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7602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docx

《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docx

经济学基础思考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

一般的,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不足的。

即稀缺性是就相对意义而言的。

欲望的基本特点在于无限性,即人们的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品或劳务来满足,而物品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这些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

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资源的矛盾就形成了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

2.

面对资源稀缺性的事实,人类社会都必须面对和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

他们是: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1)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

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生产多少消费品和投资品。

(2)如何生产物品。

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

(3)为谁生产。

谁来享用经济活动的成果?

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是公平合理的吗?

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

是否会出现贫富差距?

3.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可见,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即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可见,与微观经济学的几个方面相对应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而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它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同点。

但并不是说二者是完全割裂开的。

实际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

可以说,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总体的分析离不开对个体的分析,但宏观经济学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相加,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4.

在经济学中,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是模型。

在经济学中的模型是一种组织框架,它可以搭建我们思考问题的途径。

模型可以忽略现实世界的某些细节而集中研究本质问题,以达到简化的目的。

现实生活中的模型很多,比如地图。

第二章

1.

(1)人们决定多生孩子。

即人们偏好更多的孩子,需求增加。

(2)钢铁工人的罢工提高了钢材价格。

工人罢工引起工资提高,即投入品的价格提高,从而提高钢材的价格。

供给的价格提高,供给量减小。

(3)工程师开发生产出新的自动化机器用于家庭旅行车。

技术提高,供给量提高。

(4)客货两用车价格上升。

价格上升,需求降低。

(5)股市崩溃减少了人们的财产。

收入减少,需求降低。

2.

价需求供给

261354

531045

81681

98768

110853

121

9

39

16140120100需求量80供给量6040200984567

80个。

美元,均衡数量是由上图可知,这个市场的均衡价格是6如果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最终会回到均衡位置。

如果市场上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上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则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最终也会回到均衡位置。

3.)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如下图所示。

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对于反需求函数则是竖直1(,也就是说供给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的).

12000

1000080006000

需求量供给量

400020000

201216

48

张。

美元,均衡数量是2)均衡价格为88000()需求表为:

(3

需求量(张)价格(美元)

150004

130008

1100012

900016

7000

20

第三章

1.

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有:

RCS=P/P,所以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即2121为其价格之比,RCS=20/80=1/4。

122.

(1)消费者的收入:

30*2=60(元)

(2)商品2的价格:

60/20=3(元)

(3)预算线方程:

60=2X+3X21(4)预算线的斜率:

-P/P=-2/3

21(5)E点RCS值:

RCS=P/P=2/32121123.

(1)列出需求表和市场需求表:

价格A的需求量B的需求量市场需求量50020304116125

3212220

23

15

8

3

441014

5

055

(2)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

P

P

P30Q?

?

5P420?

Q?

Q

Q

P?

Q50?

9

第四章1.)(1

可变要素的数量123456

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可变要素的总产量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210

22

126824

1224

12481260

126

11

66

78

7070

108.75

4

0

-7

7

9

63

(2)该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从第5单位开始递减。

2.

I?

aK?

?

a?

11?

a?

KQAaL?

AQ?

?

?

;平均产量为边际产量为

L?

?

3.32Q1710Q?

VC?

Q?

FC=66)可变成本部分为;不变成本(166232Q1710?

Q?

TVC?

Q?

1710QQAC?

?

?

;;2()

Q6622?

AFCMC?

3Q?

20Q?

1717?

AVC?

Q?

10Q;;

Q

第五章

1.

企业的成本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在MC=MR处对应的产量水平即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SMC

SAC

AVC

2.

(1)由短期成本函数得

2Q=20;-4Q+15=P=55MC=0.3Q.

利润为PQ-C=55*20-310=790

(2)厂商必须停产的条件是:

在MC=MR的情况下出现P=AVC(平均可变成本)

22-2Q+15

MC=0.3Q-4Q+15=P=0.1Q得到:

Q=10P=5所以市场价格P=5时,厂商必须停产。

3.

