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事故及应急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8689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事故及应急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事故及应急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事故及应急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事故及应急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事故及应急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事故及应急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事故及应急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事故及应急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事故及应急管理Word文件下载.docx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是指在公共领域内发生的危机,这种公共性和社会性表现在事件本身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不能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就不具备公共性,事件本身与公共权力之间发生直接联系,尤其是形成公法关系时,才能构成公共危机事件。

如果事件的处理不需要公权力介入,只需要在一定群体中自行解决,这样的事件就不具有公共危机事件的公共性。

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

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

三是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

这是突发事件的本质,一旦发生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

四是必须借助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

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

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既是政府的权利也是政府的义务。

公司工作中发生的事件,多数不具有法定“突发事件”的核心要素。

如果事件只对内部产生影响,或其处置不需要公权力介入,只需要由公司内部一个班站、一个车间即可自行解决,这样的事件就不能成为“突发事件”。

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一些诸如一般设备损坏、跳闸、污闪等并没有造成、也不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企业内部事件当成突发事件。

企业突发事件与内部事件的关系:

我们的企业规模大,覆盖广,关系国家、社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都发生各种事件,那么其中哪些可以称为法律意义上的突发事件呢?

突发事件与内部事件的划分界限又在哪里呢?

我认为企业突发事件与内部事件既密不可分,又界限分明。

说它密不可分,是因为两者其实是结合在一个事件内,是一个事件两个不同的侧面;

界限分明是说两者有很清楚的区别。

一个事件如果只对企业内产生的影响,那就是内部事件,如果同时对社会、用户产生严重影响那就成为突发事件。

(二)应急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应急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建立应急管理体制。

建设能够有效应对各类电力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电力应急体系,提高电力应急综合处置能力,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供必要支持。

企业电力要根据实际建立应急平台,要实现与电力监管机构和有关政府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具备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

应急管理机构应设立应急指挥机构(中心)、应急日常工作机构、应急培训机构、机具物资调配机构、后勤保障机构、新闻宣传机构。

 

应急管理体系(一案三制):

电力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1、电网企业五级应急处置网络

2、发电企业:

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集团公司等发电企业从集团公司总部到各个分支机构、发电厂、产业公司,都建立了相应级别的电力应急组织领导机构。

3、其他较大的发电企业及规划、设计、施工企业也建立各自的应急指挥机构。

电力应急指挥系统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把国家预案体系称为“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所谓“应急预案”其实应称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也就是说应急预案是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

电力设施与设备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了电力建设具有作业地域广、作业点多、施工作业条件复杂、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突发事件牵涉面也相对较多。

由预案的定义,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过去编制的许多所谓“预案”,其实属于运行、检修规程,属于生产管理规定,而不应进入应急预案的范畴,一旦成为应急预案,就混淆了应急与正常生产的界限,应急工作就失去了明确界限,茫茫无边,无从下手。

此外,应急预案具有严肃性,必须经过编制、专家评审、领导签署、发布等法定流程。

过程中的关键人员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应急预案分类:

四大类别

1、自然灾害类

☆自然灾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恶劣天气专项应急预案;

☆洪水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防风防汛专项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如防泥石流);

☆地震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2、事故灾难类

☆人身伤亡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垮(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大型施工机械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缆机缆索断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液氨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爆破作业意外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民爆物品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公共卫生事件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急性传染病专项应急预案。

4、社会安全事件类

☆移民征地矛盾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社会安全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三)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电力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一般需根据下列标准规范: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2、《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3、《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4、《电力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四)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和相关应急职责,以及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风险分析、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应急保障、培训和演练、奖惩、附则。

(五)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坍塌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专项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总则、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事件类型与危害程度分析、事件分级、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培训与演练、附则。

(六)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

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事件特征、应急组织及职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附件。

三、应急演练

(一)应急演练目的

1、检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

2、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强化政府、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及相关各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3、锻炼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应急队伍,提高应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4、推广和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5、发现可能发生事故的隐患和存在问题;

需要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一定的周期内进行演练。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1.依法依规,统筹规划。

应急演练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科学统筹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相关各方的应急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并按规划组织实施。

2.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应急演练应结合本单位实际,针对性设置演练内容。

演练应符合事故/事件发生、变化、控制、消除的客观规律,注重过程、讲求实效,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3.协调配合,保证安全。

应急演练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组织协调,统一指挥,保证人身、设备及人民财产、公共设施安全,并遵守相关保密规定。

(三)应急演练分类

应急演练分为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

1、综合演练:

