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70899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利用已知年度的标准溶液(通常为蒸馏水),通常对比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通过毛细管的时间,就可以求出待测溶液的粘度。

即:

η/η0=A△Pt/A△P0t0(4)

因△P与溶液密度ρ相关,于是

η=η0〔ρt/ρ0t0〕(5)

四、实验原料与仪器

1、增稠剂

瓜尔豆胶、黄原胶、果胶、阿拉伯胶、海藻酸钠

2、仪器

烧杯、容量瓶、量筒、毛细管粘度计、电炉、磁力搅拌器、铁架台、秒表、NDJ-1旋转粘度计、恒温水浴锅、酸度计

五、实验方法

1、结构及相对分子量对黏度的影响

(1)分别称取海藻酸钠、果胶、明胶、卡拉胶、阿拉伯胶等不同结构、不同相对分子量的增稠剂1%,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解。

将完全溶解的增稠剂溶液分别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2)取一定量的蒸馏水倒入毛细管粘度计中,用吸耳球将其吸至中间管中,上液面超过刻度线M1。

将粘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保持液面水平。

用秒表记录蒸馏水通过M1至M2之间所需要的时间t0,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3)取与蒸馏水等量的各种增稠剂溶液,按上述步骤测定个时间t的平均值。

(4)根据公式5,因各种增稠剂的浓度≤1%,因此,ρ≈ρ0故可根据下式计算各种增稠剂溶液的粘度:

η=η0〔t/t0〕(6)

(5)NDJ-1旋转粘度计的使用:

安装好旋转粘度计,注意要调节水平螺钉,保持仪器的水平。

测定:

将被测液体置于不小于70ml的烧杯或直筒形容器中,准确控制被测溶液温度保持在25℃,并将保护架装载仪器上。

选择适当转子,装入仪器,并使转子逐渐浸入被测溶液中,直到转子的背面标志和液面相平为止,调整仪器的水平,选择转速为60r/min,按下指针控制杆,开启电机开关,转动变速旋钮,使所需要的转速向上,对准速度指示点,放松指针控制杆,使转子在液体中旋转,经过多次旋转(一般控制在20-30s),待指针稳定后,按下指针控制杆,使读书固定下来,再关掉电机,读取读数。

重复上述操作,测定其它增稠剂的粘度。

2、黄原胶粘度性能研究

1)、浓度对黄原胶粘度的影响

配制若干个浓度分别为0—1%(如:

0.1%、0.2%、0.3%、0.4%、0.5%)的黄原胶溶液,在25℃、12rpm下测其粘度,记录结果于下表中。

每个浓度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

以浓度为横坐标、粘度平均值为纵坐标作图,得一浓度对粘度的影响曲线(如附录3),并对此结果进行分析。

浓度

1

2

3

平均值

0.1%

0.2%

0.3%

0.4%

0.5%

2)、温度对黄原胶粘度的影响

在0—100℃取若干个温度(如:

25℃、40℃、50℃、60℃、70℃),并分别在其温度下测0.3%黄原胶溶液的粘度,粘度计转速均为12rpm。

每个温度重复3次,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以温度为横坐标、粘度平均值为纵坐标作图,得一温度对粘度的影响曲线,并对此结果进行分析。

温度

25℃

40℃

50℃

60℃

70℃

3)、剪切速率对黄原胶粘度的影响

分别在6rpm、12rpm、30rpm、60rpm下测0.3%黄原胶溶液的粘度,测定温度均为25℃。

每个转速重复3次,记录结果于下表中。

以转速为横坐标、粘度平均值为纵坐标作图,得一转速对粘度的影响曲线,并对此结果进行分析。

转速

6rpm

12rpm

30rpm

60rpm

4)pH值对黄原胶粘度的影响

用同一样品分别调节pH=3、5、7、9、11时,在25℃12rpm下测其粘度,记录结果并作图分析。

5)离子强度对黄原胶粘度的影响

在25℃、12rpm下,分别测定0.3%黄原胶溶液在0%、5%、10%、15%氯化钠溶液中的粘度,记录结果并作图分析。

6)加热和冻融对黄原胶粘度的影响

0.3%黄原胶溶液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以1.05kg/cm2压力灭菌30min;

或置于低温冰箱内-18℃冷冻3.5小时,然后在室温下融化。

在25℃、12rpm下测其粘度,记录结果并作图分析。

3、瓜尔豆胶和黄原胶的复配性能研究

研究瓜尔豆胶和黄原胶在不同配比(1:

