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70065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集文档格式.docx

  9、草本植物有:

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四、水生植物

  10、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

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1、陆生植物有:

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12、水生植物有:

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1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4、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

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部分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五、植物的叶

  15、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6、叶的结构:

  1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面有叶脉。

  18、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19、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0、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21、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3、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24、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5、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

  26、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7、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8、植物的相同特点: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都能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2.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3.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

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2.学生汇报: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

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

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

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

是不是?

想去仔细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

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会不会也有树瘤?

是不是也有小动物?

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

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

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

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

回教室后每小组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4.总结:

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

一、照片上的大树

二、回忆中的大树

三、观察真正的大树

四、总结

教学后记: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

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

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

2.分任务:

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

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

3.交流:

我们可以用哪些新观察方法来观察新内容?

4.比较:

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发现?

生:

这棵树真大!

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

这是树的果实。

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

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

分小组描述一棵树:

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

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

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2.校园的树木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

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

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树木,还有低矮小草。

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

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

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

2.观察记录要求:

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小组学生活动:

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

上台描述互相补充:

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

4.组间活动:

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

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

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

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

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

(这是教学重点)

3.总结:

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

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三、整理相同和不同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

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

(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

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

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

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

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

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

(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水葫芦

狗尾草

二、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第五课植物的叶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材料:

捡一些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从不同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

我捡了几片落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

根据什么说它们是同一种叶?

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

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

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思考:

长在树上新鲜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2、描述:

观察一种植物叶,能从中看出叶生长变化过程吗?

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树叶吗?

能从几张叶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生长过程吗?

3、总结: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我们怎样观察?

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狗尾草会枯死吗?

樟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汇报我们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

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

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第七课植物的共同特点

1.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忆:

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

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

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看图:

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

请看资料库:

“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

从这些植物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总结:

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7、植物的共同特点

第二单元动物

单元重点

1、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

2、地区上有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和植物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的生命世界。

3、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4、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食物、空间和应激性。

5、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他们的后代。

6、动物有相同点: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1、饲养一种小动物。

2、运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到的内容。

3、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结果。

4、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5、通过阅读提高对动物基本需要和动物多样性的理解。

6、比较多种动物,总结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

2、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

3、培养对动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种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

5、培养以观察目的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课时计划:

本单元每课用一个课时完成,整个单元用九课时完成,其中两个课时为机动课时,用于查漏和单元总结。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一、理解小动物

教师问:

“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4、设计意图:

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

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关注:

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1、寻访小动物

一、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二、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教学反思;

第二课蜗牛

(一)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分组:

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

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2、蜗牛

(一)

一、观察蜗牛的身体

二、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三、饲养蜗牛

教学反思:

第三课蜗牛

(二)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

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信息。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板书设计:

二、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三、继续观察蜗牛

第四课蚯蚓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

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使学生对蜗牛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