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法律法规知识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96651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法律法规知识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气象法律法规知识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气象法律法规知识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气象法律法规知识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气象法律法规知识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法律法规知识题及答案.docx

《气象法律法规知识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法律法规知识题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象法律法规知识题及答案.docx

气象法律法规知识题及答案

气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题

一、判断题:

  1.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全国的气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气象工作。

(√)

  2.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

(√)

  3.城镇建设规划、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经济开发项目凡涉及气候条件的,可以不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

 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围,并纳入城市规划或者村庄和集镇规划。

(√)

  5.新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扩建、改建的必须向气象主管机构申请许可。

(√)

  6.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围设置障碍物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7.基本气象探测资料以外的气象探测资料需要的,其密级的确定、变更和解密以及使用,依照《中华人民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执行。

(√)

  8.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铁路路基距离>200米,与公路路基距离>100米,与大型水库距离>300米。

(×)

9.天气雷达站四周不得有对雷达接受产生干扰的干扰源。

(√)

 10.无人值守的自动气象站,应当由该站的所有单位委托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保护。

(×)

 11.经批准设立的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在气象探测站(点)建设前应当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

  12.气象预报属于气象成果,发布单位对其享有所有权,并受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

  13.用户从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获得的用于非经营性活动的气象资料,也可以用于经营性活动。

(×)

  14.国家鼓励和支持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使用先进技术。

(√)

15.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

(√)

  16.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发布时间和气象台站的名称。

(×)

  17.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

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志。

(√)

  18.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

  19.气象业务中不得使用未经许可或者被注销使用许可后生产的气象专用技术装备。

(√)

20.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有偿提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所需的灾情、水文、火情等资料。

(√)

  21.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按照作业规模和影响围,在作业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

(×)

  22.利用高射炮、火箭发射装置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由作业地的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请空域和作业时限。

(×)

  23.利用高射炮、火箭发射装置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人员,由所在地的气象主管机构抄送当地公安机关备案。

(×)

  24.可以将人工影响天气专用装备转让给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和个人;(×)

  25.防雷减灾工作的原则是预防为主。

(×)

26.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

(√)

  27.防雷工程资质单位承接工程后转包或者分包的,处3万元以下罚款。

(×)

  28.未取得施放气球资质证从事施放气球活动,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行为,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

  29.气候可行性论证,是指对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气候适宜性、风险性以及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影响的分析、评估活动。

(√)

  30.论证机构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应当使用气象主管机构直接提供的气象资料或者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审查的气象资料。

(√)

二、单项选择题:

  1.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A、光能、热能B、太阳能、风能 C、云水资源

  2.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A、场地  B、观测站  C、计算机 

3.各类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周围障碍物边缘和各种影响源体边缘之间距离的保护标准是:

与作物、树木距离观测场四周10米围不得种植高于()米的作物、树木。

A、1米B、1.5米C、2米

4.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孤立障碍物≥障碍物高度的()倍或障碍物遮挡仰角()。

  A、8倍、≤7.13°

  B、10倍、≤5.71°

  C、12倍、≤7.13°

  5.在探测气球施放场地半径()围,不得有架空电线、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

A、50米B、100米C、150米 

6.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标准报送()及其有关部门备案。

  A、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B、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建设规划设计部门

7.气象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气象主管机构应及时报告(),由当地人民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

A、气象主管部门

  B、当地人民政府

  C、环保部门

  8.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围进行爆破、采砂(石)、取土、焚烧、放牧等行为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以下罚款;

  A、5万元B、3万元C、1万元

  9.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批准设立的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应当按照批准探测的()进行探测,不得擅自变更。

A、地点、项目、时段B、地点、时间C、项目、容、时段

  10.国家对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实行()发布制度。

  A、定期  B、定时 C、统一

  11.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是指24小时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以上。

  A、7级 B、8级  C、9级

  12.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是指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A、50毫米  B、100毫米C、150毫米

  13.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是指()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 

14.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当具备适宜的(),充分考虑当地防灾减灾的需要和作业效果。

  A、天气条件B、天气气候条件C、气候条件

  15.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高射炮、火箭发射装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年检。

  A、人民政府B、气象主管机构C、武装部

  16.按照有关人民政府批准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计划开展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所需经费列入()。

  A、自筹经费

  B、该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C、中央财政

  17.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必须在批准的空域和作业时限,严格按照()规定的作业规和操作规程进行,并接受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的指挥、管理和监督,确保作业安全。

  A、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

  B、省气象主管机构

  C、市气象主管机构

  18.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使用的炮弹、火箭弹,由军队、当地()协助存储;

  A、气象主管部门

  B、人民政府

  C、人民武装部门

  19.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之间需要转让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的,应当报经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批准。

 A、市级B、省、自治区、直辖市C、国务院

  20.未取得施放气球资质证从事施放气球活动,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停 止行为,处()罚款。

  A、1万元以下 B、3万元以下C、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三、多项选择题:

  1.编制气象设施建设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

  A、合理布局B、有效利用

  C、兼顾当前与长远需要

  2.《气象法》规定:

(),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A、非法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的; 

  B、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不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

  C、从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使用的气象资料不是气象主管机构提供或者审查的。

  3.下列气象行政许可项目可由设区的市级气象主管机构实施的是:

()。

  A、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使用气象资料审查

  B、国家基本气象站迁建审批

  C、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D、防雷装置竣工验收

  4.()等有关部门,在审批可能影响已建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和设施的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得有审批权限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同意。

未经气象主管机构同意,有关部门不得审批。

  A、工商B、城乡规划

  C、建设D、国土

  5.《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

  A、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台站建筑、设备和传输设施的;

  B、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围设置障碍物的;

  C、设置影响气象探测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的;

  D、其他危害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行为。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A、加强防洪监测

  B、加强气象灾害监测

  C、预警系统建设

  D、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7.《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保护以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A、国家基准气候站

  B、国家基本气象站

C、国家一般气象站

D、自动气象站

  8.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等。

  A、龙卷风B、霾

  C、飑线D、道路结冰

  9.各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广播、电视台站应当根据气象变化和需要及时地()重要灾害性天气警报和补充、订正的气象预报。

  A、插播B、增播C、转播D、直播

  10.为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开展的临时气象观测,应当报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临时观测的期限为()。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三年

11.用户要求提供气象资料时,应当凭有效证件,并提交包括所索取气象资料的(),以及是否涉外使用等容的证明文件。

  A、用途B、类别

  C、围D、数量

  12.在探测气球施放场地半径50米围,不得有()等障碍物。

其他建筑物和火源与氢气房的距离不得小于50米。

  A、架空电线B、建筑物

C、树木D、高秆作物

13.《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所称源体,是指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确定的对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有影响的()等干扰源或者其他源体。

  A、大型锅炉B、废水

  C、废气D、垃圾场

  14.气象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为被调查单位或者个人保守有关()。

  A、技术秘密B、个人秘密

  C、业务秘密D、商业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