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钢筋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闪光,当闪到预定长度,使钢筋端头加热到将近熔点时,以一定的压
力和迅速进行顶锻。
先带电顶锻,再无电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接头
即告完成。
6.3对焊参数
6.3.1调伸长度的选择,应使接头区域获得均匀的加热,又不在
顶锻时发生旁弯,调伸长度随着钢筋等级提高而增大。
6.3.2闪光留量的选择应使闪光过程结束时,钢筋端部能产
均匀加热,并达到足够的温度,钢筋越粗,所需闪光留量越大。
6.3.3闪光速度的控制应随着钢筋直径增大而降低,并在整个闪
光过程中要由慢到快,这样在终止阶段闪光较为强烈,以保护焊缝金属免受氧化。
6.3.4顶锻留量的选择应使顶锻过程结束时接头的整个断面能够
获得紧密的接触,并且具有适当的塑性变形,顶锻留量分为有电顶锻
和无电顶锻。
有电顶锻能消除氧化作用,使溶化金属的表面紧密结合,
挤出氧化物及污秽杂质,使焊口处加热均匀。
6.3.5顶锻速度应越快越好,特别是顶锻开始的0.1秒应将钢筋压
缩2-3mm,以使焊口迅速闪合,保护焊缝金属免受氧化,在焊口紧密封闭以后,要以适当的快速完成顶锻过程。
6.3.6顶锻压力应随钢筋直径增大而增大,顶锻压力过小时熔渣
和氧化了的金属粒子能可能保留在焊口内,并且由于闪光后所留下的火孔没有被挤压封闪而形成缩孔,顶锻压力无穷大时,焊口会产生裂纹。
6.3.7变压器须次用以调节电流大小,钢筋直径大,其级次要高,
焊接时如火花过大并有强烈声响,应降低变压器级次,当电压降低5%左右时,应提高变压器级次一级。
对焊参数根据焊接电流和时间不同分为强参数(即大电流和短时间)和弱参数(即电流小和时间较长)两种,采用强参数,可减少接头过热并提高焊接效率,但易产生淬硬倾向,采用弱参数,可减小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
6.4操作要点
6.4.1Ⅱ、Ⅲ级钢筋的可焊性较好,焊接参数的适应性较宽,
只要保证焊缝质量,拉弯时断裂在热影响区就较少,因此,其操作关键是掌握合适的顶锻。
采用预热闪光焊时,其操作要点为一次闪光,闪平为准;
予热充分,频率要高;
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速有力。
6.4.2负温对焊
负温(不低于-20℃)条件下进行闪光对焊,应采用弱参数,其措
是调伸长度适当增大,变压器级次不宜过大,闪光速度应稍慢,预热
次数要增加。
使焊件接头的见红区比常温要宽些,以减小深度梯度并
延缓冷却速度从而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6.5注意事项
6.5.1对焊前应清除钢筋端头约150mm范围内的铁锈、污泥等,
以免在夹具和钢筋间因接触不良而引起烧伤钢筋。
如钢筋端头有弯曲,应予调直或切除。
6.5.2当调换焊工或更换钢筋规格和品种时,应先对焊试件(不
少于二个)进行冷弯试验。
合格后才能成批焊接。
6.5.3焊接参数应根据钢筋钢种特性,气温高低,实际电压、焊
机性能等具体情况由操作人员自行修正。
6.5.4焊接完毕后,应待接头处由白红色变黑色才能放松夹具平
衡地取出钢筋以免引起接头弯曲。
6.5.5焊接场地应有防风、防雨措施,以免接头区聚然冷却,发
生脆裂。
当气温较低时,接头部位可适当用保温材料予以保温。
6.6对焊缺陷消除方法
6.6.1钢筋表面烧伤
①清扫电极内表面杂质。
②清除钢筋被夹部分铁锈。
③钢筋在电极内必须夹紧。
6.6.2接头轴线偏移和弯折
①调整电极位置,增强夹具刚度。
②切除或矫正钢筋端头。
③焊接后冷却平稳取下钢筋。
6.6.3接头结合不良
①增加予热程序。
②控制二次闪光。
③避免过早顶锻。
6.6.4接头氧化缺陷
①建立强烈而稳定的闪光。
②避免过早切断电源。
③增加顶锻速度和顶锻力。
6.6.5接头过浇缺陷
①降低变压器级次。
②减小预热程度。
③加快闪光速度。
④顶锻快速有力。
6.6.6热影响区淬硬脆断
①扩大低温加热区(见红区)。
降低温度梯度,减缓焊后冷却速度。
②焊后通电热处理。
6.6.7接头区域裂缝
①检验钢筋化学成份如不符合规定应更换。
②增加预热强度。
③减小顶锻压力。
7、钢筋电弧焊连接
7.1施工准备
7.1.1钢材:
预埋件的钢材不得有裂缝、锈蚀、斑痕、变形,其断
面尺寸和机械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7.1.2焊条:
焊条的牌号应符合设计规定。
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1-1的要求,焊条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药皮应无裂缝、气孔、凹凸不平等缺陷,并不得有肉眼看得出
的偏心度。
②焊接过程中,电弧应燃烧稳定,药皮熔化均匀,无成块脱落现
象。
③焊条必须根据焊条说明书的要求烘干后才能使用。
④焊条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钢筋电弧焊使用的焊条牌号表1-1
项次
钢筋级别
搭接焊、帮条焊
坡口焊
1
Ⅰ级
E4303E4303
E4303
2
Ⅱ级
E5003
3
Ⅲ级
E5003E5003
E5503
4
ⅠⅡ级与钢板焊接
注:
不含25MnSi钢筋。
7.1.3弧焊机、焊接电缆、电焊钳、面罩、錾子、钢丝刷、锉刀、
榔头、钢字码等。
7.2操作工艺
7.2.1检查电源、焊机及工具。
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
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7.2.2选择焊接参数。
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
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焊接层数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7.2.3试焊、做模拟试件。
在每批钢筋正式焊接前,应焊接3个
模拟试件做拉力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
7.3施焊操作:
7.3.1引弧:
带有垫板或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钢板或帮条上进
行。
无钢筋垫板或无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形成焊缝的部位,防止烧伤主筋。
