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康复讲义.docx
《运动损伤康复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损伤康复讲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损伤康复讲义
第一节运动损伤概述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损伤。
运动损伤重在预防于未然。
由于造成或引起运动损伤的机制和原因十分复杂,虽然强调预防,但在日常训练或者竞技比赛中,运动员仍难免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从治疗角度来看,运动员自身、教练、随队医务人员能在运动现场早期发现运动损伤,施以合适的科学急救处理,是保证运动员顺利康复、延长运动生命的必要条件。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造成损伤的机制和原因有充分的了解。
因此,把运动损伤的机制和原因的研究与早期妥善处理放在同等的地位,是运动医学中最基本的观点之一。
一、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损伤病程分
⑴急性损伤:
⑵慢性损伤:
急性损伤
慢性损伤
突发的疼痛
缓慢、逐渐发生的损伤症状
急性事件引发的受伤
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单一的或一次性的伤害造成的
持续的、轻微伤害引起的
造成中度的或较严重的疼痛
一般伴随轻度的疼痛
一般不会造成永久的肌肉的损害
可发展成严重的疼痛和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常见的急性损伤有:
皮肤擦伤;肌肉、肌腱拉伤;戳伤等
常见的慢性损伤有:
脚疼;膝关节疼;腰背疼;肩关节疼等
2、按受伤后皮肤或粘膜完整性分
⑴开放性损伤:
指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伤口与外界相通的损伤。
如:
擦伤、切伤、刺伤、裂伤等。
⑵闭合性损伤:
伤处皮肤和粘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的损伤。
如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挫伤等。
3、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
⑴软组织损伤:
此类损伤占55.66%,居各种损伤之首。
在群众体育活动中,常见急性软组织损伤。
从事专项训练的竞技运动员,则慢性软组织损伤居多。
⑵骨与关节损伤:
急性损伤成人多见骨折和关节脱位,儿童多件骨骺损伤。
慢性损伤则多为与专项技术特点有关的骨软骨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或创伤性骨关节病
⑶末端病:
此类损伤大多因过度使用引起,创伤的好发部位与运动技术动作对某一部位的特殊要求密切有关。
如:
羽毛球。
网球运动员长期反手击球引起的肱骨外上髁炎;跳高、篮球运动员因反复起跳所致的髌尖末端病等
⑷神经损伤:
拳击运动员因大脑反复被击,致日后脑功能损害即“拳击脑”;跳水运动员的脑挫裂伤等。
⑸脏器官损伤
4、按受伤轻重分
⑴轻度:
指伤后未丧失运动能力,仍能按原计划继续训练的损伤。
如:
擦伤。
⑵中度:
丧失运动能力24小时以上,受伤后短时间(一般1~2周)不能按原计划训练,需要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或进行治疗的损伤。
如:
肌肉拉伤。
⑶重度:
伤后较长时间完全不能训练,或需要住院进行治疗的损伤。
如骨折。
5、按运动技术与训练的关系分类
⑴运动技术伤:
是因专项运动的特殊技术动作要求,引发人体某部位的职业性损伤。
⑵非运动技术伤:
此类损伤部具备专项训练的特点,多数为运动中的意外损伤。
常发生于运动中需要身体相互接触的激烈运动或需要腾空落地的运动项目。
运动训练水平低,缺乏保护或保护失当易致损伤。
暴力大小及防护能力的差异会影响损伤的程度。
二、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
一、运动损伤原因
1、因:
年龄
性别
人体的解剖生理弱点
身体形态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和体育道德
