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9197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会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会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会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文档格式.docx

《社会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文档格式.docx

项目的缘起与最初设计;

新工人食堂和新工人活动中心的运营状况;

对NGO办社会企业的一种反思。

项目的缘起与最初设计

2007年,我们和北京大学一起做了一个关于建筑工人的调查。

因为许多访谈都是在工地附近的小餐馆里进行的,于是当时我们就想,如果我们自己开一个餐馆,那么就可以和工人一起聊天,吃饭,喝酒,访谈气氛会更好的。

就这样,2008年3月新工人食堂正式开始运营,其服务定位于所在社区的打工群体,尤其是工地上的建筑工人。

我们希望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工作人员都是从他们中间寻找。

就这样,新工人食堂无法选择地被一群从未做过生意且对做生意找不到感觉的人来经营,而这群人对社会目标的追求远大于对赚钱的兴趣。

同时,新工人食堂从一开始就力图避免陷入纯商业运营,所以由新工人食堂提供财务支持的新工人文化活动中心应运而生,为打工者们提供文化休闲服务以及工商和法律方面的技能培训。

基本上每周都会有这样的一些小组,比如文艺小组、法律小组,还有了解整个建筑工人的打工史。

这些主要由我们的志愿者来完成。

我们所构想的理想状态是餐馆的营业收入可以支持活动室的各项活动开支,即前面是餐馆进行商业活动回顾,后面是活动室针对打工群体开展公益活动的捆绑式运作模式。

新工人食堂与文化活动中心的运营情况

从2008年3月20日新工人食堂正式开业一直到现在,其整个经营状况是在亏损的状态。

为什么呢?

一方面受到奥运会对外地进京人员的限制,新工人食堂所在社区的流动人口比去年减少了近一半。

另一个比较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选址不好。

本来为打工人群服务的食堂,却选在以本地居民为主,离工地约有一公里的地方。

还有其他原因,如没有一个好厨师;

为了让更多工友来食堂吃饭,除了少收他们钱之外,还为他们免费加菜,而有些工人却因为担心我们会赔钱就不来吃饭了等等。

经营至今,餐厅最好的情况也只是实现了收支平衡,无法如预期中那样给活动中心更多财力支持。

另一方面,新工人文化活动中心在今年下半年建筑工地开工不足的情况下,难以聚拢更多人气。

加之天气转凉,工人下工后更愿意回工棚,不愿意出来活动。

因此,文化活动中心面临着缺乏服务对象的危机。

面对以上这些困境,在新工人食堂的改进方面,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慢慢地转向向社区打工人群和本地居民两个消费人群服务,而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打工人群。

以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来,我们预估在春节前应该可以达到基本的收支平衡。

新工人活动中心的活动方式也以集中工人活动改变为由志愿者或工作人员主动走访的形式,进行文艺活动或者大学生对打工人群工地、工作、生活状况等方面的调查活动,更直接地接触工友,为他们服务。

对NGO办社会企业的一种反思

半年时间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我认为教训应该是更多些的,包括社会企业理想与现实间的迷思,如何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社会服务如何借助企业化的经营来实现,以及目前关于新工人食堂和新工人活动中心的具体的问题是:

他们两者的关系是附属关系还是互动关系?

究竟社会企业是NGO的企业化,还是企业的NGO化?

1、理论回顾:

社会企业理想与现实间的迷思。

香港乐施会在对香港和深圳的社区经济组织(社会企业的一个重要类型)的考察中发现,大部分社区经济组织由于面对市场竞争,经营并不容易。

而且,很多成员只能以志愿者或兼职的形式投入社区经济组织的工作,必须用在正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作来维持工资与生计。

调研人员认为,这些社区经济组织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社会运动,“只可算是零星而有意义的尝”。

2、框架设计:

如何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社会企业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兼顾?

戴维.伯恩斯坦在《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这样写道:

“商业企业家对经济而言意味着什么,社会企业家对社会变革就意味着什么。

他们是那些为理想驱动、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质疑现状、开拓新机遇、拒绝放弃,最后要重建一个更好的世界。

”所以社会企业更多是对于着重于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实现所谓的商业性的经营。

由此来看,社会企业已超越了对经济利益的追逐,而着重于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创造性的破坏”。

在具体的操作,经营活动只是它实现社会目标的一种手法,是它实现社会目标的社会化而已。

3、实现:

社会服务如何借助企业化的经营来实现。

对于我们来说着重想解决的是我们所在打工社区中工人就餐的环境,并希望借此一方面解决就餐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通过新工人食堂来支持新工人活动中心,以此来达到所谓的社会效应。