7.3.2定位:
焊接时应先焊定位点再施焊。
7.3.3运条:
运条时的直线前进、横向摆动和送进焊条三个动作
要协调平稳。
7.3.4收弧:
收弧时,应将熔池填满,拉来电弧时,应将熔池填
满,注意不要在工作表面造成电弧擦伤。
7.3.5多层焊:
如钢筋直径较大,需要进行多层施焊时,应分层
间断施焊,每焊一层后,应清渣再焊接下一层。
应保证焊缝的高度和长度。
7.3.6熔合:
焊接过程中应有足够的熔深。
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结
合良好,避免气孔、夹渣和烧伤缺陷,并防止产生裂缝。
7.3.7平焊:
平焊时要注意熔渣和铁水混合不清的现象,防止熔
渣流到铁水前面。
熔池也应控制成椭圆形,一般采用右焊法,焊条与工作表面成70°
。
7.3.8立焊:
立焊时,铁水与熔渣易分离。
要防止熔池温度过高,
铁水下坠形成焊瘤,操作时焊条与垂直面形成60°
~80°
角。
使电弧略向上,吹向熔池中心。
焊第一道时,应压住电弧向上运条,同时作较小的横向摆动,其余各层用半圆形横向摆动加挑弧法向上焊接。
7.3.9横焊:
焊条倾斜70°
,防止铁水受自重作用坠到下
坡口上。
运条到上坡口处不作运弧停顿,迅速带到下坡口根部作微小横拉稳弧动作,依次均速进行焊接。
7.3.10仰焊:
仰焊时宜用小电流短弧焊接,溶池宜薄,且应确保
与母亲才熔合良好。
第一层焊缝用短电弧作前后推拉动作,焊条与焊接方向成80°
~90°
其余各层焊条横摆,并在坡口侧略停顿稳弧,保证两侧熔合。
7.4钢筋搭接焊
7.4.1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
侧,使两结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7.4.2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
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7.4.3焊接时,引弧应在搭接钢筋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搭接钢
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
第一层焊缝应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
7.4.4钢筋应采用Ⅰ、Ⅱ级。
受力锚固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构造锚固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锚固钢筋直径在6~25mm以内,可采用贴角焊;
锚固钢筋直径为20~32mm时,宜采用穿孔塞焊。
7.4.5钢筋与钢板搭接焊:
钢筋与钢板搭接焊时,Ⅰ级钢筋的搭
接长度不小于4d。
Ⅱ级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小于5d,焊缝宽度b不小于0.5d,焊缝厚度h不小于0.35d。
7.4.6两钢筋轴线偏移较大时,宜采用冷弯矫正,但不得用锤敲
击。
如冷弯矫正有困难,可采用氧乙炔焰加热后矫正,加热温度不得超过850℃,避免烧伤钢筋。
7.4.7在环境温度低于-5℃的条件下进行焊接时,为钢筋低温焊
接。
低温焊接时,除遵守常温焊接有关规定外,应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和热曩响区缓慢冷却。
风力超过4级时,应有挡风措施。
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7.4.8进行帮条平焊或搭接平焊时,第一层焊缝,先从中间引弧,
再向两端运弧;
立焊时,先从中间向上方运弧,再从下端向中间运弧,以使接头端部的钢筋达到一定的预热效果,在以后各层焊缝的焊接时,采取分层控温施焊。
层间温度控制在150~350℃之间,以起到缓冷的作用。
8、钢筋锥螺纹套筒连接
8.1适应范围:
可用于钢筋混凝土梁、墩柱、板钢筋连接。
但接头位置应根据设计要求放在应力较小区段内。
8.2对于预应力钢筋、直接承受高温和低温影响的结构构件、经常承受反复动荷载及承受高应力疲劳荷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未做可靠的相应试验以前,不宜使用本接头。
8.3接头连接的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钢筋》(GB1499—91)标准和《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的要求。
8.4套筒材料为:
连接Ⅱ级钢筋的套筒用3045号优质碳素钢:
连接Ⅲ级钢筋的套筒用45号优质碳素钢。
材料的力学性能应符合《优质碳素结构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GB699—65)中的规定。
8.5接头适应于直径为18—40mm的Ⅱ—Ⅲ级钢筋的连接。
8.6接头适应于不同直径钢筋的连接,但钢筋直径相差不宜大于二个级差。
8.7接头用于受力钢筋连接时,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5倍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受压区不受限制。
8.8在同一构件跨间或层高范围内的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三个接头(包括焊接接头),两个接头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接头端头距离钢筋弯曲点不得小于直径的10倍。
8.9采用接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套筒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15mm,套筒之间净距离不宜小于混凝土骨料的最大粒径。
8.10接头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区段,在柱、墙中,接头位置距其端部不宜小于0.5m;
在梁、板、基础中,可根据设计要求设置。
8.11接头的强度要求;
