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1618年全国卷主观题分类30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8839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1618年全国卷主观题分类30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1618年全国卷主观题分类30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1618年全国卷主观题分类30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1618年全国卷主观题分类30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生物1618年全国卷主观题分类30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1618年全国卷主观题分类30道Word格式.docx

《高中生物1618年全国卷主观题分类30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1618年全国卷主观题分类30道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1618年全国卷主观题分类30道Word格式.docx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

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                                              。

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物净光合速率    (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                             。

5.(9分)(17年Ⅱ)

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    、     、   ,[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    。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    (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6.(8分)(16年Ⅰ)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CO2浓度”或“O2浓度”)。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

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7.(10分)(16年Ⅱ)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

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原因是                        。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

8.(10分)(16年Ⅲ)

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

于中午12:

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组

实验组一

实验组二

实验组三

实验组四

实验处理

温度/℃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实验结果

光合速率/

mgCO2·

dm-2·

h-1

11.1

15.1

22.1

23.7

20.7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    ,其依据是      ;

并可推测,    (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    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                 。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1.【答案】 

(1)甲(1分) 

(2)甲(2分) 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3分) (3)乙(2分) (4)CO2(1分)

2.【答案】 

(1)下层(2分) 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低于B叶片(3分) 

(2)暗(2分) (3)无水乙醇(1分)

3.【答案】 

(1)类囊体膜(1分) 蓝紫光和红光(1分) 

(2)增加(2分) 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3分) (3)低(2分)

4.

答案 

(1)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大于0

(2)甲种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5.

答案 

(1)O2 NADP+ ADP+Pi C5 NADH(或答:

还原型辅酶Ⅰ)

(2)C和D

(3)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6.

答案 

(1)光照强度 

(2)CO2浓度(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7.

答案 (10分)

(1)B

(2)加快(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

8.

答案 

(1)湿度(或答相对湿度)(1分)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增加(1分)

(2)四(1分) 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3)不需要 不需要(每空1分,共2分)

16-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调节类试题(9道)

1.(8分)(18年Ⅰ)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

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

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

(1)请完善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将若干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后进行处理,A组(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

B组的处理是________。

②将上述两组大鼠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饲养。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激素。

3.(8分)(17年Ⅰ)

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

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4.(9分)(17年Ⅱ)

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

结果:

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   ,汗液分泌会   ,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   。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               。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   ,分解代谢会   。

5.(10分)(17年Ⅲ)

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        。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

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      ,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    。

(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 

6.(9分)(17年Ⅲ)

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

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              。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    ,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     (答出两点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

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

7.(9分)(16年Ⅰ)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8.(9分)(16年Ⅱ)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

9.(9分)(16年Ⅲ)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    ,其原因是                   。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

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               。

1.【答案】 (每空2分)

(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 葡萄糖 (3)下丘脑

2..【答案】 

(1)下层(2分) A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低于B叶片(3分) 

(2)暗(2分) (3)无水乙醇(1分)

3..

答案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

答案 

(1)舒张 增加 

(2)增加 (3)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 (4)增加 增强

答案 

(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

D组:

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答案 

(1)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2)降低 (3)根冠、萎蔫叶片 (4)水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

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

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9分)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3)兴奋

9.

答案 

(1)高(2分) 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在进食后则相反(3分)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6-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生态类试题(5道)

1.(10分)(18年Ⅰ)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

的方式是________。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

分解者通过________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11分)(18年Ⅱ)

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

(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

假定该反转不是由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

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

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

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10分)(18年Ⅲ)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生活垃圾中的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

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

(3)有机肥在土壤中经分解、转化可产生NO

通常植物根系对NO

的吸收是通过________运输完成的。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

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

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

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5.(8分)(16年Ⅲ)

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丰富度是指         。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

1.【答案】 

(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1分)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分)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3分) 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3分)

2.【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3分)

(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4分)(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

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4分)

3.【答案】 

(1)有机物(2分)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3分)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分) (3)主动(2分)

答案 

(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分)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分)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16-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选修一试题(8道)

1.[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18年Ⅰ)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

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

素以抑制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

2.[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18年Ⅱ)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_______。

在照射前,适量喷洒________,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______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17年Ⅰ)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   。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                          。

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