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出类拔萃》115Word文档格式.docx
《《让孩子出类拔萃》115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孩子出类拔萃》115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曾看过一个记录片,名字叫《狐狸的故事》。
故事里的狐狸妈妈为养育孩子,到农场偷鸡,被夹断脚,因感染而死。
狐狸爸爸独自照顾几个子女长大,教他们捕食的本领。
他们稍稍长大些时候,就把他们全部赶走,独立面对世界。
在那些小狐狸中,只有最早离开的那只生存了下来,其它的都由于无法独立的面对生存而死了。
看完以后,我就想起美国对孩子的独立教育。
他们崇尚自由,强调个人的独立性。
罗宾是我的顶头上司。
他结婚年了,去年,太太为他生了个女儿。
有一次,我们两家人相约野餐。
野餐时,我们铺了张大地毯,我妻子把儿子抱在怀里,时刻注意他的动向。
儿子哭了,妻子马上取过奶瓶;
要爬出地毯,她立即把她抱回来。
整个野餐中,妻子的目光几乎没离开过孩子。
吃过饭,我和妻子更是一切围着儿子转。
而罗宾夫妇就不同了,吃饭时,孩子哭了,他们为她送去一奶瓶奶,让她自己捧着喝。
吃过饭,他们干脆把孩子留在地毯上,两人手拉手象恋人一样散步去了。
对此,我妻子很不满,怀疑他们是把我们当成免费的保姆了。
回去的路上,我主动跟罗宾讲了妻子的想法。
罗宾听了,并不做解释,而是直接把我们拉到了他们家。
给我们放了一张DVD:
一位美国妈妈,用推车推着一个小男孩逛超市,从有冷气的超市,走到酷暑的街上,男孩一直在睡;
回到家,妈妈马上把孩子放在小床上;
孩子哭时,妈妈检查了他的尿片后,给了他一瓶奶,男孩喝完奶,自己玩起床头的玩具。
小男孩长到一岁多时,自己拿勺子吃饭,一不小心,脸撞进食物盆里,他抬起脏兮兮的脸,惊恐的瞪着眼睛。
而妈妈并未立即出现。
小男孩跟在妈妈后面,一不小心跌倒在地,妈妈却开心地笑着,等在一旁,而小男孩也笑着爬起来。
“太残忍了”妻子抱紧儿子说:
“这样对待孩子,他心里会有阴影。
”
罗宾说:
“我就是那个男孩子,她就是我妈妈。
我18岁时就独立生活了,这些在美国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爸爸对我说,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个是教育.另一个是自立。
3、让孩子自己把东西要回来
关键语: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或者通过成人的干预,为孩子解决难题,但我们却忽略了孩子应该从小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自信。
那年我们刚到美国,女儿上了幼儿园,一次我们去接女儿,看到了一件趣事。
一个小男孩正专心致志的玩玩具,却被一个大个子男孩一把抢去,并被推倒在地。
小男孩从地上爬起,到老师面前哭诉。
我以为老师一定会严厉地批评大孩子,然后安慰受伤的弱者,让抢玩具的孩子把玩具还给他,并且道歉认错。
然而老师没有这么做,她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对挨打的男孩说:
“不要哭,你去把属于你的东西要回来。
于是这个孩子跑上去夺自己的玩具,跟那个大孩子打了一架。
虽然过程很辛苦,但他最后胜利了。
我看到了小男孩拿回玩具时自信的笑容。
4、美式思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
他们心里不愿投我的票
美国人就特别推崇孩子的独立思考。
在美国,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之一,是黑人笑星比尔主持的《孩子说出的出人意料的东西》。
有一次,比尔问一个七、八岁的女孩:
“你长大后想当什么?
”女孩很自信的答道:
“总统!
”全场观众哗然。
比尔又问:
“那你说说看,为什么美国至今没有女总统?
”女孩很干脆的答道:
“因为男人不投她的票。
”全场一片笑声。
比尔:
“你肯定是因为男人不投他的票吗?
”女孩不屑地说:
“当然肯定!
比尔意味深长的宵笑笑,对全场观众说:
“请投她票的男人举手!
”伴随着笑声,有不少男人举手。
比尔得意的说:
“有不少男人投你的票呀!
”女孩不为所动,淡淡地说:
“还不到三分之一!
