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标书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70240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标书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实践标书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实践标书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实践标书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实践标书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标书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docx

《社会实践标书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标书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实践标书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docx

社会实践标书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

2008年周末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的研究

——北京市现场调查及案例跟踪

申请团队:

天使之眼

指导教师:

刘宁静

团队成员:

姚丹孙悦何希王圆圆

赵娇男王向榕廖智滨

申请时间:

2008年11月09日

 

目录

一.活动背景……………………….3

二.活动的目的与意义……………………...5

三.活动内容………………………6

四.可行性分析……………………….9

五.创新性分析……………………….11

六.预期成果展示.……………………….13

七.成员介绍……………………….14

八.活动预算……………………….14

九.附:

问卷初稿(两份)……………………….15

 

一.活动背景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孤儿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遭遇是不幸的,社会应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关爱与帮助。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孤儿们的生活问题。

福利院等部门的硬件设施有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这些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仍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研究表明,在初中阶段,孤儿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原因有:

一、孤独心理

由于家庭的变故,孩子一下子变成了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孤儿。

面对父母去世的打击,他们感情的天平失去了平衡,心理失去了光明,这种急剧的变化的感情落差,使他们“怕”事,孤独寡言。

学习有困难不敢问,生活有困难不敢讲,有了缺点不敢承认。

他们性格由快乐变得沉默、内向。

二、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在孤儿学生中比较普遍,这种情感体验不仅是由于“感情落差”造成的,还由于他们自身暗暗与有父母的孩子“相比”而逐渐加深。

当看到有父母的孩子有新衣穿、有好吃的食品、向父母撒娇时,他们因羡慕而忌妒;尤其是他们讲述父母不幸去逝,回忆自己成长的历史时,更是泣不成声。

他们会由消沉变“破罐破摔”,对一切都无所谓,表现感情淡化,面色严肃而冷淡。

三、逆反心理

孤儿因双亲去逝后,多方关怀使他们产生了“怀疑”感和逆反心理。

如经常有好心人给孤儿送钱、寄物的,这使孤儿产生“你们喜欢我,还是可怜我”疑问,从而形成随心所欲去做事的习惯。

表现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就会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有时候明知老师的教育是正确的,但因怀疑的因素影响而造成了对抗情绪。

他们因自己的言行不当而影响了集体荣誉或伤害了同学,会感到被扭曲了的“满足”和变态的“高兴”。

四、应付心理

一部分孤儿学生对师长的教育表现为应付心理,学习上有的根本学不下去,或者学习上满足于过得去,以便师长找麻烦。

参加集体活动随大流,与师长交谈,只说事,不说人,有时撒谎,明知道的事也瞒着师长,很难进行感情交流。

而这些学生往往是有个性追求的,只因为心里有疙瘩解不开,表面上“随波逐流”掩盖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品质。

五、自私心理

一个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没有得到足够的双亲的爱,或者没有学到成人如何关心他人的行为。

因此,孤儿从小就表现出自私的心理,做事心胸狭窄,不会关心别人。

青年一代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为了更好的为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世界服务,我国于1981年7月28日成立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以来,在理事会和业务主管单位全国妇联的领导下,为我国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还赞助了全国各地兴办儿童福利院、孤儿院和儿童养育院。

为解决孤儿的心理问题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针对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历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他们的心理的教育问题。

有些学校专门为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学生们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调查分析,使他们能够了解各种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自我心理控制、调节的方法。

平日里,同样有很多的好心人关心爱护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带一些孩子们需要的物品,也让孩子们感觉到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在北京的福利院里,有很多需要人们关爱的儿童们们,怀着对这些不幸孩子们的关心,我们积极响应中央财经大学共青团的号召,前往福利院看望这些可爱的小天使们。

通过与他们交流接触,查找一些关于孤儿心理问题的资料,对中国儿童基金会进行采访从中体会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更深一步的了解社会,感知社会,也让我们了解了更多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采访以及总结,提升了我们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二.活动目的与意义

(一)提高团队自身能力

我们实践活动的重点是研究单亲家庭子女以及孤儿的心理问题,研究其在一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下,被教育以及成长过程中心理可能产生的问题,在开放性社会中,与人交流的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社会人士对于这一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的关注。

这一过程提高了我们收集信息的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了我们逻辑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这些能力,将会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孤儿院,单亲家庭,学校等地进行亲身调查,其中活动包括对单亲家庭子女以及孤儿的采访,从孤儿院的管理人员、学校老师同学们那里了解情况,并且我们会针对某些采访中遇到,调查中了解的具体问题想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询问,让其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等。

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对我们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是很大的一次锻炼机会。

(二)为政府针对此类问题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我们将会从各方面调查出的信息中分析出对于这一部分的弱势群体来说,特殊的成长环境到底对于他们的心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并且我们会从政府部门中调查因为此类心理问题而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询问到底这一因素对于其成长与受教育的过程有什么特殊影响,我们收集的资料对于政府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有着一定的帮助。

让政府更加切实的了解到解决他们成长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并更加合理的制定相关的政策.

