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66076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长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长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长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长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长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大学通信工程专业自评报告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1教学规章制度执行情况15

6.2教学质量监控16

7人才培养质量17

7.1学生专业素质水平17

7.2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19

7.3社会评价19

三、存在问题与拟整改措施19

一、专业概况

通信工程专业是在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根据IT行业对通信人才的巨大需求而设置的。

该专业隶属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以学院现有的“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硕士学位点和一个“信号与信息处理”省级重点学科为依托,2003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74人。

本专业共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0人,讲师12人,助教2人。

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13人。

80%以上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重点大学,已形成了一支力量较雄厚的教学及科研队伍。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

现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

在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公开出版各类教材16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4篇;

完成教学研究项目5项,其中省级教研项目2项;

在科研方面,先后承担省部级纵横向项目18项;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9篇,ISTP收录2篇。

本专业教学基础设施齐全,建有完善的实验和实习场所。

现有一个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三个校内实习基地和四个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本专业具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达到1千多万元;

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丰富,能够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本专业按照教学改革必须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基本需求的原则,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

尤其是针对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过6年的建设,本专业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较好的专业建设经验。

本专业坚持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北京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神州数码湖北荆州地区网络技术学院”,开展网络技术的培训与认证服务。

与美国TI公司合作成立了“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与Altera公司共建了SOPC实验室,互派人员进行教学及科研合作。

坚持每年选派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学习深造或短期培训,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2007年12月,本专业顺利通过了学校组织的新办本科专业的合格验收。

目前,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250人,已有三届毕业生共229人顺利毕业,其中约有20%的学生考取了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

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在85%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子、通信和网络公司就业。

二、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1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1.1专业设置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是渗透性强、应用面广、发展非常迅速的高新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对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紧迫的、巨大的。

因此,通信工程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通信技术人才,对于湖北的经济发展、石油的科技进步,乃至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将为人类彼此间的交往和联系带来更大便利。

从总体看,未来十年内,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科技企业仍然是未来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因此,高科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

正是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3G移动通信网络的推出,对3G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和与之相关联的增值业务开发人才的需求剧增。

这给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通信工程专业隶属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依托“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与“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三个硕士学位点和一个“电子与通信工程”的工程硕士学位点,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

良好的学科平台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此外,电子信息学院建有一个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自评:

专业设置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长江大学的自身条件和定位,并有多个学科作依托。

自评结论:

合格。

1.2专业建设规划

2003年6月,通信工程专业建设项目组正式成立。

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规划》,并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通过。

在随后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分别制定了年度建设计划,以确保整个建设规划的顺利完成。

1.2.1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要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握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理论与实验教学并重,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

在2003年专业成立之初,根据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基本确立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在后续专业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凝练,形成如下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加强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以拓宽专业口径、优化培养计划为主线,积极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

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2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上述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学校和电信学院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本专业的建设目标:

(1)制定出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2)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教学及科研队伍;

(3)加强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4)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和优势;

(5)达到学校和湖北省高等学校专业办学水平合格要求。

1.2.3专业建设措施

本专业成立以来,采取各种具体措施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1)加强对专业建设的领导。

为了确保专业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推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专业建设项目组,全面负责专业建设规划的制定与具体实施。

组长:

余厚全

副组长:

佘新平

主要成员:

张正炳杜红金波邹学玉时爱民杜勇

余厚全:

全面负责通信工程专业的规划与建设。

佘新平:

负责课程建设及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规划与建设。

张正炳:

负责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学科发展与建设。

杜红、金波:

负责基础课程的规划与建设。

(2)加强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每年制定专业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计划中的各个建设项目由专人负责,年中和年末分别对项目进行检查和总结。

(3)支持和鼓励全体专任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建设。

近4年来,利用专业建设经费,积极支持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教学研讨会议;

资助教师发表论文、公开出版教材、参加短期技术培训与进修等。

(4)积极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感知教育;

二、三年级面向学生开展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

四年级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和就业指导。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正确,目标具体、明确,建设措施得力,并有组织保障。

