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751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Word格式.docx

《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Word格式.docx

标志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

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上,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地,以便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只有把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既要提倡艰苦奋斗,又要关心群众生活;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

1956年秋。

在大会上,毛泽东致了《开幕词》,刘少奇作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的建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

同时,根据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八大决定中央委员会增设副主席和常委,中央书记处增设总书记和候补书记,并加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书记、副书记。

评价:

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

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但是上述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

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

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

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A内容:

正确认识国情(国内形势及主要矛盾变化)

提出正确的总任务

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B认识:

路线方针正确性;

设想方针的创造性;

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③整风运动:

1957年政治领域的曲折

A指导文件: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B整风运动:

1956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主题,以及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目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三个反对

认识——是中共探索中的又一尝试。

◆比较1942年延安整风与1957年的整风运动

1942年延安整风

1957年的整风运动

背景

在野党;

抗日根据地出现困难,党员队伍壮大;

左倾思想存在。

执政党;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人民内部矛盾突出。

内容

反主观、宗派、党八股。

反官僚、宗派、主观。

目的

加强思想团结,团结同志

学会正确处理同内部矛盾,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结局

成功。

彻底清算错误,达到空前团结统一,为革命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前期成功,后期失误。

后期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指导思想严重偏离,左倾错误发展。

2.突出成就:

①经济领域:

工农业、钢铁基地油田、铁路等。

②科技领域:

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外交关系:

重大发展。

A曲折中发展的外交:

面对严峻的外交形势,实行“一大片”政策,转向亚非拉地区。

B缓和中突破的外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中日关系正常化、与中国建交热潮。

④精神文明:

涌现模范人物、文学艺术走向繁荣、开始向体育强国迈进。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中美两国关系为什么要走向正常化?

又为什么仅仅是走向正常化?

【参考答案】

⑴标志:

1972年,尼克松访华,会见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谈,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

⑵要走向正常化的原因:

①美国:

长期孤立中国的政策遭到失败;

陷入越战泥潭;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趋缓;

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②中国:

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国防力量,如: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量增强;

中苏关系的恶化和苏联对中国的威胁,使中美缓和成为可能;

对解决台湾问题和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是有益的。

⑶仅仅是走向正常化的原因:

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直到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才承认这一原则,所以1979年1月才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实现关系正常化。

(二)探索中曲折:

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

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

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

在前后约达二十年(1957—1976年)之久的时间内,我党在这两个大问题上连续发生严重失误,主要表现为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更严重的是两方面的失误相互影响,使探索过程出现了歧途和曲折,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

1.出现原因:

①内部原因:

A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高度集中的体制以命令管理经济、忽视民主法制,是“左”出现的主要原因;

C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加快建设及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中央错误认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使经济迅速发展;

D极少数敌对分子对中共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攻,使党中央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②外部原因:

A中苏关系破裂。

苏共二十大后实行反华政策;

B美国发动对越南战争导致国际形势紧张,促使中国领导人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2

2.具体史实:

社会主义建设中严重的左倾错误。

①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阶级斗争领域内的左倾)

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状况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把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一批学术界的大家,如:

费孝通、曾昭抡、丁玲、钱端升、储安平、陈达、潘光旦、刘海粟、吴泽霖、黄现璠、张申府、陈仁炳、彭文应、陶大镛、沈志远、徐铸成、钱伟长、向达、雷海宗、王重民、吴文藻、李景汉、吴景超、王造时、黄药眠、艾青、陈梦家等等人,被打成右派,含怨受难二十多年。

整风运动过后,非但没有达到毛泽东倡导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目标,而且出现了相反的政治景观:

政治体制中党政不分和党委过分集权的现象逐渐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受到削弱,法律虚无主义开始抬头;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受到损害,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大下降;

个人崇拜开始盛行,群众性政治运动接连不断;

思想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由活跃转入沉寂。

尤其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继续发展,庐山会议把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引入了党内,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则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将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

在社教运动中又把斗争矛头对准了党的领导机关,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这些现象的不断发展和“左”倾错误的蔓延,一度造成了民主政治进程的巨大挫折和中断。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国际上的影响,又有社会、历史的原因,还有个人原因。

首先,毛泽东对1956年国际上“多事之秋”的影响估计过于严重。

少数右派的进攻,使他感到中国“有出‘匈牙利事件’的某些危险”。

因此,采取了“引蛇出洞”的办法,发动了全国范围的反右派斗争,目的是“将可能的‘匈牙利事件’主动引出来”,“分割为许多小‘匈牙利’”去处理

其次,对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曾作出了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的判断。