”
比尔决定换一个方式来拉选票,于是假装生气的对观众说道:
“请在场的所有男人把手举起来”。
男人的手一片林立。
比尔继续说:
“请投他票的男人继续举手,不投的放下手。
”比尔这一招果然厉害,很多举起手的男人不好意思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手放下。
于是,看起来投她票的男人多了许多。
比尔得意洋洋的说:
“怎么样,总统女士,这回可有三分之二的男人投你的票了。
”女孩露出了一丝与童稚不太相称的轻蔑的笑意:
“他们不诚实,他们心里并不愿意投我的票。
”全场哑然,然后是掌声和惊叹。
这就是典型的美式独立思考。
孩子的冷暖不应该由父母来决定
没有独立思考的孩子,就没有独立性。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觉:
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Icandoit.”这是美国孩子常说的一句话.美国人说,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
有个叫史蒂夫的小男孩上三年级了,要到山里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
史蒂夫骄傲地告诉妈妈说自己能准备行李,然而出发前,妈妈发现他没带够衣服,而山里比市里要冷得多。
史蒂夫拒绝再带衣服,妈妈也没有坚持。
两天后史蒂夫回来,妈妈问他玩得开心吗?
他说:
“我该听妈妈的,山里很冷。
”妈妈问,下个月我们要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
史蒂夫想了想说:
“那不用,佛罗里达很热。
”妈妈说:
“外出前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作决定。
”史蒂夫说:
“我知道了。
我下次野营时应该先列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前一样,这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说起来也很简单;
一个人的冷暖,必须由自己去“感觉”,如果一个人的冷暖凉热都要父母来“决定”,这个人的生存能力一定很弱。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在尝试中得到经验,在不断的错误中积累经验与勇气,这是大部分美国父母都会做的。
几乎没有父母会有意识地损伤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我们生活中由于过分保护造成的无意识伤害比比皆是。
电视上经常会放美国的家庭滑稽录象。
小婴儿自己吃饭吃得满面都是,小家伙自己在坐便器上把厕纸拽得老长老长。
这写都是非常外国化的镜头,因为很少中国父母会情愿搞成这个样子。
美国妈妈认为:
我们把脏成一团的孩子洗干净,要比重新树立起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和勇气容易多了。
妈妈应该忘不了孩子初学步时的场面:
妈妈从孩子身边退一步,把手伸向他,但孩子刚好够不着,这就是,用爱和信任鼓励孩子独自向前走,给孩子空间,但不完全不管。
如果这个孩子一生都是这样,他将是幸运的。
5、“请问总统先生”
孩子们的兴趣同大人的完全不一样。
怎么玩、玩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自己决定。
孩子怎么玩是他自己的事情
俄罗斯幼儿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小孩子在一起玩,你追我赶,打打闹闹,有的不慎跌倒了,甚至破了皮、流了血,疼的直流眼泪。
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伤痕,轻轻擦下,然后就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根本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对于孩子要做的事,父母亲一般不加干涉。
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我有一个邻居的女儿叫玛莎,一次她过生日收到了一盒彩色蜡笔。
小玛莎拿了蜡笔,就一个人玩开了。
一会儿,她就把蜡笔摔得满地都是,还在大人的书上、纸上乱涂乱画,她的爸爸妈妈看了只是笑。
不一会儿,她玩腻了,就爬沙发上的扶手。
扶手很难爬,爬上去也很危险,我的心里很担忧,但满屋大人只是远远地看着她爬。
她好不容易爬上了扶手,刚想站起来,脚下一滑,一下子头朝下,跌倒在铺有地毯的地板上,嗷嗷哭叫。
我见了都心疼,而那些大人却哈哈大笑。
她的妈妈走过去,鼓励她自己站起来,让她再去爬。
我曾问俄罗斯人,为什么家长对孩子们的“玩”不加干涉。
他们回答:
“孩子们的兴趣同大人的完全不一样。
在俄罗斯三年,我很少听见孩子的哭声,也从未见过父母亲训斥、责骂和殴打孩子。
家长对孩子讲话一般都是轻声细语,态度亲切,很有耐心。
由于俄罗斯的孩子从小就在不受或少受父母亲干涉的十分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成长,从小就自己决定该做的事情,因此,他们的独立意识普遍较强,胆子较大,遇事冷静而有主见,相比同龄的中国孩子老练许多。
我们对门邻居家,有一个小男孩,才上小学。
他能在冬天的傍晚,冒着凛冽的寒风,踏着满地的冰雪,一个人到几里以外的地方,替家里取土豆。
他还主动地结交了几个韩国留学生作朋友,邀请这些二十几岁的外国人到家里做客,显示了很强的办事能力和交际能力。
13岁的男孩子向总统提问
某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访问莫斯科期间,接受采访。
克林顿对听众说:
“我想请最年轻的与会者提出问题。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从从容容地在大厅后排站了起来。
克林顿问:
“你多大了?
