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8489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广东省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高中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③它所唤起的人们对民族、对历史、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热情关怀

④它所唤起的人们对历史、对国家、对民族前途和命运的热情关怀

⑤用一种媒介传达的“深度”置换了媒介传达的“广度”

⑥用一种媒介传达的“广度”置换了媒介传达的“深度”

A.②④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⑥

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雷雨》是曹禺在大学期间完成的处女作。

B.戏剧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C.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皆大欢喜》。

D.《长亭送别》表达了崔莺莺对张生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以及她性格中鄙弃功名利禄的叛逆精神。

二、共45分。

怒蛙说

         陈傅良①

日有乌,月有蛙②。

蛙与乌相遇,乌戏蛙曰:

“若,脔肉耳。

跃之高不咫尺,焉能为哉!

”蛙曰:

“吾已矣,若无靳③我!

”乌曰:

“若亦能怒邪?

“吾翘吾腹,翳太阴之光;

呀吾颐,啗其壤;

瞠吾目,列星不能辉:

奚而不能怒!

若不吾信,月于望,吾怒以示若。

”其望,月果无光。

他日,蛙遇乌曰:

“曩吾怒,得毋惕乎?

“若焉能惕我哉!

吾振吾羽,翳太阳之光;

肆吾咮④,啄其壤;

徐以三足蹴之,天下不敢宁而居。

吾视若之怒眇矣,奚以若惕为!

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

”其朔,日果无光。

啬人伐鼓⑤,驰且走焉。

又他日,乌遇蛙曰:

“吾怒也何如?

“始吾谓极威矣,而不知子之威震于我也。

”日之驭曰羲和,傍闻之曰:

“噫!

何谓威!

吾疾其驱,六龙不敢稽吾辀;

吾赫其燥,云不敢云,雨不敢雨,风不敢风;

八土之埏,吾能赫其肤;

万壑之阴,吾能充其毛;

百川之流,吾能杜其液,且彼与若敢言怒哉!

若不吾信,吾怒以示若。

”于是果旱暵半载。

凡天地之间病之。

他日,羲和遇乌曰:

“吾怒也,何如?

”乌吓然曰:

”飞廉、丰隆、屏翳者闻之,相与造羲和,诮焉曰:

“若矜而怒邪,吾当威示若。

吾三人焉,吁其气,足以幂乾坤之倪⑥。

噀吾沫,足以赭嵩华之峰。

啸吾声,足以簸四海掀九州而覆之也。

果尔,若乌能威。

”言未既,丰隆吁焉,屏翳噀焉,飞廉啸焉。

莫昼莫夜,弥山漫谷者,亦半载。

呜呼!

司造化之权而私以怒竞,民物奚罪哉!

【注】 ①陈傅良:

字君举,号止斋,浙江瑞安人,宋孝宗年间进士,有《止斋文集》。

②日有乌,月有蛙:

传说太阳里有三只脚的乌鸦,月亮里有蟾蜍。

③靳:

嘲笑、侮辱。

④咮(zhò

u):

鸟的嘴。

⑤啬人伐鼓:

啬人,古代主管钱币的官。

凡发日食,乐官击鼓,啬人跑去取钱币祭祀天神。

⑥幂乾坤之倪:

幂,掩盖。

倪,边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翘吾腹,翳太阴之光   翳:

遮蔽,遮住

B.其望,月果无光望:

望见,看见

C.日之驭曰羲和驭:

驾驭,这里指车夫

D.相与造羲和造:

拜访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若亦能怒邪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B.月于望,吾怒以示若否,吾何快于是

C.且彼与若敢言怒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吾视若之怒眇矣,奚以若惕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某些人或物“司造化之权而私以怒竞”的一组是(  )(3分)

①月于望,吾怒以示若 ②啬人伐鼓,驰且走焉 ③于是果旱暵半载 ④万壑之阴,吾能充其毛 ⑤始吾谓极威矣,而不知子之威震于我也 ⑥弥山漫谷者,亦半载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寓言的形式,将自然界的乌鸦和青蛙以及神话中的风、雨、雷诸神拟人化,成功运用排比手法,逐层递进,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讥讽和嘲笑。

B.文章巧妙地把自然界的现象契合到人世间来,表达了现实社会中主宰国家命运的权贵们为逞私欲而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主题。

C.本文竭力渲染天上诸神发威给人间造成的惨烈景象,曲折地表示了作者对统治阶级不爱护、体恤老百姓的胡作非为的控诉和警告。

D.本文用乌鸦、青蛙、羲和以及飞廉、丰隆、屏翳等为喻,揭示了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告诫人们不能骄傲,不要在人前夸耀自己的特长。

10.翻译。

(9分)

①若不吾信,月于朔,吾怒以示若。

(3分)

②始吾谓极威矣,而不知子之威震于我也。

③吾赫其燥,云不敢云,雨不敢雨,风不敢风。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这首词上片划线的第四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简要说明。

(3分) 

 

(2)古人评词有“乐景,哀情;

哀景,乐情”之说。

你认为这首词的景与情的感情基调一致吗?

