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利空导演626股灾 两市逾股跌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6082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大利空导演626股灾 两市逾股跌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大利空导演626股灾 两市逾股跌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大利空导演626股灾 两市逾股跌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大利空导演626股灾 两市逾股跌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大利空导演626股灾 两市逾股跌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大利空导演626股灾 两市逾股跌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大利空导演626股灾 两市逾股跌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大利空导演626股灾 两市逾股跌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大利空导演626股灾 两市逾股跌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今日沪深股指走出一波暴跌行情,题材权重全线杀跌上演跌停潮,股指期货更是封上跌停板,沪指跌逾8%险守4100点,深成指跌超8%,创业板指表现最弱逼近跌停。

盘面上看,跌幅最小的是种植业与林业、交运设备服务和证券等,跌幅最多的是园区开发、新材料和视听器材等。

从同花顺Level-2即时多空比数据来看,沪市委买盘为1205万,委卖盘为7898万,多空比为0.15,从数据上看,沪指委卖盘大幅超出委买盘,资金恐慌从主板市场出逃,空方大幅占据上风。

两融余额本周内连续流出,而战略新兴板对创业板直接构成冲击,创业板指重挫约9%,个股几乎全部跌停。

分析认为,目前股指已跌破所有支撑点位,短期风险已急速加剧,若无重大利好提振股指难以企稳,短线资金建议暂离观望为主。

  后市策略:

目前股指已跌破所有支撑点位,短期风险已急速加剧,若无重大利好提振股指难以企稳,短线资金建议暂离观望为主,中长线投资者则不要盲目割肉,耐心等待大盘反弹,看企稳信号是否明确再决定是否降低仓位。

  资金猜想:

资金持续流出市场

80%

午后沪深股指延续杀跌走势,沪深股指均遭受重挫,沪指跌逾8%失守4200点关口,深成指跌超8%,创业板指表现最弱逼近跌停。

截止当前,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大单资金净流出758亿元,资金流出呈逐步加大的趋势,主力大幅从权重板块出逃。

消息面上,陆家嘴论坛上肖钢称在上交所设立战略新兴板,与创业板构成适当竞争,受此影响,创业板指今日暴跌逼近跌停。

两市余额本周持续流出,已流出逾600亿元,去杠杆化是造成本轮大跌的主要因素。

分析认为,今日题材板块迎来普跌行情,市场恐慌情绪弥漫,在无重大利好提振的情况下,预计资金将继续流出市场。

今日题材板块迎来普跌行情,市场恐慌情绪弥漫,在无重大利好提振的情况下,预计资金将持续流出市场,建议投资者近期谨慎为主,勿盲目抄底,静待企稳信号明朗。

  热点猜想:

保险板块迎布局良机

75%

2015陆家嘴论坛在6月26日召开。

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会上表示,在国家重视、理念创新、制度变革和管理升级的保障下,中国目前已初步探索出了改革与发展相促进、行业发展与服务全局相协调的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

项俊波还在会上介绍了保险业最新的成绩单。

今年前5月,行业保费收入达到1.2亿元,同比增长19.5%。

去年保险公司利润2046亿元,同比增长106.4%,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今年前5个月,保险公司预计利润1802亿元,同比增长218%。

近期热点表现低迷,在利好消息刺激和游资关注下,保险板块有望迎来资金炒作,投资者可关注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相关概念个股,待市场发出企稳信号后逢低介入。

  大盘后市走向如何股市热点为您解析

  英机构:

中国股市正处于危险时刻未来或跌去50%

  中国股市周四(6月25日)再遭重挫,上证指数收盘大跌逾3%,再度拉响了深度回调的警报。

而RMGWealthManagement等机构的策略师表示,中国股市可能会面临50%的下跌幅度。

  截止收盘,沪指报4527.78点,跌162.37点,跌幅3.46%;

深成指报15692.44点,跌619.87点,跌幅3.8%;

创业板报3206.38点,跌177.02点,跌幅5.23%。

  RMGWealth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StewartRichardson表示,“我们对于中国股市持谨慎态度,泡沫可能正在破灭之中。

  Richardson指出,“中国股市有泡沫的一切‘特征’--散户推动行情、估值处于极端水平(甚至高于2000年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的水平)。

  他认为,“我们正在看到股市显著的回调,上周A股市场回调了13%。

之后虽然有小幅回调,但是卖压料将接踵而至,中国股市或将跌去50%。

  Richardson表示,这对于中国股市正处于“危险时刻”,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企业利润正在下滑。

  他说道:

“如果中国如我们预料的那样跌去50%,香港股市将会受到剧烈地冲击,我们正在避开这些市场。

  海通姜超:

杠杆牛、资金牛已去只剩改革牛

  以下是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6月25日于海通深圳策略会上的发言。

标题为“大浪淘金——下半年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

  感谢各位参加海通深圳策略会。

最近资本市场非常动荡,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疑惑。

  我们做研究猿的会经常和各大主流机构交流,上周我在北京和几家大银行、保险的领导交流,昨天我和我们策略荀老师也和深圳的诸多公私募大佬交流,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大家对未来失去了方向,这好像是从去年以来的第一次。

  以往每次大家都会对某一类资产的表现斩钉截铁,要么看好股票,要么看好债券,要么小盘、要么大盘,但这一次大家陷入了集体迷茫,不知道未来哪一类资产会涨。

目前大家唯一的共识是分级A,觉得如果股票不涨了,那么分级A一定会涨,而且肯定比债券表现好,但是也不知道分级A什么时候会涨。

我们也是从上周开始推荐分级A,好像时机还不错。

  好多人表示下半年其实已经不想赚钱了,就想保住上半年的胜利果实,因为上半年已经赚得太多了,只要能保住就足够交代得过去了。

有个老同事去年出来在深圳做私募,去年赚了50%,今年上半年也赚了接近一倍,跟我讲了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这一轮牛市涨成这样,就好比出去吃饭,大家吃的是流水席,前面的人吃完了都拍屁股走人了,最后吃的人是要买单的,所以现在已经不能坐着吃了,要站着吃,而且还要站在门口吃,情况不对随时准备开溜,绝对不能买单,因为别人已经吃了好几年了,这个单是买不起的。

  我自己今天的报告和过去半年相比,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过去半年我们每一次报告都充满激情,去年年底我们的年度报告叫《金融泡沫大时代》,提出来要拥抱金融泡沫。

今年2季度我们的报告叫《走向共同富裕》,意思是买啥金融资产都会赚钱。

但是最新我们6月初写的下半年报告叫《大浪淘金》,已经不单单是提示机会,同时也在强调风险,虽然我们对长期大趋势依然看好,但是赚钱已经没那么容易了,未来只有金子能赚钱,砂子可能会打回原形。

  我是从05年开始做研究,到今年正好满10年。

06年我跟着我以前的师傅王老师写了一个特别牛逼的报告《一览众山小》,其中的含义是珠穆朗玛峰,意思是股市可以涨到8848点,后来07年股市一度超过了6000点。

后来07年师傅走了,领导让我来写来年的年度报告。

我那个时候毕业才两年,而且主要做债券,对股票基本一窍不通,只能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写了个报告起名叫《大鹏一日同风起》,其实想表达的是省略的后半句“扶摇直上九万里”,意思是股市破10000点指日可待。

结果后来股市非但没有到10000点,反而跌回到1600点。

这是我这辈子最想销毁的一份研究报告,时不时会拿出来读一下,因为这个报告提醒我,研究猿一定要客观,在市场疯狂的时候要留一份冷静,绝对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

可以犯小错,但绝对不能犯大错。

  那么,现在的市场在发生什么变化呢?

  首先回到这轮牛市的逻辑,在我们看来,最大的驱动因素在于居民财富配置发生了转移,从过去的存款、房地产转向了金融资产。

而这一转移背后有两大推动因素,一个是长期因素,在于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拐点,所以地产市场出现了长期的下行拐点,利率出现了长期下行趋势,因此未来存款和房地产将逐渐从居民财富配置中淡出,未来只有金融资产能长期上涨,也就是从存款时代、地产时代切换到金融时代。

由于人口结构在短期不会变化,因而金融时代的大方向应该没有改变。

  但从短期因素看,我们发现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现在大家都在关心监管层对场外配资的监管,以及对居民资金入市节奏的变化。

在我们看来,大妈资金入市属于滞后指标,最源头的指标是央妈的货币政策。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让大家穿越回去13年,大家应该做的是砸锅卖铁买股票、买债券,甚至借钱去买,因为事后来看不管买啥金融资产都会赚大钱。

但事实上13年大家是在卖股票、卖债券,买余额宝,为了所谓7%的蝇头小利,把能下金蛋的母鸡全给杀了。

所以说,大妈们不是股神,大妈也是滞后指标,真正的领先指标是央妈。

13年是央妈导演了钱荒,所以利率上去了,钱放到银行、货币基金都很值钱,所以没人买股买债。

14年以后呢,情况完全变了,央妈一会降息、一会降准,大妈都知道钱放在银行不值钱,所以就出现了储蓄搬家的洪流,于是股市开始竖着涨,所有人都成为股神了。

  而最近,我们感觉到货币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所以我们在上周五的凌晨发了一篇报告《宽松似乎有变化》,提示了宽松货币政策延后的风险。

熟悉我们报告的看官应该知道,这是我们从14年以来第一次正式提示货币政策转变的风险,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坚定宽松货币政策不动摇,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观点变化。

  我自己写这个报告非常的纠结,要知道现在是牛市,大家都在赚钱,所以提示风险的话大家都不爱听。

但是我觉得对于研究猿来说,一定要客观,不能先有结论再有理由,所以我们还是写了这个报告,也是如实反映我们的观察和感受。

  为什么感觉有变化呢?