①其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应小于母材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②其抗拉强度实测值与母材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35倍或不小于母材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③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接头延性,要求较高的部位应采用A级接头,要求接头抗拉强度实测值≤抗拉强度标准值且接头抗拉强度实测值≥0.9倍钢筋母材抗拉强度实测值;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受力较小对接头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可采用B级接头,要求接头抗拉强度实测值≥1.35倍屈吸强度标准值。
④当异径钢筋连接时,其强度以较小直径钢筋的相应数值取值。
8.12套筒:
①出厂的套筒必须有明显的规格标记,应分类包装存放,不得混淆,锥孔两端应有塑料密封盖封住,具有产品合格证。
②套筒的加工尺寸必须符合下表所允许的公差,各道工序的质量检验应在出厂前完成,不合格产品严禁出厂。
套筒型号
套筒外径
D(mm)
套筒长度
L(mm)
间隙
△(mm)
螺纹长度
TZ-18
2530
7580
5-10
35
TZ-20
2832
8590
40
TZ-22
3032
95100
45
TZ-25
3235
TZ-28
3640
105110
50
TZ-32
4045
115120
55
TZ-36
4650
125130
60
TZ-40
5055
135140
65
8.13钢丝套丝:
①钢筋套丝机必须是锥螺纹钢筋接头的专用套丝机。
②钢筋套丝时,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冷却,不得用机油润滑或不加润滑液套丝。
③用于套丝的钢筋应满足以下要求:
1、断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
2、不得有结疤,端头不得翘曲;
3、端部400mm范围内应保持平直;
4、不得用气割切断钢筋。
④钢筋下料时,应根据接头在构件中的位置计算其下料长度,以确保构件中钢筋接头的位置准确。
⑤钢筋锥螺纹的基本尺寸和允许公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施工单位应在自检的基础上,由质检员从同一台班内完成的同一类型接头按3%抽检,并作好检验记录,如发现一个不合格接头,则应对该批接头复检,直至全部合格为止。
小头螺纹外径(d0)
完整螺纹
螺纹全长
d(mm)
基本尺寸(mm)
允许误差(mm)
扣数
l(mm)
φ18
15.2
>4
>20
φ20
16.2
=0.4
>5
>25
φ22
17.2
>30
φ25
19.4
=0.5
>6
φ28
21.4
>7
>35
φ32
23.4
>8
>40
φ36
26.2
=0.7
>9
>45
φ40
28.2
>10
>50
8.14安装:
①钢筋接头的安装,应根据详细计划的高程位置和排列方法进行安装。
②安装时应架设临时脚手架,注意保护螺纹,接头保持对中、平直,每个接头用扳手拧紧,其拧紧力矩值不应小于下表值:
钢筋直径(mm)
16
18
20
22
25—28
32
36—40
扭紧力矩(kg.m)
12
15
28
扭紧力矩(N.m)
118
145
177
216
275
314
343
③安装好的接头必须作上标记,避免重复或遗漏拧紧接头,同时作好施工记录。
8.15检验:
①现场验收以500个相同规格相同制作条件的接头为一个验
收批(不足500个的仍作为一批),在对每批接头外观质量进行自检基础上,还应进行随机抽检,每批抽取10%的锥螺纹接头作外观质量检验;
并制作不少于三个试件(且每一结构层中不宜少于一个试件)作抗拉强度检验。
②接头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套筒和钢筋套丝自检合格,出厂合格证和自检记录齐全。
2、安装好的接头必须垂直、对中,其弯折不得大于4度。
3、接头的柠紧程度应通过测力扳手抽检,测力扳手需要定期用国家计量单位批准生产的扭力仪器定,检定期限为半年一次。
4、抽检接头时,其拧紧力矩应不小于8.14的建议值。
8.16抗拉强度检验:
①试件制作:
在安装作业之前,由施工单位提供工程用的长300mm钢筋若干根,将其一头加工成锥螺纹,并与随机取来的套筒连接,按8.14的力矩值拧紧,随机组合成试件。
②拉伸试验: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数量送有相应质资的试验室或当地质检站进行拉伸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单。
若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进行复差,复查中若仍有一根试件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则该批接头评为不合格。
③现场抽检时,如外观质量不合格数超过抽检数的10%,应对该批接头逐个进行复检,从抽检和复检不合格的接头中,抽取三个试件作抗拉强度检验,若有一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值,则应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协商处理。
9、工艺流程
9.1清理垫层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垫层上划好主筋,分布筋
间距及竖向钢筋的间距。
9.2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9.3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均不小于300mm。
绑扎接头的位置相互错开。
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到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
受拉区不得超过25%;
受压区不得超过50%。
当采用焊接接头时,从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占钢筋总面积百分率;
受拉区不宜超过50%;
受拉区不限制。
9.4有抗震要求的地区,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部
分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长度)。
