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预习习惯培养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66538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3预习习惯培养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四章3预习习惯培养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四章3预习习惯培养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四章3预习习惯培养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四章3预习习惯培养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3预习习惯培养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四章3预习习惯培养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3预习习惯培养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3预习习惯培养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A.经常

17.60%

从B和C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前预习的意识还严重不足,如何使学生自觉、持续进行预习还有待教师从兴趣和方法方面下功夫。

B.偶尔

58.80%

C.没有

23.60%

2、你喜欢预习吗?

A.喜欢

29.40%

从B和C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力、性格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对预习的态度差异。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时,应注意对学生方法、要求上的差异,从而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B.不喜欢

8.80%

C.一般

61.80%

3、你喜欢预习的原因是:

A.预习,听课效果更好。

32.30%

从A的数据中可以知道,部分学生能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

而从B的数据中也可以发现学生自尊和表现欲在预习习惯培养上的做用是不可忽视的,精神奖赏能使孩子乐于预习。

(没选有65人,第3题选B、C的同学可以不选)

B.预习,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16.70%

C、说不清原因。

11.10%

4、你不喜欢预习的原因是:

A.不知道怎么预习。

从A的数据中可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进行的指导上还不足,如何让学生全面参与是自己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而C选项也说明了自己在处理学生的预习成果方面也值得思考。

(没选有80人,第3题选A、C的同学可以不选)

B.预习题没意思。

0%

C.预习也没用。

22.20%

D、说不清原因。

5、如果预习,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吗?

A.不希望。

5.90%

从学生的选择情况看,独立自主进行预习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

教师要做好前期的指导和培养工作,以免挫伤学生预习积极性。

(5位没选)

B、希望。

94.10%

6、你的预习的原是:

A.老师的要求。

从学生的选择情况看,学生的预习主要还是来源于老师的要求,还是比较被动的。

B.自己习惯。

C.家长的要求。

7、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

48.40%

从学生的选择情况看,学生的预习还是处在比较浅层次的,所做的摘录也比较简单。

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做记录的指导和预习难度的不断拨高。

(特别是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

B.做摘录,做练习。

C.提出疑难问题。

E、随便看看书。

8、你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

A、10分钟左右

10%

众多的学生认为预习一般用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

B、15分钟左右

80%

C、20分钟左右

9、预习中遇到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A、做个记号,等上课弄明白。

53.50%

缺少问题意识。

在学生预习结束后,学生在预习时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较少。

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马上问父母或其他长辈或打电话与同学讨论。

8.50%

C、无所谓,不懂就算了。

38%

10、你认为怎样预习数学更有效?

 

回答的内容大概有:

认真阅读、静静地去思考、做一些练习、完成老师的问题……很多的学生知道阅读、思考、练习是基本的方法。

三、问题与对策。

1、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既然老师明天还要讲,上课注意听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预习呢?

甚至有的同学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

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可取的。

为了取得听课的主动权,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势必摒弃这种观念,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

”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

从课前、课中按排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预习。

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访工作,调动家长参与培养学生预习工作,在家里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预习的空间和条件。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

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

可以通过上一节专门的预习指导课和制定预习提纲,引导学生根据学生提纲进行预习,掌握预习方法再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总结预习方法等。

4、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

这要养成习惯。

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

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5、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

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我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再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或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示栏和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物质奖励手段等方法,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兴趣。

三、研究的目的、目标

研究的目的: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研究目标:

通过对学生预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研究探究出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同步提高与和谐发展:

实现知识增长与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实现学习水平与习情感的同步提高;

实现智能与人格和谐发展;

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

四、研究过程

时间为一年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2010年9月至2010年10月)

(1)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调查:

①现阶段课堂教学中预习情况分析;

②预习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③对本课题开展的理解和支持程度;

④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心理方面、态度方面、学情方面)。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预习能力的培养方案。

第三阶段:

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总结、鉴定、结题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五、研究内容:

1、选择适当的预习内容,让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好预习作业;

为了能掌握学生的预习能力,了解学生以前的预习习惯,我选择了比较容易预习的内容:

如《小数乘整数》,我没对预习提具体的要求,但同时我也向学生提出:

明天的数学课,我们先做习题,再检查预习的效果。

第二天的数学课,学生的练习题完成得相当的好。

由于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很容易理解,所以,练习后,我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时,学生通过总结和归纳都比较准确的得出了正确的方法。

这时,我乘机赞赏孩子们的自学能力,我看到孩子们眼里闪现出动人的光彩。

由于是给学生的第一堂数学课,所以,我向孩子们传递了一种信心:

只要你认真的预习,就会学到知识。

当然,由于预习水平的不同,每个学生得到的知识水平是很难界定的,所以,预习后的课堂也十分的重要。

但我明显的感到,预习后的学生表现得很自信,因此,教学的速度会有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在理清了教学流程后,注重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很显然,课前预习后,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每个人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多了。

由些可见,课前预习与否,是决定课堂是否有效的重要条件之一。

又如冯老师教学《游戏的公平性》时,布置的预习任务是:

1、仔细观察书中的主题图,然后根据课文中的要求和父母合作做一做,设计一个表格并作好记录。

2、什么是游戏的公平?