请依据词意鉴赏。

(4分)

12.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本报讯】旨在提高全面、特别是青少年精神卫生意识,促进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公益活动——心理阳光工程今天启动。

这一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卫生部疾控司、教育部社政司、中国青年报社共同发起。

在今天的启动仪式上,卫生部公布了200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主题为“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

快乐心情,健康行为”。

随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现。

我国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青少年人群有3000多万,由于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对待、解决,导致了许多不必要的困难以致悲剧的发生。

(选自《光明日报》)

13.古诗文默写(13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2),。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司马迁《报任安书》)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________。

(6)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白居易《琵琶行》)(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三、社科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共15分。

佛教西来?

许多的历史书,都把张骞通西域算成是中外交通的开端。

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的故事,被司马迁记载在《史记·

大宛列传》里。

而他从长安出发到中亚、西亚的道路即丝绸之路,也就成了人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交通道路。

后人读《史记》、《汉书》,知道了这条路延绵几千里,途经现在的新疆、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一直南到印度,西到地中海。

后来凡是一提到汉、唐帝国和外部的文化往来,就会想到这条道路。

从汉代到唐代,有很多西域人经过这条道路到过中国,特别在唐代,那个时候在长安、洛阳可以看到很多胡人,他们是各种宗教的信仰者,如景教徒、袄教徒、摩尼教徒,所以带来了西方的各种文化,包括唐代流行的胡旋舞、《菩萨蛮曲》以及胡人相貌的镇墓天王,在这里面,最多的当然是佛教徒。

由于在西晋以前,汉人基本上是不能出家的,所以早期佛教徒主要是这些外来和尚,在考察早期中国佛教最重要的资料《高僧传》里,记载最早来华的一些僧人,以及早期佛教译经的译者,确实多半是来自康居、安息、天竺、大月氏的异国人。

古代佛教徒里面,凡是姓康、安、竺、支等的,大体上就是那边的人。

其中,姓支的来自大月氏,在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处,姓安的来自安息,在今伊朗,姓竺的是天竺人,即今印度,姓康的是康居人,在今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阿塞拜疆一带,都是“中亚、西亚或南亚的胡人”。

所以,古往今来大多数人都相信,佛教传入,也主要是经由西边这条路径来的,这些人一定曾经经过西域到达敦煌,然后再进入中原。

从1930年后期出版的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到1957年出版的荷兰人许理和的《佛教征服中国》,再到1980年任继愈的《中国佛教史》,连同日本人写的很多中国佛教史,都接受了这种说法。

而大家都熟悉的,像南北朝的法显、唐代的玄奘到印度取经的历史更从一个侧面证实了“佛教从西方来”这一说法。

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关于“浮屠”和“佛”的语言学研究,也证明早期中国关于“浮屠”的称呼和中亚古代语言有关,那么,佛教肯定是经过中亚一带传来的。

看来,这个佛教西来说没有什么疑问了。

历史常常就是这样的,人们一次次地叙述,事情一次次地被强调,后来的人一次次地听到,于是,这种事情就成了确凿不疑的“定论”。

其实,有时候仿佛是“定论”的历史,却是有疑问的,历史常常变成故事,故事常常变成历史。

在佛教传来的问题上,就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些疑问:

第一,西汉、东汉之间天下大乱,中国与西域的交通在王莽时代前后曾经断绝,直到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才恢复,传说中的汉明帝求法,佛教传来,大约在公元第一个世纪的50~60年代,恰好就正是隔绝的这一时期,佛教真的可以顺利地在道路断绝的时代进入中国吗?

佛教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传来呢?

第二,《史记》、《汉书》、《后汉书》里都讲到西域,这些根据从张骞到班超多人出使记录写成的史书中,都缺乏西域佛教的记载,而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西域人好像并不相信佛教,倒是相信其他宗教的可能性大。

当然,20世纪初,在和田也就是于阗故国一带发现过怯卢文佛经,在和田的买力克阿瓦提佛寺遗址还发现过泥塑的小佛像,民丰的尼雅遗址中也发现过棉布上的小菩萨像,大谷探险队也曾经在吐鲁番的吐峪沟发现过292年译的佛经《诸佛要集经》汉文写本。

不过,这些东西的年代都很晚,大约已经是在2~3世纪了。

那么,为什么在1世纪的时候,佛教不会从海上传来,从南方传来,而一定要从西面过来呢?