我们力图通过餐馆的方方面面来传达我们的社会目标,并认为只要降低对餐馆利润的最大化追求,餐馆是可以满足它的社会性功能的。

然而,市场化的竞争逼迫我们不得不将更大的精力放在经济运营上。

对于一个餐馆,地址、服务对象、厨师、服务态度、餐馆的布置、经营的种类、成本效益控制、餐馆的人事管理等等,这其中任何一种因素都会对餐馆的营业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把餐馆的经营定位于服务打工群体,尤其是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是餐馆需要体现的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在发展工人网络的目标上,它与活动室完全一致。

然而,我们致命的失误在于把一个主要面向建筑工人的餐馆选在了一个远离建筑工地的位置。

4、关系处置:

附属关系还是互动关系?

尽管整个上半年新工人食堂的财务一直都出于亏损状态,但是依旧承担了新工人活动中心的房租、电费和其他经济支出。

而新工人活动中心也为餐厅带来了人气,照顾了餐厅的生意。

更重要的是,餐厅是我们直接接触工人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和平台。

餐厅制造出来的轻松氛围,使我们更容易接触到更多工人,并且发现他们之中的骨干,为我们进一步跟进工人的权益活动和开展服务提供了便利。

因此,我可以说,目前新工人食堂和活动中心关系主要还是一个互动的关系,互为支持。

5、角色定位:

社会企业是NGO的企业化,还是企业的NGO化?

我们整个餐厅的运营过程中,每个人都很努力,甚至希望餐厅的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来自打工群体,尤其是来自建筑工地的工人。

我们希望他们不但能成为管理人员,也能参与活动中心的外展工作和社会调查工作。

这基本是采用了NGO的做法。

但是由于工作事务的繁多,我们也想从运营方式上实现企业化,讲求工作效率,更好地体现它的社会功能。

不过由于在某些工作理念上不能与企业理念互相认同和沟通,至今我也不能解决所谓的NGO企业化这样的问题。

所以现在这个问题想留给大家,社会企业应该如何去更好的发展,还有我们是如何来吸纳我们企业里面的人士和如何将我们NGO的人士在基本经营方面进行更好商业方面的培训。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多背一公斤余志海

公益事业融资多元化

多背一公斤,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旅游加上公益的一种公益活动形式,是通过政策的参与来服务乡村教育。

“多背一公斤”是2004年4月正式提出的口号,2007年开始建立全职团队,今年4月完成工商注册,叫爱聚(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目前公司有4名全职人员,和一名全职实习生。

我们的形式就是鼓励志愿者在出去的时候背上一些图书、文具带到乡村学校。

我们整个的运营方法是建立志愿者自己发掘、提交和参与的社区,志愿者自己购买物资提供给学校,志愿者亲身探访学校。

如何发掘更多资金来源

首先作为背景资料,我对“多背一公斤”的资金来源做一个简单分析。

目前我们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资金是来自业内的项目资助,主要是1+1基金会,他们资助我们灾后重建的主使项目。

另外还有来自企业方面的资金资助,包括公益资助和商业合作,大概占了四成多。

其余小部分资金来自我们产品的运营,以及一些奖金收入。

以上就是我们 

08年预期收入的资金来源。

1、筹资策略矩阵

那么我们如何去发掘更多不同资金的来源呢?

我将市场放在横轴上,产品放在纵轴上,以已有产品、新产品、现有市场和新市场为坐标,将整个筹资的产品和市场划分为项目创新、风险、竞争、渠道创新四个部分,他们形成了一个策略矩阵。

下面我对坐标图上出现的名词进行名词解释,以明确他们的含义。

产品就是你能够提供的东西,对于NGO来说可能就是我们所做的各种项目。

而这里所指的市场,其实是客户,而不是用户。

用户是使用产品的人,而客户是为产品买单的人,这可能是两个不同的人群。

而市场是客户的集合。

举奶粉这个物体来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奶粉用户是婴儿,而客户则是婴儿的爸爸妈妈。

同样,我们是NGO,我们产品的用户可能是弱势群体,而客户则是为项目提供资助的人,来源可能是基金会,可能是企业,可能是NGO自己。

●已有产品是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的产品,或者已经有人在做过的一些项目叫做已有产品。

