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学习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6786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综学习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综学习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综学习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综学习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综学习方法.docx

《文综学习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综学习方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综学习方法.docx

文综学习方法

文综学习方法

文综学习方法

在今年的高考中,我的文综考到了235分。

下面我就简要介绍一下自己学习文科和文综的方法和技巧。

我认为文科:

记忆+体会+习惯

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1.背不过:

有人说文科是“背多分”,那么背书先要知道背什么,再知道怎么背。

知道“背什么”即知道哪些是重点。

新课标下的课本往往“费话”很多,讲些故事、讲些名言,三句话不到重点,但是基本的要背记的内容、学术性强的话还是可以轻易地找出来的。

用醒目的荧光笔划出来,一页书就只剩下几个关键句、关键词要背。

再者,可以整理出一课的关键词,自己把课本看熟之后只背关键词,而关键词的联结已经通过熟悉课本而直接搞定。

接下来就是怎么背的问题,就按照上一章对记忆的讲解即可。

另外,高三有时记忆量实在太大,我也曾经遇到这个问题,当时采取以题背书的办法,每次做题遇到生疏的,就立刻把相关的知识点补充全面。

这是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把知识之网织密、织结实,来补到高考这条大鱼的必须过程。

2.答题找不到重点:

在学习初期十分正常,距高考不到半年时,班主任曾经找我谈过话,说我的文综一点竞争力也没有,答题没有答到点上;另一位老师也说我的思路没的转过来,还是“理科生思路”。

当时我备受打击,因为进行文科学习已经有一年半了。

文科的突破有时真正是在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时,因为文科要靠悟性。

答题要找到重点,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

先有知识点,再有题目。

出题的人都是先想好要考察哪些重点知识,再出题目,因此要答的一定是我们学过的。

要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就要首先熟悉知识,因此记忆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再者,找一些地标性的词汇,比如“抓主流”让我们想到“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与答案对话,看看出题者的考察意图,他们希望考生如何由题目联想到答案。

最后,文科也要积累做题经验,积累一些答题框架,比如要叙述一个事件,肯定要请到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

3.思考:

思考是把知道变成知识,把知识变成力量的过程,如果知一知二而不能知三,充其量只是资料库,如果发现了不同元素的焰色而不知能用它推测出太阳的构成元素,那么充其量不过发现一条死气沉沉的原理。

世界因创造而精彩,而创造因思考而成形,学会运用思考力的人才能影响世界。

那么如何进行思考?

我们需要一些思考的工具。

思考的工具主要有笔记、习题集两种,以下在“习惯”条目仔细介绍。

4.习惯:

习惯即对于行为的坚持,即某种行为倾向。

积累行为,收获习惯;积累习惯,收获人生。

亚里士多德也曾有言:

“优秀不过是一种习惯。

”了解了习惯的重要性,下面要解决的是需要积累何种习惯。

在学习方面,按照学习的过程推荐以下一些习惯:

预习--记笔记--看课本--习题集--复习。

预习

很多同学一面报怨自己上课听不明白、跟不上、笔记记不全,一方面又觉得预习没有必要,这样的同学要好好反思:

舍不得孩子哪能套得着狼!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

有一些信息很容易就能够记住,有一些信息无论如何也记不住——这说明人人都有敏感信息,有不敏感信息,理解、记忆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预习帮我们辨认出自己容易理解的信息、不容易理解的信息,这样听课时我们提前了解难点,听课时更加有针对性。

同时,课堂上有哪些点是老师补充的,需要我们特别标记在笔记上。

记笔记

记笔记不等于“抄板书”。

许多同学都是老师写什么就抄什么,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往往只有关键词、关键步骤,而将发挥串连作用的思路却被忽略了。

复习时由于忘记关键词之间是如何关键的,又要查阅大量资料、询问许多同学,浪费了大量时间。

因此,笔记不等于抄板书。

笔记需不需要很整齐?

不需要,但一定要布局合理,重点明确,方便查阅。

记了就听不懂、听不全,笔头速度跟不上,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首先,预习过程可以帮助缩小包围圈,缩短理解过程,集中重点。

其次,边听边记的功夫需要练就,我本人就练习了几个月。

第三,精力需要集中,又想走神又想记笔记又想听好课是不可能的。

笔记是不是记完束之高阁,等到考试时再拿出来呢?

不是的,笔记是一本“口袋书”,需要随时查阅、更新、补充。

可以用前面所介绍的记忆模型来使用。

讲了许多不要做的,下面来讲应该做的,那么什么是一份好笔记?

是一份思路清楚、重点、难点、补充点明确、布局清晰方便查阅、属于自己的笔记,以下一一解析这些形容词。

思路清楚,意味着无论你自己什么时候看,都能够看明白,知道每一步是如何得来、如何想到的,知道每一个关键词是如何关联的。

所谓重点即老师强调注意的,难点即自己容易转不过弯来的,补充点意味着做题经验(即出现XX,往往需要使用XX知识与定理;XX方法适合于XX;技巧……;自己容易错的地方)。

所谓布局合理,意味着自己很容易查到某个知识点,复习的时候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容易错、什么地方总是记不住或理解不了。

这里有几个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布局,首先,难点、重点、经验可以用不同的笔标出;其次,由于笔记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不断更新与丰富,我们可以留出1/3的页边,来不断进行补充。