一个说法如果没有反驳的意见,就说明它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或者换个说法叫“定论”,一件历史事件成了“定论”,就说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山穷水尽,有个词叫“盖棺论定”,就是说死了进了棺材了,才可以有定论,其实,可能有时候死了也不一定可以论定。

相反,如果还有言之成理甚至是持之有故的质疑,那么说明这个问题还有继续讨论的余地,这个领域还有研究的必要。

尽管佛教从西域传入的路线得到相当多的文献的支持,是不言而喻的历史存在,但是这个问题远没有到画句号的地步。

近来一些学者的研究使我们注意到,早期中国与印度之间还可能存在着另外的通道,那么,随着商人贸易,佛教这种信仰可能会从各种途径,而不是一个途径向中国渗透。

(选自葛兆光《中国古代文化讲义》,有删改)

14.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丝绸之路是唐王朝与西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当时流行的胡旋舞和《菩萨蛮曲》就是由此通道传入的。

B.据中国佛教资料记载,最早来华的佛教僧侣多半来自印度,他们主要经由丝绸之路到达敦煌再进入中原。

C.“佛教西来”一说历来为人们所认可,人们也据此认为,丝绸之路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的必由之路。

D.在公元1世纪,中国和印度之间还存在另外的交流通道,因此,佛教还可以从南方,通过海上传入中国。

15.下列不属于“佛教西来”说的依据的一项是(3分)(  )

A.《史记》中有关张骞通西域的记载。

B.唐代流行的胡旋舞、《菩萨蛮曲》。

C.《高僧传》有关早期来华僧人的记载。

D.荷兰人许理和的《佛教征服中国》。

16.第三段段末说“佛教肯定是经过中亚一带传来的”,第四段段首又说“看来,这个佛教西来说没有什么疑问了”。

这样说,是否有重复赘余之嫌?

为什么?

17.对“佛教西来”说,本文作者持何态度?

其依据是什么?

(5分)

四、新闻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共15分。

博士越多越好吗?

记者肖舒楠实习生刘跃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32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

参与调查的人中,本专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者分别占到51.0%、27.1%和11.2%。

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

去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透露,2008年中国大陆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美国只有253所。

2007年,我国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据了解,随着博士生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今除高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水涨船高”,纷纷提高学历门槛。

比如有的地方招聘处级干部,就明确提出应聘者学历须为博士;

还有的地方,在人才晋升中,学历也是明文或者不明文的重要标准。

有人指出,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为晋升而读博,使得培养研究型顶尖人才的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

北京市某高校教师李晓霞坦言,自己读博就是为了评职称。

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校工作的李晓霞,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近年来她发现,新同事都是清一色的博士,学校也开始把博士学历作为评职称的必须条件。

这个现实逼得她不得不在临近40岁时重回课堂,读起了在职博士。

此次调查中,5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

“一些单位不应惟学历取人。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

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道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如今部分单位,比如高校在录用教职人员时都会盯着博士,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王义道说,哈佛大学虽然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校,但它的教职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

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调查甚至将哈佛大学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排在全美最后一位。

“不过,这和我们的一些评估体系有关系,高校需要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为学校出成果,加分数。

但一些实践能力强,技术高明的人才高校也很需要。

调查中,43.5%的人认为,人们选择读博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通过读博推迟就业;

3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只是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

“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

有学者用“大跃进”“泡沫化”形容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及博士生质量下降的情况,认为博士生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

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

而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博士论文抄袭现象,更是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

去年9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一直以来都令社会不齿甚至愤怒的“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有39%和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

这种“宽容”实在令普通人感到难以理解。

此次调查中,44.1%的人对博士生的印象是“抄袭严重,水分很多”。

此外,56.8%的人认为一心为搞研究读博士的人太少了;

50.6%的人感到现在的博士越来越多,已经不稀罕了;

还有29.0%的人对博士的印象是“书呆子,创新能力较弱”。

“现在我们很多博士论文都能上国际前沿杂志,这在10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所以从我个人看来,现在的博士水平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

”王义遒告诉记者,他在参与北京大学博士生论文答辩时发现,很多博士论文质量远超过10年前的水平,加之现在国内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已经和国际接轨,博士生的眼界和能力也大大提高,“不过各个大学的情况不一样,博士生教育也存在优劣。

不过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博士太多,师资不够”。

据调查,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8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

“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

”王义遒曾问某高校领导“学生的论文情况如何”,那个博导很坦率地告诉他,自己没有看学生的论文,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论文框架,“像这样的情况,据我所知不在少数。

”王义遒说,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博士人才,但现在的增长速度太快了,“我很赞同博士生教育回归精英教育的说法”。

(选自《文萃》2009年第12期,有删节)

18.怎样理解“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的含义?