健康及生理状态
2、外因:
训练方法不当:
准备活动不合理
局部负荷过重
违背训练原则
训练手段、技术动作错误
个人运动装备不当
运动环境不良:
场地、器材、气候等
组织管理不当
第二节康复学
康复定义:
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功能障碍,发挥病、伤、残者的最高潜能,使其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运动康复:
通过运动的手段达到康复的目的。
例如:
踝关节扭伤
致因:
过渡翻
运动康复方法:
加强本体感觉训练
第三节急性运动损伤的康复
急性损伤的处理(RICE)原则
[1]休息(Rest):
受伤后的休息可以促使受伤组织自行修复,避免被进一步的加重。
休息可以是完全休息(不再运动)或相对休息(受损部位不再运动)。
损伤程度越高,休息的时间就应越长。
[2]冰敷(Ice):
在受损部位敷以冰块儿或其他冰冷物质,可以抑制组织毛细血管进一步出血,从而可缓解肿胀。
冰敷一般要持续20分钟,每天4-8次,最好进行3天这样的处理。
[3]加压包扎(Compression):
用弹性绷带将患处裹紧,加压,同样可以抑制局部水肿。
通常可将冰敷和加压包扎同时使用。
[4]抬高患肢(Elevation):
将受伤的肢体抬高,尽量高于自己的心脏的高度,避免血液过多地流向受伤部位,造成进一步的肿胀,同时可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向心方向的流动
一、肌肉拉伤
股四头肌拉伤:
(跳跃或劲踢)
诊断:
运动员可感到大腿前部有撕裂,并发现局部肿胀与压痛。
肌肉损伤的修复:
1、炎症阶段
2、修复阶段
3、改建阶段
康复治疗:
1、直腿抬高。
患者仰卧,患膝伸直位抬高30厘米左右,足跟相当于健侧的足尖高度,股四头肌用力收缩,尽量维持在这一体位,同时数数记时,实在坚持不住时,可放下休息同样的时间,这为一次,每组10—15次。
上下午及晚上各做一组,直到直腿抬高能连续坚持1分钟,再转入下一步锻炼。
2、负重直腿抬高。
动作同上,只是在抬起的肢体足背上负担一定重量,从1公斤开始,逐渐增加到5公斤,若也能坚持1分钟,可转入第三步。
3、负重短弧练习。
患者坐在床上,患膝下面垫一枕头,使膝关节能屈膝30度,患足负重从5公斤开始,逐渐增加到10公斤,作抬腿伸直练习,能维持伸直1分钟,再转入最后一步。
4、负重长弧练习。
患者坐在床边,患侧膝关节屈膝90度,小腿下垂,足背负重从10公斤逐渐增至20公斤,练习负重抬腿伸直,若能坚持伸直达1分钟,则生活工作可达正常
腘绳肌拉伤
短跑和劲踢(短跑和足球运动员)
典型症状:
1、多数情况在短跑或高速跑运动中,腿部后方出现突然的锐痛;
2;腘绳肌发生痉挛,通常在肌肉伸展和收缩活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时发生;
3、局部出现肿胀和淤青;
4、如果发生叫严重的撕裂,肌腹上可以摸到
早期康复
早期活动受伤下肢是正确的康复方案中较为重要的一条。
它包括在疼痛能忍受的围进行伸展和肌力训练。
这类练习有助于缓解局部肿胀。
合理的训练可以保证任何新生修复物质延正确方向生长,以减少继发损伤的风险。
二、韧带损伤
膝韧带损伤:
交叉韧带损伤
致因:
膝关节承受过渡剪切力。
运动康复:
加强屈伸肌群力量配比。
膝韧带损伤的康复
1、负重直腿抬高;10~15次
2、髋的伸屈、收、外展;10~15次
3、膝等动伸屈练习;
4、患者坐在床边伸屈练习:
股四头肌向心与离心收缩的力量练习,应在膝伸直时停留1~2妙,然后在4秒钟缓缓放下。
休息2秒钟后再重复以上动作
三、骨折
表现:
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功能丧失、出现畸形等。
预防:
避免剧烈运动中的碰撞
治疗:
停止活动,进行急救。
固定包扎
四、扭伤
踝关节扭伤
•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韧带损伤。
•多发与篮球、足球、跳远、跳高、赛跑、滑雪和溜冰等运动中。
•踝关节的准备活动未充分做好,跑跳时用力过猛,落地的姿势不当,地面不平等。
•停止锻炼,高抬伤肢,12hours冷敷,after24-36需热敷。
恢复性练习。
致因:
过渡翻
运动康复方法:
加强本体感觉训练
第四节慢性损伤的康复
慢性运动损伤的运动量可根据症状轻重、损伤原理、个人特点及项目技术要求进行。
1、纠正错误动作的练习如投掷肘患者应强调投掷时前臂旋前屈髋出枪,以防肘的过伸与外展。
俯卧式跳高时,制动腿的起跳角度应为170°或稍大。
