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712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整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整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整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整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docx

《整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docx

整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IP(免疫沉淀、免疫印迹):

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这个实验是用特异性抗体结合细胞裂解液中的目的蛋白,洗涤后解离特异性抗体和目的蛋白质,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最后用Westernblot分析目的蛋白质。

这种方法可以分析溶液中的、细胞内的、结合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或者受体,但只能是定性或者半定量的实验。

NLS(核定位序列):

核定位信号是另一种形式的信号肽,可位于多肽序列的任何部分。

一般含有4~8个氨基酸,且没有专一性,作用是帮助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可分为单一型NLS和双分型NLS。

单一型NLS,由一段连续的碱性氨基酸序列排列而成(RKKKRKV),双分型NLS,有两段碱性氨基酸被中间10~12GE非特异性氨基酸所分割而形成,(KRPAATKKAGQAKKKKLDK)。

SUMO(smallubiquitin-relatedmodifier):

是一种小的泛素相关修饰蛋白,它与泛素在序列上虽只有18%相同,但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上有惊人的相似。

SUMO家族成员都有独特的N端氨基酸序列和C端外延序列。

SUMO化(sumoylation)的功能与泛素化(ubiquitination)不同,它并不是蛋白降解,反而加强它们的稳定性或调解它们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分布,甚至与凋亡相关。

二.问答题

1.什么是近交系小鼠,它们有什么特征?

有哪些常见的近交系小鼠?

答:

近交系小鼠:

是经连续20代(或以上)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的小鼠,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性:

基因位点的纯合性(Homozygosity)

近交系小鼠中任何一个基因位点上纯合子的概率高达99%,因而也能繁殖出完全一致的纯合子后代。

遗传组成的同源性(Isogenicity)

品系内所有动物个体都可追溯到一对共同祖先,个体在遗传上是同源的,基因型完全一致。

表型的一致性(Uniformity)

由于基因型的一致,近交系个体的表型也是相同的,在实验中用较少的近交系动物就可获得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

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Sensitivity)

由于近交系某些生理功能的稳定性降低,对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使近交系更容易被制备成疾病模型动物。

供研究使用。

遗传特征的可辨性(Identifiability)

每个近交系都有自己的标准遗传概貌,选择适当的遗传监测方法,即可分辨各个近交系。

遗传组成的独特性(Individuality)

每个近交系都具有独特的遗传组成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由于这一特点,采用某近交系所作的实验结果往往不直接代表整个种属的反应,而必须在多个近交系作动物实验,以增加其代表性。

⑦分布的广泛性(Extensity)

同一品系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都广泛存在,引种方便并利于研究结果的交流。

⑧背景资料的可查性(Accessibility)

具有一份完整的研究背景资料,便于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国内外常用近交系小鼠:

BALB/c系:

乳腺癌发病率低,与其他品系相比血压较高,对慢性肺炎敏感,对放射线特别敏感,繁殖期长。

C57BL系:

毛色黑色(隐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对化学致癌剂不敏感,全身照射后淋巴瘤发病率99~100%,干扰素产量高。

129sv系:

毛色agouti棕褐色(显性)

FVB系:

毛色白化

我国培育的小鼠近交系

1946年,我国从印度Haggkine研究所引入小鼠,这是当今广泛应用的昆明种小鼠的原种。

2.简述C.elegans作为模式生物被用于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10)

答:

优点:

(1)经济以德,便于实验室培养

(2)繁殖速度快

(3)全身透明,可清楚直观的观察发育过程

(4)雌雄同体的生活史类型,可以产生大量的“自交后代”

(5)雄性个体可用于杂交(遗传交配)

(6)加入甘油作为防冻介质,线虫可长期保存于—80℃/液氮中

(7)19000个基因,基因冗余少

(8)复杂程度低,但具有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9)基因组已经完全测序

(10)相关信息和资源丰富

局限性(不足):

(1)生物化学研究困难

(2)至今仍没有线虫相关的可用细胞系

(3)特殊组织解剖分析困难

3.什么叫免疫共沉淀。

(10)

答: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是以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专一性作用为基础的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

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其原理是: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

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其优点为:

(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处于天然状态;

(2)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3)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

缺点为:

(1)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2)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3)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

实验流程为:

(1)转染后24-48h可收获细胞,加入适量细胞裂解缓冲液(含蛋白酶抑制剂),冰上裂解30min,细胞裂解液于4°C,最大转速离心30min后取上清;

(2)取少量裂解液以备Westernblot分析,剩余裂解液加1μg相应的抗体加入到细胞裂解液,4°C缓慢摇晃孵育过夜;

(3)取10μlproteinA琼脂糖珠,用适量裂解缓冲液洗3次,每次3,000rpm离心3min;

(4)将预处理过的10μlproteinA琼脂糖珠加入到和抗体孵育过夜的细胞裂解液中4°C缓慢摇晃孵育2-4h,使抗体与proteinA琼脂糖珠偶连;

(5)免疫沉淀反应后,在4°C以3,000rpm速度离心3min,将琼脂糖珠离心至管底;将上清小心吸去,琼脂糖珠用1ml裂解缓冲液洗3-4次;最后加入15μl的2×SDS上样缓冲液,沸水煮5分钟;

(6)SDS-PAGE,Westernblotting或质谱仪分析。

三、简述题

1.C-elegans两种转基因技术?

