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编录要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484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编录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钻孔编录要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钻孔编录要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钻孔编录要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钻孔编录要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孔编录要点Word格式.docx

《钻孔编录要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编录要点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孔编录要点Word格式.docx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时,宜定为“互层”;

厚度比为1/10~1/3 

时,宜定为“夹层”;

夹层厚度比小于1/10 

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 

时,宜单独分层。

6.5.1 

填土根据物质组成和堆填方式,可分为下列四类;

素填土:

由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粘性土等一种或几种材料组成,不含杂物或含杂物很少;

杂填土:

含有大量建筑垃圾、工业废料或生活垃圾等杂物;

冲填土:

由水力冲填泥砂形成;

压实填土:

按一定标准控制材料成分、密度、含水量、分层压实或夯实而成。

(一)根据钻探班报表检查孔深和进尺。

设钻具总长为L,机台高度为P,主动钻杆的机上余尺为c,则本回次孔深H2 

2= 

– 

c

本回次进尺L1为本回次孔深H1与上一回次孔深H2之差 

L1 

H1 

H2

(二)检查岩心,主要包括:

⑴查岩心的放置是否按岩心自然顺序正确放在岩心箱内;

⑵岩心编号是否正确及岩心长度丈量是否准确;

⑶核对岩心隔板上的数据。

(三)岩(矿)心采取率计算 

岩、矿心采取率是单位进尺的岩、矿心长度的百分数,即 

(VI-1)

根据取心孔段的不同情况分为回次采取率和分层采取率。

1、回次岩心采取率计算 

图VI-1是钻孔采取岩心示意图。

上一回次的孔深为H1,残留进尺为S1。

从孔深H1继续向下钻进,本回次的孔深达到H2,残留进尺为S2。

从钻孔中取出岩心,其长度为m, 

m=m1 

m2(图VI—1),与这一段岩心相应的进尺M为:

回次岩心采取率则k为:

(VI—2) 

2、分层岩心采取率计算 

图6-1岩心采取率示意图 

(VI—3) 

分层岩心长度由统计各回次同一岩性的岩心长获得。

分层进尺则是该分层底的孔深与顶的孔深之差。

(四)换层深度计算 

图6—1中岩心有两种不同的岩性,上部的岩心长度为m1,其代表进尺M1为:

(VI—4) 

换层孔深H为:

(VI—5) 

或根据下部的岩心长度为m2,其代表进尺M2为:

(VI—6) 

(VI—7)

地质编录的几种方法

应用数码相机进行隧洞施工地质编录

随着隧洞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隧洞断面日益增大,特别是在隧洞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情况下,采用传统的手工素描地质编录方法,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应用摄影方法代替手工素描进行隧洞施工地质编录,是当前隧洞工程地质编录的发展方向。

用这种方法,可以科学、准确地记录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地质现象,资料易于保存,使用方便。

  河海大学曾于1994年,与广东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合作,在广州蓄能电站二期工程的施工中,研究试验过隧洞摄影施工地质编录方法,研制了外业用的相机定向装置,编制了内业用的计算机软件,制订了外业和内业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这项试验是成功的。

但是由于当时数码相机尚未问世,传统摄影方法须有一个冲洗胶卷的过程,地质师不可能直接在像片上进行描述和注记,因此摄影的优越性还不能充分发挥。

1997年,数码相机(CCD相机)开始在我国市场上推出,为摄影地质编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

  1997年7-8月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咨询公司与河海大学合作,在正在施工的小浪底排沙洞中,开展了应用数码相机进行隧洞摄影施工地质编录的试验研究。

该项研究从目前数码相机的特点和小浪底隧洞施工的特点出发,制定了新的隧洞摄影编录方案,改进了相机定向装置,编制了适用于新的摄影编录方案的软件,并扩展了原有软件的功能。

试验证明,应用数码相机,可以在摄影后立即将图像输入计算机,经过简单的图像处理后,在现场打印出图像,供地质人员描述和注记。

使隧洞摄影地质编录的外业和内业的工效都得到成倍的提高,将有利于隧洞摄影地质编录方法的推广。

地质编录有几种?

如何编录?