1.3人才培养方案

1.3.1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内较宽口径的专业。

根据电信学院的特点以及该学科的发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为:

培养具有通信技术与网络的应用开发能力、面向地方与基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在通信、电子、网络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3.2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满足石油行业、地方建设和基层一线对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加强基础理论,强调工程能力,重视综合素质”的思想指导下,根据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1)实施“2+2”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前两年按大类招生培养,重点加强学生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后两年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市场的需求按专业方向分流,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

这一培养模式已在2005年开始正式实施。

(2)制订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前2年学习期间,电气信息类的所有专业遵循统一的教学计划,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

在后2年学习期间,包含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组合,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兴趣方向的学习需求。

专业培养方案体现了“加强基础,强调能力,重视综合素质”的思想,教学计划符合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执行情况较好。

2专业基础条件

自本专业成立以来,学校和电信学院对专业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而使得本专业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专业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本专业在2003年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也正是这一年,电信学院实验中心被列为首批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005年12月,经过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验收,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湖北省首批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该中心又成为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通过这一难得的建设机遇,本专业的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被纳入示范中心的统一建设规划。

近5年来,国家各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近三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分布情况见表1。

表1近三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分布情况

年度

合计

(万元)

基础

实验室

专业基础实验室

专业

科研

2006

1062.3

232

155.5

514.8

160

2007

1085.9

233

527.4

170

2008

1126.5

237

538

196

目前示范中心已建成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EDA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网络与交换实验室、电工电子实习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等。

实验室面积近3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达一千多万元。

可开出本专业的全部课程实验。

完全能够满足通信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种类齐全,配置合理,投入巨大。

2.2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现有三个校内实习基地和四个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分别为:

电工电子实习基地、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和通信实习基地。

通信实习基地现有爱立信数字程控交换机、IP软交换平台和7号信令媒体网关等设备及机房两间,承担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部分生产实习任务。

通过该基地的实习,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

此外,还与中国电信荆州分公司、中国移动荆州分公司、荆州市视信网络公司和荆州市中波发射台签订协议,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本专业正与国营711厂、中国联通荆州分公司、荆州电视台、洛阳牡丹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商,建立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更好地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有7个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全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2.3专业图书与网络资源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本专业相关的中外文图书资料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学校图书馆藏书中,与本专业相关的中外文纸质图书达到223233册,电子图书达到42687册,中文期刊120种,外文期刊47种。

学校校园网建设起步早,规模大,馆藏电子资源达到47种,与本专业相关的主要有:

CNKI数字图书馆、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Apabi电子图书、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网上学术报告厅、大学英语在线考试学习系统、SPE光盘全文数据库、NetLibrary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Springer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EBSCO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UMI外文博硕士论文全文库以及万方公司外文期刊原文传递系统等。

此外,电信学院和电子工程系利用科研发展基金和专业建设经费购买教学和科研用书,数量达到2000多册。

内容涉及电工电子、通信、网络、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并建立了专门的资料室。

满足了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专业中外文图书资料种类和数量完全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

2.4教学经费

专业教学经费主要包括专业建设专项经费、实习和毕业设计经费。

2004年长江大学投入新办专业专项建设经费10万元,2007~2008年实习经费和毕业设计经费分别为1.34万元和2.5万元。

为了确保专业建设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建设质量,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的使用采取项目负责人审批制度,专款专用。

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专业调研、购买图书资料、教师短期培训与进修、参加学术会议、课程建设、发表论文及教学日常开支等。

实习经费、毕业设计经费和专业建设专项经费充足,及时到位,使用合理,满足了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3师资队伍建设

3.1队伍建设状况

目前,本专业共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0人,讲师12人,助教2人。

80%以上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重点大学。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及科研队伍。

最近三学年,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50%以上,见表2。

专业负责人余厚全和专业学术带头人张正炳均具有博士学位及教授职称。

在他们的带领下,本专业师资队伍和专任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合理的人才梯队,呈现出好的发展势头。

2009年余厚全教授负责的电工电子教学团队被批准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表2近三学年专任教师年龄、学位、职称特征结构分布情况

