气二氧化碳浓度与生产成本调查表

平均每亩追肥总用量

折合经费

(元)

二氧化碳浓度

(毫升/公升)

平均亩产量

(公斤)

陈明雨等

20亩温室

复合肥400斤+尿素400

斤+腐殖酸肥600斤

500+500+1000

=2000

250~430

18069

张东辉等

21亩温室

腐熟鸡粪1.5方+腐熟牛粪

5方+腐殖酸肥600斤

240+150+1000

=1390

570~970

31980

四、改常规调温为高温度大温差调温,以高气温提高土壤温度、减少病害发生,以大温差促进营养积累。

目前在温室黄瓜栽培的温度管理上,传统方法实行28--30度开口通风。

然而温室是基本封闭的栽培设施,其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诸多因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不同于露地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的变化,必然引起作物生理特性的变异,因而在温室栽培中,照搬露地环境条件下的适宜温度数据来调节温度,就难以满足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的需求。

本实验实行清晨通风30分钟,后封闭风口升温至33-35℃,不高于37℃;

14时后适度通风,逐渐降温至25℃,16时后降至22℃左右,夜晚在草帘底下适当开启风口,预防室内起雾结露,晚18--22点维持室温16--18℃,不高于20℃,22时到第二天清晨拉苫时维持12-16℃。

不低于10℃.若遇阴天,白天为14-18℃,夜晚为8-12℃。

这样调控温度,黄瓜生长健壮、高产、优质,且少病害发生,其主要依据是:

(1)教科书中注明的黄瓜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在露地条件下,它基本上是科学的。

但是黄瓜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其最适宜温度范围宽广的多。

在露地条件下栽培,多为春种,夏秋收获,其开花结果阶段正处于高温季节。

此时期大多数地区,气温多高达30--35℃,有时高达37℃左右,高温时间每天长达10多个小时,夜间气温多在20℃以上。

地温和气温基本一直,傍晚至翌日8点近14个小时的地温高于气温,长时间处在25--37度之间。

高土温使黄瓜的根系发育良好、扎根深、发根多,根的活性高。

根深则叶茂,叶茂而瓜丰。

(2)温室的温度变化规律不同于露地条件下的温度变化。

首先在温室中空气温度高温时间短,低温时间长,仅13点前后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处于较高温度。

第二温室中空气温度上下之间差异大,随着高度的下降,温度越来越低,特别在叶面积系数较高时,由于叶幕层的遮阳作用,由生长点向地面测量,其温度下降梯度十分明显,一般生长点处的温度可比开花结果部位和主叶幕层处的温度高2--40C,地面处温度比生长点处温度低5—70C。

进入严寒季节,地面处温度可比生长点处温度低5--80C。

只有采取高温管理,才能使总体温度趋向合理。

如黄瓜生长点处的气温在340C左右,那么其主体叶幕层的空气温度恰在28--32℃之间,处于黄瓜光合作用的最适宜范围,开花结果部位温度也恰好处在最适宜温度范围内。

(3)经测定进入寒冬后,温室内白天5厘米深处土壤温度可比室内气温低5--8℃,平畦栽培土壤温度可比生长点处空气温度低8—100C(表2)。

其深层土壤温度更低。

其温度变化范围一般在13—25℃之间。

一昼夜当中长达20个小时左右,土温低于18℃,比黄瓜根系生长发育最适宜的土壤温度25—340C低8—160C。

土壤温度低,不但不利于黄瓜植株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发根少,根系吸收能力差,生理活性低,而且还会引起多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甚至于烂根、沤根,导致植株死亡。

大自然选择的结果造就了黄瓜的根系发育要求高土温,特别在开花结果阶段要求土温更高,高土温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发根量,提高土壤微生物和根系活性,促进根系对水分及营养元素的吸收。

从而达到促进地上营养体的生长发育,提高黄瓜产量、品质的目的。

因此在温室栽培中,维持较高的土壤温度,创造适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对黄瓜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

要提高土壤温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气温来加热土温。

只有采取相对的高气温管理,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土壤温度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根系发育所必需的适宜温度范围之内,改善根系生态环境,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性。

才能减少和避免低土温对黄瓜植株的危害,并预防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4)温室栽培,因全面积覆盖地膜,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幅度减少,加之土壤水分供应充足,从而加速了叶片的蒸腾作用,降低了叶片温度,使叶片温度一般比空气温度要低3--6℃。

十几年的试验表明,一般温室开启通风口时,二者温度相差5--6℃左右,不开通风口时,相差3℃左右。

因而即使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光合适宜温度时,其叶片温度仍处在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内。