”小男孩用英语回答:
“13岁。
”克林顿惊讶的笑了笑说:
“请提问吧。
”小男孩用英语问道:
“总统先生,谈谈您是怎样当上美国总统的?
听众轰然大笑。
克林顿满面笑容,把他拉到身边,摸着孩子的双肩说:
“我十六岁的时候,就以林肯总统问榜样,不断地学习、准备,抓住各种机会,最后就当上了美国总统。
”大厅里响起掌声,大家赞许孩子的勇气和总统的平易近人。
6、孩子胆子为什么大
儿子走一段,他背儿子一段,就这样摸黑回家。
为什么这么做?
孩子爸爸说:
为了使儿子从小熟悉黑暗和吃一点苦。
国际夏令营的辅导员发现美国孩子的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虫野兽;
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
不需要大人陪伴,也很少出险情。
在这方面其它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此一个日本教育家访问了美国215家具有代表性的家庭。
经过研究,她得出这样的结论;
美国家庭重视对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教育,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并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在各种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
美国孩子很多从小就独居一室。
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他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
绝不总是围着孩子转:
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
六七个月大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
孩子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绝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
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起做,很少缠着父母。
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养在别人家,请人带几天。
让孩子接受锻炼:
工程师杰姆斯带着三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乡下看望父母。
吃过晚饭,天已黑,进程的公共汽车已经停发。
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情合理,而杰姆斯却带着儿子步行回家。
他爸爸说:
教孩子使用工具:
美国家长教孩子从小认识和使用各种工具以及电器。
父母教给孩子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让孩子掌握操作要领,并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们。
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就要脚他们使用煤气灶、电炉和洗衣机。
家里东西无论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修理。
教孩子适应环境:
柏拉姆夫妇假日里常带着8岁的儿子与5岁的女儿到山区旅游。
每遇山涧需度过时,就叫儿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
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
上山时,他们从不乘坐电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
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怎样保证安全。
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险了。
进行自我保护训练:
时装设计师密切尔有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的儿子,他带他们上街时,随时随地教给他们交通规则并嘱咐其它注意事项,说明怎样走危险,怎样才安全。
许多家长还叮嘱孩子记住必须的电话号码,如:
父母的单位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
7、花絮:
飞机上的中美孩子
一个发生在国际航班上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一美国妇女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女儿。
十多个小时的航程中,不见她有搂抱女儿的动作,也未听“乖乖”、“宝贝”地不停叫唤。
一切都让孩子“自力更生”。
比如上厕所、比如向空中小姐要水喝。
只是有时提醒指点一下。
最让人难忘的是用餐时孩子的节俭精神、卫生习惯和环保观念。
撒在活动板上的面包屑、黄瓜皮捡起来吃。
吃完后,自己用纸巾抹嘴、擦手,把塑料饭盒等放进垃圾袋。
一切都井井有条。
而邻座一中国妇女,也带一个同龄男孩,管教方法却截然相反,对孩子亲热的不得了,撒尿陪着,吃饭抱着,又哄又喂,小孩无礼、任性、讨厌。
8、向美国孩子学点什么
一位18岁的美国男孩说,像他这么大,如果再伸手向父母要钱,是很不光彩的事情,要被人家耻笑,瞧不起,说你无能。
所以他到了这个年龄,已经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有一次,8名美国学生应邀来京进行短期交流观光,他们分别吃住在中国学生家。
记者在随访过程中,耳闻目睹了一些令人感慨的事。
自己的东西该自己拿
一个叫戴瑞的小姑娘是这次来京中最小的一个,年仅11岁。
旅途中她一直背着一个与年龄极不相称的三、五公斤的大背包。
游天坛公园时,一名中国学生对她说:
“我来帮你背吧。
”不料小姑娘疑惑不解但又彬彬有礼的说:
“谢谢你,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拿呀!