通信工程

年龄特征结构

学位特征结构

职称特征结构

老年

中年

青年

博士

硕士

学士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06-07学年

15

1

9

5

8

7

07-08学年

12

3

6

2

4

08-09学年

11

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较合理;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和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均达到50%以上,超过规定要求。

3.2主讲教师情况

最近三学年,为本专业授课的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教师的比例达到100%;

本专业教师中,55岁以下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除了脱产学习或进修的教师外,每学年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达到100%;

本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讲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65%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且教学队伍稳定。

本专业的主讲教师都经历了我校1997年或2007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一直注重课堂教学效果,从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本专业的罗炎林教授、卢容德教授、刘庆祥教授和金波副教授,他们的教学水平高,课堂教学效果好,所主讲的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

此外,这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每年指导1~2名青年教师,经常进行示范教学,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近两学年来,本专业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优良率一直居电信学院榜首。

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中,得分为良好和优秀的比例达到94%;

近3学年本专业共有6位主讲教师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

本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讲教师队伍稳定,教学效果好。

3.3科学研究水平

本专业教师除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外,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近3年来,先后承担省级教研项目2项、校级教研项目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和其它科研项目16项,见表3。

近3年来,先后发表教研论文14篇、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9篇,ISTP收录2篇。

见表4。

专业负责人余厚全教授长期承担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先后主讲本科生课程5门;

负责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承担的《加强大学生电类工程能力的培养》教研项目获2005年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持的《地方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教研项目获2008年长江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和2009年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先后承担科研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40余篇。

表3近三年教师承担教研与科研项目分布

教研项目(个)

科研项目(个)

项目经费(万元)

国家

省部

校级

其它

教研

 3.50

20.80

3.50

235.60

 

89.80

表4近三年教师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分布

著作

论文

论文级别

专著

译著

SCI

EI

ISTP

人大

复印

新华文摘转载

其他

核心

一般

17

19

14

31

27

专业负责人和教师先后承担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或科研项目共23项;

发表教研科研论文70余篇;

进一步提高了教学和科研水平。

4课程建设

4.1课程体系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人才定位,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结构必须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本专业的课程结构主要有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

学生在前两年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

在学科基础课程中,统一建设和规划了电工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和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两大基础模块,涵盖了两个系列多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在后2年学习期间,包含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组合,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兴趣方向的学习需求,见图1。

图1课程体系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课程体系框架指导下,电信学院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在学院范围内整合教学资源,成立了7个课程组。

课程组承担起课程建设的所有任务,其中包括理论教学环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实践教学环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等)和教学管理环节(课程组成员的培训、技术交流、课程任务安排、教学任务落实与执行等)。

几年来,各课程组积极开展教学观摩、教师相互听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研究、青年教师培训等活动。

积极申报和建设省级及校级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见表5。

表5专业现有校级、省级、国家精品课程名称目录

精品课程名称

级别

立项时间

备注

数字信号处理

省级

2007年

单片微机原理与应用

2008年

信号与系统

2009年

通信原理

2006年

电路分析基础

2006年上半年,为迎接2007年的本科评估,各课程组按照学校公布的教学大纲规范,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选派部分教师到其它重点高校进行调研,完成了全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和修订。

此后,每年根据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一次教学大纲的编写和修订。

课程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课程体系结构清晰、合理,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措施得力,实施效果好。

4.2教材选用与建设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均选用国家、省(部)级优秀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或近3年新出版的教材,适合本校层次的学生使用。

见表6。

表6近三学年专业课教材选用类型分布

学年

学科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

开设门数

选用门数

优秀教材

教材

06-07

13

07-08

08-09

10

学校及电信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材建设,学校每年进行一次教材建设立项,2006年,本专业获得校级教材立项5个;

电信学院每年对公开出版教材的教师进行奖励。

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根据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主编或参编了16部面向不同专业的电工电子类教材。

其中大部分教材为立体化教材,具有一定的特色与风格,已在国内多所高校使用。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均选用国家、省(部)级优秀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或近3年新出版的教材;

本专业教师结合实际编写了16部教材。

4.3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专业教师针对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90%以上的理论课程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