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第11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8761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理学第11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临床药理学第11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临床药理学第11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临床药理学第11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临床药理学第11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药理学第11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Word下载.docx

《临床药理学第11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第11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药理学第11章 遗传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Word下载.docx

3.遗传药理学周宏璥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遗传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2、掌握药物应用出现个体差与群体差异的原因

3、药物反应和代谢的种族差异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药物代谢酶遗传变异及其对药物代谢的影响5分钟

2、药物代谢酶多态性15分钟

3、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及对药物转运的影响10分钟

4、药物受体基因多态及对药物效应的影响10分钟

5、特殊遗传药理学性疾病与异常15分钟

6、药物反应和代谢的种族差异15分钟

7、总结10分钟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药物代谢酶遗传变异及其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遗传是药物在人体内的处置(disposition)过程和产生效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代谢反应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

药物代谢或反应的遗传异常可由单基因变异和多基因变异引起。

一、单基因变异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引起的变异称单基因变异(monogenicvariance)。

遗传药理学单基因变异可表现为某一特定药物代谢酶缺损,使药物代谢发生障碍。

它主要由编码药物代谢酶的基因的DNA序列发生变化所致,即由于这一酶的特异性基因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变化而引起基因产物酶的缺失或变异。

(二)单基因性状遗传的基本类型

1.常染色体显性性状醛脱氢酶代谢、香豆素抗凝血作用耐受症等

2.常染色体隐性性状乙酰化多态性、乙醇敏感性增高等

3.X性联隐性性状G6PD缺陷、吡哆醇反应性贫血、血管加压素耐受症。

4.线粒体性状氨基糖苷类诱发性耳聋。

二、多基因变异

多基因形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等位基因,以其相似或互补的累积效应决定的一种性状。

多基因性状通常为一些可定量的特征,如身高、智商、肾上腺素引起的心率加快等。

环境因素对多基因性状可产生影响。

因此只要不是单基因变异,就包含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遗传因素易于测定,并被称为遗传率。

遗传率的数值是通过对单卵双生子和双卵双生子的比较研究得出的。

5分钟

讲解单基因变异的定义及类型

三、产生药物代谢酶变异的原因

个体之间药物代谢酶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

一般来说,遗传因素引起药物代谢酶结构变异,从而导致代谢功能改变。

而环境因素不改变酶的结构,只是调节代谢酶的活性。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能引起体内药物代谢酶量的改变。

四、药物代谢酶的遗传药理学多态性:

表型和基因型

许多药物代谢酶具有遗传性变异,其中大多数表现为遗传药理学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是一种单基因性状,由同一正常人群中的同一基因座上具有多个等位基因引起,并由此导致药物和机体的相互反应出现多种表型。

这多个等位基因中的任何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表型的发生频率应在1%以上。

如果发生率低于1%,则称为罕见性状,由自发性突变引起。

第二节药物代谢酶多态性

一、药物氧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酶系

细胞色素P450酶系(CYP)是一组含亚铁血红素的酶,存在于细胞内质网膜上,因它于一氧化碳的结合物在450nm附近有特征吸收而得名。

P450是代谢外来物(药物,环境致癌物,化学毒物)的主要酶系。

在人体中已鉴别出至少12种CYP酶系亚型,其中有三种酶系作用最强:

P4501,2和3系,即CYP1,CYP2和CYP3系。

P450酶系由3部分组成:

血红素蛋白(P450),黄素蛋白(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和磷脂(磷脂酰胆碱)。

P450系统组成复杂,由基因多样性控制,称作P450基因超家族。

许多P450具有遗传多态性,是引起个体间和种族间对同一底物代谢能力不同的原因之一。

根据Nelson于1993年最新命名规则,凡P450基因表达的P450酶系的氨基酸同源性大于40%的称为同一族,表示为CYP后标一阿拉伯数字,如CYP2;

氨基酸同源性至少大于55%以上者为同一亚族,表示为后加一大写字母,如CYP2D;

每一亚族中的单个P450酶(individual)则是在表达式后再加上一阿拉伯数字,如CYP2D6。

在此基础上,Daly等[2]提议将编码CYP2D6的所有等位基因(包括野生型和突变型)表示为CYP2D6之后以“*”隔开后再加上一罗马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复合体,如CYP2D6*6A。

药物代谢酶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遗传多态性现象,遗传多态性(Geneticpolymorphism)是指一个或多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而产生遗传变异,在人群中呈不连续多峰分布。

其代谢药物的能力明显不同,可分为快代谢型(extensivemetabolizer,EM)和慢代谢型(poormetabolizer,PM),后者不良反应通常较高。