0,2:

2,0:

1)、不同混合胶浓度(0.1%、0.2%、0.3%、0.4%、0.5%)时的复配性能。

在25℃、12rpm下测其粘度,每个重复3次取平均值,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以配比为横坐标、粘度平均值为纵坐标作图,得到复配胶浓度分别在0.1%、0.2%、0.3%、0.4%、0.5%时配比对粘度的影响曲线(如附录3),并对此结果进行分析。

配比

1:

2:

0:

七、思考题

1、各种增稠剂的特性。

2、影响增稠剂粘度的因素。

实验二增稠剂的凝胶特性

一、概述:

除了黏度外,凝胶特性也是食用增稠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其对于保持制品的完全性和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凝胶作用是由纤维状高分子相互缠结,或分子间键结合得到三维网络结构而形成的。

通常,增稠剂以散乱的链状分子分散于水中形成凝胶,但当改变温度、浓度或添加某种物质时,链状分子便会互相产生结合点,形成网络结构。

由于增稠剂分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基团,所以,它们在结合市有关不同的模式。

因此,不同的增稠剂形成的凝胶在性质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增稠剂凝胶特性的两个指标分别为形成凝胶的最小浓度和背后的凝胶强度,这些指标是与增稠剂的种类相关的。

因此,对于食品加工而言,掌握增稠剂的凝胶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本实验分别以明胶、卡拉胶为研究对象,研究浓度、糖、酸、冷冻对其凝胶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卡拉胶和魔芋胶的复配性能,研究其在不同配比(4:

1,2:

1)、不同混合胶浓度时的协同增效作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增稠剂凝胶的特性

2、掌握增稠剂凝胶强度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

增稠剂形成凝胶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该增稠剂具有凝胶特性;

二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浓度。

形成凝胶的最小浓度是各种增稠剂自身和性质所决定的,各种增稠剂之间还存在不同的协同效应。

通过改变增稠剂的浓度与种类配比,观察凝胶形成的情况,就可以确定凝胶形成的最小浓度与协同效应。

增稠剂形成凝胶强度与其种类和浓度有关,所谓凝胶强度是指凝胶在受外力作用时胶面破裂的最小受力。

对于已形成的凝胶,使其表面受一作用力,逐渐增加作用力的大小,直到凝胶破裂,该力即可表示凝胶的强度(kg/cm2)

四、实验用品与仪器

1、增稠剂:

海藻酸钠、黄原胶、CMC、果胶、卡拉胶、魔芋胶

烧杯、容量瓶、量筒、电炉、磁力搅拌器、铁架台、恒温水浴锅、在自制凝胶强度测定仪、托架天平

五、实验方法

1、形成凝胶的最小浓度

将各种增稠剂加热配制成浓度为0.1—1%的系列溶液,冷却后,观察有无凝胶形成,记录结果。

2、凝胶强度的测定

在100ml烧杯中制成不同的凝胶体。

将其置于托盘天平的左侧,称其重量(W1),用铁架台固定一截面积(S)为1cm2左右的玻璃棒,使玻璃棒的下端与凝胶表面刚好接触。

缓慢增加天平右端的重量,直到凝胶表面初恋破裂为止。

记录天平右端的重量(W2)。

按下式计算凝胶强度,并记录结果。

凝胶强度(kg/cm2)=(W2-W1)/S

3、持水性分析:

测定完凝胶强度(G·

S)后的凝胶,质量为m1;

用纱布轻轻挤压除去水分后称重,质量为m2;

持水率可由公式持水率(%)=(m1-m2)/m1*100计算求得,一般测两次取平均值。

七、结果与分析

1、形成凝胶所需的最小浓度

0.6%

0.7%

0.8%

0.9%

1.0%

2、明胶凝胶性能研究

1)浓度对明胶凝胶性能的影响

分别配制若干个不同浓度的明胶溶液,待其在室温放置24hr后,分别测其凝胶强度及持水性,记录结果于下表中。

以浓度为横坐标、凝胶强度平均值为纵坐标作图,得一浓度对凝胶强度的影响曲线,并对此结果进行分析。

凝胶强度

持水性

12%

15%

18%

20%

22%

2)糖对明胶凝胶性能的影响

分别测定18%明胶溶液在0%、5%、8%、10%、15%蔗糖溶液中的凝胶性能,记录结果并作图分析。

蔗糖

0%

5%

8%

10%

3)酸对明胶凝胶性能的影响

分别测定18%明胶溶液在0%、0.05%、0.1%、0.15%、0.2%柠檬酸溶液中的凝胶性能,记录结果并作图分析。

柠檬酸浓度

0.05%

0.15%

4)冷冻对对明胶凝胶性能的影响

配制两份18%明胶溶液,一份置于室温,另一份置于低温冰箱内-18℃冷冻一周后取出在室温下融化,分别测其凝胶性能,记录结果并作比较分析。

3、卡拉胶和魔芋胶的复配性能研究

研究卡拉胶和魔芋胶在不同配比(4:

1)、不同混合胶浓度(0.2%、0.3%、0.4%、0.5%)时的复配性能,记录结果于下表中。

4:

3:

八、思考题:

1、增稠剂的凝胶特性及影响因素

2、增稠剂之间的协同效应

实验三乳化剂性能测定

乳化剂(emulsifier)是一种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表面活性剂,可介于油和水的中间,使不相溶的一种液体很好地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稳定的乳浊液,是食品加工中十分重要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其具有稳定食品乳浊液的功能。

乳化剂的性能可用其乳化剂起泡性、乳化容量和乳化稳定性来表示。

所谓乳化剂的起泡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乳化剂、油脂与水的混合,在高速搅拌下形成泡沫的多少。

乳化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数量的乳化剂在形成O/W乳浊液体系时所能乳化的油脂的最大量。

而乳化稳定性则表示其对所形成的乳浊液的稳定性的能力。

食品多是由乳浊液组成或含有乳浊液体系,对该体系的稳定作用是食品科学及加工中十分关注的问题。

不同的乳化剂具有不同的乳化性能,其对乳浊液的稳定作用是决定其在食品加工中如何使用的重要依据。

常用乳化剂有:

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脂肪酸聚甘油酯、脂肪酸丙二醇酯、脂肪酸山梨糖醇酐酯、卵磷脂等。

1、掌握常用的乳化剂的性能。

2、掌握判断食品乳化剂性能的方法

乳化剂在泡沫中的界面活性:

一般在水和油相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表面张力,即使高度搅拌,也不能使其相混合。

通过添加一定的乳化剂,降低界面的表面张力,早脚板过程中使得空气较容易被搅打进去,可获得稳定性高的较多泡沫。

因此,通过测量搅打后溶液形成泡沫的多少,可以测定乳化剂的性能。

乳化剂分子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在乳浊体系中,随着油脂量的增加,乳化剂分子与油脂结合后导电性下降。

根据导电率的变化,可以判断乳化剂与油脂的作用情况。

当导电率为零时,则体系中没有游离的乳化剂分子,即乳化剂完全与油脂相结合。

这时,有质量即为乳化剂的最大乳化油值得量。

乳化剂的乳化稳定性与它们和油脂的结合强度相关,结合强度越大,稳定性越好。

当将乳化剂形成的乳浊液进行离心处理时,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乳化剂与油脂的结合程度会受到破坏,继而发生乳化剂与油脂的分离现象。

根据离心处理后油脂的分层情况,可以判断乳化剂的乳化稳定性。

四、实验原料与仪器

1、实验原料:

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酸聚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脂肪酸山梨糖醇酐酯、卵磷脂、花生油

2、仪器:

高速搅拌机、电导率仪、烧杯、容量平、量筒、电炉

1、乳化剂起泡性能的测定

起泡能力及其起泡稳定性测定:

乳化剂和水、油的混合液(水:

油=1:

9),用高速组织捣碎机搅拌30s后,转入量筒中,马上测定泡沫高度,来表示起泡能力的大小;

静止24hr后再测其泡沫高度,来观测其泡沫稳定性。

1)单一乳化剂起泡性能比较及浓度对起泡性能影响。

分别测定蛋糕中常用乳化剂的起泡性能,其浓度均为1%。

每种乳化剂重复3次,记录结果并作图分析。

乳化剂

单硬脂酸甘油酯

脂肪酸聚甘油酯

脂肪酸蔗糖酯

脂肪酸山梨糖醇酐酯

卵磷脂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选取起泡性能较好的乳化剂,研究浓度对其起泡性能的影响,记录结果并作图分析。

1%

2%

3%

4%

2)浓度、配比对复配乳化剂起泡性能的影响。

选取起泡性能较好的两种乳化剂进行复配实验,研究浓度、配比对其起泡性能的影响,记录结果并作图分析。

2.乳化剂乳化性能研究

取2.5g乳化剂溶于50ml水中,加入50m植物油,用高速剪切混合乳化机于10000rpm搅拌3min;

