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作文培训结束后如何开展日常作文教学实验0405摘博客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8974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玉作文培训结束后如何开展日常作文教学实验0405摘博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田玉作文培训结束后如何开展日常作文教学实验0405摘博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田玉作文培训结束后如何开展日常作文教学实验0405摘博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田玉作文培训结束后如何开展日常作文教学实验0405摘博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田玉作文培训结束后如何开展日常作文教学实验0405摘博客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玉作文培训结束后如何开展日常作文教学实验0405摘博客Word文件下载.docx

《田玉作文培训结束后如何开展日常作文教学实验0405摘博客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玉作文培训结束后如何开展日常作文教学实验0405摘博客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田玉作文培训结束后如何开展日常作文教学实验0405摘博客Word文件下载.docx

同上。

2、听觉分辨训练:

①动物分类:

听别人报一组词,听完后把动物的名称说出来。

②植物分类:

③食物分类:

④漏数:

仔细听别人从1数到30,听完后说出漏数了哪几个数。

⑤重复数字:

仔细听别人报一组数字,听完后说出哪几个数字重复,重复了几遍。

⑥听盒内物体的声音:

在4个火柴盒内装入不同的4种物品,摇动火柴盒,记住不同盒内发出的不同声音。

打乱盒子,通过摇动盒子,判断盒内物品。

⑦绕口令:

听别人念几遍绕口令,听完后试着自己说说看。

⑧学唱歌:

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听别人唱一句,自己学一句,直至把歌曲整首学完。

3、听觉记忆训练:

①听音敲击训练:

听别人有节奏的敲击声音,听完后按照节奏重复做一遍。

②复述句子:

听完一个长句后复述一遍。

③听三组句子中的甲乙两句话,快速找出乙句和甲句不同的地方。

④连续做训练:

按顺序完成规定的4件事。

⑤复述句子训练:

听甲说一句话,听完后马上转述给乙。

⑥记电话号码

⑦记忆成语

⑧听别人念数字和汉字,每隔一秒念一个,一组听完后,把数字按顺序复述出来,但不能复述汉字。

⑨听别人念一组物品的名称,全部念完后回忆出所念物品。

⑩指定性记忆:

听别人报一组词,听完后说出这些词中指定要求的对应名称。

⑾有关系联想记忆:

每对两两搭配的词语具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太阳--天空”。

根据这种关系同时记住八到十对词语。

当别人报出其中一个词语时,要立刻说出与之搭配的另一个词。

⑿无关系联想记忆:

⒀故事遮盖训练:

从短篇故事中听出前后两遍听到的内容有哪些不同。

⒁传声筒:

爸爸告诉孩子三句话,要求他到另一房间转述给妈妈。

(还可增加动作要求)

⒂延时记忆训练:

先记住几个数字或词语、成语,然后听一段话,听完后回忆刚才记住的词语。

4、听觉理解训练:

①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

②听完句子后复述。

③听完故事后复述故事。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一)转变观念

——关于作文评价的若干建议

好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也是“改”出来的,“改”即是评价。

有效的评价是作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以下只是建议,仅供参考。

——作者注

一、转变观念

1、变“天花板”式评价为“地板砖”式评价:

即由静态评价走向动态评价,由终结性评价走向发展性评价。

原先满分一般可得100分,现在理论上而言满分上不封顶。

原先更多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人比人,气死人”,往往是表扬一二个,打击一大片;

现在更多关注学生自我成长的变化,今天比昨天进步了,明天比今天还能进步。

分数看得见,提高有办法,进步够得着,学生时时处在“最近发展区”,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兴趣。

2、变单一评价为多元双轨的分层评价:

原先的评价往往是单一而机械的,教师的评语大多随意模糊,重合率较高的十个词语有“感情真挚、文笔流畅、中心突出、详略得当、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首尾呼应、过渡巧妙、用词准确、书写工整”等,久而久之,学生不看作文就知道“这次作文肯定又是某某词语”。

现在采用多元双轨的分层评价,单项评价可采用“分数制”,整体评价可采用“等级制”。

如单项作文感知能力评价甲同学得了60分,乙同学得了80分,但是整体来看,甲同学的作文比乙同学要好一些,就可以给甲同学“A”乙同学“B”,这样最终的评价结果是甲同学“A60”乙同学“B80”。

相对而言,这样的评价更准确、更全面。

3、变教师评价为主为学生评价为主:

教是为了不教,评价的目的不是“教师包办,学生不干”,而是教师教会学生评价的办法,提倡自评、互评,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二)掌握流程

二、掌握流程

1、基本流程:

二次修改,三次达成。

2、具体操作:

每二周一次“规定”作文课,每次作文课二节连上,总计大约80—90分钟,可分为三个阶段:

训练——写作——评价,各占约三分之一时间,全部当堂完成。

作文写完之后,第一次评价可以让学生对照工具表和标准自评,然后再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修改,之后进行第二次评价,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互评的方式。

第二次评价结束后,即可小组推荐进行全班交流,互相口头点评。

建议学生课后对第二稿进行再次修改,然后把第三稿正式誊抄到“活页作文纸”上,便于张贴发表交流。

学生从此课后不再“写”作文(课后只需要修改整理誊“抄”作文即可),教师从此不用“改”作文。

这样既有效杜绝了作文抄袭的现象,也减轻了师生“评价”和“写作”的负担。

教师不用把大量时间耗费在繁重低效的体力劳动上,而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研究和欣赏推荐学生公开发表作文上,走科研型教师成长之路。