通过专利法和著作权法对专利和著作权进行管理,是政府为公共利益创造垄断的一个例子。

当一个制药公司发明了一种新药,它就可以向政府申请专利。

如果政府认为这种药是真正原创性的,就批准其获得专利权,该专利权给予该公司在若干年中排他性的生产并销售这种药的权利。

制造这种垄断虽然从静态上看会形成垄断价格,造成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但从动态来看,它可以起到激励创新的作用,而这一方面的作用对于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所以说制造这种垄断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4.

市场厂商的产品差别的对价格控制进入一个行业的程度程度的商和厂的难数目易程度类型很容易很多没有完全无差别完全竞争

比较容易很多有差别垄断竞争有一些

可见在厂商数目和进入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方面两类市场较相似,都是有很多的厂商,且进入行业较容易。

但二者在产品差别程度和对价格控制的程度方面则有显著的不同。

第六章

1.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因而厂商在选择要素的使用量时也就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使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

特别的在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要素边际收益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

而边际成本则恰为要素的价格。

所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也就是要素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价格等于要素的价格。

2.

2+2L+36MP=-0.03L边际产量为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为MP*P=PL2+2L+36)*10=48,由此可得-0.03LL=80所以(所以该厂商的最优劳动使用量是80。

3.

之所以会出现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因为当工资率提高时,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成相反的作用。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对劳动者消费休闲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

较高的工资率意味着休闲变得相对昂贵,因而若工资率提高,则劳动者倾向于用消费其他的商品来代替闲暇。

所以,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是劳动供给量增加,反之亦然。

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

如果收入提高将使得劳那么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提高。

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保持不变,

动者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其中包括购买更多的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增加意味着劳动时间减少。

因此,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时间减少,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相反,工资提高是否使得闲暇时间或工作时间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程度。

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时,工资率提高对于劳动者的收入影响不大,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因而劳动的功绩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强度增加,超过替代效应,从而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向右下方倾斜。

因此,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呈现向后弯曲的形状。

第七章

1.

垄断和不完全竞争所导致的四个主要问题。

垄断和其他不完全竞争行业常常是低效的。

这种低效率主要有四个来源:

产出受到限制、管理松懈、研究与开发的减缩和寻租。

产出受到限制,垄断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的不同在于它可以操控自己的价格,而垄断厂商控制价格是通过限制产量来实现的,这样,他们就可以以垄断价格获得超额利润了。

管理松懈,任何企业无论选择何种产量水平,都想使生产成本最小化。

但是在现实中,那些不通过激烈竞争就能赚很多钱的企业,往往缺乏使成本尽可能低的动力。

这种由于企业缺乏竞争压力而导致的低效率称为管理松懈。

而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的厂商则由于其不能充分竞争,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当中。

研究与开发的缩减,竞争推动企业开发新产品和研究成本更低的生产方法。

与此相反,垄断企业可能更愿意坐享现有的利润,而不是积极推动技术进步。

实际上,这个结论不是绝对的,垄断厂商更有财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且从市场中失去市场地位的损失比竞争厂商更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垄断厂商更有动力进行研究与开发。

寻租,通过寻求或维持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来寻求或维持业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动称为寻租。

在这一过程中,垄断企业将资源花费在非生产性活动上。

2.

自然垄断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报酬递增,即随着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不断下降,这也是该行业能形成自然垄断的原因。

由于平均成本不断下降,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成本必须更低,才能保证对于每一单位产量的成本(平均成本)下降,也就是说,边际成本必须在平均成本以下,才能保证平均成本是下降的,从而保证它是以规模报酬递增为特点的自然垄断。

3.

一方面,反垄断政策可以让厂商集中精力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花较少的精力在减少竞争的策略上。

另一方面,反垄断政策又在某些方面影响了经济效率,作为一项固定的政策,它阻碍了一些有效率的经济行为的进行,比如涉及到某些有效率合同的合法性。

第八章

1.