遗传多态性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通过突变改造药物代谢酶类基因,以产

15分钟

讲解药物代谢酶的种类及其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生相应的酶蛋白来对付环境中外来化合物。

基因可通过遗传保留给后代,渐渐地形成了人类药物代谢酶类的多态性。

1.CYPlA2CYPlA2是CYP450超家族中一个重要药物氧化代谢酶,它催化体内药物如咖啡因、华法林、醋氨酚、茶碱、普萘洛尔、美西律、维拉帕米、硝苯地乎、他克林、氯氮乎、丙米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氟伏沙明、氯氮平等的代谢。

此外还参与内源活物质17β-雌二醇、雄烯二酮代谢和许多前致癌物或前毒性物质在体内的激活。

编码人类CYPlA2的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全长7.8kb,包括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

CYPlA2基因具有遗传多态性。

现已发现15种突变等位基因,其中四种具有功能意义,其中CYPlA2*1F可引起CYPlA2诱导性增强,其发生率在中国人群中约为0.67。

其他均导致CYPlA2活性降低。

CYPlA2活性增强可能是结肠癌、膀胱癌和肺癌的危险因素。

CYPlA2的C734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所导致的迟发性运动功能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有关。

2.CYP2C9经CYP2C9代谢的药物有华法林、苯妥因、洛沙坦、依贝沙坦、甲苯磺丁脲、格列口比嗪、氟伐他汀、托塞咪、三甲双酮及各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和布洛芬。

它还参与一些前药如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以及前致癌物质的激活。

部分激素和内源性物质也是CYP2C9的底物,如孕酮、睾酮、花生四烯酸和亚油酸等等。

编码人类CYP2C9蛋白的基因定位于10号染色体。

CYP2C9*3是中国人中已知的主要突变等位基因,其频率2.1%~4.5%。

CYP2C9底物的体内代谢与其基因型相关。

CYP2C93的杂合子病人所需华法林的平均剂量为野生型CYP2C9*1纯合子的60%,而CYP2C9*3的纯合子病人的剂量仅为野生型CYP2C9*1纯合子的10%,分别为0.4mg/d和4~8mg/d。

CYP2C9*1同样存在类似现象,

所用剂量在杂合子和突变纯合子中分别较野生型纯合子降低15-20%和40%。

而且,携带CYP2C9*2和*3的病人应用华法林时发生出血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高于野生性纯合子。

CYP2C9*2和*3杂合子个体服用苯妥因后12h血药浓度比野生型纯合子高30%,而有*3纯合子个体的苯妥因体内口服清除率降低79%。

CYP2C9*3纯合子个体对甲苯磺丁脲和格列吡嗪的体内口服清除率较野生型纯合子低80%,或者其半衰期延长3~4倍。

3.CYP2C19CYP2C19为代谢S-美芬妥英的氧化酶,也称S-美芬妥英4’-羟化酶。

CYP2C19的底物还有奥美拉唑,普萘洛尔,地西泮,氯胍,丙米嗪,黄体酮,巴比妥类等。

另外,去甲西泮、阿米替林、氯米帕明、西酞普兰和吗氯贝胺等药物氧化代谢也经由CYP2C19介导。

根据CYP2C19酶活性大小,人群有强代谢者(EMs)和弱代谢者(PMs)之分,PMs的CYP2C19缺损。

CYP2C19多态性直接影响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从而导致药效及毒副作用的个体及种族差异。

PM发生率在东方人中PM的发生率高达13%~23%。

中国有56个民族,所具有的不同遗传背景、饮食、环境因素等均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酶蛋白的含量和活性。

CYP2C19基因定位在10号染色体(10q24.1—10q24.3),至少存在14种突变基因。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酶活性的影响显示基因剂量效应,表现为野生型纯合子高于野生型杂合子,更高于突变等位基因纯合子,美拉唑合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消化道溃疡患者与CYP2C19遗传多态性有关,PM和EM杂合子愈合率明显高于EM纯合子。

CYP2C19酶缺陷会加重药物的毒副反应,如突变等位基因CYP2C19*2可导致特罗地林严重心脏副反应。

4.CYP2D6CYP2D6仅占肝脏中CYP总量的1%~2%,但经其催化代谢的药物却多达80余种,如阿普洛尔、普萘洛尔等;

抗心率失常药奎尼丁、司巴丁、普罗帕酮;

降压药异喹胍、吲哚拉明;

抗心绞痛药哌克昔林、特罗地林;

镇痛药曲马多;

抗精神病药奋乃静、氟哌利多、利螺环酮、硫利达嗪、珠氯噻醇;