(5)植物生理研究结果表明:

“各种蔬菜作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根据Nagoak(1987)的研究结果表明:

黄瓜和番茄的光合作用最适温为28--320C。

再者“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随CO2浓度的增高,光合适温也会升高”。

温室栽培因大量施用有机肥料,其室内CO2浓度一般可维持在800毫升/升左右,若补施CO2气肥,其室内CO2浓度可高于1000毫升/升,比自然条件下空气中CO2浓度300PPM左右高2--3倍(表4)。

高浓度的CO2,不但可明显提高光合速率和光合适温,而且还会对光呼吸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呼吸强度,减少呼吸消耗,从而提高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平衡点的温度,使温室黄瓜在较高温度条件下仍然有较多的同化物质积累。

(6)高温可显著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抑制病害发生。

空气湿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空气含水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空气湿度随气温的增高而降低。

而室内病害的发生又与温湿度关系极为密切,绝大多数真菌及细菌性病害,其发病条件都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85%以上)和适宜的温度范围。

若能把温度提高至32--35℃,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0%左右时,对黄瓜生长发育较为有利,而在这样的温湿度条件下,绝大多数真菌类病害和细菌类病害都难以发生。

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最为严重的黄瓜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都不再发生或极少发生。

试验实践证明:

温室栽培黄瓜,白天温度控制在32—35℃,不高于37℃,上半夜温度控制在16—20℃,下半夜14—10℃,黄瓜植株健壮,经济寿命长,产量高,且无病害发生、或很少发生病害。

五、改善并延长光照时间

目前温室传统管理方法,拉帘晚、放帘早,很少清擦棚膜。

结果室内光照弱,见光时间短,制约了黄瓜产量的提高。

实行及时清擦棚膜,后坡及后墙上部张挂反光膜,改善室内光照条件,清晨日出时随即拉揭草苫,落日时放苫,延长光照时间2小时左右,可显著提高光合产量。

六、改明水灌溉为膜下小沟暗灌或滴灌,改大水漫灌为小水勤灌,改白天灌水为晴天清晨灌水。

明水灌溉、大水漫灌,土壤板结,肥水流失严重,水分蒸发量大,室内湿度高,诱发病害;

白天灌溉,引起地温急速下降,且不利于增温排湿。

灌溉做到三看,看秧、看地、看天气决定是否浇水。

选晴天、每天地温最低时的清晨膜下暗灌或滴灌,把间隔时间由20—30天改为:

小水勤灌,室外温度达20度以上时每3—5天1水,20度以下时每5—10天1水,严寒季节每15—20天1水。

如此操作,不降低地温,防止土壤忽干忽湿,每次灌水量较少,减轻了土壤板结和肥水流失,显著降低灌溉时的室内空气湿度,实现了不感染病害或极少发生。

七、严格调控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矛盾

黄瓜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步进行的蔬菜作物,营养竞争激烈,如果营养生长过旺,则对生殖生长不利,产量下降;

反之生殖生长偏强,则会减弱植株营养生长势力,瓜秧迅速衰弱,产量亦随之下降。

因此必须及时、适时调节2者的矛盾,维持健壮生长势力,保证产量增长。

具体方法:

1、维持生长点嫩绿,叶片大小适中,开花雌花节位在顶端5-6节(50厘米左右),雌花下垂开放,成瓜节位在9-11节(100厘米左右)。

若开花节位少于4节、成瓜节位少于8节、离生长点高度小于80厘米,应适当摘除生长点部位雌花,并要提前采瓜,疏除过多幼瓜,减少负载量;

并提高夜温至18--20℃,结合浇水,追施腐熟动物粪便+速效氮钾肥,并勤喷布600倍天达2116+200倍硫酸钾+100倍发酵牛奶+200倍尿素混合液促进营养生长;

地下结合追肥耧锄瓜垄,改善根系缺氧状况,并浇施1000倍天达壮苗灵+500倍生物菌药液,促发新根,以根促秧,维持瓜秧健壮。

2、若开花节位多于6节、离瓜头达60厘米以上、成瓜节位多于12节、离生长点长度大于120厘米以上,则应适度减少浇水、降低夜温、推迟采瓜,勤喷布600倍天达2116瓜茄果专用型+100倍发酵牛奶+1000倍活性硼溶液,提高座果率。

3、摘除多余雌花。

健壮植株每3节选留2--3瓜,瓜秧衰弱时隔节或隔2--3节留1瓜,其余雌花及幼瓜及早疏除,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