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课中华民族的抗战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530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课中华民族的抗战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课中华民族的抗战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课中华民族的抗战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课中华民族的抗战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历史第课中华民族的抗战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课中华民族的抗战争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历史第课中华民族的抗战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课中华民族的抗战争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课中华民族的抗战争Word文件下载.docx

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以2001年中国成功入世为标志,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在同年推动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上合组织是中国有史以来积极主动创建的、并在其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的一个重要国际组织,这在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史上尤其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废约最终成功的原因并分析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时期我国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10分)材料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八年抗战的说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文件中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此修改的理由你认为有哪些。

3、(10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沉沦到荣光的起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

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综合所学,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中国通过哪些会战使日本的战略计划落空从而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的?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

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

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材料二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梅汝璈的斗争为什么能胜利?

4、(10分)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

……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

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

……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

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

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

……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2)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3)概括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4)根据所学谈谈这场战争的历史地位。

5、(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战争以前,自1840年以来,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清政府上层仍有人硬说:

“夫中国何弱之有?

我朝定鼎二百余年,圣圣相承,文德武功,震耀区夏,深仁厚泽,普被垓挺,渊乎铄战!

法度纲纪,岂特远过宋、元与明,直将驾汉、唐而上之已!

即今日时势而论……高得谓之弱乎?

材料二从表面看,中国之大,十倍于日本,故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有日本人向其决策者伊藤博文提出这个疑问,伊藤的回答是:

“中国名为一国,实则十八国也。

其为一国,则诚十倍于日本。

其为十八国,则无一能及日本之大也,吾何畏焉?

材料三

(1)材料一、材料二表明了什么?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诠释材料三中两幅图片的寓意。

据此并结合所学从领导力量方面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一胜一败的原因?

6、(10分)人类社会中曾出现不同的国家形态,民族国家在近代出现在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主权是民族国家的核心标志。

材料一罗马原来只是一个城市。

罗马的政府是只适合于城墙之内的居民的市政机构。

在罗马四周看到的除了城市没有别的。

当时称为民族的只是诸城市的联盟。

拉丁民族便是拉丁诸城市的一个联盟。

没有乡下,土地的业主是城市里的居民。

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

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

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

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

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

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

——摘编自【法】基佐《欧洲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疆域广大的古代罗马国家形成的特点。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用怎样的措施来维系庞大的帝国?

其效果如何?

材料二14至16世纪,西欧的一些国家巩固下来。

它们不是通过外来的侵略扩张,而是由中世纪君主国发展而来,在宗教和人种上的同构性使它们有别于多民族帝国。

英国、法国、西班牙是这类“领土国”典型代表。

王权的加强导致民族情感的普遍增长,促进了海外贸易活动和国内财富的增长,也助长了新兴民族国家对海上霸权的野心。

——摘编自【德国】尤根·

奥斯特哈默《全球化简史》等

(2)依据材料二分析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古代罗马的不同。

依据所学知识说明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所造成的影响。

材料三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中国政府及各界对和会都抱有较大期望。

北京政府为代表团规定了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中即包括取消外国人在中国的特殊权益,如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等内容。

4月,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交了《中国希望条件说帖》,正式提出了中国希望废除的外人在华特权。

但英法操纵的巴黎和会并未将这一要求列入会议的议程。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即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德、中意或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

不久,中国与英美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的盟国关系,并成为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四大国之一。

中国战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及中国在新的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得中国与英美等盟国间不平等条约的存在成为一种荒谬的现象。

1943年1月11日,中国与美国、英国分别签署条约,废除英美在华领事裁判权等特权,宣布废除《辛丑和约》,将上海、厦门的公共租界,天津、广州的英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的各种权益归还中国。

(3)以“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为视角,对材料三进行解读。

7、(10分)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

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

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

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

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8、(10分)西欧现代化进程开启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近代随着西方列强侵华,中国的民族主义兴起、发展,随着抗战到来,中华民族彻底觉醒。

材料一欧洲在近代形成民族的过程中,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

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因此“很多学者说法国大革命及以后发生的拿破仑战争是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起源。

当然,在此之前,欧洲的民族国家就形成了。

为什么要形成民族国家?