首先,第一个感受来自于债券市场的变化。

  我自己的本行是债券,我已经做了10年的债券研究,经历过了几轮的牛熊。

很多人不屑于看债券,因为那点利息收入感觉都不够塞牙缝的。

确实和股票比起来,债券不够刺激,提不起精神。

但是债券对利率最敏感,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债券做好了不一定会赚大钱,但绝对可以少亏钱,因为债市很多时候是领先于股市的。

因为债市的参与者主要是机构,这里面的银行直接和央妈做交易,所以对货币政策绝对是感同身受。

而在中国,股市的参与者大多数是散户,往往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所以对货币政策变化肯定是后知后觉。

  所以简单回顾一下历史,14年初债市就开始涨了,而股市是过了半年以后到7月才开始涨。

而今年债市从5月中旬开始下跌,10年期国债利率从5月10号的3.37%到现在上升到了3.6%。

而且这次下跌的背景特别诡异,因为从5月初到现在的1年期国债利率下降了接近1%,用债券的术语叫做收益率曲线变陡,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市场预期未来的利率会更高,也就是目前的低利率不可持续。

债券市场已经用实际行动为宽松货币投了不信任票。

  所以回过头来看,债市在5月的下跌同样领先于6月份股市的下跌。

因为5月10号央行宣布了降息,从债市的反映看,债市的投资者觉得降息基本结束了。

但股市的投资者到6月快过完了才反映过来。

之前从2月份开始降息、降准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来一次,但这一次6月都快过完了还没来,尤其今天还来了个“逆回购”,更让大家觉得周末降息降准又要延期了,于是开始深刻体会到货币宽松好像真延后了。

  为啥债市的投资者在5月份反映这么敏感呢?

5月份债市最大的冲击来自于地方债的发行,当月发行了1000多亿,到了6月份,地方债净发行已经接近7000亿。

地方债利率太低,对国债几乎是完全替代,所以地方债的发行立马对国债利率形成了冲击。

  所以从债市来看,10年期国债利率的上升是对地方债天量发行的自然反应。

  第二个感受来自于政策的变化。

  自从我到海通证券以后,我坚持每周写一份宏观债券交流和思考,为了写这个东西要把一周的所有宏观债券大事都得看一遍,尤其是政策部分,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是每周一开,所以这个会议的内容是必看的。

看多了以后,会体会到政策的细微变化。

以往的会议经常会强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可以理解会继续宽货币。

但是在最近两次的会议中,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上上周开始强调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作用,地方有钱不用的要把钱收回去。

与此同时财政部突然下达了第二批1万亿地方债务置换额度,称有利于稳增长防风险。

而上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强化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建,发挥稳增长等多重作用。

很明显,6月以来的政策重心转向了稳增长,其抓手是积极财政。

  而对中国政策的观察,不仅要看领导怎么说,还要看怎么做的。

表面上看,自13年以来,名义上一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实际中我们观察到13年地方平台非标崛起,财政实际非常积极,因此当年央妈收紧货币没压力,钱荒都出来了经济也没啥大事。

14年以来地方债务规范,财政实际偏紧,财政的腿瘸了,所以一直靠放松货币,降息降准不停,刺激社会投资消费。

但15年6月以来地方债大规模发行,财政第一次有钱了,真正可以积极了。

君不见债务置换有了一批、二批还号称有第三批,钱来的那么容易,财政不就有钱干活了吗?