止咳平喘药可待因、右美沙芬、甲氧苯丙胺;

降血糖药苯乙双胍;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米嗪、氯米帕明、去甲丙米嗪、去甲替林;

其他抗抑郁药阿米夫胺、溴法罗明、马普替林、帕罗西汀、托莫西汀;

5—HT拮抗药托比色创等。

人群中可区分为超快代谢者(ultra-rapidmetabolizer,UM)、强代谢者(EM)、中代谢者(1M)

和弱代谢者(PM)。

比较汉、白、侗、傣及苗等不同民族EM中CYP2D6活性,有显著差异。

编码CYP2D6酶的基因位于22号常染色体上,最常见的是CYP2D6*3A,CYP2D6*4A和*4B,CYP2D6*5和CYP2D6*6A。

这些突变基因使酶的活性消失,并因此决定为PM表型。

中国人PM主要是CYP2D6基因缺失。

CYP2D6基因多态性影响其底物的体内代谢和效应。

5.CYP3ACYP3A主要存在于肝脏和小肠,约占肝脏CYP总量的30%,为肝脏和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代谢酶,在已知CYP450参与代谢的药物中有50%是CYP3A介导的,包括阿普唑伦,芬太尼,洛伐他汀,阿司咪唑,卡马西平,克拉红霉素,环孢素,地西泮,环磷酰胺,雌二醇,奎尼丁,尼莫地平,利托那韦酮康唑,依曲康唑,维拉帕米,他克莫司,他莫昔芬,曲格列酮,长春新碱,奥美拉唑,对乙酰氨基酚,胺碘酮,氢化可的松,醋竹桃霉素,黄体酮,睾酮等,此外它还参与一些内源性物质的代谢和前致癌物质的激活。

CYP3A的表型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个体间肝CYP3A酶蛋白的表达量差异可达100。

CYP3A基因定位于人类7号染色体,CYP3A包括4个主要成员:

CYP3A4,CYP3A5,CYP3A7和CYP3A43,均存在多种基因多态性。

已经发现CYP3A4基因有30多种多态性。

CYP3A4*lB是最常见的突变,它不会导致CYP3A4底物代谢的改变,但是可能和前列腺癌、继发型白血病和青春期提前有关。

有学者认为,CYP3A4*lB和CYP3A5*1之间的连锁不平衡是造成CYP3A表型多态性的主要因素。

CYP3A5作为唯一表达于肝外的CYP3A,它的多态性表达可能与某些组织,如肺、肾、前列腺、乳腺、白细胞的疾病易感性以及类固醇和外源性物质在这些组织的代谢有关。

CYP3A7是胚胎期肝内CYP3A的主要表现形式,出生后便显著降低。

CYP3A的基因多态性影响药物的疗效,与CYP3A5*l等位基因携带者比较,CYP3A5*3/*3基因型个体须较小量的tacrolimus以产生用药前靶浓度,而和CYP3A4*5纯合子比较,CYP3A4*51B携带者需较大剂量达到靶谷浓度。

二、药物代谢转移酶NAT2基因多态性

药物乙酰化代谢受肝内胞浆酶N-乙酰基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NAT)控制,经由NAT代谢的药物及物质有异烟肼、咖啡因、氨苯砜、嗪肼苯哒、普鲁卡因胺、氨力农、苯乙肼、醋丁洛尔、硝西泮、磺胺嘧啶、格鲁米特、磺胺甲基嘧啶、甲基硫氧嘧啶、联苯胺、β萘胺、2-氨基芴等。

人类乙酰基转移酶基因有NAT1、NAT2和假基因NATP。

NAT2基因决定人类NAT2,其在人类肝脏中的含量随乙酰化表型而异。

NATl基因编码电泳和动力学特征均不同的NATl蛋白,与底物对氨基水杨酸和对氨基苯甲酸等有很高亲和力,呈单态分布。

1.NAT2NAT2野生型等位基为NAT2*4。

有9种最为常见突变等位基因。

不同的NAT2等位基因构成不同的表型而有快、中、慢乙酰化代谢者之分。

快型乙酰化代谢者的基因型为NAT2*4的纯合子或杂合子,慢型乙酰化代谢者为各种突变等位基因的组合,而中间型则NAT2*4和其他突变等位基因构成的杂合子。

某些非遗传因素也可以增强或减弱乙酰化反应,例如饮酒、大量摄取葡萄糖、激素治疗、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等,环境因素只能改变NTA2的活性,并不能改变NTAz的结构,因而影响远没有遗传因素的影响显著。