把直接观察和综合整理的地质信息系统地用文字和图表编制而成的记录。

地质编录是地质勘查和地质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地质编录按照工作阶段可以分为2种:

①原始地质编录,指在野外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用文字、素描、图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记录;

②综合地质编录,指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图表等。

地质编录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地质填图编录、探矿工程地质编录和采样编录。

  地质填图编录 

 是完成任何比例尺的地质调查任务的基本手段(见地质填图),包括地质剖面编录、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

沿着某一个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断面)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表示在图上,称为地质剖面图对地质剖面上所显示出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的观察和记录,即为地质剖面编录。

在野外实地测量编制地质剖面图时,一般要选择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能基本反映填图区内地质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和区域。

通过实地测制地质剖面,划分地层分层界线,确定填图单位;

进行详细的岩性描述,系统地采集岩石、矿物标本;

测量地质体的产状;

在未变质和浅变质地层中寻找和采集化石;

并根据填图任务的要求采集有关的分析测试样品。

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进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

  在地质填图中,需选择合理的路线和控制点进行系统的野外地质观察。

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编录内容有:

标定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的位置,观察、描述露头地质和地貌,测量地质体的产状要素以及其他构造要素,采集 

标本和样品,追索和填绘地质界线,画信手剖面图和地质素描图(图 

2)以及摄影等。

地质观察点的作用是准确地控制地质界线或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使原始的文、图资料与实地位置相符合。

地质路线和地质观察点的编录形式,除传统的野外记录本编录方式外,为便于野外资料和数据的电子计算机处理,还有采用记录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用预定的符号或代码标在特制的卡片上。

探矿工程地质编录 

 矿产普查勘探中对所实施的工程进行的原始地质编录。

包括:

①坑探地质编录,简称坑探编录,指对坑探(包括槽探、井探)工程揭露的地质矿产现象所进行的描述和记录,并要编制坑探工程展开图,以表示各种地质现象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变化情况。

②钻探地质编录,又称钻孔地质编录。

其内容包括:

回次进尺,岩(矿)心采取率,岩性描述,分层孔深,分层厚度,标志面与岩心轴的夹角,钻孔弯曲度和孔深测量;

简易水文地质测量、地球物理测井(见钻孔地球物理勘探)等资料的编录;

并按设计要求采集各种标本和样品;

编绘钻孔柱状图和钻孔地质剖面图,以反映不同深度各种地质现象和各类岩石(矿石)的特征及其在钻孔中显示出的厚度。

  采样编录 

 又称样品编录,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对采集的各类样品所做的编录。

在地质调查过程中,为了了解和解决有关的地质、矿产及其他工程技术问题,需对岩层、岩体、岩石、矿石、矿物、水点,土壤和松散沉积物等采集适量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测试鉴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数据和资料。

采样(取样)编录工作包括:

对采样地点的观察、描述和编制采样平面图;

按样品种类进行统一编号登记;

对样品加工过程的记录和检查;

对各类样品的分析、测试与鉴定结果进行整理、登记和检查。

地质编录

目录[隐藏]

概述 

技术要求 

分类 

概述

用文字、图件、影像、表格等形式,把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过程所观测的地质现象和矿产特点,采样、分析以及综合研究的结果,系统、客观地加以反映的工作。

  它为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和矿产规律,评价和开发矿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

按性质,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

  在地质勘查、勘探中,对各种工程的地质现象进行编绘、记录的过程。

[1] 

技术要求需进行地质编录的工程主要有:

探槽、浅井、钻孔。

编录要求现场记录所见地质现象,其中探槽和浅井需在现在绘制工程素描图。

钻孔可在完成现场记录后室内绘制。

探槽、钻孔素描图的比例尺皆为1/100,浅井大多为1/100或1/50。

分类

地质编录按照工作阶段可以分为:

  ①原始地质编录,指在野外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用文字、素描、图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记录;

  ②综合地质编录,指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图表等。

  按内容地质编录可分为:

  ① 

地质填图编录,是完成任何比例尺地质调查任务的基本手段,包括地质观察路线和观测点上所见到地质现象的文字记录,素描图,照相及采集分析测试的样品和标本,地质剖面图的编制,以及地质图的测绘。

  ②探矿工程地质编录,是对矿产普查勘探中所施行的工程中的地质资料和信息的编录,包括对探槽、探井工程揭露出的地质现象进行描述、绘图和编制工程展开图的坑探地质编录;

和对钻孔实施过程中的进尺、岩(矿)心采取率、岩(矿)心的岩性描述,分层孔深、分层厚度、钻孔弯曲度、简易水平测量以及有关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的记录等的钻孔地质编录,最后需根据这些资料绘制钻孔柱状图和钻孔地质剖面图,以反映地质现象随深度而变化的纵向和横向的特征。

  ③采样编录,又称样品编录,包括对岩石、矿石、矿物、水点、土壤、松散沉积物等样品采集的日期 

、地点、目的 

( 

分析、化验、切片、测试、鉴定、)地质背景等的描述,编制采样平面图,进行统一编号;

最后还需对各类样品的分析、测试 

、化验 

、鉴定的结果进行登记、检查和整理,以供综合整理时分析研究。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一、目的任务