支出法计算GDP就是核算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物)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投资导致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增加。

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设施、修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净出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

进口,比如对国外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出口,比如我国初级产品如衣物等的出口。

所有的出口与所有的进口即为净出口。

2.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转移支付不包括在内。

理由是相对政府购买是通过雇请公务人员、教师,建立公共设施,建造舰队等为社会提供了服务,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并没有创造价值。

3.

GDP折算数和消费价格指数都是价格指数,都用于分析经济中价格的变动。

或者都可以用于提出名义变量中的价格因素,从而分析实际变量。

但二者的设定还是有很大不同。

GDP折算数=名义GDP/实际GDP

构造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思想是,人们通过有选择的选取一组固定的物品和劳务,然后比较他们按当时价格购买的支出和按基年价格购买的支出,以此来反映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或生活的费用情况。

其具体的公式是

?

iiqp0t%?

100CPI?

?

iiqp00

第九章.1物价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少了,在任何一个既定物价水平下,或在既定的需求量下,减水平上升了,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这可能是由于紧缩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

如果总供给曲线为短期总供少货币供应量,减少政府购买等。

由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可知,如果那么总需求曲线的向左移动会带来产出的减少和价格的提高。

即向上倾斜的,给曲线,那么总需求曲线的向左移动则会带来产出不与纵轴平行的,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变情况下价格的上升。

2.总供给曲线的右移可能是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量的增

总供给曲线的向右移动会带来由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可知,实际劳动工资的降低等等。

加;

产出的增加和价格的降低。

3.

(1)一国经历了移民高潮。

——长期总供给增加

(2)一国工会在新的合同中赢得了未预期到的工资增加。

——长期总供给减少

(3)严重的暴风雨危机一国的工厂。

——长期总供给减少

第十章

1.

如果悲观主义情绪蔓延全国,则总需求会发生萎缩。

中央银行如果想稳定需求,就要采取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

中央银行只能采取货币政策,即改变法定准备率;改变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则为:

降低法定准备率,降低贴现率,买进政府债券,从而扩大货币供给量,从而抑制总需求的萎缩。

2.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缓解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这体现了现代西方财政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

当经济发生波动时,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就会自动发挥作用,调节社会总需求水平,减轻、抑制、消除经济波动。

财政制度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两个方面得到发挥:

一是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二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3.

需求管理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这两项政策工具的运用都反映了凯恩斯主义斟酌使用政策的观点,即“逆对经济风向”行事。

当总支出不足,失业持续增加时,政府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但支出过高,价格水平持续上涨时,政府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然而政策工具的正确运用取决于对经济风向判定的正确与否,这是其实施的一大难点,另外,需求管理政策的滞后性,也会使政策的把握程度和把握时间出现出入。

总之,需求管理政策的实施是建立在对经济形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的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这恐怕是政策实施过程中很大的困难。

第十一章

1.

经济增长的要素包括: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

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教育、纪律、激励),劳动力投入包括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大军的技术水平。

所投入的劳动力的质量,如劳工的技术、知识和纪律性,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提高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健康程度和纪律意识,以及提高劳工的电脑操作技能,都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自然资源(土地、矿产、燃料、环境质量),产出的第二大传统要素是自然资源。

这里所指的资源主要包括耕地、石油、天然气、森林、水力和矿产资源等。

但是,自然资源的拥有量并不是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资本(机器、工厂、道路),不仅包括私人投资,还包括由政府承担的为私人投资部门提供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投资被称为社会基础资本,包括大规模的先于贸易和商业的工程。

如公路、灌溉和引水工程、公众医疗保健事业等。

技术变革是指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发明或是新产品、新服务的引进。

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无声的、不为人察觉的方式,不断以微小的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出数量。

2.