同年6月,反右派斗争开展起来之后,在发表这篇文章时对此作了重要补充,对阶级斗争的估计严重多了。

指出: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缺乏研究和思想准备,一遇到点风浪,就认为是“惊涛骇浪”、“黑云乱翻”、“黑云压城城欲摧”。

因而,对所谓的右派分子的进攻采取了严厉的反击手段和制裁手段。

再次,阶级斗争的惯性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从长期的残酷的阶级斗争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已经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问题。

由于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缺乏研究,所以把本来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一些矛盾,仍然当作阶级斗争来处理。

最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发生,同毛泽东在巨大胜利面前骄傲、不谨慎有关。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毛泽东威望达到高峰,歌功颁德的声音听得多了,批评的意见很少听到,即使能听到一点,也不虚心接受。

1957年整风运动开始后,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那集中、尖锐的批评意见,建国后毛泽东从未听到过,引起了毛泽东的疑心,从而导致了对问题的错误观察和处理。

1957年夏季发生的反右派斗争,历时近一年,全国共定右派分子552877人。

而经1979年后的甄别,真正右派分子寥寥无几,反右派扩大化达99%以上。

反右派扩大化的错误,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首先,由于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大多数是知识分子,这就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对知识分子属性的估计发生了变化,认为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仍然属于资产阶级。

因而,对他们不信任、不重用,使知识分子的作用长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直接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延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步伐。

其次,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损害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中共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但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断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

此后,家长制、一言堂、个人专断等不良作风逐渐发展。

再次,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实践,被上升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改变了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重新认定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为后来“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理论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总之,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使党逐渐偏离了八大的路线,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教训是深刻的。

最主要的教训是,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把人民之间的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视为阶级斗争。

对思想领域里的认识问题,应采取说理的方法、教育的方法,而不应当采取“大鸣大放”大批判的方法。

在舆论引导上,发现不正确、不健康的言论,应及时给予疏导,而不能“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的结果,把本来不是“蛇”的也引出来了,而且当作“蛇”来打。

这些教训是需要认真吸取的。

A反右斗争必要:

1957年的整风运动中存在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他们向党进攻。

B扩大化:

性质扩大,打击面扩大。

C影响严重:

挫伤了群众、党员(尤其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②1958年三面红旗。

(经济领域内的左倾)

1958年5月5日至23日,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召开,刘少奇在会上正式宣布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建国之初,毛泽东一直焦虑于中国“人口上、政治上是大国,经济上是小国”的现实,迅速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落后就会挨打的深刻危机感,是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良好初衷和直接动因。

从国外来说,当时的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超英赶美”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如火如荼,所以中国的“大跃进”运动在国际上也不是孤立的。

中共中央召开了南宁会议,毛泽东亲自提出以跃进的速度提前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

一声令下,各地雷厉风行,农产品的高指标也相继出台。

高指标的布置,直接导致了浮夸风的泛滥,突出表现为全国各地都开始虚报粮食产量,竞放农产品产量“卫星”。

水稻亩产130434斤,小麦亩产8585斤,虚报浮夸,简直登峰造极。

为了保证钢产量的实现,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土法上马,全民大炼钢铁。

全国普遍建起了炼钢铁的小高炉和土高炉,甚至连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留下的碉堡炮楼也改成了炼钢炉。

为了找矿,许多地方的党政领导干部带领群众上山,连在校学生和老人也背着镢头浩浩荡荡地去挖煤炼钢。

没有矿石的地方,就砸烂家庭用的铁锅作原料。

同农产品大放“高产卫星”一样,工业战绩也竞相大放“高产卫星”。

这场土法炼钢铁运动,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不少地方的矿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农田荒废,森林被砍光,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大跃进”运动持续3年,到1960年底逐渐终止。

1958年初,毛泽东正式提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要实行小社并大社的主张,全国农村立即开始了筹建大社的工作,有的地方率先以“公社”命名。

7月1日,《红旗》杂志发表了陈伯达《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的短文,第一次提出了“人民公社”的概念。

文章对人民公社体制的实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地方很快出现了小社并大社再转为大搞公社的热潮。

毛泽东对人民公社的兴起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1958年8月4日,他走出北京,视察了“共产主义的试点县”——河北省徐水县,称赞人民公社成立后达到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6日,又南下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