是由多个单位、部门参与的针对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其目的是在一个或多个部门(单位)内针对多个环节或功能进行检验,并特别注重检验不同部门(单位)之间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应急人员的协调性及联动机制。

2、单项演练:

是针对应急预案中某项应急响应功能开展的演练活动。

其目的是在一个部门或单位内针对某一个特定应急环节、应急措施或应急功能进行检验。

(四)应急演练形式

1、现场演练:

是指由相关参演单位和人员,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应急程序,以程序性演练或检验性演练的方式,运用真实装备,在突发事件真实或模拟场景条件下开展的应急演练活动。

其目的是检验应急队伍、应急抢救装备等资源的调动效率以及组织实战能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桌面演练:

是由相关参演单位和人员,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利用图纸、计算机仿真系统、沙盘等模拟进行应急状态下的演练活动。

其主要目的是使相关人员熟悉应急职责,掌握应急程序。

(五)应急演练规划

针对实际工作情况编制的,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工作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切合实际。

各级政府、电力企业、相关方应针对突发事件特点对应急演练活动进行3~5年的整体规划,包括应急演练的主要内容、形式、范围、频次、日程等。

(六)应急演练准备

应急演练准备是演练的基础和开始,演练准备工作包括成立组织机构、编写演练文件、落实保障措施以及其他准备事项等。

各项准备工作应围绕演练题目和范围来制定。

(七)应急演练实施

1、程序性现场演练实施

在应急演练开始之前,需对实施前的状态进行检查确认,确认演练所需的工具、设备设施以及参演人员到位,检查应急演练安全保障设备设施,确认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完备。

在演练条件具备后,由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按照应急演练脚本及应急演练工作方案逐步演练,直至全部步骤完成。

演练可由策划组随机调整演练场景的个别或部分信息指令,使演练人员依据变化后的信息和指令自主进行响应。

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时,策划组可调整或干预演练,若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时,应采取应急措施终止演练。

演练完毕后,由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2、检验性现场演练实施

在应急演练开始之前,需对实施前的状态进行检查确认,确认演练条件具备,检查演练安全保障设备设施,确认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完备。

演练实施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

策划人员事先发布演练题目及内容,向参演人员通告事件情景,演练时间、地点、场景随机安排。

方式二:

策划人员不事先发布演练题目及内容,演练时间、地点、场景随机安排。

有关人员根据演练指令,依据相应预案规定职责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应急处置行动。

演练完毕后,由策划人员宣布演练结束。

(八)应急演练评估、总结与改进

1、评估:

是对演练准备、方案、组织、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价,目的是确定应急演练是否已达到应急演练目的和要求,检验相关应急机构指挥人员及应急响应人员能力。

2、总结报告:

应急演练结束后,策划组撰写总结报告,主要包括:

演练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主要收获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应急演练组织和保障、应急预案和有关执行程序、对应急设施、设备维护与更新方面、人员培训方面的改进建议等。

3、持续改进: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根据应急演练评估报告、总结报告看出的问题和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督查整改。

四、应急响应与救援

(一)应急处理的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突显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将人的生命安全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要先救人、后救物,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是不可复制的。

把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做好本区域的应急管理工作。

在政府应急管理组织的协调下,各相关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和部门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快速应对机制。

5、社会动员,全民参与。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动员企业及社会蕴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动员企业及全社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依靠公众力量,形成应对突发事件的合力。

6、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支撑,采用科学的方法,作出快速的响应,进行高效的处置;

7、信息公开,引导舆论。

在应急管理中,要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做到信息透明、信息公开,但是,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

不仅如此,还要积极地对社会公众的舆情进行监控,了解社会公众的所思、所想、所愿,对舆情进行正确、有效引导。

(二)应急管理任务

1、预防准备。

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预测预警。

及时预测突发事件的发生并向社会预警,是减少突发事件损失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应急管理的主要工作。

3、响应控制。

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

4、资源协调。

应急资源是实施应急救援和事后恢复的基础。

5、抢险救援。

确保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科学地实施现场抢救和安全转送人员,以降低伤亡率、减少突发事件损失是应急管理的重要任务。

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发生后的迅速扩散以及波及范围广、危害性大的特点,要求应急救援人员及时指挥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或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同时在撤离过程中积极开展公众自救与互救工作。

6、善后恢复。

应急处置后,应急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安抚受害人员及其家属、稳定局面、清理受灾现场、尽快使系统功能恢复或者部分恢复上,并及时调查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性质,评估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