因为民族国家是现代化的载体。

但是,随着近代化的发展,欧洲民族国家发展不平衡,造成近代欧洲动荡和民族冲突。

时至今日,这种不平衡被拉平,西欧的一体化开始,就是今天的欧盟。

——江苏人民出版社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1)依据材料一,说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必要性;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现代西欧实现一体化的原因。

材料二1901年,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他认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派迅速放弃了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的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根据列宁的民族自决理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决是指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自由。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的悲愤歌声,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整体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民族研究》2013年第3期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华民族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彻底觉醒的原因。

9、(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摘选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选自《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的胜利》

材料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应该而且可以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两国邦交正常化,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也是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1972年9月29日)

材料四日本在7月初正式解禁集体自卫权之后,安倍又开始了另一个重大行动,就是展开争取让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行动。

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称,日本将与有着相同目标的印度、巴西、德国加强合作。

安倍将于近日访问巴西,他准备在与罗塞夫总统会谈中确认“希望一起实现入常,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

安倍还将在9月1日举行的日印首脑会谈上展示团结一致,为获得国际社会的更多支持而倾注全力。

——摘选自高望《日本“入常”搞错了方向》

(1)材料一中相关条款出自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举出日本侵华罪行三例。

中华民族能够“报仇雪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的直接原因和最深远意义分别是什么?

(4)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争取“入常”的目的。

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变化对当前我国开展外交活动有何启示?

1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

图1中一全副武装背着现代武器的日本矮子命令一长得像猪正想开溜的满清大官:

你这留着猪尾巴的猪头,快把钥匙拿出来给我。

1、(10分)

【答案】

(1)原因:

中国人民和历届政府不屈不挠坚持斗争;

根据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制定灵活的政策和目标;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战后民族解放潮流的推动等。

意义: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了贡献。

(2)特点:

广泛加入各种国际组织,在经济、安全、卫生等多领域展开国际合作;

由参与国际组织到主导筹建国际组织;

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巨大;

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世界众多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国参与,中国也需要扩大国际合作促进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废约最终成功的原因和重大意义、新时期我国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主要特点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近代中国废约最终成功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一再提出废约问题”“武汉国民政府成功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的废约方针从原来的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改为废除中日间的条约”“中美、中英签署新约,取消两国在华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新中国成立前后,宣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其重大意义应当联系所学,从对中国国际地位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影响、为新中国开展建设的国际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2)新时期我国参加国际组织活动的主要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8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理事国,同时在一些地区性经济金融组织中也开始出现中国的身影”“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在同年推动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其形成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世界格局和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

2、(10分)

【答案】理由:

(1)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发动柳条湖事件,挑起“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

(2)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30万东北抗日联军在1931年至1937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牺牲。

(4)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连续14年没有间断过,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没停止过。

(5)14年抗战这个概念具有科学性、历史性、原则性与现实性,新的历史界定有助于消除认识混乱,

(6)14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

(7)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解析】“十四年抗战”将“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端,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日本侵华历史的完整线索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完整历程。

“十四年抗战”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十四年抗战”有利于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10分)

(1)错误估计:

日本认为中国国共纷争及国民党内部的纷争是征服中国的可乘之机。

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

日本认为军事上、经济上都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现:

政治上:

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

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2)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徐州会战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同时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3)依据:

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

分析: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贞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应当联系所学,从政治上的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军事上的正面、敌后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等方面来回答。

(2)中国使日本的战略计划落空从而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泥淖中的会战,应当联系所学,从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的影响,以及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等方面来回答。

(3)从材料中的“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可以看出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

梅汝璈的斗争能胜利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中国抗战对二战的贡献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来回答。

4、(10分)

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

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

态度:

义战(解放中国)。

(2)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双半社会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带来了灾难并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3)错误估计:

日本认为中国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

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历史地位: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归纳出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依据材料“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可知日本蓄谋已久;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归纳出答案。

(2)依据材料二“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从社会性质变化、民族危机以及民族觉醒等方面思考回答。

(3)第一小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