毛泽东久久地凝视着“人民公社”的牌子,连连点头说:

“人民公社名字好。

”9日,又去了山东,当山东省委领导汇报有人大办农场时,毛泽东制止说:

“还是人民公社好。

”之后,全国农村纷纷仿效,大办人民公社。

到1958年10月底,全国农村已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人民公社”在我国延续了20多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被乡一级政权替代。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在探索中,由于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未成,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困难。

◆比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政权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完成;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已定,国际

环境相对安宁。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进入建设时期;

一五完成,奠定了基础;

同时滋长了急躁冒进情绪;

借鉴苏联经验教训,努力探索。

一化三改

片面强调高速度

影响

成就突出。

之后轻率发动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③1959年反“右倾”斗争。

(党的组织建设领域左的发展)

“反右倾”运动是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

这次运动的重点是党政军机关。

这次运动连同之前庐山会议后期对彭德怀等的批判都是完全错误的,是建国以来我党政治生活中的一次重大错误。

在政治上它使中国共产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使国家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

在理论上,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进一步发展。

在经济上,打断了郑州会议以来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中国共产党内已有所克服的“左”倾思想和“左”的行动再次泛滥,并延续更长时间。

影响:

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在理论实践上进一步升级并引申到党内;

党内民主生活严重损害;

中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

庐山会议:

1959年7月2日—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央、国家机关一些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原定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指标,继续纠正“左”倾错误。

毛泽东在会上讲了话,提出19个问题要求大家进行讨论。

会议从7月3日至10日,按六个大区进行小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与会同志摆情况、谈意见、边开会、边学习,自由交谈,各抒己见,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没有一点紧张气氛,大家称之为“神仙会”。

会上对如何估计国内形势问题产生了两种意见分歧,一部分同志认为农村食堂、供给制、“共产风”等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应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1958年的经验教训;

另一部分同志对于批评实际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很不满,认为是泼冷水,是右倾。

7月10日,毛泽东在组长会议上讲话,强调总路线无非是多快好省,是不会错的,并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缺点错误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问题。

毛泽东讲话以后,会议继续分组讨论《庐山会议议定记录》,并准备在7月15日结束。

7月14日晚,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元帅针对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不便在小组会上谈的想法,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被称为万言书),信中首先肯定1958年大跃进的成绩是正确的;

接着指出大跃进的问题所在,“1958年的基本建设,现在看来有些项目是过急过多了一些,分散了一部分资金,推迟了一部分必成项目,这是一个缺点”,“1959年就不仅没有把步伐放慢一点,加以适当控制,而且继续大跃进,这就使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增加了新的暂时困难”,他直截了当地指出:

“浮夸风、小高炉等等,都不过是表面现象;

缺乏民主、个人崇拜,才是这一切弊病的根源。

”7月16日,毛泽东突然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与会全体同志,随后,会议转入对这封信的讨论,在小组会上,黄克诚、周小舟、张闻天等发言认为信的总的精神是好的,表示同意彭德怀信中的意见;

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认为彭德怀的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纲领。

从此,会议转为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问题进行揭发批判。

庐山会议原本是为了“纠左”,但会后却在全国展开了“反右倾运动”(反对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上万名党员受到了批判与非人道待遇;

其中大部分的党员在1962年被平反,恢复了工作;

但毛泽东设下了底线:

“谁都能平反,唯独彭德怀不能平反。

”彭德怀于是在当年愤然上书八万言,要求平反,贺龙受命成立彭德怀专案组进行审查,但无结果。

1965年秋,毛泽东在中南海最后一次接见彭德怀,对其承认“真理也许在你那边”、“我过去反对彭德怀同志是积极的,现在要支持他也是衷心诚意的。

”,让其担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德怀不计得失,来到四川成都赴任,兢兢业业参与三线建设工作;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彭德怀再次惨遭批判、关押,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离世;

四年之后,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彭德怀获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2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他与陶铸同志的追悼大会。

◆比较1957年反右派与1959年“反右倾”斗争

这是两性质不同的事件。

右派指资产阶级右派,反右派斗争是阶级斗争;

右倾是指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右倾是党内的路线斗争。

④1966年—1976年十年文革命。

(左倾错误的高峰)

1966年~l976年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当代史上一段特殊的时期。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存在着“‘文化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是“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的大革命等说法。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

“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金春明在其所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