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8743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品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品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品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品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Word格式.docx

《精品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Word格式.docx

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起轻型工业体系

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

面临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深度思考1】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 ①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河流纵横交错,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历史经济基础比较好;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

对外联系方便;

著名侨乡,便于招商引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业化提供了契机。

三、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读珠三角景观及黑水侵入珠江口图,回答问题。

1.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表现与治理

分类

问题

解决对策

工业化

①大量占用耕地;

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①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

②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

③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

城市化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③珠江水质恶化;

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深度思考2】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

提示 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市化,其带来的问题均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占用耕地,二是环境污染,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城镇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的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3.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条件的比较

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和能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区位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得到长足发展,但发展条件明显不同: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发展历史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起步晚、发展快

工业中心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工业部门

轻型及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

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国内腹地

小(受南岭影响)

产业基础

科技实力

人才队伍

知识拓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

模式

推动力

区位条件

存在问题

珠江三角洲模式

对外开放、外企建立

毗邻港澳,国家政策优惠

外向型经济为主,城市化进程快

遍地开花,城市间功能重复,协调性差

苏南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

经济基础好,城市密集度高,交通发达

生产要素的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依赖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城市等级较合理

环境污染较严重,产业升级应加快

温州模式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区位条件较差,虽在沿海,但远离经济中心,山区丘陵地带交通闭塞

不贪大求洋,小企业做大做强,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中心城市发展快

企业经营分散,内部竞争强

东北模式

国有企业建立,重工业发展

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随着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当地的钢铁、化工、建材、森林工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

德宏模式

沿边开放,边境贸易迅速发展

毗邻缅甸,国家政策优惠

加快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和大西南地区开辟新的产品市场和原料基地,成为云南乃至大西南对外开放的前沿

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贫乏,管理薄弱

(2018·

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下图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图。

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解析 变化特点可从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小分析。

两大产业就业人口增加越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越大。

答案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考法一 区域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1.(2015·

上海地理,19~20)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据此回答

(1)~

(2)题。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D.房地产业

解析 第

(1)题,图中信息显示当地在2000年到2012年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说明在此期间当地第二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不大,但当地经济总量变大,故在此期间第三产业产值也应快速增加。

因此A正确。

(2)题,崇明县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

崇明县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发展休闲旅游业。

A正确。

答案 

(1)A 

(2)A

考法二 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2.(2015·

海南地理,2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

下图示意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

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

(10分)

解析 本题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地理信息,题中所给图片依然是构成高中地理能力主干的坐标图,准确解读图中曲线含义并据此推断二者变化特征,不难解决“概述广东省1994~2009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这一问题。

文字材料虽短,但材料中所提供信息非常关键。

“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造成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耕地面积和农业结构的变化;

“吸引大量省外人口”,其隐含的意义是广东省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可推测粮食消费量增加。

答案 基本特征:

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

原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

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

考点二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与治理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近些年来,嘉兴在一无能源、二无资源的情况下,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

(1)根据材料分析嘉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嘉兴市靠近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此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劳动力丰富等都是促进该地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2)题,根据材料可知,嘉兴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且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发展较慢。

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大技术投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等。

答案 

(1)嘉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靠近消费市场;

区域工资水平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等。

(2)问题:

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体,对资源消耗、交通运输要求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值低等。

措施:

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四个治理措施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

尤其要淘汰能耗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考法 区域城市化发展状况分析

(2016·

上海地理,39~42,18分)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产业结构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

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

材料二 2012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

2012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

产值比重

从业人员比重

崇明

全国

第一产业

9.40

10.08

37.90

33.60

第二产业

53.10

45.27

16.30

30.30

第三产业

37.50

44.65

45.80

36.10

(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

(1分)

(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

(3分)

(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8分)

(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

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

(6分)

解析 第

(1)题,图2中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为40%,低于上海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题,分析三大产业特点要从资料给出的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从业人员比重与全国的对比进行分析。

表中2012年第一产业:

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

第二产业:

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

第三产业:

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

第(3)题,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崇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大,即是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2012年崇明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乡镇企业为主;

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

第二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第(4)题,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

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

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率,也可以减少种植业对环境的破坏,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

答案 

(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2)第一产业:

(3)第一产业影响:

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

第二产业影响: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

①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

②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

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

(任答一点即可)

(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

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产业结构示意图主要反映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变化,一般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典图示例]

获取信息

①表示各类产业所占比重;

②表示不同的时间产业结构比重、工业总产值多少及时间变化;

③表示工业总产值;

④表示第一产业;

⑤表示第二产业;

⑥表示第三产业;

⑦表示工业总产值。

解读信息

产业结构组成特点分析

(1)根据某年份三大产业结构所占比重判断社会产业结构构成。

如上图,可以读出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六个年份产业结构组成,根据比重判断出社会主导产业。

(2)根据不同年份同一产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比重的变化,判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

上图中我们可以通过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六个年份第二(或第一、第三)产业在每个年份的比重数值比较,推断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3)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类图通法]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解读流程

第一步:

参照图例,看懂图类

常见的产业结构图多和坐标系联系在一起。

读出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依照图例分清三大产业。

第二步:

对照比例,分析变化

比较区域三大产业比重,先看增加还是减少,结合数据变化,观察变化的速度;

再分析主要产业内部的变化。

第三步:

研析主导,探究规律

抓住主导产业,探究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判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

[学以致用]

考法一 产业结构变化及原因

1.(2018·

新疆联考)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对近三十多年来新疆产业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B.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C.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

D.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2)影响新疆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政策导向B.科技进步

C.气候变化D.资源开发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第一产业的比重先增加,到1984年最高,再逐渐下降;

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下降,1990年达到最低,然后上升;

第三产业的比重先增加,到2000年达到最高,再下降;

本图是产业结构变化图,反映不出从业人员比例的变化,故选D。

(2)题,新疆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与资源、政策、科技、交通等因素有关;

气候变化属于自然条件的变异,对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很小,故选C。

答案 

(1)D 

(2)C

考法二 产业结构的调整

2.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

(1)~

(2)题。

(1)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尤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明显,且逐步占据主导。

从图中无法判断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

(2)题,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答案 

(1)D 

(2)A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河北衡水模拟)“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可描述工业活动引起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效应。

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及全球平均“城镇化率/工业化率”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  )

A.服务业发达导致的

B.制造业水平下降导致的

C.城市建设范围更大的结果

D.社会保障福利更好的结果

2.高城镇化率会使(  )

A.城市病更为严重

B.农业发展水平下降

C.居民购买力增强,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D.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提升

解析 第1题,城镇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说明其他要素对人口向城市集聚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而能够起到该种作用的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服务业发达。

第2题,高城镇化率说明人口向城市集中度高,第二、第三产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强。

高城镇化率不一定会带来城市病。

高城镇化率说明农业水平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但对农业产值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影响不大。

答案 1.A 2.C

山西八校联考)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同阶段示意图,回答3~4题。

3.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国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B.该国属发展中国家

C.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D.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4.在阶段Ⅲ中,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产业部门是(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第三产业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化水平先上升再下降(阶段Ⅲ下降),城市化水平一直上升,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相适应,但不呈同步增长趋势;

该国城市化水平高,属于发达国家;

阶段Ⅲ工业化水平下降,但城市化水平提高,属于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

第4题,该国属于发达国家,阶段Ⅲ发展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

答案 3.C 4.B

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曲线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曲线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曲线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5~6题。

5.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最可能是(  )

A.江苏省B.河南省

C.四川省D.海南省

6.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其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从而可确定为江苏省。

第6题,分析其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曲线可知,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答案 5.A 6.D

李克强总理指出:

“新型城镇化是关系现代化全局和几亿人生活改善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

”珠三角的城镇化三十年来,尊重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从低成本的发展路径,向创新和结构调整转型,为全国城镇化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探索和经验借鉴。

读下图回答7~8题。

7.关于城市化对区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用地生产活动密度减少

B.城市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C.地表径流变化幅度减小

D.生态环境容量加大

8.目前下列产业能更好地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是(  )

①第一产业 ②第二产业 ③第三产业 ④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 第7题,该区域城市化的大力发展,农业应朝着集约化的城郊农业发展,所以生产活动密度会增加。

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雾霾等大气污染现象会出现,所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会减少,因此光合作用会减弱。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地表对降水的滞留作用会降低,因此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