●新产品是还没有出现过的。

这个新产品可能是一些带有革命性的,是革新的产品,也可能是一些改良性的产品。

●现有市场是我们现在已经存在的传统的筹资的市场,如境外NGO基金会,或者一些网站等等。

新市场是说目前正在出现的一些新的能够为你提供资金的的群体。

下面将会对他们进行更详细的解说。

现在,我们回到产品的市场的战略矩阵,用矩阵来说明几个资金的来源。

将已有产品投放到现有市场你得到一个结果就是竞争。

因为作为一个新的机构,特别像我们这些又小又新的机构来说,你把一个已经有的产品放到一个现有市场上面,你会发现很多同行,或者很多前辈已经做过同样的事情。

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和基金会的关系都比你要强。

所以你在这一块是没有很多优势的。

于是我们就会考虑设计一些新的产品出来,去取悦,或者去获得现有资金拥有者的支持,这就是项目创新。

另外把已有产品或新的产品投放到新的市场中去,这就是渠道创新。

最后如果将新产品投到新市场,这可能意味着有一定的风险。

在这个产品和市场的矩阵中,大家可以分析自己作为NGO或者作为社会企业,你自己的产品是落到哪一个项限里面。

2、筹资市场光谱分析

作为已有市场,其典型代表就是境外NGO或者境外基金会。

它们存在时间早,大约80年代或者9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它们很成熟。

与已有市场相邻的是最近三年才开始出现,而且是逐渐看到风投的非公募基金会,从一般的角度来说,他们是很有钱的艺术家或者演员,创立一个基金会,用以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

而更近一些的就是新市场,其中的代表是企业和媒体,虽然他们二者的诉求不同,但是暂时可以把他们放在一起。

下面我就以自己并不权威的经历在这个筹资市场光谱中去分析他们不同的数量、特征、需求、他们关注的申请机构的一些要素以及管理方式。

在已有市场中,也就是境外NGO的需求上来说并不是特别大,约10个到100个。

他们在中国的NGO行业已经存在很久了,声望很好,经验很丰富。

因此他们更追求安全的,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机构和项目。

对于申请机构,他们非常关注其业内的声誉和专业能力。

管理上他们很注重项目执行过程的管理,因此会周期性要求提交报告等,对于过程的控制相对严格。

对于我们这些又小又新的机构来说,与他们合作的机会比较小。

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约为700多家,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从业时间较短,同时,他们都是有钱人,资金非常雄厚。

正因为他们是这个行业的新进入者,因此他们更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影响力,建立自己的同盟。

可以说非公募基金会和已有市场,即境外NGO,甚至包括公募基金会,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因为他们是在一个同质化的市场里面去争夺同样的资源。

所以他们更关注机构的创新,希望用新的东西去占有一个现有市场的份额,其他媒体/企业的市场数量是无法统计的,因为中国的企业好象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总的来说,既然是企业就完全是可以商业导向的,伴随着所谓企业的很多社会责任。

或者说这种公益活动,的确也有很强的商业目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面,他们关注的合作机构的因素与已有市场关注的因素是完全不同的,已有市场关注的是机构行业内的影响力,而对企业/媒体来说他们关注的是机构公众影响力,以及执行商业合同时的执行能力。

甚至从我们自身经验和体会上来说,他们并不那么注重过程,而更在意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东西。

面对非公募基金会如何去做?

突破。

因为非公募基金会本身的数量不是很大,作为NGO社会企业可以主动寻找在相同领域非公募的基金会,与其进行合作。

追求规模化。

因为非公募基金会大部分是企业家自己出资成立的基金会,其自身作为一个经营的本性来说,也是在追求一个规模化。

因此他们希望在一个项目中能尽可能服务到更多的机构,形成一定规模。

控制成本。

因为非公募基金也是受基金会相关的条例所限制,因此他会有控制成本的要求。

面对媒体/企业基金会如何去做?

加强NGO自身品牌的影响力。

通过活动或者媒体公关,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品牌形象。

建立合作网络。

这个合作网络就是NGO的合作网络,当企业与你合作时,他对规模一定有所要求,而且对一个小的机构来说是很难完全去实现这种要求的。

因此这时候更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合作网络,大家可以共同去获得和消化这些资源。

追求高利润率。

因为组织化是有成本的,要交税,要给人员发工资,要上保险。

既然要做商业合作,就首先要有商业立场的思考,尽可能追求高的利润率。

因为钱是企业来的,你拿着更多的钱能做更多的事情。

谢谢大家!