怎样设计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

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公平的游戏了吗?

怎样修改就公平了?

由于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就会变得非常的活跃,每个孩子都跃跃欲试的想发表自己的而看法。

课堂气氛很感染人。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计算课、概念课、解决问题、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应用,包括实践活动课都很适合学生预习。

像“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发现规律”之类比较适合学生群体或是小组合作预习,因为这类知识预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自我探究的成就感,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兴趣。

2、制定科学有效的预习检查制度。

预习,是学生的独立学习探究的过程,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预习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的学生很听话,回家真的认认真真的预习,思考了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而有的学生回家却不预习,敷衍老师。

所以预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因此,针对不同的预习内容,我会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和检查制度。

如分数的加减法这类计算课的预习,我们要求学生分三步走:

第一步,通读教材,把例题读完,例题中需要完成得作业用铅笔坐在书上。

如果例题没问题,走第二步,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第三步,提至少一个你认为很难得问题,或指出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问题,并且要书写在作业本上。

对于第三步,是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步,这一步可以避免学生机械的按例题复制方法,学生在做完练习后还要回过头来总结难点,提醒同学注意,也就是提醒自已注意。

这样还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第二天的课堂上,一般是先订正预习作业,再讨论学生提的问题,最后总结预习的效果,鼓励学生的探索,祝贺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在讨论学生的问题这一环节上,会是我们作为新课的重点内容,我们以学生的提问做为引子,引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提的问题有的很简单,我们会尽量让学生解决,学生提的比较难的问题,我们就重点讲解。

可是,学生的预习很多时候并不能发现更深的问题,在这时候,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总之,预习后的课堂,要求教师能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还要能组织学生沉下去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使预习后的课堂更生动、更有研究氛围,切忌轻描淡写的走过程,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学得肤浅,表面上学生都懂了,但大多数的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问的问题是:

为什么?

你怎么知道?

3、有效的激励机制很重要。

小学生的自觉性很差,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能提高预习的效果。

我们在课堂上总结预习效果的时候,除了口头的激励或批评,还会在评比栏中显示出来。

有精彩的提问,精彩的答问,我们都会奖励学生一颗象征智慧的加奖励分,同样,预习中偷懒,没完成预习作业的就会被扣掉一些分,当分数在正常数量以下的自然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

1、学生主动预习的自觉性加强。

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死书、死读书的情况还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许多教师、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教师、家长只重结果(学习成绩)不看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其次,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

作业多,方法少;

唠叨多,指导少。

也就造成了预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自觉预习新课者,教师则给予一颗小红星,满五颗由老师在班级表扬,并换得一颗班级之星,满五次班级之星,老师就给学生发一张喜报,并评比最佳“预习之星”,给予奖励。

从表一的人数变化与百分比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

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

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

而经过实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目前为止,我们几个班的学生在预习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五年级下学期,我们甚至有一些内容完全让学生自学后直接先堂上小测,再总结难点。

我们欣喜的看到,有的学生已经习惯超前学习,并且个别学生已经不满足教材上的内容,开始研究自己更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加了,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了。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七、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

虽然,我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教师在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

2、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重视反馈,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3、注意改进竞争机制,引导学生互相督促。

4、注意持之以恒,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来源于西樵教育信息网,2011-6-7]

案例2: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

--《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计划

东山县前何中心小学何永明

[来源于中国教育人博客,2007-06-16]

一、背景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当今社会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呢?

唯一的答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当前,很多教师都很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预习;

即使有安排学生预习,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在老师的布置下,敷衍了事地去预习一下,教师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

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为此,我把“预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研究的子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实施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1、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

也就是说,课前预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3、通过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

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三、培养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

当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古人云: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

”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到课题研究中去实践与探索。

(一)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

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我将分三个阶段来让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

1、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方法。

2、制定预习提纲,掌握预习方法。

3、学生自己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三)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五、研究对象的现状分析及预计的突破点

(一)现状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

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

部分学生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主要表现在:

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

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

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

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二)预计的突破点

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

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将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就能自己获得知识。

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

布鲁纳说过: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通过自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主体能力的研究作为突破口。

六、具体培养计划

(一)介绍预习方法。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学生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2)课本标记预习法:

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3)温故知新预习法:

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4)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5)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在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二)指导预习方法。

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

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

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

《课标》指出: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

(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现象。

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

教师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