该技术可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答:

两种转基因技术:

(1)显微注射法转基因

该方法是将外源基因或体外构建的目的基因在显微操作仪下用极细的微吸管直接注射到活细胞中,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大的青蛙卵、线虫、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哺乳动物胚胎、植物原生质和组织。

(2)粒子轰击法转基因(基因枪法)

是物理性导入DNA得方法,用包裹DNA的金属小颗粒轰击受体组织,使DNA实现穿壁并被导入众多细胞中,称为“基因枪法”(或微粒轰击技术).包裹着DNA的金属粒加速到一个很高的速度后(通常需要部分真空以减少颗粒的速度损失)穿透受体组织,一般可以穿透2~3层细胞。

解决的问题:

(1)通过挽救一个突变表型(用野生型复制)来确定一个基因的功能

(2)通过目的基因的报告者建立表达模式

(3)借助过表达野生型基因或者突变基因来干扰生物过程

(4)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5)生产药用蛋白

(6)提高动物的抗病性、培育抗病品种

(7)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3.简述02年诺贝尔奖的研究贡献。

(王亚梅)

答: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

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

这3位获奖者的成果为其他科学家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重要基础,后来科学家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

科学家们发现,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基因有两类,一类是抑制细胞死亡的,另一类是启动或促进细胞死亡的。

两类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细胞正常死亡。

如果能发现所有的调控基因,分析其功能,研究出能发挥或抑制这些基因功能的药物,那么就可加速癌细胞自杀,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提高免疫细胞的生命力,达到抵御艾滋病的目的。

4.泛素化,哪年哪个领域的诺贝尔奖?

蛋白泛素化过程?

泛素化过程中E1、E2、E3、A蛋白酶体的作用。

答: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泛素化是对特异的靶蛋白进行泛素修饰的过程。

一些特殊的酶将细胞内的蛋白分类,从中选出靶蛋白分子。

泛素化修饰涉及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的一系列反应:

(1)首先在ATP供能的情况下泛素激活酶(E1)催化泛素C末端的甘氨酸(Gly),形成泛素-腺苷酸中间产物,激活泛素,然后激活的泛素被转移至E1酶的Cys残基上。

(2)活化的泛素通过转酰基作用进一步转移到泛素结合酶(E2)上,形成E2-泛素巯基酯。

随后,E2酶和一些种类不同的泛素连接酶(E3)共同识别靶蛋白,对其进行泛素化修饰。

(3)E2-泛素复合体接下来可以有两种方式与要降解的底物蛋白质结合:

一是直接从E2转移给底物蛋白质形成泛素-蛋白质复合体;二是底物蛋白质首先与泛素连接酶(E3)结合,然后底物蛋白质与E2转移的泛素结合。

E3酶的外形就像一个夹子,靶蛋白连接在中间的空隙内。

酶的左侧结构域决定靶蛋白的特异性识别,右侧结构域定位E2酶以转移泛素分子。

最终泛素-蛋白质复合体主要是被一种沉降系数为26S的蛋白酶体所识别降解,少数被溶酶体和小泡内的酶降解。

同时由泛素C末端水解酶释放泛素供再循环利用。

E1:

激活泛素

E2:

可特意识别泛素,并与泛素结合,同时还具有识别E3的功能。

E3:

特意识别靶蛋白,并将其传递给蛋白酶体降解。

E4:

泛素链组装因子,结合泛素并催化E1、E2和E3的组装,对多聚泛素链的延长起重要作用。

蛋白酶体:

有两个亚基α亚基主要用于底物识别,β亚基主要参与底物降解。

4.为了获得硕士学位,你需要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两种蛋白的相互作用。

请设计实验来获得蛋白复合物的化学计算(法)。

(10)

答:

要对样品进行生物化学研究,首先要进行样品结晶获得晶体

晶体形成原理:

形成规律——使熵最大化;使自由能最小化

驱动力是非共价键——不是在溶液中形成;化学键比在溶液中强;是均匀的;把不同的分子弄乱

是一种技术但并不是科学

晶体形成的步骤:

形成晶核——从低聚体开始;持续形成直到平衡(固液相互交换);太多时会形成微晶体;太少时很少或者没有长晶体

晶体生长——会有不同的时间、大小、数量和脆性

长晶体的方法:

蒸发扩散(最常用)——悬滴法;坐滴法

扩散平衡——渗透;毛细现象:

反扩散;微流体;立方晶相

自动化——工业化规模、速度快

影响晶体的因素:

PH值和缓冲液类型

浓度/天然沉降剂

温度和温度波动

离子浓度:

主要盐浓度

添加剂:

金属盐、有机物和去垢剂

配体、亚基、辅酶、抑制剂和促进剂

大分子的纯度、稳定和浓度

大分子来源:

同源物

还原或一氧化环境

微生物中蛋白水解

5.FXR、FGF调控胆固醇和胆酸的代谢途径?

如何针对FGF降脂(胆固醇)。

药物?

答:

Bileac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