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6896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docx

北京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比较小数大小;能正确应用并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比较小数大小;能正确应用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上两节课我们都研究了小数的哪些知识?

生:

小数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小数的进率

2.请同学们回忆什么叫小数的性质?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分别回答

3.练一练:

比较下面两个小数的大小。

2.51和2.50.328和0.329

(1)说说比较的方法。

生:

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整数部分从高位比起,小数部位从十分位比起。

(2)比较大小。

2.51>2.50.328<0.329

二、巩固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或“=”。

3.24元()2.75元4.50元()5.40元

2.6吨()2.57吨0.04吨()0.1吨

52.6米()52.4米13.2米()2.35米

总结:

在小数比较过程中,看清数字在做比较。

2.判断。

3.59>3.61()4.42>14.2()

0.54>0.45()2.5=2.500()

3.004<3.04()7.1=7.001()

总结:

在小数比较过程中,在清符号在做判断。

三、质疑精讲

强调:

小数性质中(末尾)

比较方法

结合学生问题讲解

四、再练提高

1.

(1)把0.7以百分之一为单位写出来是()

(2)把0.02以千分之一为单位写出来是()

(3)把5以十分之一为单位写出来是()

2.用数字6.5.4和小数点“。

”,能够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小数?

其中最大的是什么数?

最小的是什么数?

(每个数里的数字不能重复)

【板书设计】

3.24元()2.75元4.50元()5.40元

2.6吨()2.57吨0.04吨()0.1吨

52.6米()52.4米13.2米()2.35米

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部分

1.创设情境:

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减法部分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

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

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四、练习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

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

哪种多些,多多少?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

谁用得最少?

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

有哪些收获?

平行与相交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

画线、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两条直线间存在不同的位置关系。

2.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辨证观点。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全面认识相交与不相交。

【教学过程】

一、对“位置”“关系”的理解。

画直线,说一说画的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两条线间的位置关系。

这些线有什么不同?

说说这些位置不同的线都是什么线?

与直线有什么关系?

揭示课题。

三、认识两条直线间不同的位置关系。

1.研究与探讨。

(1)画一画,看看两条直线间可以出现多少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2)分类,并进行汇报。

(3)集体汇报。

四、小结:

(相交,不相交,重合)

1.认识相交

2.认识不相交。

3.同一平面内。

4.异面直线。

5.你认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可以怎样分类?

6.请结合实际举例并说明情况。

【板书设计】

两个钝角,两个锐角同一平面内

1相交②不相交

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平面内

【教学反思】

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意识比较差,不会积极思考,比较、发现知识,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问才去思考,学得比较被动。

对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有整体的了解。

 

画垂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画、观察掌握垂线的画法,了解和研究垂线、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严谨的作图习惯。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于直线你都理解了哪些知识?

2.试画垂线并思考。

二、新授课

1.在画垂线的练习中,感悟“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性质。

2.归纳总结:

你知道了什么?

3.通过动手测量感悟“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4.认识点到直线距离。

5.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总结质疑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提高练习

1.画垂线时,没有三角板,只有直尺怎么办?

2.若直尺也没有了,怎么办?

3.只有一张形状不规则的纸怎么办?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但是缺乏工具的同时,方法不是很灵活很巧妙,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今后要加大培养力度。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同学们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同学们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同学们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们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师:

猜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级别的问题,(伸出一只手)看着教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学?

(5个手指)

师:

再猜一个四年级级别的问题,再看着教师的手,教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间隔)

师:

对,4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

我们手上每两个相邻手指之间就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

4个手指的时候呢?

3个手指呢?

2个手指呢?

师:

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

谁来说一说?

二、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

同学们,最近周老师家在修筑围墙,我想在其中一堵长24米的外墙边种上几棵矮树,每隔6米种一棵。

请你帮我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最多需要几棵?

最少又需要几棵?

理解题意:

A读题;B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C理解“每隔6米”是什么意思?

2.设计方案,动手种树:

同桌合作完成设计图。

(可以用各种方法表示)

如果学生在开始无从下手,可以求助于教师。

(老师准备好线段图的材料)

3.反馈交流:

你们组是怎样设计的?

(板书):

A贴作品(两端都种),需要5棵。

(老师画出线段图)

     B贴作品(只种一端),需要4棵。

(老师画出线段图)

    C贴作品(两端不种),需要3棵。

(老师画出线段图)

(如果学生不能说全,教师可以自行出示缺漏的那种)

4.介绍线段图

师:

刚才同学们用一条线段表示小路,用一个小点来表示树,这就是线段图,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常常借助它,帮助我们从简单的问题入手,解决实际复杂问题,它对我们学习数学很有帮助。

三、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A提问:

这几种方案符合题目要求吗?

谁来说说他们相同的地方在哪里?

    (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相等的;间隔个数也是相同的)

B提问:

他们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板书:

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

C下面我们具体来看这三种方案中的第一种:

两端都种的情况。

提问:

在这种情况下,每隔6米栽一棵,也就是每6米为一个间隔,24米里有几个这样的间隔?

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说,师板书:

24÷6=4(个))

提问:

4表示什么?

(间隔数有4个)

(结合图仔细观察)提问:

4个间隔需要几棵树?

(5个)

(结合学生回答,完成一张表格)

总长(米)

间隔长度(米)

间隔数(个)

棵数(棵)

24

6

4

5

……

……

……

……

写出你发现的方法

 

 

提问:

为什么4个间隔有5棵树?

生:

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每个间隔都跟着一棵树,有4个间隔就有4棵树,因为它两端都栽,所以还要加上前面的一棵。

(列式4+1=5(棵))

师:

刚才我们是用列式和画图的方法探究出了间隔数和棵数。

师:

如果现在让同学们来种树,除了可以每隔6米种一棵,你们还想每隔几米种一棵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表格)

师: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用列式或画图的方法来探究它的间隔数和所需棵数。

(学生活动后反馈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师:

从表格中,你能发现间隔数与棵数有什么关系吗?

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生说,师板书:

间隔数+1=棵数)

D运用规律。

师:

老师有问题要考你们了,知道的同学马上起立回答我,比比谁的反应快?

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8个间隔要有几棵树?

10个间隔有几棵树?

6棵树有几个间隔?

10棵有几个间隔?

E继续探索规律

师:

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当“两端都种”的时候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只种一端”和“两端都不种”的情况。

(师出示只种一端线段图)在只种一端的情况下,图上有几个间隔?

几棵树?

(4个间隔4棵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结合线段图讲解)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刚好有几个间隔就有几棵树。

如果现在有6个间隔有几棵树?

7个间隔有几棵树?

谁能发现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

(学生说完后师总结规律并板书:

间隔数=棵数)

师:

(出示只种一端线段图)现在还是一个间隔跟着一棵树吗?

图上是几个间隔几棵树?

谁能说说在两端都不栽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生说,师板书:

间隔数-1=棵数)

四、开放练习,应用方法

1.师:

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生活中还有许多现象和植树问题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幻灯片出示有间隔的图片)

师:

这些图片中的事物都存在着间隔,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

师:

在生活中,常常要解决这样的植树问题,我们必须要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