电力线路倒塔应急处置

(3)应急处置措施

1、应急疏散

在疏散工作实施前,为保证疏散的高效率进行,使受威胁人群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撤离出危险区域到达安全范围,需要制定合理的应急疏散预案,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根据应急疏散预想案的疏散程序,有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危险区域内的人群进行疏散工作。

2、自救互救

自救指突发事件发生时,现场涉险人员自身采取的保护防御行为。

互救是指事故现场的涉险人员相互之间的救助以及专业救援队伍或其他人员实施的救援。

3、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措施:

措施包括六个方面:

救助性措施、控制性措施、保障性措施、预防性措施、动员性措施和稳定性措施。

4、社会安全事件处置的措施

措施包括五种:

强制性隔离措施、保护控制措施、封锁限制措施、重点保卫措施和其他合法措施。

5、恢复重建的措施

灾区恢复重建应以原地安置为主、异地安置为辅。

恢复重建的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提高基础设施的建筑质量和抗风险能力。

以恢复重建促进区域的发展。

(4)信息发布

(5)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表现出强烈的知情需求。

如果权威信息不能及时占领信息空间,小道消息与流言蜚语势必会大行其道,从而影响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就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将其在行使应急管理职能的过程中的所获得或拥有的突发事件信息,以便于知晓的形式主动向社会公众公开的活动。

(6)基本原则:

统一性、真实性、及时性、连续性、公众导向原则。

(7)发布方式通常有:

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新闻通稿、网站公布、宣传单及手机短信等。

(5)急救与心理辅导

1、急救是指在突发事故的现场,对营救出来的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现场抢救,主要的急救方法有心肺复苏、止血、骨折急救和触电急救。

2、心理辅导和干预已经逐渐成为抢险救灾的一个当然的组成部分,是在恢复重建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

对象主要是指突发事件的受害人、家属、当事人以及灾难发生时的救援人员和对于可能产生心理影响的社会人群。

通过心理干预手段,使他们正确的面对危机和困难,调整自己的应激状态,尽早的恢复到正常状态。

对于已经有一些心理失调和障碍的人员,通过疏导、交谈和咨询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平衡。

对于上述应急处置措施,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切实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及披露工作

加强内部各参与应急处置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平台建设;

加强对政府和上级单位的信息报告。

继续做好现有宣传手段的管理和维护,如与媒体的联系沟通、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措施。

尽快开通企业官方微博,管好用好维护好这一重要平台,研究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标准答复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30分钟内向公众披露信息。

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以我为主、滚动发布进展”的原则,掌握舆论主动权,进一步提高公司形象。

二是加强政企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设

促请政府做好大面积停电事件各项应对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重要目标的应急供电、公共交通的疏导、备用电源的配置等,建立健全与政府、重要用户间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和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重视城市社区电力应急服务,通过95598与社区物业建立的应急联动机制,及时获取居民求助信息,发挥公司特长,共同开展社区应急救援工作。

三是进一步发挥应急救援基干分队的作用

强化应急救援基干分队建设,加大应急演练和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快速响应机制,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进一步发挥基干分队及时有效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作用,通过快速向大型社区、公共场地、城市地标性建筑提供应急照明等应急行动,宣传公司应急理念,维护、提升公司负责任央企良好形象。

四是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评估调查工作

每次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尽快组织应急处置评估调查工作,采用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看记录、现场勘察和走访用户等各种手段,重点从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响应、组织指挥、队伍装备调集、应急供电与救援、信息报告和披露等环节进行详细评估,一是总结应急处置成功经验,二是要查找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五是完善应急预案(以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为例)

重点完善预案中的协调联动机制、应急响应措施、信息报告与披露等内容。

进一步明确事件分级标准,5、6级减供负荷和用户停电事件,以及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用户停电事件,均应参照一般停电事件启动应急相应,予以应对处置。

完善危险源及危害程度分析、明确负责部门、增加预警告知相关内容、调整应急响应分级、增加信息披露内容等。

五、事故管理

(一)事故的分类

1、依据《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599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393号令),电力生产过程中发生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或者影响电力(热力)正常供应,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应按规定要求的程序及时、如实向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报告的时间和层级根据事故/事件的级别而定。

2、根据电力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程度,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按照事故起因以及造成的后果划分,事故有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特种设备事故以及交通事故等类别。

3、人身伤亡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

4、构成直接经济损失的设备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

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

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

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

造成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火灾事故等级划分可参照以上人身伤亡及经济损失等级,特种设备和交通事故等级划分见教材附录一、附录二。

(二)事故报告

1、报告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2、事故报告内容

应包括下列内容: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的简要经过;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已经采取的措施;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三)事故调查组织、程序

1、事故调查组织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