小于140°易患髌腱周围炎,改进角度即可使髌腱周围炎患者伤痛减轻或渐愈。
2、发展代偿功能的练习如患投掷肘较重,肘部不能伸直者,应改变训练容,重点发展前臂、肩、腰、膝等部位的爆发力,成绩常可继续提高,肘伤也不致加重。
3、加强伤部肌肉的练习可以稳定关节发展功能性代偿的作用。
如慢性肩袖炎,加强三角肌肌力的训练常可消除症状继续训练。
方法是屈肘,肩侧平举,置杠铃片做大重量负重练习。
4、改善关节活动的练习影响关节活动的原因除骨性阻挡外,主要是由于关节粘连、关节囊、韧带与肌肉挛缩所致。
前者多需被动运动及推拿解决,而肌肉的挛缩则需抗阻力运动加被动推拿将肌肉拉长。
5、消除粘连改进血供的训练如跟腱周围炎可用全脚掌慢跑治疗,距离由100米开始,渐增至2千米。
6、发展肌力协调性训练如腘绳肌拉伤这应注意发展腘绳肌肌力,使与股四头肌肌力保持平衡。
7、矫正畸形的训练射击及射箭运动员常有脊柱侧弯,应在训练后加以校正。
常见的慢性损伤
一、腱鞘炎
腱鞘炎好发于上肢,在体操、举重、中国式摔跤运动员中多见。
肌腱与腱鞘长期、快速、用力的摩擦,会使两者都发生损伤而水肿,同时发生腱鞘炎和;炎症肌腱炎发生时,鞘管相对狭窄,压迫其中的肌腱,反复发作的水肿则会引起腱鞘和肌腱增生。
鞘管本来就很小,增生的腱鞘会压迫肌腱,使肌腱水肿、增生,呈葫芦状肿大,阻碍肌腱的滑动,运动时会有弹响或闭锁发生。
症状表现:
腱鞘炎最初症状是早晨起床时患部发僵、疼痛,活动后可消失。
渐渐发僵、疼痛持续,严重者有弹响或闭锁,患处局部压痛。
若部位表浅,则可扪及一压痛性结节,该结节随肌腱滑动,并可感到弹响由此处发出。
治疗:
腱鞘炎发病早期应注意患肢休息、局部制动、理疗,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上述治疗无效时,可用甾体抗炎药局部封闭,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症状完全消失后可逐渐开始恢复训练,但要注意正确的训练方法,避免致病因素,才能防止复发。
病情严重者,终日疼痛或闭锁不能解除时,需手术切开狭窄的腱鞘。
二、疲劳骨折
骨折是一次性暴力损伤所致,而疲劳骨折则是慢性损伤积累的结果。
这种骨折可发生在人体的许多骨骼,且并不少见,是由于受累骨上非生理性应力集中积累造成的。
也有一部分病人由于存在体质缺陷,生理围的应力积累也可促发疲劳骨折。
附着于骨骼的肌肉,特别是大块肌肉的收缩不仅对骨产生纵向的压力,同时也有使骨弯曲的分力,但肌肉放松时这种分力消失。
反复作用和积累可使受累的骨小梁逐渐断裂,同时又骨膜下出血,进而导致骨膜下新骨形成。
临床表现:
疲劳骨折常见于一些参与持续高强度活动者,在过度的体能训练中更常见,特别是那些不习惯训练者和体质较差者。
疲劳骨折好发于下肢,跖骨尤其常见,跟骨、胫骨、腓骨、距骨亦多见,甚至胫腓骨同时发生。
耻骨、坐骨、尺骨、第一肋骨、脊柱棘突的疲劳骨折亦有报道。
根据局部疼痛,休息后好转的病史,结合X线片上骨膜下新骨形成的表现可诊断。
治疗:
疲劳骨折是一种不完全骨折,往往骨折时骨愈合也同时进行,所以一般只需停止训练,休息3~6周即可,大多不需要复位和石膏固定,但负重骨股指需石膏固定或固定。
有时可用弹力绷带包扎,使患部休息、消肿。
对骨折严重者或不能保证停止剧烈活动者,可用石膏外固定,以防再次损伤而变成完全骨折。
运动员训练,特别是青少年,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训练前应作充分的准备活动。
训练时要掌握要领,训练后应作适当按摩、热水浴等,以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另外,应加强训练场地管理,提高安全性。
三、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指肌肉不由自主地强直收缩。
体育锻炼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腿腓肠肌
抽筋的处理
•当腿度抽筋时,第一个动作就是马上休息,并将抽筋的腿部伸直(勿让膝盖弯曲),将脚板往自己身体方向下压,并用双手按摩抽筋部位。
•如果自己怕痛,可以请别人代劳,记得一定要按摩有疼痛感才算有效。
•如果旁边无人可以帮忙,则可以将双手撑住墙壁,脚跟不离地感觉小腿筋有被拉直的感觉,进行几分钟后,再放松按摩腿部肌肉。
•其他如手臂抽筋时,必须将之轻轻拉直;
•腹部抽筋时,轻轻把腹部垫高拉直腹肌;
•大腿前面抽筋,最简单的可以采取蹲姿,或可轻轻将手腕放在膝盖后方,将腿往后弯曲,使大腿前面抽筋拉直,最简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