快、慢乙酰化者的发生率有很大的种族差异,白种人的快乙酰化者占30%~50%,中国人为70%~80%,加拿大爱斯基摩人则可高达95%以上。

通过查明快、慢乙酰化表型的分布率,有助于对经乙酰化代谢的药物的治疗效应或毒性作用的控制。

在使用常规剂量时,经乙酰化代谢的药物在慢乙酰化者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如应用肼屈嗪后,慢乙酰化者较多产生抗核抗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反应,其降压作用也明显增强。

应用普鲁卡因酰胺后,慢乙酰化者易出现抗核抗体阳性,比快乙酰化者较早发生狼疮,而且发生率也较高。

柳氮磺胺吡啶的副作用如溶血等在慢代谢者中常见。

以异烟肼治疗结核时,慢乙酰化者易发生外周神经病,可因异烟肼蓄积引起肝细胞混合功能氧化酶抑制。

肼屈嗪和普鲁卡因铵在慢乙酰化者中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与自然界产生的胺和肼化合物代谢不全引起。

快乙酰化糖尿病病人多发生氯磺丙脲—酒精性潮红,而在慢乙酰化糖尿病人中多无此反应。

乙酰化代谢多态性影响结核病治疗。

一般来说,快乙酰化患者异烟肼血浆浓度较低,因而痰菌消失慢,且易出现耐异烟肼菌株。

如果异烟肼每日一次,则无甚影响,若每周一次,则快乙酰化者较难治愈,而且复发率较高。

异烟肼引起的肝损害由其代谢产物乙酰肼引起。

快乙酰化者体内异烟胼生成大量乙酰肼,故发生肝坏死的机率显著高于慢乙酰化代谢者。

乙酰化表型和某些自发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慢乙酰化者的肝脏和肠粘膜不能充分代谢致癌物芳香胺类物质,致使到达膀胱的芳香胺类物质增多,膀胱粘膜的乙酰化酶不能有效代谢芳香胺类物,较易发生膀胱癌。

此外还和结肠直肠癌、喉癌、乳腺癌等的发生相关。

在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方面,快乙酰化者中发生机率增高,而且发病年龄提前,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时,比慢乙酰化者需较大剂量,但上消化道不良反应较之少见。

2.NATlNATl和NAT2有87%的同源性,NATl主要呈单态性,代谢对氨基水杨酸和对氨基苯甲酸。

NAT2则呈多态性,代谢异烟肼、磺胺二甲嘧啶和普鲁卡因胺等。

在不同人群中NAT1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存在种族差异,高活性的突变等位基因NATl*10亚洲人中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白人。

NAT1的快型基因NATl*10与膀胱癌和结肠癌易感性呈正相关,而与肺癌易感性呈负相关。

三、乙醇(酒精)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1.酒精不耐受和酒精代谢酒精中毒为一常见的严重行为和情绪障碍。

某些个体由于遗传的原因,对酒精敏感性增高而易出现酒精中毒,称为酒精不耐受。

乙醇是由乙醇脱氢酶(alcoholdehydrogenase,ADH)水解成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aldehydedehydrogenase,ALDH)水解成乙酸。

乙醇引起的面红、心率加快、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这是因为乙醛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所致。

2.乙醇(酒精)脱氢酶(ADH)乙醇(酒精)脱氢酶(ADH)为二聚体,由两个分子量各为4kD的亚单位组成。

胎儿的ADH无活性,直到5岁左右才逐步达到成人的活性水平。

ADH活性受遗传控制,有5种结构基因编码人体ADH。

根据蛋白质结构、亲电子性、酶促动力了学特征,ADH分为三类,Ⅰ类ADHs、Ⅱ类和Ⅲ类ADHs。

Ⅰ类ADHs较Ⅱ类和Ⅲ类ADHs对乙醇代谢有更大的作用。

具多态性特征的ADH2基因产生一种ADH的变异体,称为非典型ADH,较典型ADH具更高的活性。

非典型ADH分布率有种族差异。

中国人和日本人中具非典型ADH等位基因者达90%,白种人中不到5%。

急性饮酒使血内乙醛稳态浓度显著增高,可引起酒精不耐受现象。

东方人比白种人对酒精敏感,但下述证据表明它不是主要的:

①有90%以上的东方人具有活性高于正常好几倍的非典型ADH,而因高浓度血液乙醛引起的面部潮红的发生率仅为50%;

②典型和非典型ADH携带者的乙醇代谢速率无显著差异;