参与者讨论环节 

●工友之家王德志

首先在组织化问题上,我认为作为自下而上的一个NGO,它在建立的最初是不可能组织化的,不可能所谓的工商化,所谓正式注册是在哪。

这个我还要质疑一下。

如新工人食堂没有注册也一样可以把社会企业做得很好,他们一样可以称得上是社会企业。

所谓注册无非是给国家纳税罢了,但是他们一样可以雇佣人,可以发薪水,可以把社会企业的工作开展好。

据我所知,所谓真正的社会企业的出现,是要具有一定规模才谈得上企业。

而在朝着社会企业方向去努力的过程中,如果求全责备的话,可能就真的没有办法办事了。

其次在筹资市场光谱中我认为应该出现个人捐赠者这个群体,因为从企业的角度考虑是做买卖,就应该把个人的用户考虑在里面。

●多背一公斤余志海

“多背一公斤”在注册之前也经历非了非常长的非组织化的时期,直到 

08年才正式工商注册。

因为今天的主题是社会企业,所以我们尽量不提传统NGO的运作方式,而是讲这种企业化的运作。

从我理解,既然要做一个企业,或者叫社会化的企业,就应当具备基本法律情况。

因为个人捐赠从法律角度来说是合法或者不合法的,而且即使是这样,他也不是一个捐赠,而是一个消费者,从有自己产品,也有给个人用户他去购买。

●香港乐施会高天

社会企业与普通企业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是它是购买一种方式来筹措社会资源,并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所以从这个角度想,社会企业也可算为一种投资吧。

●香港乐施会李艳

我是来自香港乐施会公共贸易项目的官员。

从刚才的发言中,我感觉“多背一公斤”正出于NGO的发展阶段,他想要迈到一个社会企业中去。

当然,我定义的社会企业就是以自己的自营产品来出售获得商业的利益,以这个利益的积累来实现社会公益的发展,我想这是对社会企业更宽泛的定义。

首先我很认可筹资市场分析,关于传统基金或者非公募基金,或者还有企业和媒体的三类市场。

如果是一个很正规的市场分析,其理想模式就是建立一个数据库,然后在这三者之间有一个具体分析,比如说传统基金会需要什么,非公募基金会需要什么,企业和媒体需要什么,然后根据我的项目我要去寻找我的一个购买者。

但是在大部分NGO的人力、物力可能都达不到建立数据库要求的时候,我们如何让寻找一个好的市场切入点,保证这个切入点是新的?

其次,我能理解存在无形的和有形的两种产品。

咨询公司顶多收咨询费,你给我多少钱我怎么评估?

但是现在如果按照传统NGO筹款方式就不能算是收咨询费了,而是捐款,所以我认为这不属于商业盈利的范畴。

我认为不管是做NGO,还是做社会企业,或者商业企业,从无到有的过程都是一个创业的过程,而创业是不可设计的。

特别是很小从无到有的,有投资的创业,更是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调整,很难说一开始就会有一个预设很明确的定位,然后就挣钱,这是不可能的。

关于产品,广泛的来说产品有两类,除了实物产品之外还有一个叫服务,以及类似人力的,我们都叫做服务。

我们与企业和媒体的合作,在这里有一个例子。

比如我们跟21世纪经济报道,他有一个小型额度项目,我们是去为他执行这个项目去踩点,还有募捐以及现场活动执行。

因为这个项目是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由平安保险来赞助的,所以我们是一个活动资金方的关系。

我们还有一个产品是今年在运作的图书产品,叫“ 

双子书”,主要针对缺乏图书的乡村。

但是我们募捐的话是募捐机构图书,不一定很合适。

因此我们现在采用在城市出版新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每出版一本,我们就同一时间地支持另外一本是赠送给农村的学生,这叫做“双子书”,也就是这两本书有一个一对一的关系。

并且购买的用户是能够在我们网站上查询到另外一本图书的去向是给了哪一个学校的哪一个学生,他可以跟农村学校的学生建立联系,保持通信的关系。

中国社科院杨团

“多背一公斤”其实是注册了一个公司,是迫于形势注册成一个商业的形式,但不知你如何认同自己的身份。

而且在分析客户和用户需求时,针对媒体包括非公募基金队伍提到一点比如说要规模大和追求高利润率等等,这样会不会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由于用户跟客户是分开的,用户需求跟客户需求也许是有不同的,那么当用户利益跟客户利益的矛盾冲突,又如何去解决呢?

再者,从目前而言“多背一公斤”还是一个NGO模式,企业和媒体客户在你的整个量的比例占的很小,但是未来也许你想要发展成为一个自主型企业,你如何把它变为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呢?

