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辅导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7249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辅导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辅导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辅导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辅导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辅导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辅导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辅导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辅导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辅导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指天空。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是盛唐时期极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

他与同时代的诗人(王维)齐名,都擅长以描写自然风光为题材,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故后世将二人所写诗作之风格尊称为(山水田园诗)。

(2分)

9.试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一下这首五言律诗的颔联(三、四句)的表达效果。

(4分)

(可从“蒸”“撼”两个动词的使用(动态描写)突出洞庭湖波涛汹涌,极具力度的角度来分析;

可从两句诗采用对偶、夸张的修辞突出洞庭湖水气势磅礴角度来分析。

)(任一角度均可得分)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2分)

A.这首五言律诗的前四句以写景为主,照应诗题中的“望”字,交代观景的季节、地点以及湖景的气势磅礴,生动形象而且具体可感。

B.诗的后四句以抒情为主,诗人触景生情,由此产生联想,以“耻”来表达自己在太平盛世里却无所作为的羞惭,情感的抒发自然得体。

C.诗中的典故使用极为巧妙,诗人借垂钓者化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入仕为官的愿望。

D.古诗讲究卒章显志,作者以渡湖之念因无舟楫而成为憾事,所以才对钓鱼人心生艳羡,“耻”“羡”二字,以极其直白的语言毫不隐晦地提出张九龄能引荐自己入仕为官的希望。

江夏区2015—2016学年度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10题。

《春望》①(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②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③。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杜甫在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李亨时在途中被安禄山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

在目睹了长安城一片零落的景象后,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②感时:

感伤时局。

③浑欲不胜簪(zān):

头发已少到简直绾不起来了。

浑,完全。

不胜,不能承受。

簪,束发的工具。

古代男子也留长发,成年时要束发加冠,故需用簪。

8.《春望》的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同时期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齐名,故后世尊称其为“诗圣”;

因其诗多为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后世把他的诗尊称为“诗史”。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诗句意思理解)

A.诗的首联描述国都沦陷后的景象,虽然春天到来了,但是长安城内因为草木茂盛反而显得格外的荒芜和萧条。

B.诗的颔联描述作者眼前所见之景,春雨绵绵,雨水滴落在盛开的花朵上,小鸟在枝头相顾鸣叫。

C.诗的颈联转入叙事,连绵战火导致无数家庭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一封报平安的家信都需要以万金抵押才能送到家人手中。

D.诗的尾联借挠头而抒发情感,诗人因内心烦闷不断挠头,白发愈挠愈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去了。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3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题中的“望”字总领全诗,为全诗诗眼,诗中所写景物全部围绕“望”字而写,因望而见景,因景而生情。

B.诗的前两联以写景为主,先从局部入手,描述沦陷后的长安的草木葱茏,再从整体来刻画繁花盛开,小鸟和鸣的春天景象。

C.以乐事写哀情是杜甫诗歌的常用技法。

春回大地,百花盛开,小鸟于枝头鸣唱,本是一派和乐之美景,却反衬出“感时”“恨别”的苦闷,极具感染力。

D.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情感。

第二部分:

赏析方法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

《木兰诗》(乐府民歌)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谭嗣同《潼关》(“河流大野犹嫌束”表达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李商隐《夜雨寄北》

四、看技法

㈠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断肠人在天涯);

⑵间接抒情(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人间自在啼。

㈡描写手法

①对比:

勾画什么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什么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社会的什么思考。

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

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㈢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

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想象、联想,设想奇巧。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

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

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

”“女亦无所思。

⑼反语,即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

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

(如:

【唐】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⑽互文:

“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如: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5、看意象(仅举几例)

所谓“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诗歌通常以以物来抒情,借以抒情的物便是意象!

比如:

⑴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⑵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⑶菊花是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⑷梅花具有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六、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七、典例精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五律)王湾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必对仗)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必对仗)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析】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如果有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第一问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

如有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

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

第二问解释意思,把晨光说成夜景扣分。

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

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

分析情景关系2分。

第三部分:

赏析经典

一、曹操《观沧海》(乐府诗)名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2、诗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绝)(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三、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五律)名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四、元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元曲.小令)(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前三句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5,李白《峨眉山月歌》(七绝)“思君不见下渝州”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6,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七绝)“落花时节又逢君”既叹个人身世之悲,又叹国运衰败。

7,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五绝)(核心意象“故园菊”不仅指惜花与思乡,更寄托了对饱经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8,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七绝)(发挥想象可以体会诗中的意境及征人的思乡之情)。

9,刘禹锡《秋词》(七绝)(一反悲秋主题。

写爱秋,表达了诗人愈挫愈奋的豪情。

10,李商隐《夜雨寄北》(七绝)(虚实结合,想象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

11,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七绝)(借梦境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

12,谭嗣同《潼关》(七绝)(表达了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13,光未然《黄河颂》(现代诗)(全诗按序曲--主体--尾声的顺序对黄河进行赞颂,通过对黄河的描写,抒发学习黄河精神的强烈愿望。

14,《木兰诗》(乐府民歌)(叙事长诗,描述了木兰从军的全过程,成功塑造了这位女子的英雄形象。

情节处理干脆利落,夸张而不失真,语言明快,体现出北朝民歌粗犷的风格。

15,王维《竹里馆》(五绝)(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本诗妙在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16,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七绝)(诗眼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17,岑参《逢入京使》(七绝)(岑参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

高岑"

18,韩愈《晚春》(七绝)(诗妙在一是象征手法。

二是拟人手法。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诗中的每个意象都予以人格化,引人思考,耐人寻味的审美效果。

19,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古体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20,杜甫《望岳》(五言古诗)(全诗以一“望”字为红线,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由景及情,由情及景,亦情亦景,情景交融。

21,王安石《登飞来峰》(七绝)(“千寻”是夸张,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22,陆游《游山西村》(七律)(主线突出,全诗八句处处切“游”字,游意不尽。

又层次分明。

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23,龚自珍《己亥杂诗》(七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4,杜牧《泊秦淮》(七绝)(借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以讽刺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25,李商隐《贾生》(七绝)(点破而不说尽,诗人矛头所指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

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26,杨万里《过松源晨饮漆公店》(七绝)(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一个深刻道理: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27,赵师秀《约客》(七绝)(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