”其实小姑娘的斧兄就在她旁边。
这种情况在中国家长眼里是近乎残酷和不可想象的。
他们宁可让孩子轻松再轻松,却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对孩子自立、吃苦精神的培养。
要有点冒险精神
在与美国孩子有颐和园时,记者发现他们对爬山情有独衷。
距万寿山不远处,有一人工筑成的石山,这山不高却比较陡,美国学生偶然发现后,就直奔而去。
当记者一行人赶到山前时,几个大男孩已在山顶了,而戴瑞等其它几个孩子还象壁虎一样抓住嶙峋不平的山石向上攀。
后来记者问一名学生:
“你不怕摔下来吗?
”他说:
“不怕,爬山体现的就是这种精神。
”“如果掉下来怎么办?
”“我会站起来重新向上爬。
冒险是人类可贵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冒险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开拓。
在中国的史册上也不乏这样的英雄。
然而中国的独生子女父母往往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很少鼓励孩子冒险。
如果中国的下一代缺乏冒险精神,这将意味着什么?
特殊的垃圾袋
美国学生的背包大大的、鼓鼓的、沉沉的,除旅游必备品外,还有一时无法处理掉的垃圾。
那天游天坛,进门不远处有个垃圾箱,几名美国学生呼啦一下就把垃圾箱围住了,开始从兜里、包里掏塑料瓶、塑料袋等废弃物,这些垃圾是上午参观天安门、故宫时积攒下来的。
一位中国学生说,美国学生的环保意识特别强。
那天他与一位美国学生乘地铁回家,未进地铁站时,这名美国学生就拎着一只矿泉水瓶找垃圾箱,进了地铁站还没来得及扔,车来了,这只空瓶他拿了一路,直到扔进垃圾箱。
美国孩子怎么花钱
别看这些美国孩子的家庭条件都不错。
但他们花起钱来可抠门了。
他说他现在有两份工作,经济上可以独立。
平时开的汽车、穿的衣服都是自己打工挣钱买的。
就连这次来北京的费用也是他平时积攒下来的。
一个中国学生和其家长告诉记者,住在他家的那名美国学生,穿的睡衣已经洗得很薄了,边也毛了;
一件格子衬衫的后腰处已经有了好几个小窟窿,但他满不在乎。
他吃饭也很节俭。
从不剩饭剩菜。
一次在外用餐,不小心掉了几粒米在桌子上。
他就用手拾起来吃掉。
而如今大手大脚花钱,如今也成了很多中国孩子的一大嗜好。
吃要讲排场,穿要讲名牌,用要赶时髦。
很多孩子认为这样是天经地义的。
我们的国家远比美国穷,我们年轻一代的节俭精神又远比美国这一代差,这会有什么后果,该令人深思。
9、自我服务从1岁开始
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一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
他们认为:
“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
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
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
在长期的实践中,美国幼教工作者总结出一些切实有效的经验,例如:
要有效地培养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第一,要训练工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向婴幼儿提出切合其发展水平的任务和要求。
第二、与家长密切配合。
美国幼教工作者在训练孩子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提出任务,创造成功的完成任务的条件。
例如:
为了训练四岁幼儿自己穿鞋、脱鞋,他们给幼儿提供的鞋比实际穿的稍大一些,使幼儿很容易穿脱。
又如,让幼儿向瓶子里倒牛奶,提供的瓶子是广口瓶而不是狭口瓶。
总之,在训练中,教师最初提供的条件要保证婴幼儿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任务,以后可逐渐增加难度。
这样会增加孩子学习自我服务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建立自信心,难度逐渐增加也能使婴幼儿的意志得到锻炼。
10、儿童自我服务技能表
美国教科书上所列出来的,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时,在各个年龄阶段要求做到的事情:
用杯子喝东西8-12个月
自己吃东西8-14个月
穿夹克或毛衣2-3岁
穿鞋袜2-3岁
系鞋带4-6岁
刷牙2-3岁
洗手2-3岁
梳头4-6岁
整理衣柜的衣物5-7岁
选择次日的衣物6-8岁
从头到脚自己穿着5-6岁
洗澡6-7岁
洗头7-8岁
吹干头发12-14岁
到商店买衣服10-14岁
11、婴儿的睡资
中国婴儿一般采用朝天仰睡的睡资,这与几千年来“蜡烛包”的使用不无关联,而在美国,婴儿是趴着睡的,医生认为这是最安全的睡资------可以防止因溢奶而产生的窒息。
于是,有人把美国孩子的个性强、胆子大、爱冒险,归功于自孩子出生即没有束缚。
而中国人的个性受约束,是因为一生下来时,就采用了包裹的方式。
又比如在儿童吃手指、撕咬东西的问题上,西方人不但不去组织,反而会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享受。
孩子的手指脏,父母会用婴儿药水香皂为孩子勤洗手,而婴儿皮肤幼嫩,长时间浸泡在唾液里的手指会皮肤发白、受损,所以家长准备了宝宝油。
至于幼儿的图书,更是由一页页画着故事内容的花补粘成的,撕不破、咬不坏。
美国家长乐于给孩子提供撕咬的便利,恨不能给孩子一种能吃的书。
在他们眼里,孩子的这些行为符合天性享受,无碍于他人,所以家长没有必要去阻止,不必说“NO”。
等孩子自己长大了,认为不再有趣了,自然会停止的。
这也是他们这些为人父母儿时的亲身经历。