钻探是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所施工的钻孔主要用于追索和圈定矿体,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埋藏条件及矿石质量等。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取自钻孔内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提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完善的记录。

二、钻孔编录的准备工作

㈠业务准备:

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如地层及分布、各地层内的岩性特征及组合、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

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

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2人。

㈡物资准备:

编录工作开始前需要准备的物资包括工具、材料、表格及标签。

1、工具:

地质锤、罗盘、放大镜、计算器、三角板、量角器、钢卷尺、文具盒(内装铅笔、橡皮擦、铅笔刀、防水墨笔等)、图包、讲义夹、照相机,必要时带录像机、录音机。

2、材料:

红油漆、胶卷、白胶布、棉纸(包标本用)、样品袋等。

3、各种表格及标签

钻孔地质记录表(附表5-1)

钻孔采样记录表(附表5-2)

标本登记表(附表5-3)

矿石体重记录表(附表5-4)

照片记录表(附表5-5)

录相记录表(附表5-6)

岩矿心分层签(附表5-7)

岩矿心采样签(附表5-8)

样签(附表5-9)

标本签(附表5-10)

钻孔回次标签(附表5-11)

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附表5-12)

钻孔质量验收表(矿区或地质大队自制)

钻孔技术指示书(矿区自制)

钻孔开孔通知书(矿区自制)

钻孔终孔通知书(矿区自制)

㈢根据矿区勘查剖面图的设计钻孔,制作钻孔技术指示书,地质设计内容及要求部分由矿区地质部门负责制作,其余由矿区探矿部门根据地质设计和要求编制钻孔结构、钻进方法等。

技术指示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可用颜色表示)、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采取要求(按矿区设计执行)

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米校正一次,斜孔50米校正一次,误差±

1%。

㈣钻机安装完毕,经矿区领导、地质、水文、探矿、技安、安装等部门负责人现场检查验收。

检查合格,由地质水文填写钻孔开孔通知、交矿区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机场执行。

地质应重点检查的内容:

安装孔口位置、钻机立轴方位(斜孔)和倾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岩心箱准备情况,岩心箱及其它材料堆放场地等。

设计钻孔斜孔,需检查钻机立轴倾斜方位和立轴倾角。

首先用重垂线在钻机立轴上方自然下垂,测量者离重垂线一定距离(避免机台内铁器干扰)手持罗盘(水平状),用测量物体方位的方法,当罗盘反向镜中心线、罗盘照准觇标中心线、重垂线、钻机立轴中心四条线重合时,罗盘指针所指的方位角亦是钻机立轴倾斜方位,也代表设计钻孔倾斜方位。

用测量岩层的倾角的方法,罗盘长边顺钻机立轴测量立轴的倾角,也代表设计钻孔倾角。

设计直孔,钻孔无倾斜方位,倾角90°

,只需检查钻机立轴是否垂直地面(90°

)。

钻孔开工前,地质、水文人员应对现场施工人员介绍钻孔技术指示书中的地质设计和各项技术及质量要求。

㈤ 

钻孔施工人员职责

岩矿心实物:

对获取的岩矿心经过清洗、整理、按先后顺序工正摆放在岩心箱中,回次标签(隔板)填写正确,清楚放在回次岩心的末尾,岩心箱外侧应用油漆写明矿区名称、孔号、起止井深、箱号。

钻孔回次记录表(机场准备)、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表10)、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数据填写准确、清晰、真实、清洁。

三、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钻孔编录工作,随钻孔施工的进展及时进行,编录地点必须在钻探施工现场。

编录时间及地点的选择必须保证岩矿心自钻孔内取出未被溶蚀和风化之前。

㈠ 

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编录人员在正式编录前应详细检查机场钻探班报表记录的回次进尺、井深,有关水文观测资料等(现场);

根据编录场地大小,将岩心箱依井深顺序排列;

仔细检查岩心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心摆放有无拉长现象;

若发现岩矿心顺序有颠倒,应正确地予以调整;

若发现破碎的岩矿心有人为的拉长现象时,应正确地压缩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场当班记录更正班报表。

回次标签:

回次标签的孔深、进尺、岩心长度、残留岩心长度、回次号、回次岩心编号等数据必须准确无误。

岩心编号:

大于10cm以上的岩心及大于5cm以上的矿心应用红油漆编上号,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

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5回次,有7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 

㈡ 

观察记录

在前述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正式进行编录。

1、分层

首先对尽可能长的井段直至全孔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并根据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对岩矿心进行分层。

例如:

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

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

2、记录回次数据

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止孔深、岩心长、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至钻孔地质记录表的回次栏目内。

其中:

“止孔深”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

“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度;

