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521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试题新版新人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

据此回答4-5题。

4.科学家称“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

A.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

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C.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

D.月球上昼夜交替周期长,适宜观测的时间长

5.“嫦娥一号”撞击月球留下的坑,将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

其主要原因是

A.月球上没有风化现象

B.月球内力作用表现微弱

C.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的侵蚀现象

D.月球上没有大气,“嫦娥一号”对月球的撞击力大

下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表格是拉萨与广州相关地理信息表"

读图表回答6-7题。

6.与广州相比,拉萨

A.①较大B.②较大

C.③较大D.④较大

7.拉萨成为“日光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离太阳较近B.纬度较高,夏半年白昼时间较长

C.旅游业发达,大气污染小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1859年9月1日,英国天文爱好者卡林顿观测到日面上出现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其亮度迅速增加,远远超过光球背景,明亮的白光仅维持几分钟就很快消失了,这是人类第一次观测到该现象。

据此完成8-9题。

8.卡林顿观测到的现象是

A.黑子B.耀斑

C.磁暴D.极光

9.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A.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B.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D.引起对流层大气的电磁扰动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

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

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

完成10-11题。

10.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A.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B.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

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

11.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多

③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少④夜晚大气吸收火星表面辐射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完成12-13题。

12.①~④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①-地壳B.②-岩石圈

C.③-地幔D.④-软流层

13.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④-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下面是冰岛位置和火山喷发图示,读图完成14-17题。

14.冰岛位于

A.副热带高压带 

B.西风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15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A.地壳B.岩石圈

C.地幔D.地核

16.火山喷发后,会导致部分地区温度下降,主要与下列哪个过程有关

A.散射作用B.反射作用

C.大气逆辐射D.地面辐射

17.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据此完成18-19题。

18.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19.歌词所描述的天气条件下,当地

A.气温日较差小

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

C.当日大气保温效应明显

D.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面吸收能力弱

山师附中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做两个相同规格且初始温度相同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20-21题。

20.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1.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22.2017年初某地发生的雪灾与大气逆温现象有关。

典型逆温现象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

下列西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23.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曾在《夜雨寄北》中写到: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则能够体现“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图示是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5.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M表示3月份、春季

B.M表示12月份、夏季

C.N表示1月份、冬季

D.N表示7月份、夏季

读亚洲东部某日某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

百帕)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6-28题。

26.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8.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下图为亚洲某区域气候分布示意图。

完成29-30题。

29.①②两种气候的差异最主要表现在

A.冬季降水量    B.最冷月均温

C.夏季降水量    D.最热月均温

30.气候③夏季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A.纬度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 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所以合称为海陆风。

材料二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⑴根据材料一,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

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①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

(2分)

②在下图中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

(4分)

③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陆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81.0

数据分析的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

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

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冬季风或夏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

(4分)

④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从温度与湿度两个角度回答)带来的影响。

(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3)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参考材料二中的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中光照、热量、水分条件的有利影响。

32.读图Ⅰ“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图Ⅱ“甲、乙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图Ⅰ

图Ⅱ

甲乙

⑴气压带A的名称是 

,其形成原因是该地终年高温,垂直方向上盛行 

气流。

⑵图Ⅰ中G带的风向是 

,图Ⅱ中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终年受该风带控制的是 

(甲/乙)城市,其气候特点 

(6分)

⑶由于气压带、风带随 

南北移动而移动,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受图Ⅰ中的 

(填字母)控制。

⑷B带所处的亚欧大陆东岸受 

的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 

气候。

(4分) 

参考答案

13

14

15

C

B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⑴①海陆热力性质(2分) 

②如图(4分)

③冬季 冬季风(4分)

④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2分),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2分)。

⑵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2分);

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2分)。

⑶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减少太阳辐射能散失);

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2分);

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2分)。

32.⑴赤道低气压带、上升;

⑵西风带、乙、全年温和湿润;

⑶直射点、B;

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或亚热带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