总是忘记的点可以标“正”字,“正”越多,说明越易出问题,这样复习时就十分有针对性。

另外,还可以把第一、二页空出来做一个小目录,再做一个索引,说明你标记的符号的意义。

这样,你的笔记就会变成一本宝典。

整理本身、布局本身就是一种理解过程,再者,这是一本属于你自己的百科全书,记录了你学习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方便查阅与复习。

看课本

课本很基础,很简单,但之所以能进课本是因为它经典、它基本,它是难题之源。

《论语》大概是儒家经典中,篇幅最短、语言最浅显易懂的,但宋代宰相赵普读其半部便能治天下,可见能读透基础,便能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今年高考数学有一道“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的问题,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没有证明出来。

其实在我们课本上对余弦定理的证明十分详细,老师也要求我们看书。

可是我们没有看,所以只好白白丢掉6分。

习题集

习题集是一种“思考的工具”,一部属于自己的“题典”。

习题集与笔记的做法相似,也需要思路清楚、重点、难点、补充点明确、布局清晰方便查阅,不同的是习题集的主体是做错的题、难题、自己认为经典或有启发的题目,以及自己的做题经验、注意事项。

难点在于每一道题往往很长,抄题、总结需要很长的时间。

其实习题集是一种方法与态度,也可以把自己的卷全部整理好,标出重点、难点以及自己的经验,再装订好,方便复习。

复习

复习的作用一方面是再理解,检测自身弱项;一方面是加深印象。

使用上面介绍的记忆方法,可以缩小包围圈,也可以熟悉此内容。

要点在于上面记忆部分提到的三个步骤、五个时点。

那么如何积累这些习惯?

习惯就有如沙滩上的一串脚印,要一步一步走出来。

习惯是一种行为的倾向,当你已经自然而然地这样行为时,我们就说已经养成一种习惯。

养成习惯,就是每一步都尝试这样做,克服惯性与惰性——良好习惯的彼岸,只要相信就会到达。

问问题

小问题里有大乾坤。

有的同学问题很多,有的同学就是提不出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是否思考,与思考深入程度不同的原因。

提问提什么?

我上初中的时候,刚入校时成绩比较一般,就一直在留心班上总是第一名的那个女生。

我发现,她每到下课就会在老师身边,于是我就去听她问些什么问题。

后来我发现,她提问的特点:

如果用来考我,我一定不会,但是不考我,我又想不到那是我的盲点。

于是,我不断地学习去找问题,慢慢,思路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严谨。

提问,要找到自己的盲点。

学贵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

提问题,得到什么?

要学会在老师的回答中找到思路,找到核心思想。

盗版思想的人才最可怕。

这样,才能够最终举一反三,真正青出于蓝。

最后,我来分别介绍一下文综三门具体的学习方法。

首先,先来说说地理。

地理有很多原理。

要把这些思路、原理一步步在心中熟悉,然后在做题时运用。

许多同学总是地理大题答不好,就是脑中没有记住这些原理,没有地理的知识储备,所以答题时无从下笔。

所以希望同学们要多回归课本,弄清楚课本知识,做到温故知新。

其次,学习地理要有地图意识。

我们的地理题目总是和地图一起出现的,因此读图能力一定要提高。

地图中蕴含很多的地理信息,对我们答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复习时会要求每位同学买了一本地理图册,希望同学们有时间一定要多翻多看,记住各类地理知识,增强地理读图能力,才能提高地理成绩。

最后,地理题是需要我们做一定数量的训练的。

因为地理题目在高考中创新的程度比较大。

只有多见一些题目的类型,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才能提高地理成绩。

这一点,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紧跟地理老师,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新东方上文综班时,地理老师殷涛也总结了许多有用的答题模板和答题方式,在地理考试中十分好用,希望同学们可以借鉴老师的方法。

接下来我再谈谈政治学习。

政治难点在于许多信息需要体会。

比如“物质决定意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是桌子决定脑子吗?

这里就最最体现了文科与理科的不同——文科主要靠悟性,理科主要靠理性。

因此,理解政治时要注重体会。

体会的过程有些迷茫,因为没有固定的、具体的路可以走,只知道彼岸是什么样子,但是,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或早或晚总会开窍。

我也十分欣赏新东方的张蓉老师的讲课方法。

她把政治答题的思路归为很多个模板,这样答题,脑子里可以思路清楚,不会遗漏知识点,从而提高得分率,希望大家可以试试。

最后,我来说一下历史的学习。

历史学习的难点在于信息量大而庞杂,往往没有逻辑顺序。

首先要整理知识点,布局合理,作为一份完整的背记资料,可以用荧光笔划出关键点。

再用“正字”标出自己总不记得的内容,最后再写一份很简略的课程提纲,自己用记忆补充资料进去。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用以前老师讲过的记忆模型进行重复了。

言以载道,这是我对自己十余年求学经历的总结,并融合了许多优秀学子的学习方法,希望有所裨益。

有人说:

现在满街都是学习方法介绍,人人都知道个一二,如果真有用的话人人学习都会进步。

但是,“知道”与“得到”之间还隔着“做到”的距离,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至于现在所谓的新课改、素质教育出台之后,这些高考指挥棒下的学习方法是否仍然适用?

答案只有一个:

能力是相通的、态度是相通的。

学会学习,学习总结,学会坚持,学会用心,受益一生。

西安高级中学李远

2011年6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