人口增长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人口增长率增加,(d+n)k的斜率增加,向斜上方转动,从而使得均衡点处平均产量下降,反之亦如此分析。

y

)k

(d+n*(d+n)k

sf

k

n

.3教育至少和物质资本投资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来说,教育,即是人力资本投资,因为人力资本会带来积极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特别重要,同样重要。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外部效应。

例如,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会产生一些有关如何最好的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新思想。

这种思想就是教育的外部效那么,如果这些新思想进入社会知识宝库,每个人都可以利用,鉴于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生产率应。

劳动力技能的提高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经济的生产率。

的重要性,因此,政府鼓励人力资本的投资是促进经济长期增长的一项重要政策。

第十二章

.1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斯密。

其18绝对优势理论是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自己生产成一个国家之所以要进口别国的产品,是因为该国的生产技术处于劣势,内容为,是因为该国在这一产而一国之所以能够向别国出口产品,本太高,购买别国产品反而便宜。

因为该国能够用同样的资源生产比别国更多品的生产技术比别国先进,或者说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生产技术的产品,从而使每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别国。

因此,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

础。

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产品都生产更有利。

在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另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的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称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2.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了规模经济的贸易学说,用以解释相似资源储备国家之间和同类工业产品之间的双向贸易。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认为,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扩大生产规模,每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会有更多的产出。

另外,克鲁格曼认为,工业产品虽然类似但不是同质的,因此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市场是所谓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规模经济贸易学说可以简述为:

如果每个国家都只生产几类产品,那么每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均能比各国什么产品都生产时更大,从而利用规模报酬递增的优势。

同时由于各国生产的产品有所不同,所以世界上可以生产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产品。

在这一过程中,国际贸易起着关键作用,它是各国既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又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3.

欧洲联盟是建立在欧洲三个共同体之上的。

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为了集中管理法国、原联邦德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六国的煤和钢铁资源。

1957年,上述六国又签订条约,成立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以促进核工业的发展和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1958年1月1日,在签订《罗马条约》之后,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了,该组织试图通过消除成员国之间对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的所有限制,建立一个“共同市场”。

通过拆除成员国间工业品贸易和关税壁垒以及对非成员国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欧洲经济共同体变成了一个有保护的自由贸易区或者“关税同盟”。

随着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陆续加入,到1986年,成员国数目增到12个。

随着《统一欧洲法案》于1993年1月变为法律,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

1995年1月,随着奥地利、芬兰和瑞士加入,原来的12个成员国增至15个。

截止到2004年5月,欧盟成员国数目已达25个。

4.

体现世界贸易组织宗旨的原则有以下三条:

(1)非歧视性原则。

这是指对各缔约国贸易政策一视同仁、对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一律平等。

非歧视性原则是通过最惠国条款和国民待遇来实现的。

(2)价格低和最终取消贸易壁垒原则。

关贸总协定的基本精神是要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发展,但面对各国的现实只能采取逐步和局部降低贸易壁垒的办法。

(3)磋商调解原则。

关贸总协定强调缔约国之间通过磋商调解,而非报复制裁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的原则,并规定了具体的程序和办法。

.5.

金本位制的优点是:

第一,由于汇率固定,从而消除了汇率波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有助于促进世界贸易;第二,由于金本位制内在的对称性,该体系中没有一个国家拥有特权地位;第三,由于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必须固定其货币的黄金价格,所以他们不会允许其货币供给比实际货币需求增长得更快,因为过快的货币增长最终会抬高包括黄金在内的所有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

因此,金本位制天然地能够对中央银行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国内价格水平上涨的做法予以限制,这种限制使一国货币的实际价值更加稳定和更具可预测性。

金本位制的不足之处在于:

第一,它大大限制了使用货币政策对付失业等问题的能力。

第二,只有当黄金与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是稳定的,将货币与黄金挂钩的做法才能确保总体价格水平的稳定。

第三,当各国经济增长时,除非能不断地发现新的黄金,否则中央银行无法增加其持有的国际储备。

第四,金本位制给了主要的黄金产出国通过出售黄金来影响世界宏观经济状况的巨大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