将乳浊液移至刻度离心管中,以4000rpm离心10-15min后读取乳化相体积,按照下式计算结果。

乳化稳定性%=乳化层高度/液体总高度×

100

1)单一乳化剂乳化性能研究

分别测定蛋糕中常用乳化剂的乳化性能,其浓度均为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选取乳化性能较好的乳化剂,研究浓度对其乳化性能的影响,记录结果并作图分析。

2)浓度、配比对复配乳化剂乳化性能的影响。

选取乳化性能较好的两种乳化剂进行复配实验,研究浓度、配比对其乳化性能的影响,记录结果并作图分析。

3、乳化容量的测定

采用电导法。

取一定量的乳化剂(W),用1%的NaCl溶液溶解并定容至50ml,转入高速搅拌机中,加入少量(V1)的纯正花生油搅拌30s后,再滴加花生油,并观察电导率仪的指针。

当电导率下降为零时,记录滴加的由量(V2),按照下是计算乳化剂的乳化容量。

乳化剂的乳化容量(ml/g)=V1+V2/W

六、结果与分析

单硬脂酸

甘油酯

脂肪酸聚

起泡性

乳化稳定性%

乳化容量(ml/g)

1、乳化剂的类型及特点。

2、乳化剂在加工中的作用。

3、测定乳化剂性能的方法。

实验四色素的稳定性

一、概述

色素是对食品进行着色处理的添加剂,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食品原料的原有颜色,弥补加工中天然色素在加工中的变化导致产品的变色现象;

使产品的颜色与其风味保持一致;

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要求。

食用色素包括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无论哪类色素,在加工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发生变色,衡量色素在加工中色调稳定性的指标有坚牢度和稳定性,前者是指在食品固体成分表面上的色素,对环境因素的抵抗作用,而后者是描述均匀分散在食品表面凝固的色素对环境的抵抗能力。

掌握影响色素稳定性的因素,对于正确使用色素具有重要意义。

1、掌握食用色素坚牢度和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2、掌握天然色素的提取方法

3、掌握影响色素坚牢度与稳定性的因素

三、实验原理

各种色素都有其固定的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值,其坚牢度和稳定性可以用以下指标表示:

耐热性、耐光性、耐酸性、耐碱性、耐氧化性、耐还原性、耐金属离子性和耐菌性。

将色素溶液加热、调节PH值、加入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金属离子,通过测定上述各溶液的吸光度,并与之正常色素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色素的坚牢度和稳定性。

1、原料:

新鲜花卉、胭脂红、柠檬黄,0.1NHCl、0.1NNaOH、1%高锰酸钾、5%Na2S2O3、5%抗坏血酸、1%三氯化铁、1%氯化铜

烧杯、容量瓶(25ml、100ml、1000ml)、移液管(1ml)、试剂瓶、量筒

电炉、酸度计、分光光度计、水浴锅

1、试剂的配制

(1)色素溶液的配制

称取胭脂红0.625g、柠檬黄1.25g,分别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用蒸馏时定容至刻度。

取新鲜花卉200g,加水于60℃浸泡至花卉颜色变淡,将提取液真空浓缩至膏状,移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成粉末状,称重。

(2)氧化剂、还原剂的配制

分别称取1g高锰酸钾、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放入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3)金属离子溶液的配制

分别称取4.84g三氯化铁、2.116g氯化铜与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ml。

2、色素溶液特征吸光度的测定

(1)色素溶液吸光值的测定

胭脂红、柠檬黄溶液的吸光值测定

分别取胭脂红、柠檬黄溶液1ml,移入25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此时这两个色素溶液的浓度分别是5ppm和10ppm)。

取上述溶液分别在508nm和428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天然色素溶液吸光度值的测定

将提取的色素配成1%的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在190――800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测定结果绘制吸光度值――吸光波长特征曲线,以最大吸光度的波长为该色素的特征吸光波长。

3、色素坚牢度与稳定性测定

(1)温度的影响

分别吸取不同色素溶液1ml,天然色素溶液1%移入25ml容量瓶中定容后,置于40℃、60℃、80℃、100℃水浴锅内恒温水浴1h,冷却后于相应的特征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值。

(2)PH值的影响

按上述操作制成不同的色素溶液,分别用不同PH值的酸、碱溶液进行定容,在特征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值。

(3)氧化剂、还原剂的影响

按上述操作制成不同的色素溶液,分别用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