处理“残留岩心”(。

应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

在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时,某个回次因有残留岩心,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处理方法可参照下面两种办法进行。

1) 

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主采取率为100%,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

例:

第9回次进尺4m,岩心长4.9m,大于该回次进尺0.9m的岩心作为残留向上推到第8回次(第9回次采取率现为100%);

第8回次原进尺4.5m,岩心长4.2m,现加上第9回次上推的0.9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4.2+0.9=5.1m,超过进尺0.6m继续上推至第7回次,则第8回次采取率现为100%(该回次原采取率93%应更正为100%)。

第7回次原进尺4m,岩心长2.9m,采取率73%,现加第8回次上推的0.6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2.9+0.6=3.5m,采取率为88%,岩心长度小于进尺,无残留上推,至此,第9回次残留岩心处理完毕(第7回次原采取率73%,应更正为88%)。

如残留岩心处理图中:

如继续超过,应寻找其原因,再作处理。

如岩心破碎或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得上推。

2) 

允许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和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

“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一上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89.63-85.24=4.39m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有特殊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米应计算采取率,回次采取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一般岩层不需计算回次采取率

3、记录分层数据

分层数据对应于左侧的回次位置填写

如在第2回次中分层,则对应于2回次横格中填写

序号:

为本分层的顺序编号

回次岩心长:

为本分层所处回次内属该分层的岩心长度。

换层井深计算:

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算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算为换层井深。

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

回次内换层、回次间换层及空回次换层三种情况计算换层井深。

在某一回次内换层时,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 

当回次采取率不足100%时,其计算公式为:

② 

当回次采取率等于100%时,按下列公式:

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上回次残留岩心+本回次上分层岩心长

两个回次间换层,有以下两种情况:

图中,在5回次,6回次之间换层

5回次无残留岩心时换层井深=5回次终止孔深=25米

5回次有残留岩心时

换层井深=5回次终止孔深-5回次残留岩心长=25-0.2=24.8m

3) 

空回次换层时,计算公式为:

(图示)

换层孔深:

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是否二分之一,可根据上下层岩石的硬度、破碎情况而定)。

分层进尺=本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前一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

分层采取率= 

×

100%

分层计算结束后,将有关数据填进地质记录表的分层栏目,同时将分层孔深填入岩心分层标签。

4、地质描述

地质描述是在仔细观察岩矿心的基础上进行的.观察的主要目标是矿层(矿化层)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分层界线等。

复合定名:

地质观察描述一般以分层为单位,首先对本层给予一个能反映岩矿石基本特征的复合定名,复合岩矿石名称要求反映岩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份及矿化特征。

在考虑复合定名时,根据分层中岩矿石种类主次、分布特点,可能有几种定名情况:

一是:

分层岩性基本上只有—类、为单一定名:

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

二是:

分层中出现两种以上岩石呈互层状产出;

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与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互层。

三是,分层中出现次要岩石夹层;

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夹(也可为“间夹”、“偶夹”)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岩石特征

岩石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份,风化特征及其它物理性质.

颜色包括岩石总体的颜色(包括原生颜色及风化颜色).

岩石构造指原生构造,如:

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状。

岩石风化是根据岩石风化强弱程度,划分出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供制作储量计算剖面及储量计算使用。

其它物理特征,如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蚀变及矿化特征

蚀变与矿化关系密切,蚀变带往往就是矿化带。

对蚀变带的观察要确定蚀变岩石类型。

注意蚀变带内蚀变矿物变化情况,注意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

’空间关系等。

矿化特征

观察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内容同岩石特征)矿层(含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

(测量矿层顶底板介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

构造

指次生构造。

包括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及沉积岩中后沉积作用构造,如起因于化学作用的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编录过程中要观察、收集上述构造的特征、类型、产状等。

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

在观察岩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相,录像。

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测量

岩心轴夹角是了解地层、矿层(体)、岩(矿)脉,地质构造的倾角,编制地质剖面图、计算地层和矿层(体)厚度的基础数据。

量角器测量法

用量器测量轴夹角最常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步骤如下:

首先找出要测量的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总体方向找出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最高与最低点.(可用红、蓝铅笔划一条线),如图中AB;

将岩心柱面(图中CD)紧靠岩心隔板;

将量角器的零度边(图中ab)与标志面(AB)平行,同时将量角器的0点与标志面(AB)同心柱面(CD)的交点(0)重合;

4) 

读出岩心柱面在量角器上的读数(70°

)即为轴夹角。

四、岩矿心取样

岩矿心取样以化学分析样为主,其次为物理取样、加工技术取样、矿物取样等。

化学分析样的布样

采样目的层

1、矿层(含矿化层)全段连续取样(H2-H5);

2、矿层的顶,底板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