19.本文谈到了我国博士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请结合本文,谈谈本文涉及了博士教育中的哪些突出问题?

20.本篇调查中,包括一些专家和学者在内的76.1%的调查对象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请结合本文和你的体会,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6分)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功,是人们一生追求的目标。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成功”人士呢?

是十年寒窗后金榜题名,还是从一介布衣到位高权重?

是从身无分文到亿万富翁,还是从默默无闻的草根成为举世闻名的明星?

  还有一些人,比如:

为了正义事业壮烈牺牲的无名烈士;

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终生清贫的爱心奉献者;

奋力拼搏,从不放弃,一生平凡的普通百姓……他们的人生是否也算得上“成功”?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最好写议论文。

高二上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

2

3

4

5

C

D

A

1.【答案】C。

A项中乘应为shè

ng。

B项中眦应为zì

D项中陌应为mò

2.【答案】C。

A为贬义,B用错对象,D指对人和事,知道了没有不说的,说了不会做任何保留和隐瞒,用在这里属对象用错。

3.【答案】D。

A.缺少主语,删掉“由于”或者“使得”。

B.语意重复删掉“大约”或“多”。

C.“增加”与“频率”不搭配。

4.【答案】A。

A项②④⑤最恰当。

选②,“人类生活”是用来作比较的,而后面重点要谈“媒介”,所以“媒介也需要感性与理性的平衡”这一点后置,以便引出下文;

选④,排列上,“对历史”要置前,“民族”和“国家”不可分割,中间不能插入“历史”;

选⑤,“深度”和“广度”对应前面的“质量”和“数量”,同时,“深度置换广度”也对应后面的“理性”。

5.【答案】C.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为《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二、古诗文阅读

6.解析:

选B。

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

7.解析:

选A。

A项的“若”都作代词。

B项的“于”虽都是介词,但前句相当于“在”,后句相当于“对”。

C项前句的“且”作连词,相当于“况且”;

后句的“且”作副词,相当于“将近”。

D项前句的“为”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后句的“为”表被动,相当于“被”。

8.解析:

②讲的是“啬人”,主体不是“司造化之权”的“乌鸦”,也不是“直接”表现。

⑤是“乌鸦”在羲和面前承认自己本领小的话语。

9.解析:

选D。

文章的结尾表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此。

①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在月初那天,我展示一下强盛气势来给你看。

②开始我以为我很有威力,然而并不知道您的威力比我更厉害。

③我发怒冒火时,云不敢在天上形成云,雨不敢下雨,风不敢吹风

参考译文:

传说太阳里有一只三只脚的乌鸦,月亮里有一只青蛙。

青蛙和乌鸦相遇了,乌鸦嘲笑青蛙说:

“你,只不过是一块肉而已。

用劲一跳也高不过咫尺,你能干什么呢?

”青蛙说:

“尽管我不行,还是请你不要嘲笑我!

”乌鸦说:

“难道你也能有强盛的气势吗?

“我用力翘起我的肚腹,能够遮住太阳的光芒;

用力张开我的两颊,能够咬住土块;

用力睁大我的眼睛,天上的星宿也不能再显出光辉:

哪里能说我没有强盛的气势呢!

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等到十五月圆那天,我展示一下强盛气势来给你看。

”到了十五那天,月亮果然失去了光芒。

一天,青蛙遇到了乌鸦,说:

“前几天我气势强盛的时候,你难道不害怕吗?

“你哪里能让我害怕!

我振动我的双翅,能够遮住太阳的光芒;

张开我的嘴巴,能够衔起土地;

只用我的三只脚慢慢一踏,天下的老百姓就不能安宁地生活。

我看你那点气势太弱小了,哪里会怕你呢!

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在月末那天,我展示一下强盛气势给你看。

”月底那天,太阳果然没有了光芒。

乐官赶紧击鼓,啬人赶紧跑去取钱币祭祀天神。

又一天,乌鸦遇见青蛙,说:

“我的强盛气势,怎么样?

“开始我以为我很有威力,然而并不知道您的威力比我厉害。

”太阳的车夫叫羲和,在旁边听见了说:

“唉!

什么叫威力!

我让我驱赶的车快跑,拉车的六条龙不敢让我的车停留;

我发怒冒火时,云不敢在天上形成云,雨不敢下雨,风不敢吹风;

四面八方的广袤大地,我能把地面烤得炽热;

即使千山万壑朝北的地方,我也能让那里的草木长得很旺盛;

大大小小的河流,我能堵塞住他们的流水;

你和他们还敢谈什么振奋发威吗?

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振奋发威给你们看。

”果然干旱了半年。

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因此受害。

另一天,羲和遇见了乌鸦,羲和对乌鸦说:

“我的振奋发威,怎么样?

”乌鸦害怕地说:

“开始我以为我很有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