既然有了积极财政撑腰,那么货币宽松延后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且我也特别能够理解政府政策重心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

之前的宽松货币,政府是希望大家多投资消费,把经济搞起来。

结果发现宽松货币政策被部分投机分子所利用,不仅去炒股票,甚至借钱高杠杆去炒股票,资金还是停留在金融市场自我循环,经济还是一塌糊涂。

那么与其放水把钱给市场投机,还不如发债政府把钱拿回来,投向自己想要投的地方,通过基建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

如果这么一来,宽松货币政策自然要让位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顶多是个配角而不是主角。

  第三个感受来自于预期的变化,尤其是地产市场。

  一直到5月份之前,虽然一线城市地产销量火爆,但是全国的地产销量还是十分萎靡,全国房价平均来看还是跌的。

但是在6月份公布5月地产数据的时候,很多数据都变了,比如说5月份的统计局70城房价首次环比正增长,而且5月份全国地产销售面积增速达到两位数,而且6月份以来一二线城市的地产销量增速仍在高位,这也就意味着地产销量已经连续三个月高增了,如果再好上3个月的话,地产投资也可能会见底回升了。

这意味着即便目前经济通胀还没起来,但等到4季度地产销量好转和积极财政的效果传导过去,那么经济通胀大概率会有反弹,到时候年内降息预期肯定就没有了。

  去年以来,由于地产销量持续下降,再加上财政乏力基建投资持续下滑,所以形成了持续降息的预期,后来也确实降息降准好几次。

但是5月以来的地产销量和财政政策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反过来也就意味着降息预期没那么多了。

目前虽然大家感觉货币宽松在延后,但还只是停留在怀疑阶段,毕竟目前经济通胀都很低,所以大家对于降息降准还是有期待的,没准8月份以前还会有那么一次。

但到了9月份以后,由于美国大概率会加息,而且国内还有经济通胀真正反弹的可能,到时候估计降息降准的预期都不会有了。

  我自己觉得,如果要让市场重新形成新一轮降息降准预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地产销量重新转负,二是基建投资再度下滑。

但是这两件事都需要时间,很可能需要等到明年2季度以后,因为今年地产刺激主要在一二线,而且效果明显,但到了明天2季度就会发现高基数效应克服不了,因为没有更多的接盘侠,所以明年2季度的地产销量增速大概率会重新转负。

而如果从现在起积极财政刺激基建,到明年2季度同样会变成高基数效应,因为财政刺激不可持续。

所以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态度的变化要以季度为单位来衡量,而且很有可能是要等待两个季度以上。

但同样我们对于明年2季度以后的新一轮宽松周期充满信心。

  做了这个分析之后,我们突然发现中国这一轮的宽松周期可能和美国的3轮QE非常像。

美国第一轮QE从08年11月开始,到10年4月结束,持续了1年半,期间道指从7000点最高涨到11000点。

而QE1结束以后股市应声回落,调整了半年,最多跌了10%左右,直到10年11月推出QE2以后才重新开始上涨。

QE2期间道指最多涨了20%,QE2结束以后股市又开始调整,直到QE3推出。

  所以如果把中国这一轮牛市和美国对比。

那么从14年初到15年6月应该是第一轮宽松,到目前为止地产销量回升,通胀也基本见底了,年内继续宽松的空间有限。

而下一轮宽松周期的启动应该在半年以后。

市场之前的预期是年内降息到底,今年把股市债市整到天上去,明年怎样没人去想。

但现在有可能宽松周期延后了,所以年内往后就得休养生息了,只有等到新一轮宽松启动以后大家再继续折腾。

所以这一轮牛市可能是真正的长牛,只不过中间充满了波折,尤其考虑到史无前例的杠杆资金入市,使得上涨和下跌都被放大,因而也加剧了波动和风险。

  所以,虽然我们对长期的金融时代坚信不疑,但是我个人对下半年的资本市场相对谨慎。

因为驱动资本市场的三头牛,杠杆牛、资金牛和改革牛,现在前两头好像都要跑掉了,只剩下了改革牛,所以相对来讲机会也会少很多。

国企改革也成为了我们昨天饭桌上的焦点话题,大家觉得如果下半年市场有机会的话,那么国企改革应该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一个机会,而这也是我们今天策略会的重要主题。

  兴业证券张忆东:

大跌之后必有反弹但不适合新手参与

  大盘连续两周大跌,兴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每次急跌暴跌市场恐慌之后都会出现反弹,这次也不例外。

不过,暴跌之后的反弹以及之后的盘整市,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特别是“新手”参与。

他建议,普通投资者将资金交给稳健型专业投资者。

  张忆东认为,立足中期看此次调整的性质,是季度性的盘整、震荡。

  首先,立足中期看此次调整的性质,这是此轮长期牛市的中期调整,标志着此轮长期牛市开始进入以震荡盘整行情为特征的第二阶段,该阶段是季度性的盘整、震荡。

6月中旬,在此轮市场调整之前,兴业证券策略团队发布的中期策略报告《养精蓄锐》提出,此轮A股长期牛市的大趋势依然明确,但是,基于主导产业的变化、股市政策、市场供求、投资者行为特征等因素判断,牛市第一阶段最高潮将结束,下半年将换挡进入牛市第二阶段:

季度性甚至年度性的盘整、震荡。

四月初兴业春季策略《财富“险”中求》提出本轮长期牛市“三大阶段演绎论”,即“牛市-盘整市-牛市”,而不是持续单边“疯牛”,其中,2014年到2015年二季度的上涨是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的最高潮结束的特征是先后遭遇“小尖顶”式调整和“大尖顶”式调整;

随后将是第二阶段,是季度性的调整、震荡;

第三阶段又是持续数年的上涨。

现在,行情已经验证了我们的预判,在5月初遭遇了“小尖顶”式调整,并且很快在6月下旬开始了“大尖顶”式调整。

  其次,立足于短期博弈角度,每次急跌暴跌市场恐慌之后都会出现反弹,这次也不例外。

一方面,资金面扰动即将过去,通常货币市场季末压力最大时点发生在25号前后,7月初本轮资金面扰动将结束,有望迎来反弹的契机。

另一方面,社会财富向股市的配置积极性依然强烈,因此,对于前期泡沫化上涨后的市场风险进行快速释放之后,依然会有场外“抄底”资金参与反弹。

考虑到此次调整对于投资者预期的强烈冲击,以及巨大的获利盘试图趁反弹获利落袋,那么,反弹的参与难度比上半年明显要大。

  第三,暴跌结束并不意味立刻重新进入到“疯牛”暴涨阶段,我们认为,“大尖顶”调整之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市场将呈现指数箱体震荡而个股行情分化。

虽然类似过去两周的急跌、深幅调整可能接近尾声,但是,大概率是牛市第二阶段“盘整市”才刚刚开始。

在牛市的第二阶段,是养精蓄锐、养战阶段。

战争的艺术在于劳逸结合、攻防有度,大规模阵地战之间需要适度的休整,休整阶段不适合贪战、恋战,更适合的是恰当的防御、等待+局部战场的突破。

同理,这轮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的全过程的“被利用”的牛市,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大牛市,其中,创业板、中小盘、三板以及主板公司的效率提升、产业升级,是牛市行情的主战场,但是,经历过去数年的持续上涨之后,牛市主战场相关的股价多多少少透支了乐观预期和产业前景,“大尖顶”调整之后,行情的驱动因素已经从“不断抱团取暖”的正向循环陷入“相互践踏”的负向循环,暴跌之后将迎来股价和基本面预期的再平衡,市场经过季度性的震荡、养精蓄锐,等待改革、创新、股权投资大繁荣所产生的成果,进而吸引海内外的投资者重新大规模入场。

  张忆东还表示,防御性的板块在中短期都将至少收获相对收益、相对强势。

  首先,从短期博弈的角度来看,电力、钢铁、军工、能源、“中字头”央企等相关的国企改革概念股基本上属于中大盘价值股,年初以来的涨幅相对少,获利盘多杀多的“践踏”风险也相对小。

其次,从中期改革的逻辑来看,国企改革的确能够提升效率、实现产业升级,值得自下而上深入淘金。

但是,国企改革概念股是鱼龙混杂,不能够只是因为是国企或者听小道消息而盲目投机。

兴业策略作为市场上最早、最深入研究列国企改革主题的团队,形成了一系列专题报告和国企改革主题的投资框架,归纳出如下上市公司受益国企改革模式:

(1)集团资产证券化;

(2)集团间整合的平台;

(3)国资调整布局,传统行业转型;

(4)国资彻底退出,民营企业借壳;

(5)引入PE作为战略投资者;

(6)各种形式的股权激励。

国企改革具体到行业上,遵循两条思路:

1)国家新名片。

“一带一路”大战略下,重要的一环是伴随政府对外投资,中国中高端装备制造业进入国际市场。

2)低效益催生整合和转型。

盈利能力较差或处于下降周期的钢铁、航运、煤炭、有色、房地产等行业,大市值央企存在整合的可能,小市值公司铁定转型。

  最后,张忆东建议,普通投资者将资金交给稳健型专业投资者。

他表示,暴跌之后的反弹以及之后的盘整市,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特别是“新手”参与。

对于专业投资者,暴跌之后,中期应该更注重攻防兼备,仓位不必太激进;

而短期可以怀着怜悯的心寻找标的,7月初适度提升仓位参与反弹,但需要密切保持仓位的灵活,其中,7月中旬中央对于下半年工作的部署会议可能是重要的观察指标,相关政策利好是否能超预期将决定反弹的强度。

如果博弈7月份的跌深反弹,一方面,博反弹的进攻方面可以关注“超跌的生态型成长股”+“国企改革标的”,另一方面,立足风险收益比来依靠银行、交运等大盘价值股防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