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搭接处
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5d。
9.5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垫块应绑在主
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或用塑料卡卡在外竖筋上)以保证
主筋保护层厚度准确。
9.6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
厚度。
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
符合设计要求。
9.7梁筋的搭接:
梁的受力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4mm,采用闪
光焊,小于14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
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10倍,接头
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内一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
钩(二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
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
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
50%.
10、质量标准
10.1主控项目:
10.1.1钢筋的品种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10.1.2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
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
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钢筋表面应保持清洁。
10.1.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10.1.4钢筋对焊接头的机械性能结果,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
的专门规定。
10.2一般项目:
10.2.1缺口、扣松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户。
10.2.2弯钩的朝向应正确,绑扎接头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搭
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
10.2.3箍筋的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时,弯钩角
度为135度,弯钩平直长度为10d。
10.2.4钢筋对焊接头,一级、二级、三级钢筋无烧伤和横向裂纹,
焊包均匀。
对焊接头处弯折不大于4度,对焊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
不大于0.1d,且不大于2mm。
允许偏差项目,表4-12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网的长度、宽度
±
10
尺量检查
网眼的尺寸
尺量连续三档,取其最大值
骨架的高度、宽度
5
骨架的长度
间距
排距
绑扎箍筋、构造筋间距
6
中心线位移
7
水平高差
8
梁、柱
11、成品保护
11.1钢筋绑扎成形后,不准踩踏。
11.2结构的弯起钢筋、负弯矩钢筋绑好后,不准在上面踩踏行走。
浇筑混凝土时派钢筋工专门修理,保证负弯矩筋位置的正确性。
11.3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
11.4钢模板内面涂隔离剂时不要污染钢筋。
11.5安装电线管、或其他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12、应注意的质量
12.1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振捣混凝土时防止
碰动钢筋,浇完混凝土后立即修整甩筋的位置,防止柱筋、墙筋位移。
12.2梁钢筋骨架尺寸小于设计尺寸:
培植箍筋时应按内皮尺寸计
算。
12.3梁、柱核心区箍筋应加密,熟悉图纸按要求施工。
12.4箍筋末端应弯成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12.5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应准确。
13、安全环保措施
13.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戴好合格的安全帽,系好下颚带,锁好带扣;
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着装要整齐,严禁赤脚和穿拖鞋、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
工现场禁止吸烟,禁止追逐打闹,禁止酒后作业。
13.2钢材、半成品等应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制作场地要平整,工作台要稳固,照明灯具必须加网罩。
13.3拉直钢筋,卡头要卡牢,地锚要结实牢固,拉筋沿线2米区域内禁止行人。
人工绞磨拉直,不准用胸、肚接触推杠,并缓慢松解,不得一次松开。
13.4展开盘圆钢筋要一头卡牢,防止回弹,切断时要先用脚踩紧。
13.5人工断料,工具必须牢固。
掌克子和打锤要站成斜角,注意扔锤区域的人和物体。
切断小于30厘米的短钢筋。
应用钳子夹牢,禁止用手把扶,并在外侧设置防护箱笼罩。
13.6多人合运钢筋,起、落、转、停动作要一致,人工上下传送不得在同一垂直线上。
钢筋堆放要分散、稳当,防止倾斜和塌落。
13.7在高空、深坑绑扎钢筋和安装骨架,须搭设脚手架和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