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774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执教人:

李万琴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

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

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

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

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

引入春天的话题。

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

1=C 44 

1    2 3 —|1 2 3 —|54 32 54 32 |1———‖ 

师:

呜       呜     轰隆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

呜      呜      轰隆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12 34 |5 —|              12 34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

如:

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

如:

XX X,XX. XX XX X,等等。

 

3、唱名音高。

如:

mi—sol—mi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

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

《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

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

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

《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

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姐妹穿着—放风筝—风筝飞翔—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

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

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

《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

全体学生顺序表演。

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

(2)春风    呜         —    呜         —   ……

(3)春雨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

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

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随笔:

能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

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

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

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随笔:

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第二单元  进行曲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唱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2、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管弦乐曲《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

 

3、音乐活动:

少先队《出旗》音乐表演 

4、少先队鼓号队演奏。

 

5、进行曲的初步总结。

 

教学目标:

 

1、学会《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第一段歌词和《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

 

2、听赏《土耳其进行曲》《进行曲》,能随音乐列队行进或击出节奏。

 

3、在《出旗》这一音乐活动中进行综合性音乐表演。

 

4、能区分XX、XX.、X—、XXX、XXXXXXXX等节奏。

 

教材分析:

 

1、《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首歌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原为儿童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于1962年。

 

2、《出旗》这是少先队鼓号队演奏曲中的一首。

用于少先队员们集合仪式中出队旗的场合,由于队号只能奏出“5135”这四个音,故全曲仅用这四个音构成,由于上句落在“5”,下句落在“1”,使两乐句具有动静对比,且有可循环性。

3、《小号手之歌》这是动画片《小号手》的主题歌,黎汝清作词,金复载作曲。

金复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专职作曲家,曾为五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小号手》《三个和尚》《哪吒闹海》《济公》等。

 

4、《土耳其进行曲》这是贝多芬为德国剧作家科策布的剧本《雅典的废墟》所作配乐的片断,后被改编成钢琴曲,成为家喻户晓和学琴者必弹的世界名曲(与此齐名的还有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全曲结构为A+B+A+B+A+尾声。

5、《进行曲》(选自芭蕾舞剧《胡桃夹子》)1892年,52岁的柴可夫斯基为两幕舞剧《胡桃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