3、其他建议:

提倡学生坚持自由写周记和日记,每月集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全程由学生设计和主持。

建立班级博客,按学号轮流担任博主管理,及时择优刊登并推荐发表。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三)使用工具:

感知和思维

三、使用工具

评价工具需要学生烂熟于心,出口能答,灵活运用。

下面举六个例子,表1、表2是常用感知和思维工具的评价总表,教师使用时要根据实际教学有所删减(或增加)。

表3、表4和表5是常态作文教学工具评价表,更多需要教师自己根据实际教学编制,也可以启发学生一起编制。

表6专用于写作速度评价。

表1、《常用感知工具评价表》,请参阅 

评价标准:

每项工具有则给分,如每使用一项工具可给20分;

每项工具每多一句需要另外加分,如可加10分。

表2、《常用思维工具评价表》

评价工具(思维)

评价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联想(由某物想到某物)

想象(某物像某物)

概括(归纳、聚合、趋同)

分离(演绎、发散)

矛盾(差异、求异)

所属(总分)

因果(逻辑)

并列(横向)

递进(纵向)

对比(逆向、换元)

辩证(立体)

其他

评价结果(总分)

修辞、说明和拟题

评价表工具需要学生烂熟于心,出口能答,灵活运用。

表3、《常用修辞工具评价表》

评价工具(修辞)

比喻

借代

比拟

对偶

对比

双关

设问

反问

呼告

反语

仿拟

易字

引用

反复

夸张

层递

排比

顶真

通感

悬念

总分

表4、《常用说明工具评价表》

评价工具(说明)

作比较

下定义

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分类别

绘图表

诠释

摹状貌

表5、《常用拟题工具评价表》

评价工具(拟题)

大小式

正副式

间隔式

题记式

符号式

修辞式

写作速度

表6、《写作速度(单位时间内写作字数)评价表》

根据字数多少按比例增减得分,如在30分钟内小学五年级某学生写了550字,评分过程为500字得了100分,50字占到了500字的十分之一,100分的十分之一为10分,两项累计,该同学得分110分。

具体操作过程中为方便学生统计,得分可保留到十位数或个位数。

写作时间

作者年级

写作字数

评价结果(满分100分)

30分钟

一年级

100字

二年级

200字

三年级

300字

四年级

400字

五年级

500字

六年级

600字

七年级

700字

八年级

800字

九年级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四)常用评语

四、附录:

常用作文评改术语

一、结构:

首尾呼应(照应),前后一致;

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层次清晰,结构缜密;

开门见山(首段点题),画龙点睛,篇末点题,深化中心(深化主题);

过渡自然,衔接紧密,承上启下,一脉贯通。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前后连贯,浑然一体;

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高到低,由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

来龙去脉,层次分明;

错落有致,有条不紊;

精心构思,巧设悬念;

悬念层叠,引人入胜;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回环曲折,波澜起伏。

二、内容:

中心突出(中心明确),观点鲜明(观点正确);

健康向上,积极进取;

围绕中心取材,具有真情实感;

针砭时弊,褒贬易见;

充实完整,合情合理;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繁简适度,浓淡相宜;

三、语言: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具体、逼真;

无病句(无语病)不累赘;

简明得体,规范连贯;

朴实无华,简明易懂;

大众化语言,富有乡土气息;

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感情色彩浓烈。

四、修辞:

1、比喻。

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浅显化。

2、比拟。

它能给读者亲切鲜明的印象,产生幽默讽刺的修辞效果和增强抒发情感的感染力。

3、借代。

它既可引起丰富的联想,产生深刻印象,又可使语言简练生动,富于变化,不显平直呆板。

4、双关。

话中有话,意在言外的双关手法,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使语言风趣、幽默,使读者感到语意深长,余味无穷。

5、对比。

它不仅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使文章内容具体、形象、生动,而且,有助于刻画人物、显示爱憎,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夸张。

它具有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感染力,并且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的余地。

7、反复。

无论是连续反复,还是间隔反复,都具有加强证据,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

8、对偶。

由于它语句对称,结构严密,文字精炼,音节和谐,所以给人以凝炼、集中、缜密之感。

9、反语。

它具有无情的讽刺、辛辣的嘲笑以及诙谐、幽默的作用。

10、排比。

由于它结构整齐,语气贯通,具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所以能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深刻透彻地阐述事理。

11、引用。

引经据典,论证充分;

有理有据,不容置疑。

12、设问。

用在段首,具有统摄全文,引导读者思考,领会文章中心的作用;

用在段中,使论证深刻有力,使行文波澜起伏;

用在段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楚,引人注意。

13、反问。

证据确凿,观点鲜明,态度中肯而亲切,感情真挚而感人。

五、技法:

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先议后叙。

2、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3、侧面烘托或间接描写。

4、一波三折。

5、逆向立意(反谈琵琶)。

6、类比联想。

7、片段组合(串糖葫芦)。

8、情景交融。

9、正反对比。

10、托物寓意(象征表意)或托物言志

六、标点:

正确无误,没有歧义。

七、错别字:

指出错字和别字,并加以订正。

八、语法:

词序先后是否合理,词义感情色彩是否妥当,单句成分搭配是否得当,复句表意是否确切。

九、书写:

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楷书方正,行书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