③面部潮红和无面部潮红者的酒精消除速率无显著差异,饮酒后的血液乙醛稳态浓度在对酒精敏感和不敏感者中是相等的。

如下所述,乙醛脱氢酶(ALDH)的异常才是比非典型ADH更重要的酒精不耐受原因。

3.乙醛脱氢酶(ALDH)乙醛可与体内一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

乙醛在肝脏和其他器官内的氧化由ALDH催化。

ALDH为多肽四聚体,根据四元结构和其他生化特征,虽至少有7种不同基因编码ALDH,只有ALDHl和ALDH2才被认为是“真”ALDHs,为人体肝脏内的两种主要同功酶。

ALDH2表现遗传性多态性。

ALDH是氧化乙醛的酶,缺损使得血液乙醛浓度升高,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从而引起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或酒精中毒。

包括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在内的东方人对酒精敏感,易出现面红、心动过速,主要

原因是因为ALDH2缺损,不能迅速代谢由乙醇代谢生成的乙醛。

依据有:

①东方人中的线粒体酶(ALDH2)的遗传性缺损的发生率高;

②低红细胞ALDH活性与饮酒后的心率加快呈负相关;

③酒精敏感和伴随ALDH2缺损的血液乙醛浓度升高呈正相关;

④ALDH2缺损者比无面部潮红的正常ALDH2者有更高的血液乙醛浓度,但他们的乙醇浓度却相同。

⑤因乙醛转化成醋酸的速率减慢,ALDH2缺损者乙醇转化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减慢。

ALDH2缺损性表型在酒精性肝脏疾患病人中的发生率很低,ALD在对酒精不敏感而不易脸红者中的发生率比对酒精敏感而易脸红者中高。

ALD病人中ALDH2同工酶缺损的发生率很低。

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缺陷是人类的一种最常见的遗传性酶异常,G6PD为一性联酶,编码基因位于X染色体长臂,表现多态性。

G6PD缺陷G6PD缺陷引起红细胞崩解的原因是细胞不能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正常浓度。

红细胞内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通路代谢过程需G6PD参与,将6-磷酸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酸,产生NADPH,可使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被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GSH可维持蛋白质分子中的琉基(SH)处于还原状态,从而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红细胞的正常代谢。

G6PD缺乏使NADPH生成减少,GSH随之减少,且稳定性下降。

若服用氧化药物或食用鲜蚕豆(含蚕豆素)等时,氧化性药物在红细胞内生成H202,使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GSH进一步减少,二硫化的谷胱甘肽可吸附于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氧化变性、红细胞膜受损而导致溶血。

G6PD缺乏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G6PD缺陷者发生溶血的药物,也要避免食用新鲜蚕豆和接触其花粉。

第三节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及对药物转运的影响

药物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转运底物进入细胞,增加细胞内底物浓度,包括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anion-transportingpolypeptide,OATP)、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rganiccationtransporter,OCT)、寡肽转运体(oligopeptidetransporter,PEPT)。

另一类是依赖ATP分解释放的能量,将底物逆向泵出细胞,降低底物在细胞内的聚集,如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cancerresistanceprotein,BC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latedprotein,MRP)、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等。

P-糖蛋白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参与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ence,MDR)的转运蛋白。

多药耐药现象为临床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P-gp的作用底物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众多的抗肿瘤药、抗生素类药、心血管系统药、强心苷类、p-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消化道药、抗组胺药、HIV蛋白酶抑制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等。

迄今发现编码P-gp的基因MDRI有4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多态性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

C3435T的突变可以影响P-糖蛋白的表达和功能。

肠道上分布的P-糖蛋白逆向将药物泵出肠道上皮细胞,减少了药物的吸收,降低了生物利用度。

口服药物的血浆药物浓度受MDRl基因型的影响,并具有基因剂量效应。

药物相互作用程度受基因型的影响。

分布在大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P-gp,作为保护屏障,可以调节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通透血脑屏障,阻止外源性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基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在Parkinson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P-gp表达或功能的降低,可以导致血脑屏障对外界有毒物质防御功能受损,增加Parkinson'

s病的易感性,导致疾病症状的更早显现。

10分钟

举例说明

第4节药物受体基因多态及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与其特异性靶蛋白相互作用而产生药理学作用,如受体、酶以及那些参与信号传递、细胞周期调控和其他细胞内过程的各种蛋白。

编码这些药物作用靶蛋白的基因可具有多态性,从而改变与这些靶蛋白对其特异性药物的敏感性。

一、β1肾上腺素受体

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receptor,β1-A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在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表达,以儿茶酚胺为内源性配体。

A145G多态性导致受体第49位氨基酸发生Ser/Gly多态性,第49位氨基酸位于受体的氨基端,根据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析,该部位的变异可能改变受体表达与调节属性,并影响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及药物疗效等。

49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