客户和用户的问题上,第一要选择,选择你的客户,并不是所有有钱要接受。

第二点要引导。

在专业性上,很多企业和媒体是不够的,这时你就要发挥你的专业性引导他们。

我觉得做社会企业非常难,一点都不比做NGO容易。

我前后至少摸索了两年。

●灿雨石信息咨询中心(社区参与行动)宋庆华

首先社会企业的定义很难界定,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对社会企业都有不同的定义。

到现在我们自己也给社会企业下了一个定义,就是不管他是什么,只要能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当然,如果你又能够把社会问题解决了,同时还能够挣钱,我觉得这就非常非常了不起了,而这也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会企业了。

那么怎样才能够既把社会问题又解决了,又能够挣钱呢?

这的确比真正的做企业还要难。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创新。

真正的社会企业,是强调创新的,是他们做慈善手法的创新,这是做社会企业核心的东西。

刚才我们大家讲到饭店的事情,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社会企业的做法。

在英国有一个已经存在20年的社会企业,叫学徒餐厅,主要解决一些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这个餐厅目的是培训失业人员成为服务员,甚至是餐厅管理人员。

但同时餐厅本身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品牌的餐厅。

餐厅通过自身的品牌吸引客源,才能够培训更多的失业人员。

这就是学徒餐厅的创新手法。

第二我们一提到企业,大家就觉得是挣钱的,只有社会企业家才能创造一个社会企业。

但实际上,社会企业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而不以盈利为目的,它是整合社会资源的,因此一定能产生一个多赢的结果。

社会创投组织介绍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王翔

社会企业家应有一个社会企业家的方法,也可以叫做社会企业家的精神。

把社会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带入到NGO的发展中去,包括我们的公平开发的具体的工作中去。

其实,一个优秀的社会企业家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如调研能力,协调能力,志愿者能力等等。

这些能力模型做起来都非常困难。

曾经有一次在一个论坛听于光阳讲课的时候,他说“创新”二字谈的时候很简单,但是做的时候非常难。

为什么?

“创”右边是利刀,“新”带着“斤”,创新是要动刀动斧,是要破旧才能立新。

友诚从2007年5月12号正式成立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跟社区参与行动合作。

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把重点放在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的孵化方面。

我们希望能扶持不同类型的,不同盈利模式的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希望能走出一条新的公益的道路。

另外我认为NGO或者社会企业在寻求资助之前,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

现在非公募基金会越来越多,但是可资助的 

NGO却并不多,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家的非公募基金会,甚至是有一些公募型的,比如青基会或者慈善基金会。

所以我建议在对付国外基金会也好,对付非公募也好,或者企业和媒体也好,加上一条,首先得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

这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法。

公益孵化器(NPI)宋波

公益孵化器是注册于上海浦东的一个NGO,主要工作是支持一些初创型NGO,到今年为止已经有几个项目出壳了,其中也包括多背一公斤。

我们希望在孵化器的基础上,在做公益创投的一些探索。

就是除了给NGO的支持之外,我们做一些对于社会企业的支持,可能会有长期的,大额的规划。

如果大家对我们的资料感兴趣可以上我们的网站。

美慈基金会陈一梅

美慈基金会主要是做经济发展和公民社会发展,非常关注青年,关注企业家精神。

7月份的时候我参加了第三部门组织的国际研讨会,其中有一个小组叫东亚社论企业讨论会讨论小组,做了关于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基金的一个发言,让我结识了亚洲、欧洲和美洲其他地方的企业,尤其是从事企业研究的人。

其实社会企业在美国有两派,最早一派是做社会企业跟经济合作的,叫社会经济派;

另一派更强调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以及解决社会问题创新的做法,叫社会创新派,现在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而欧洲也可大致分为三派,一派更关注的是整合劳动财富效应,即给弱势人群提供就业机会机会,一派与商业活动结合得比较紧密,如公平贸易,另一派是合作社。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杨团

社会企业在中国

社会企业的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兴起也不过才十几年,所以我们是能够跟上起进度潮流的,不能认为仅仅是这十几年才有的。

中国慈善公益的传统历史中,这样具有社会企业因素的组织、思想、企业家精神算起来也有近100年。

因此我认为这是学界需要长期研究的一个命题,一个概念。

从它的历史中把人类历史当中一些真正鲜活的,有创造性的,有诚信力的东西,使它们在崭新的形势下,获得新的生命,这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什么叫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这是一个新词汇。

我并不将它成为一种组织,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