(三)呼应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号召

因为他们特殊的成长环境,所以单亲子女以及孤儿的心理都会有着一定的阴影,而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会记录他们在生活成长中面临的不止心理上的问题,而当我们将实践成果展示出来时,人们可以从我们的调查资料中体会到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无助,让社会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不要因为自己的无心之举而伤害到本来心理就十分脆弱的儿童,让他们明白关注这一部分弱势群体的重要性。

从而开始努力帮助他们,让我们的社会开始走向和谐,是他们可以在成长过程中体会到社会的温暖,体会到和谐社会的好处。

为我们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三.活动内容

(一)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

实施

进度

工作

具体时间(2008)

内容

前期准备

第一阶段

11.05上午

1.完善相关知识

2.材料的收集(网络,图书馆)

11.05下午

咨询并请教指导老师

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

11.06上午

与欲走访地点机构取得联系

11.06下午

准备走访时必备机器及物品

前期准备

第三阶段

11.08上午

整合初步掌握的基本资料

11.08下午

填写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

11.09上午

打印问卷

实地考察

11.15上午

走访相关孤儿院了解基本情况

11.15下午

下发调查问卷给被研究群体

11.16上午

对孤儿院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11.16下午

采访孤儿院管理人员

11.22上午

对部分被研究个体进行电话访问

11.23下午

对相关人员电话采访

11.29

回收问卷

11.30

统计问卷资料及数据

第一轮总结

12.01-12.03

统计数据,列统计图表

12.04-12.05

分析数据,与理论调查研究相对照

后期工作

第一阶段

12.06-12.07

用相关软件处理数据

12.08

咨询指导教师并完成论文

后期工作

第二阶段

12.09-12.12

修改论文

12.12-12.14

呈交报告

 

(二)具体内容

1.前期准备

(1)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市图书馆、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案例分析,对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的研究有初步的基本认识,为之后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选择调查地点

本社会实践小组选择北京市内合适的比较有价值的调查地点,并提前对福利院的设施,人员,资金等相关情况有初步的认识。

(3)初步咨询专家意见

咨询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了解与福利院儿童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为下一步的交流做好准备。

(4)完善计划

通过咨询导师,修改并完善计划。

准备仪器,为前往相关机构展开调查研究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制作调查问卷

(5)联系相关机构

与福利院取得联系,说明我们的目的

约定好具体的调查研究时间,

联系涉及到的要采访的相关工作人员。

与北京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取得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并主动参与他们的相关关爱活动。

(6)准备一些去福利院时给小朋友带的小礼物,拉近与被调查群体的距离。

2、实地调查

通过多种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电话采访等),展开对被研究群体的调查研究交流。

并利用以下多种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

1.自填式问卷法

2.电话访问法

3.实地研究法

4.无结构访谈法

5.结构观察法

(1)小组成员到达福利院,分为三个小队,展开以下工作:

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并进行采访,

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

与福利院儿童沟通交流

(2)对一些不容易见到的有关人员进行电话采访。

(3)利用自己的交友圈子,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其亲密朋友进行电话沟通或当面采访。

(4)跟踪调查被研究群体,选取有针对性的个体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调查

3.数据分析

(1)利用收集到的各项资料进行图表分析

(2)与前期收集到的数据作比较。

4.调查结论

(1)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制作的图表,本社会实践小组讨论分析目前单亲家庭及孤儿院儿童的心理问题现状,探寻以及有可能的解决途径

(2)本社会实践小组在掌握的所有资料的基础上,由讨论结果写出实践报告。

 

四.可行性分析

(1)被研究群体的特殊性

本社会实践小组将活动对象定格在单亲家庭儿童及孤儿,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得到更多的了解,更多的抚慰,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爱。

我们愿意也希望能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分享他们的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这就是本社会实践小组选择这一主题的初衷。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及孤儿在认识、情绪、情感、学业、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与完全家庭的孩子存在较大差异。

这给社会带来不少压力。

拒国家青少年犯罪调查组证实,青少年罪犯、中小学生离家出走、流浪、自杀等事例中有不少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及孤儿。

这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是一种灾难,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2)调查研究方式的多样性

本社会实践小组的调查研究方式将包括以下多种形式:

1.自填式问卷法

2.电话访问法

3.实地研究法

4.无结构访谈法

5.结构观察法

组织前往福利院与孤儿面对面交流

与孤儿院工作人员交流采访

问卷调查

电话采访

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以便得到孩子们的最真实的心声

(3)全面客观的调查研究

本社会实践小组选择北京市多个福利院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孤儿及单亲家庭的孩子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进行更为全面客观完整的调查,通过对处于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的心理状况的深入了解还能够使得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