西方家庭认为勇于表达自己需要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
比如德国一位女心理学者在她的著作中写到,她为她5岁的女儿使用祈使句:
“给我一杯水”,而不是采用询问句“你能不能给我一杯水”而十分自豪。
12、为自己崇拜的明星写传记
孩子会画、会剪,这说明他们学会了某种技能,我们其不能去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而要耐心地告诉他们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到希伯特家做客,发现他家中的玩具和儿童书都防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墙和门都贴了孩子们的美术作品;
他们似乎并不很介意孩子在墙上乱画,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乱画。
希伯特向我解释说:
“孩子会画、会剪,这说明他们学会了某种技能,我们其不能去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而要耐心地告诉他们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在瑞士,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出息和可耻的。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的人,父母从小就着重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
比如:
等孩子大点了,就被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1年左右的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学会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其它语言。
因为瑞士是个多语种的国家。
所以,一个语言区的孩子常会被送到另一个语言区的人家当佣人,还有相当多的孩子被送到英国家庭当佣人。
当孩子掌握3门语言之后,就可以去银行等部门就职。
瑞士的父母也很重视鼓励孩子尝试“创新”。
在此我们介绍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他们让孩子做一件自己从来没有想要做的事情;
●超前自学一些课程;
●做一件大多数人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鼓励孩子为自己崇拜的足球明星或歌星写一篇传记;
●提出一个学校附近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案;
●鼓励孩子通过市场或者其他方式,把自己不用的书和玩具拿来换取他所需要的东西等。
13、因为太爱你,不给你留下太多的钱。
关键语
我能做的最坏的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没有独立成功的机会,也没有体味失败的机会。
1971年,靠自我奋斗成为亿万富翁的约伯开始考虑身后之事。
3个刚成年的女儿每人将获得100万美元的公司股票。
相对他庞大的产业,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其余的部分将捐献给慈善机构。
他对孩子们说:
“因为太爱你们了,所以我决定不给你们留下太多的钱。
”当这位富翁80多岁的时候,也仍然没有改变最初的决定,他说:
“我能做的最坏的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没有独立成功的机会,也没有体味失败的机会。
有一期《福布斯》的封面上画着穿戴讲究、事业有成的父亲正将装满铁锯、扳手、锤子的工具箱交给他的小女儿,孩子尚未成年,还得举起双手接过木头箱子。
《福布斯》在对全美大企业总裁们调查后得出的印象是:
有钱人似乎争着向世界宣布,他们更愿意给孩子们工具箱,而不是万贯家财。
比尔盖茨和巴非特也是这样,留给子女的财产只是自己全部财富的很小的零头。
14、链条脱位自己修
在比利时期间,一次我同一位朋友一家骑车去郊游。
他们儿子的自行车忽然抛锚了,小孩子就不慌不忙下了车,检查了一番后告诉我们链条脱位了。
不等他父亲发话,就让我们等等,自己修理起来。
朋友悠悠闲闲地同我们一起看风景聊天。
半给小时过去了,朋友过去看了一下,孩子已经套上了脱位的链条。
朋友用手转动了一下脚踏板,验收合格,便招呼我们一起上路了。
看到这种情形,我想起中国的家长在督促孩子做功课上是无论多久都有耐心的,但孩子在生活自理上遇到一些棘手的事,就赶快包办了。
其实,爱子之心,举世皆同。
传统、经济、生活态度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两地父母不同的爱儿方式。
作为一个父亲,我觉得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东方式的约束同西方式的开放相结合,当然,关键是我们的教育应该使孩子能够学会应付日常的生活,学会感知生活中的乐趣。
15、培养孩子自立的十个方法
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最初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家长应该离职地逐渐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才能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二、给孩子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